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练案15 寡人之于国也(1) 满分43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4分) 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D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数罟不入洿池 【解析】 A.“无”同“毋”; B.“涂”同“途”; C.“颁”同“斑”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①填然鼓之 ②树之以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谨庠序之教 ⑤然而不王者 ⑥王无罪岁 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A.①②③⑤⑥/④/⑦ B.①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②③⑥/④/⑤⑦ D.②③⑤
2、⑥/④/①⑦ 【解析】 ①②③⑤⑥名词作动词 ④形容词作动词 ⑦动词作名词。 3.“以”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①请以战喻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 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树之以桑 ⑥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⑦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 A.①③⑤/②/④/⑥⑦ B.②④/①⑥/③/⑤⑦ C.①②④⑤/③/⑥/⑦ D.③④/⑤①/②/⑥⑦ 【解析】 介词/连词/语素,与“可”组成一个词/动词。 4.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D )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非我也,岁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
3、。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解析】 A判断句,BC宾语前置,例句和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5.下列对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嘲笑梁惠王的不明大义。 B.说明梁惠王同“五十步而后止”的人是一样的。 C.孟子明知其意,先隐而不说,令对方入我彀中,然后让对方自己去领悟。 D.孟子设圈套让梁惠王就范。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
4、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解析】 “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 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实现。 【解析】 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 A.孟
5、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6、。 【解析】 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
7、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
8、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
9、》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解析】 渝:改变,违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C )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析】 C.都表假设;A.表地点,
10、在;表对象,和;B.表修饰;表转折;D.主谓之间;提宾标志。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解析】 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明确表达了反对
11、意见”,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5分) 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禁止。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5分) 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禁止。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
12、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感怀;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 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
13、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座位上,管仲、隰朋觐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
14、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 5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