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岳麓版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岳麓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 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 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 B [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2019·南平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
2、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A [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关注西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士大夫的思想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可看出,当时社会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A项;“传统的精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范畴,排除B项;“大多数的”说明也有一部分士大夫具有新思想,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 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
3、,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B [A项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项错误。] 4.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
4、不一者也。”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B [材料指外来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内地旧物种往往被淘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优于世界各国的排外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宣传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排除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说法错误,排除D项。] 5.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5、(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 6.(2019·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认为君主立宪
6、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A [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排除C项;材料中“付权于民”不等于倡导分权政治体制,排除D项。] 7.(2019·菏泽一模)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
7、点( ) 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C [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C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排除A项;《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康有为是拥护孔孟思想的,强调“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排除D项。] 8.(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
8、,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 ) 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 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 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 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D项;梁启超通过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反思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不足,排除A项;B项是梁启超《变法通议》的
9、内容,而非梁启超说这段话的目的,排除B项;梁启超没有表明对德相认识的态度,排除C项。] 9.(2019·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 )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 C [材料梁启超批评“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主张“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即中学和西学都很重要,都要学习,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主旨
10、不符,排除。] 10.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C [汉字中本没有“她”字,是在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故选C项;材料中创造“她”并沿用至今,不能说明因循守旧,排除A项;虽引起激烈的争论,但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异常激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霸权胁迫,排除D项。] 11.(
11、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展”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 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 B [题干中“个人主义”从传入时期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更加重视,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名为民国实为专制,排
12、除D项。] 12.(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C [材料“恢复帝政”反映专制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回潮,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选C项;材料中复辟帝制是开历史的倒车,不是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复辟帝制是逆民主政治的潮流,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肩我
13、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 ——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材料二 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
14、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 (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 解析:
15、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冲破第一重束缚:康梁等思想家冲破中国几千年来对君权的迷信,否定君主专制
16、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冲破第二重束缚:孙中山等人冲破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迷信,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 (2)真实含义:康有为固守君主立宪主张,反对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由主张君主立宪转向推翻清朝统治,其思想能做到因时而变。 原因:康有为富于自信心,固执己见;梁启超对欧洲的历史政治认识逐渐深入。 14.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代表 途径 概况 19世纪 90年代 维新派梁启超 《新民丛报》 翻译马克思为“麦喀士”,称其为社会主义的鼻祖,但认为在中国不可行 革命派朱执信 《民报》 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
17、说,摘译《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并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之相同 1917— 1919年 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 《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 1932年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陈望道、毛泽东等 《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翻译《共产党宣言》;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注:摘编自姜秀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张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文本问题》
18、、陈留根《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发生的的转变,并加以阐述说明。 解析:材料呈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概括出具体的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如从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学术思想到社会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中共的成立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答案: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到社会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 阐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末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只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介绍马克思学说,影响力小。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国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6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