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_第1页](https://file3.zhuangpeitu.com/fileroot3/2022-6/3/6b166ab4-1b74-4fce-9de9-0ca459a62d93/6b166ab4-1b74-4fce-9de9-0ca459a62d931.gif)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_第2页](/images/s.gif)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_第3页](/images/s.gif)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九)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集训(十九)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对应学生用书p451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黎 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 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①。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 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①《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初冬之夜的一场火灾,先写黑云密布,渲染氛围;再写火灾之大,烈焰冲天,犹如万丈朝霞,令人惊骇。 B.颔联紧承首联,气韵贯通。一写判断,远处有火灾发生,地
2、点不明;二写祈愿,希望立即降雨止风,不使大火蔓延。 C.颈联诗人视通千里,由眼前之景想象五岭一带百姓的悲惨生活情状,火灾频发,使人们或破产或逃难,十室九空。 D.尾联一个“怜”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食不果腹、如随风飘转的蓬草般四处漂泊、颠沛流离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火灾频发”错。 [答案]C (2)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比,将黑云和红霞进行对比,突出火势之猛。②用典,表现作者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蔓延的焦
3、急心态。③叠用数量词,生动形象地突显人们因天灾人祸大量逃亡的悲惨景象。④比喻,以红霞为喻,突出火势之大;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⑤虚实结合,作者由眼前的火灾想到广阔的五岭、更多的百姓,揭示更深广的社会内涵,表现作者的悲悯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陆 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自己年轻时就到京城,举杯对饮的都是名流雅士。表现青春年少时的胸
4、襟抱负。 B.三十年来像梦一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易逝、世事无常等无尽的慨叹。 C.故地重游,不待人嘲,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D.圆月之下,一叶扁舟,一曲笛声,一蓑烟雨,意境宁静淡远,表现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解析]“厌倦官场”于文无据。 [答案]D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比(或虚实结合)。如早年的青春年少和而今的年老体衰;早年广交名流雅士和而今
5、的孤独重游;早年的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和而今的功业无成,万事皆休。 ②直抒胸臆。如“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不待人嘲我自羞”等都是直接抒发愁情。 ③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如以客路萧萧、扁舟、月笛、烟蓑等营造氛围,以景衬情。 ④正话反说。“月笛烟蓑万事休”表面上是消沉语,写自己万事不管,貌似壮心已去,其实是抒写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恨与无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沁园春 灵山齐庵①赋,时筑偃湖②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6、,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①齐庵:当在灵山,疑即词中之“吾庐”,为稼轩游山小憩之处。②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即描写灵山群峰的宏伟气象,连续使用“叠嶂”“万马”“众山”等多个意象,先声夺人,气势不凡。 B.上阕末尾写“吾庐”周围既有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有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C.词人在上阕写山水之“形”的基础上,下阕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韵味无穷。 D.“
7、新堤路”一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急切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 [解析]“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错。上阕末尾三句描绘了在词人的房舍中,月夜的所见所闻,是顺着前文所写之松,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 [答案]B (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他是如何描绘灵山风景“雄”“雅”的特点的?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上阕重点写雄,主要运用比喻、视听结合(多角度绘景)、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写灵山千
8、峰万壑,如骏马奔腾;如以“西驰”“回旋”“欲东”等动词描摹静止的峰壑;既描写了群山等静景,又描绘了“惊湍”“跳珠”等动景,画面壮阔,气势雄伟。②下阕重点写雅,主要运用用典的手法。用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容”等典故写出灵山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又以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来总括灵山特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 轼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姓杨。 【注】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
9、,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杳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伤感,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解析]“表现出对
10、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的一种豁达之情。 [答案]D (2)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之情;②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节日寄乡友 齐 己① 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
11、。 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 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注】①齐己:俗名胡德生,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寺家”点明了诗人的僧侣身份,“寥寥”这一叠词既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 B.“踏青思故里”句写诗人置身野外,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表达委婉含蓄。 C.“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显出乡友之情的真挚。 D.“归恨共无涯”呼应了“岁岁逢寒食”,让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向着未来和历史两个方向延展,大大增
12、强了表现力。 [解析]“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理解有误,踏青思故里,可倒装为“思故里踏青”,而眼前唯有“寥寥古寺家”。 [答案]B (2)这首诗在景情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花”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稀疏雨”“冷澹霞”,寄寓着诗人寒食节期间内心的孤冷悲戚之情;“沧浪”“湘水”寄寓着诗人归家不得的无奈和遗憾。②想象、对比。设想故里的乡友们踏青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思
13、念,并与眼前自己孤单面对杨花开落形成对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 B.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C.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 D.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
14、现了情感的起伏变化。 [解析]“意象绚丽丰富”错,应是语言毫无雕饰,用平常语写出不平常的意境。 [答案]D (2)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②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
15、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③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现在的情景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7.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2)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④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16、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C.“日入”两句说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写足了诗人在乡村的寒酸。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解析]“写足了诗人在乡村的寒酸”不当,这两句写的内容看似寒酸,实则表达的却是诗人的闲适和自得。 [答案]C (2)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直抒胸臆。“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②用典抒情。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典故显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③借景抒情。“山涧”“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④借事抒情。“漉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写出的是诗人的潇洒自如和自得其乐。 8.阅读下面这首清
18、诗,完成(1)~(2)题。 摄山秋夕 屈大均①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①屈大均:广东番禺人,参加反清斗争,力图恢复大明。他为躲避清兵迫害,滞留南京,在此期间,游览了摄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树林静极,落叶之声惊动宿鸟,并衬托出诗人心绪的不平静。 B.诗人用精练的笔墨,描写了摄山秋夜的林木、宿鸟、风雨、山月、松林、潭水,用语准确,简洁凝练。 C.“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进一步形象地描写摄山秋的极不宁静
19、。写一夜风雨不曾停止,自然不知山月的存在了。 D.“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点明全诗主旨,“远征”一词写作者要联络反清志士,密谋策划反清之事。 [解析]内容理解错误,原文是“疑风雨”自然不是真的刮风下雨,应该是秋夕落叶沙沙,一夜不曾停止,怀疑是刮风下雨,竟然不知月亮已升在山头了。 [答案]C (2)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通过对秋夜山林叶落鸟惊的“无静”和第二天潭水空明、松林积翠的描
20、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突出作者在特殊形势下异乡思归的孤寂和反清复明的焦灼(或“坚定”)。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关 山 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
21、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解析]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D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
22、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②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②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
23、》“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D.
24、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解析]“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错,景是明丽健爽的,心境是惆怅低回的。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出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后两句联想到范蠡,感慨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 [答案]C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联:[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 第三联:[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 1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