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1037653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4-6章(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 摄影技术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4-6章 .....精品文档...... 4.3 习 题 一、选择题 1.拍摄高速动体使用自动曝光最好选择___①_。 ①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 ② 自动多级曝光模式 ③ 程序控制模式 ④ 光圈优先模式 2.拍摄静止且背景很近的景物曝光最好选择____。 ①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 ② 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③ 全自动和程序自动模式 ④ 以

2、上都对 3.与F11、1/60等量曝光的组合是____。 ① F5.5、1/120 ② F16、1/30 ③ F8、1/30 ④ F22、1/125 4.与F11、1/60曝光组合的梯级曝光组合是____。 ① F22和1/60、F11和1/60、F5.5和1/60 ② F11和1/125、F11和1/60、F11和1/30 ③ F16和1/30、F11和1/60、F8和1/125 ④ 以上都对 5. 关于曝光量,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曝光量是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片上的数量 ② 曝光量等于照度×曝光时间 ③ 将某曝光组合的光圈开大一挡,

3、快门速度加快一挡,获得的曝光量是相同的 ④ 以上都正确 6. 关于正确曝光,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根据照相机的测光多少进行的曝光就一定是正确曝光 ② 根据测光得到一个曝光组合,根据该曝光组合的所有等量曝光都是正确曝光 ③ 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曝光时,要全面考虑技术技法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因素 ④ 以上都对 7. 在数码照相机中,全自动曝光模式____。 ① 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设置 ② 可以自动调焦、自动控制曝光量 ③ 只能自动调焦、自动控制曝光量,不能选择胶卷感光度 ④ 以上都对 8. 最容易操作的曝光模式是____。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4、 ③ 光圈优先 ④ 快门优先 9. 在景深要求不大的情况下进行动体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③ 光圈优先 ④ 快门优先 10. 对景深要求大的风景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③ 光圈优先 ④ 快门优先 11. 按一次快门可以拍摄多幅单张画面的是____模式。 ① 阶段 ② 多段 ③ 连拍 ④ 以上都对 12. 下面画面是用____模式拍摄的。 ① 阶段

5、 ② 多段 ③ 连拍 ④ 以上都对 13. 下面照片的拍摄应该选择____。 ① 快速度和大光圈 ② 快速度和小光圈 ③ 速度快慢和光圈大小可任意 ④ 慢速度和小光圈 14. 需要选择快速度和小光圈进行拍摄的照片是____。 15. 不需要使用快门优先模式进行拍摄的照片是____。 16. 下面照片的效果,是用____模式拍摄的。 ① 阶段 ② 多段 ③ 连拍 ④ 以上都对 二、是非题 1. 如果我们在暗室中显影一卷偶然在阳光下曝光黑白胶片,那么

6、底片会是全黑的。 2. 使用反射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拍摄雪景,应该适当增加1~2挡曝光量。 3. 使用反射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拍摄暗色物体,会使得暗色物体更暗。 4. 夜晚拍摄焰火的时候,为了捕捉快速的星火,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5. 反射式测光原理是“以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所以对于彩色摄影就没多大的意义了。 6. 为了拍摄的方便,随便选择曝光组合,只要满足了曝光量即可。 7. 18%灰色在拍摄彩色胶片时不实用,它只在拍黑白胶片时很重要。 8. 数码照相机都没有多重曝光装置。 9. 使用平均测光方式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拍摄逆光人像照片,人物就会曝光不足。 10. 如果冲洗出来

7、的底片太薄,那是因为曝光不足产生的。 11. 如果冲洗出来的底片太薄,那么景物的暗部细节就无法体现,观看的话透射的光线亮。 12. 数码照相机在全自动曝光模式下可以设置胶卷的感光度。 13. 数码照相机在全自动曝光模式下可以进行人工调焦。 14. 数码照相机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让红外光通过镜头拍摄彩色照片。 三、多选题 1. 曝光会对照片的____有影响。 ① 密度 ② 清晰度 ③ 色彩 ④ 颗粒度 2. 如果某一景物测光以后确定1/250、F11曝光组合属于准确曝光,那么以下____曝光组合也是准确的曝光组合。 ① 1/1

8、25、F16 ② 1/60、F32 ③ 1/4 000、F2.8 ④ 1/1 000、F5.6 3. 底片上缺少细节是由于____引起的。 ① 曝光不足 ② 景深太小 ③ 曝光过度 ④ 对焦不清晰 4. 关于多重曝光,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传统照相机可以进行多次曝光 ② 数码照相机没有多重曝光功能 ③ 多重曝光必须在三脚架上进行 ④ 以上都对 5. 关于多重曝光,错误的叙述是____。 ① 多重曝光一般适合于白天进行 ② 夜晚进行多重曝光时照相机可以移动对准不同的画面 ③ 使用分幅器进行分身合成多重曝光

9、时照相机镜头可以移动 ④ 以上都对 6. 关于数码照相机的全自动曝光模式,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不考虑人工设置的分辨率和白平衡,而进行自动设置 ② 不考虑人工设置的白平衡和“胶卷”感光度,而进行自动设置 ③ 不考虑人工设置的分辨率和画幅大小,而进行自动设置 ④ 以上不全对 7. 关于数码照相机的全自动曝光模式和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完全一样,都可以自动调焦,自动控制曝光量 ② 如果进行了感光度设置,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将在设置的前提下进行自动曝光 ③ 如果进行了感光度设置,全自动曝光模式将不受设置的限制而进行自动曝光 ④ 以上都对 8. 在全自

10、动曝光模式下,可以进行的设置是____。 ① 画幅 ② 分辨率 ③ 人工调焦 ④ 感光度 9. 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下,可以进行的设置是____。 ① 画幅 ② 分辨率 ③ 人工调焦 ④ 感光度 10. 自动化掌握曝光量的曝光模式有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③ 光圈优先 ④ 快门优先 11. 对景深要求不大的静体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③ 光圈优先 ④

11、快门优先 12. 对明亮景物的摄影,应该选用____曝光模式。 ① 全自动 ② 程序自动 ③ 光圈优先 ④ 快门优先 13. 数码照相机的风景模式适合拍摄____。 ① 山水 ② 建筑物 ③ 公园风光 ④ 以上都对 14. 数码照相机的近摄模式适合拍摄____。 ① 花卉 ② 翻拍 ③ 特写 ④ 小动物 15. 为了使背景模糊,需要选择快速度和大光圈进行拍摄的照片是____。 16. 为了表现动感,需要选择较慢速度和大光圈进行拍摄的

12、照片是____。 四、填空题 1.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表现在影像的_密度_____、______两方面。 2. 反射式测光是测量被摄对象的______亮度,以______再现测光亮度。 3. 如果光圈选定好了,胶卷的感光度、光线的强度与快门速度成______。 4. 如果想要充分表现景物的亮部细节,就需要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______ 一些曝光量。 5. 室内灯光曝光量的估计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6. 可以进行一些参数设置的自动曝光有______自动曝光、 自动曝光及______自动曝光三种。 7. 曝光量=______×______

13、。 8. 某一环境下拍摄数据用F5.6光圈、1/125秒快门速度为准确曝光,如改用F11光圈,那么快门速度应为______。 9. 对于负片,曝光过度,胶片感光越多,沉积的银粒就越______,影像的黑度越______,负片的密度就越______,也就是底片“______”。 10. 快门优先曝光模式适合拍摄______、______,或______。 11. 夜视曝光模式可进行______摄影和______摄影。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曝光? 2. 自动曝光补偿有哪两种方法? 3. 曝光补偿一般用在哪些情况下? 4. 测得所需曝光量之后,一般根据哪些因素来确定光圈的大小和

14、速度的快慢? 5. 曝光对照片的质量是怎么影响的? 6. 全自动曝光模式有什么特点? 7.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有什么特点? 8. 全自动曝光模式和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的相同点是什么? 9. 数码照相机的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和全自动曝光模式的不同点是什么? 10. 什么是梯级曝光法?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此方法? 5.3 习 题 一、选择题 1.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最好用____。 ① 正面光 ② 侧光 ③ 逆光 ④ 顺光 2.表现物体表面纹理最好用____。 ① 正面光 ② 侧光 ③ 逆

15、光 ④ 平光 3.傍晚时分,落日余辉,用日光型胶卷拍摄景物,画面偏____。 ① 红 ② 白 ③ 蓝 ④ 灰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① 在拍摄逆光、侧逆光或者顶光的近景人物照片常用闪光灯补光 ② 蜡烛光作为光源或者拍摄主体都表现出暖暖的红色基调 ③ 闪光灯不可以在晴天的时候使用 ④ 要表现晶莹的露珠,用逆光照明比较好 5. 脚光来自主体下方,容易丑化人物,但摄影中常用它来作为____。 ① 轮廓光 ② 背景光 ③ 辅助光 ④

16、模拟光 6. ____属于高调作品。 7. 下图有明显的轮廓线条光,属于____照明。 ① 侧光    ② 逆光   ③ 顺光  ④ 模拟光 8. 下图属于____照明。 ① 漫散射光    ② 闪光灯光   ③ 顺光  ④ 直射光 9. ____的阳光性质变化快,光线柔和,拍摄的影调柔和、浓淡相宜透视强。 ① 中午 ② 早晨 ③ 上午 ④ 下午 10. ____最能够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以和谐、大方、细腻、浑厚的感觉。 ① 高

17、调 ② 中间调 ③ 低调 ④ 硬调 11. ____的画面影调柔和,反差小,中间过渡层次多。具有柔和、细腻、含蓄的视觉美感。 ① 软调 ② 高调 ③ 剪影 ④ 硬调 12. ____属于正面光照明。 二、是非题 1. 早晨的太阳光光线变化快,很适合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轮廓线条。 2. 光质与光的强度无关。 3. 为了测光的准确性,测光时候一般要关掉辅光只测主光的亮度。 4. 为了测光的准确性,测光时候一般要关掉背景光只测主光的亮度。 5. 正面光产生无深浅反差的平

18、面感觉。 6. 正侧光不利于表现影像的立体感。 7. 逆光容易拍摄主体的剪影效果。 8. 90度侧光容易表现粗糙而生动的结构表面。 9. 早晨的太阳光太朦胧,不宜使用。 10. 拍摄人像时多云的天气往往比明亮的阳光要好。 11. 现场光能够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12. 聚光灯发出直射光,加上散光网罩以后光线会变得柔和。 13. 辅光主要用来柔化阴影,减小光比。 14. 如果把灯与主体的距离增加两倍,那么,等于将光的强度减弱一半。 15. 背景光一般用来照亮背景,把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要表现的主体。 16. 逆光拍摄人像时,用自动曝光模式人物脸部往往会曝光过度。 17

19、. 翻拍时最好运用均匀的散射光。 18. 色温高,表明光线偏蓝。 19. 日光型彩色胶片适宜拍摄从早到晚任何时间的景物。 20. 高调照片大面积是黑色。 21. 彩色摄影在测光的时候一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反光板来补光和测光。 22. 拍摄剪影照片一般用顺光照明比较好。 23. 拍摄剪影照片曝光以主体亮度为准。 24. 拍摄剪影照片常用暗色背景。 25. 采用正面光照明,容易得到低调作品。 三、多选题 1. 顶光拍摄人像时,为了改变光比,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① 闪光灯补光 ② 挡光 ③ 利用反光板 ④ 改变拍摄角度 2. 逆光

20、拍摄时,____。 ① 以背景亮度作为曝光标准 ② 拍摄风景容易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③ 一般用暗色背景 ④ 容易使主体产生一条光边 3. ____发出的光线柔和。 ① 闪光灯     ② 漫散射灯   ③ 柔光灯   ④ 伞灯 4. 为了获得反差强烈、简洁的硬调画面效果,一般____。 ① 拍摄时用大光比      ② 使用黑白胶卷 ③ 在后期制作时去掉中间层次 ④ 使用柔光镜 5. 对于色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色温就是光线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 ② 拍摄时一

21、定要使用和胶卷标定色温相同的胶卷 ③ 色温的概念给我们的彩色摄影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④ 色温能创造性地表现画面的冷暖效果 6. 对于色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光源色温受时间、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 ② 拍摄时如果在光源或者镜头前加上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就会改变光线的色温 ③ 电压的变化会影响人工灯光的色温 ④ 日出时色温<早晨色温<中午色温,中午时色温>傍晚色温>日落时分色温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在大光比,或光线强、光质硬的情况下,拍摄的照片多为硬调效果 ② 在光线弱、光质软的情况下,影调多为软调或高调效果 ③ 海滨、沙漠、冰雪等环

22、境多拍摄成高调照片 ④ 逆光下可拍摄剪影照片,雪天或雾天可拍摄高调效果的照片 8. 下列有关质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透明物体使用侧逆光、逆光结合正面光有利于表现其质感 ② 一般应避免顺光,选择侧光,有效地增强被摄物的质感描写力 ③ 精确的聚焦、准确的曝光、良好的后期印放等均会影响照片的质感 ④ 片速高,可以用较快的速度,所以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9. 下面用逆光拍摄的照片是____。 10. 有轮廓光效果的照片是____。 四、填空题 1. 我们摄影中把光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 人工光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3.

23、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 进入镜头的光线的强度取决于______和______。 5. 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使用会偏______,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使用会偏______。 6. 光比大,反差就______,有利于表现______的效果。 7. 日光型彩色胶片用于钨丝灯下拍摄,由于光源色温______,画面偏______。 8. ______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凹凸、层次和立体感。 9. 黑白照片的影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10. 不同的光比可以造成不同的影调反差,按反差

24、大小可分为______、 ______、 ______。 11. 恰当的______是表现质感的关键。 五、问答题 1. 光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拍摄的主体? 2. 光在摄影中主要起哪些作用? 3. 什么是光位?摄影中一般有哪些光位? 4. 逆光拍摄有哪些特点? 5. 什么叫色温? 6. 在晴天大太阳下拍摄花卉,为了获得小景深,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来获得大光圈? 7. 什么是光比?光比不同有什么不同的画面效果? 8. 什么是影调?主要根据哪些因素控制影调? 9. 什么是质感?控制质感有哪些要点? 6.3 习 题 一、选择题 1.____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

25、境为目的。 ① 全景 ② 中景 ③ 远景 ④ 近景 2.照相机的水平拍摄角度处在被摄对象的正面至侧面之间的某点上拍摄即为____。 ① 正面构图 ② 斜侧面构图 ③ 后侧面构图 ④ 侧面构图 3.____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 ① 立体感 ② 景别 ③ 透视 ④ 视觉中心 4.____指被摄人物、景物彼此要配合、照顾。 ① 照应 ② 均衡 ③ 对比

26、 ④ 多样统一 5.____是利用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大小变化、色彩对比、动静结合、虚实关系等,通过合理布局,使被摄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画面上表现得当,取得总体上的均衡。 ① 照应 ② 均衡 ③ 对称均衡 ④ 非对称均衡 6.下列两张图从图A变为图B是在拍摄过程中改变了____的作用。 图A 图B ① 对比 ② 景别 ③ 照应 ④ 画幅 7.下列照片第____张和其他照片在拍摄方向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8. 画面构图中最主要的是____。 ① 主体

27、 ② 近景 ③ 中景 ④ 背景 9. 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____。 ① 抓特征 ② 力求简洁 ③ 有色调对比 ④ 以上都对 10. 影响线条透视的因素有____。 ① 拍摄距离 ② 拍摄方向 ③ 俯拍 ④ 以上都对 11. 下图《群山叠翠》的透视关系是____透视。 ① 线条 ② 阶调 ③ 俯视 ④ 以上都对 12. 关于下图的环境构图,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平摄、侧面、特写

28、 ② 突出主体、虚化背景 ③ 平摄、前侧面、近景 ④ 以上都对 13. 关于下图《过把隐》的拍摄角度构图,正确的叙述是____。 ① 平摄、侧面、特写 ② 突出主体、虚化背景 ③ 平摄、侧面、近景 ④ 以上都不对 14. 利用前景表现季节特征的照片是____。 15. 利用背景表现季节特征的照片是____。 16. 不能利用背景来烘托主体的照片是____。 17.不是主要表现线条透视的照片是____。 二、是非题 1. 水平拍摄角度的拍摄方法,适于表现具有明显

29、线条结构或有规则图案的物体。 2. 不可以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心的位置上。 3.当拍摄全景人像时,常常把人物放在画面中的主导地位。 4.拍摄风景照片的时候,为了使画面有远近的透视感,可用前景上的枝叶搭个画框。 5.很多时候为了消除分散注意力的背景,多用大光圈把背景虚化,或者用光使背景与主体产生影调上的反差。 6.影像虽小,如果有会聚线条或者线条指向它时,也可以抓住人们的视线。 7.多样统一涉及不到摄影用光方面。 8.均衡的规律要求在画面上平均分配被摄体。 9. 一幅画构图是否均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在视觉上能给人以美感,就可以说画面是均衡的。 10. 均衡包含着多样统一的

30、意义。均衡不是平衡或对称,平衡或对称只是均衡的一种形式。 11.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起到均衡的作用,空白的留取也属于均衡。 12. 在下图中,主体前后的空白留取是合适的。 13. 下图的《滕王阁》照片只有主体,没有背景。 14. 下图的画面应该剪裁为竖画面构图。 三、多选题 1. 景别包括____。 ① 中景 ② 近景 ③ 前景 ④ 背景 2. 下列关于全景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 ② 全景范围的大小与主体对象无关 ③ 与远景比较,全景有较明确的内

31、容中心 ④ 结构全景画面,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的某种关联 3. 下列关于中景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中景较能表现某对象的全貌 ② 中景表现事物矛盾的焦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联系等 ③ 中景比全景拍摄的范围大 ④ 中景人物中,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 4. 水平拍摄角度有____。 ① 正面 ② 侧面 ③ 仰视 ④ 俯视 5. ____属于水平拍摄角度。 ① 正面 ② 侧面 ③ 仰视 ④ 俯视 6. 由于水平拍摄角度的变化,产生了____构图

32、。 ① 正面 ② 侧面 ③ 背面 ④ 平视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平摄角度所构成的画面效果,接近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 ② 身份证、工作证所用的照片,均应以平摄角度和正面构图来拍摄 ③ 新闻照片一般应以平摄角度来拍摄 ④ 平摄角度的层次感强 8. 下列关于仰拍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仰视容易表现透视感 ② 仰摄角度的视平线较低 ③ 在体育、舞台摄影中,均采用仰摄角度 ④ 如果仰摄角度运用不当,容易产生严重变形或使直立的物体向后倾倒 9. 下列关于俯拍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俯拍角度的

33、视平线较高 ② 俯摄角度适于表现规模和气势,能富有表现力地展示巨大的空间效果 ③ 在体育和人物摄影中,不可以采用俯视角度 ④ 俯摄角度所拍摄的画面中一定有天空 10. ____可以决定横竖画面。 ① 主线的横竖 ② 主体移动方向 ③ 主体本身形态 ④ 主体的远近 11. ____与透视有关。 ① 中景 ② 近景 ③ 前景 ④ 背景 12. 下图的线条透视是____。 ① 近大远小 ② 近暗远亮 ③ 平行线收缩 ④ 视点在左侧 13. 主要表现线条透视的作品是____。

34、 14. 下图是____。 ① 对称均衡 ② 线条透视 ③ 俯视拍摄 ④ 平视拍摄 15. 下面的照片符合____构图原则。 多样统一 ② 照应 ③ 均衡 ④ 对比 16. 下列关于画面前景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 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 ② 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③ 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用适当的前景来强调近大远小的透视感 ④ 前景与背景同等重要 17. 阶调透视的特点是____。 ① 近大远小 ② 近暗远亮 ③ 近景清晰度高

35、 ④ 以上不全对 18. 影响阶调透视的因素有____。 ① 空气 ② 云雾 ③ 尘埃 ④ 距离 19. 利用前景表现季节特征的照片是____。 四、填空题 1. 拿起照相机看世界,就是要把客观的世界______出来一部分。 2. 景别就是镜头画面中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3. 在摄影构图中,摄距的改变影响对______的选择。 4. 全景范围的大小与______有关,结构画面时,主要考虑______与______的关系。 5. 根据下面构图,在选择拍摄点时,依相机相对于被摄体高度的不同可分为_____

36、_、______、______。 6. 前景的特点是成像______,色调______,都处于画面边缘。 7. 根据下图,摄影中的透视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8. 在二维空间的照片上表现三维空间,要善于运用______规律。 9. 下图表现的主要透视关系是______透视。 10. 下图中,如果要进行横竖画面的剪裁,应该剪裁为______画面。 11. 光可以使被摄物的明亮部分与阴暗部分产生______差别,这种差别所造成的对比就是画面中的______反差。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摄影构图? 2. 摄影构图的作用是什么? 3. 摄影构图与创作的关系是什么?

37、4. 摄影中横竖画幅的选取原则是什么? 5.什么是摄影中的黄金分割? 6.举例说明前景有哪些作用? 7.前景和背景的作用有哪些异同? 8.背景的选择主要抓哪些问题? 9.为了力求画面背景简洁,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10. 线条透视的规律有哪些?影响线条透视的因素有哪些? 11.在摄影中怎么样利用空白? 12.在摄影中均衡规律的应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13.什么是摄影中的对比? 14.如何摄取虚实结合的效果? 4.4 答 案 一、选择题 1. ① 2. ③ 3.② 4.② 5. ④ 6. ③ 7. ② 8. ① 9. ④ 10.③ 11.③ 12.

38、② 13.② 14.① 15.② 16.① 二、是非题 1. Y 2. Y 3. N 4. N 5. N 6. N 7. N 8. N 9. Y 10.N 11.Y 12.N 13.N 14.N 三、多选题 1. ①②③ 2. ①④ 3. ①③ 4. ①③ 5. ①③④ 6. ②④ 7. ②③ 8. ①② 9. ①②③④ 10.①②③④ 11.①② 12.①② 13.①②③④ 14.①②③④

39、 15.①②③ 16.②④ 四、填空题 1. 密度、色彩 2. 反射光、18%中灰色调 3. 正比 4. 减少 5. 光源强度、照射距离、被摄体的受光角度 6. 光圈优先、速度优先、程序式 7. 照度、曝光时间 8. 1/30秒 9. 多、深、大、厚 10. 快速动体摄影、追随摄影,慢速的夜景摄影 11. 红外、彩色夜视 五、问答题 1. 摄影时,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线通过光圈的光孔,使感光片感光,这就是摄影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感光片接收从镜头进来的光线来形成影像。 2. 使用自动曝光补偿装置、使用测光锁定

40、装置。 3. 曝光补偿主要在逆光、明亮物体、暗物体、阴影处主体四种拍摄情况下进行。 4. 在得到所需的曝光量之后,有很多曝光组合可供选择,一般的,强调景深效果,就先决定光圈的大小,比如风景照一般要大景深,用小光圈,人物花卉特写就要小景深就用大光圈;而强调动体效果的时候就先决定速度,如为了获得高速运动物体的清晰影像,用快的快门速度,为了表现动体虚化的动感,就用慢的快门速度。如果是二者要求都不高,一般任意选择就可以了。 5. ① 密度:曝光量越大,胶片的感光越多,沉积的银粒愈多,影像的黑度越深,负片的密度越大;反之曝光量越小,胶片的感光越少,沉积的银粒越少,影像的黑度越浅,负片的密度越小。

41、 ② 色彩:彩色胶卷由分别感受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三层感光乳剂层组成,各层感光乳剂的位置和感光度不相同,对曝光过度或不足时受到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所以曝光的不准确容易引起色彩的不平衡。 6. 在数码照相机的全自动曝光模式下,对焦、快门、光圈、感光度、色平衡全自动,不需要人工的任何干预。在传统照相机中,只能是对焦、快门和光圈的全自动。 7.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与全自动曝光模式一样,也可以实现自动曝光拍摄。但它可以给摄影者一个主动的空间,就是摄影者可以通过菜单对胶卷感光度、色平衡等进行设置,也可以人工对焦,然后,照相机程序在前面人工设置参数的前提下进行自动曝光。 8. 都可以完成对焦、快门、光圈的

42、全自动,不需要人工的任何干预。 9.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可以给摄影者一个主动的空间,就是摄影者可以通过菜单对胶卷感光度、色平衡等进行设置,也可以人工对焦,但在全自动模式下就不能进行上述设置和人工对焦。 10. 梯级曝光法又称包围曝光法、加减曝光法、阶段曝光法,即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常在估计曝光拿不准但又非常重要的场合下应用。 5.4 答 案 一、选择题 1.② 2.② 3.① 4. ③ 5. ② 6. ① 7. ② 8. ④ 9. ② 10.② 11.① 12.② 二、是非题 1. N 2. Y 3. N 4. Y 5.

43、 Y 6. Y 7. Y 8. Y 9. N 10.Y 11.Y 12.Y 13.Y 14.N 15.Y 16.N 17.Y 18.Y 19.N 20.N 21.N 22.N 23.N 24.Y 25.N 三、多选题 1. ①②③④ 2. ①②③④ 3. ②③④ 4. ①③ 5. ③④ 6. ①②③④ 7. ①②③④ 8. ①②③ 9. ②④ 10.①③④ 四、填空题 1. 自然光、人工光 2. 瞬间光源、连续性光源 3. 光强、光位

44、、光质、光比、光型、光色 4. 光源的强度、光源的距离 5. 蓝、红 6. 大、刚强 7. 低、红 8. 光 9. 高调、中间调、低调 10. 软调、硬调、剪影 11. 用光 五、问答题 1. 在白天,朝霞和晚霞中的太阳、太阳在云层中光芒四射的景象、太阳在密林中投射的光芒、雾中的光芒、雨后彩虹、日食等景物都可以作为拍摄的主体。在室内,各种灯光可以作为拍摄的主体。在晚上,灯光、月光、火光、烟花、荧光等也都可以作为拍摄的主体。 2. 满足曝光的需要、作为造型要素控制客观物体的再现效果、作为拍摄主体。 3. 光位就是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相机的位置。在实践中主要有顺光、前侧光、侧

45、光、侧逆光、逆光和垂直角度的顶光和脚光。 4. 逆光是来自照相机正面,照明特点是被摄物体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影调显得比较沉重,阴影面的立体感较弱。用暗色景物陪衬进行逆光拍摄,可勾画出其轮廓,增强立体感。可以使主体产生明亮的光斑和轮廓,而被摄者面部处在阴影中。 5. 色温表示的是光的光谱成分,也称为“色光成分”或“光的颜色”──光色。 6. 在太阳底下拍摄花卉,属于顶光照明,要获得小景深就要使用长焦距镜头和大光圈,而晴天大太阳下又不能使用较大的光圈,这个时候就用挡光的方法来降低光的强度,或者使用灰色滤镜,以可以使用大光圈获得小景深。 7. 用两只灯从不同角度来照明一主体,主体会产生强度

46、差,这就是光比。在摄影实践中,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的差别就是光比,也就是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表现刚强;光比小,反差就小,表现柔和。 8. 影调是指在照片、负片或透明片上能够区别于较亮或较暗部分的任何均匀密度区。根据以下因素控制影调: (1)根据创作意图处理和控制影调 (2)根据被摄景物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处理影调 (3)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处理影调 9. 质感就是被摄物体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如表面结构的光滑、粗造、坚硬、松软。恰当的用光是表现质感的关键,不同结构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光,如透明物体使用侧逆光、逆光结合正面光有利于表现其质感。一般应避免顺光,选择侧光

47、,有效地增强被摄物的质感描写力。除了用光外,感光材料(胶卷与相纸)的选择、精确的聚焦、较大的景深、准确的曝光、相机的稳定、良好后期印放等均会影响照片的质感。良好的质感是以摄影综合技术为基础的。 6.4 答 案 一、选择题 1.① 2.② 3.③ 4.① 5.④ 6.② 7.① 8. ① 9. ④ 10.④ 11.④ 12.② 13.③ 14.② 15.① 16.④ 17.④ 二、是非题 1. Y 2. N 3.Y 4.Y 5.Y 6.Y 7.N 8.N 9. Y 10.Y 11.Y 12.N

48、13.N 14.Y 三、多选题 1. ①② 2. ①③④ 3. ②④ 4. ③④ 5. ①② 6. ①②③ 7. ①②③ 8. ②④ 9. ①② 10.①②③ 11.③④ 12.①②③ 13.①③④ 14.①②④ 15.①②③④ 16.①②③ 17.②③④ 18.①②③ 19.①②③④ 四、填空题 1. 分离 2. 主体的范围、视觉距离 3. 景别 4. 主体对象、主体、环境 5. 平拍、仰拍、

49、俯拍 6. 大、深 7. 线条透视、阶调透视 8. 透视 9. 线条 10. 横 11. 明暗、影调 五、问答题 1. 通过镜头,对客观存在的现实场景进行主观的取、舍、调、配,构成一幅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从而表达摄影作品的主题。这就是摄影构图。 2. 通过摄影构图,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烦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3. 摄影创作离不开

50、构图,它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影创作是一种固定少例外多,常规少变化多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和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构思出一个好的构图。 4.(1)主线的横竖决定画面的横竖,(2)主体的移动方向决定画面的横竖,(3)主体、陪体和环境关系决定画面的横竖,(4)主体本身的形态决定画面的横竖。 5.摄影中的黄金分割也就是“九宫格”模式的构图法则,照片画面上、中、下分成三个部分,左、中、右分为三个部分,成了一个井字形。这四个交点就是视觉中心,也称为趣味中心。它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6.(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

51、色彩,(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3)突出画面主体,(4)均衡画面。前景的运用往往同时起其中的几种作用。但前景要对主题有用才使用,也可以没有前景。 7.都有利于说明主题,营造气氛和环境,都能够衬托主体,增加画面深度,平衡和美化画面。不同之处是:一张照片可以没有前景,但绝不会没有背景。即使一张证件用的半身照,也需要一块灰色的背景。 8.(1)抓特征,(2)力求简洁,(3)有色调对比。 9.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要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能去掉的尽量去掉,要充分调动各种摄影手法以达到背景的简洁。如用仰角度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上;用俯角度

52、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获得简洁的背景;利用逆光,将背景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用晨雾将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景物排除在画面之外;用虚焦点柔化背景线条。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简洁背景的效果。 10. 线条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平行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一点上。具体地说,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低,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高。视点右侧的景物在远处向左集中,视点左侧的景物在远处向右集中。影响线条透视的有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俯拍等因素。 11.(1) 突出主体,要使主体醒目,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 (

53、2) 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留有恰当的空白,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思路也有发生变化的可能。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实处的延伸。(3) 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如果物体不是动体,但有方向,其前方也要留取空白。 12.均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画面 “头重脚轻”。 (2)在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要避免人物和景物同高。这样,就不会突出人物,而且显得呆板。 (3)在多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时,要避免

54、人物的动作、高度雷同,要有穿插。 (4)在非特殊情节需要时,人物要尽量避免出现在画面中央。主要人物在左右三分之一处为佳。 13.摄影中的对比是指明与暗、虚与实、大与小、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的对比。 14. 在处理虚实对比时,要处理好画面中的空白部分,主要利用自然界中的烟、云、 雾、天、水等构成,它们使画面造成空白的效果,将画面中非主体的东西加以含蓄化,而将主体部分加以突出,这样画面就会产生视觉中心;把握好画面的模糊部分,可以利用摄影工具来处理虚实的效果,可以采用长焦距,大光圈,近摄镜头等来使画面达到有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利用物体的动静拍摄出虚实等多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