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 专题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1.(2019年四川成都高三模拟)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廷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意识到军事的落后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材料没有体现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特点,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维护海洋主权的信息,不能体现近代海权意识,故B排除;材料“为陆守之计,
2、迄无成效”没有体现中国在军事上落后,故C排除;材料“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反映了调整作战方针和策略,故D正确。 2.(2019年宁夏银川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知,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故A项错误。中国完
3、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 3.(2019年江苏省海安高三模拟)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 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 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 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临时挖掘海军港,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体现的是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A项符合题意;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排除;C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属于战争
4、的结果,排除;材料仅仅体现了战败后建设海军港,不能体现大规模的国防建设,D项排除。 4.(2019年四川内江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图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 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C.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 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材料“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
5、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时,部分民众和官员的民族意识缺失,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现状,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问题,不是民主意识,故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时三民主义尚未出现,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民族意识缺失,不是说明国内民族矛盾的问题,而且当时最主要矛盾也不是国内民族矛盾,故D排除。 5.(2019年山西运城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840—1894年中国主要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及日本建立条约关系的情况。 建立条约关系的国家 最后一次来华朝贡之年 备注 朝鲜 日、美、英、德、意、法、奥 1894年 条约均用汉文及中国年
6、号 琉球 美(1854年)法(1855年) 1862年 条约使用汉文及中国年号 越南 法(1862、1874、1883、1884年) 1880年 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缅甸 英(1826、1866年)法(1884年) 1875年 1866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 B.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C.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D.传统朝贡体系逐渐让位于近代条约体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略的表现,使得这些国家逐渐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
7、地,这使得朝贡体系崩溃、近代条约体系建立,故D正确;周边国家断绝了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往来是材料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故A错误;工业革命使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是材料的原因,不是本质,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故C错误。 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 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8、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项排除。 2.(2019浙江选考,9,2分)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
9、丁日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邱逢甲、徐骧、刘永福是反割台斗争中的重要人物,①②③正确,A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丁日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代表人物,④错误,B、D项排除。 3.(2019年重庆名校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内容为拜上帝教的教义,考试还打造出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这反映太平天国 A.意识超前符合历史的潮流 B.获得了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 C.旨在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 D.冲击了纲常名教和统治
10、秩序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男女均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还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等”反映出太平天国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和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追求小农经济,这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故A项错误;B项中的“广大民众”说法错误,故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和化解列强入侵的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 4.(2019年四川德阳三模)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诗社的盛行反映
11、出 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 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 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 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人民在1895年之后成立诗社来传承汉学,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日本对台湾实行同化政策的结论,A项排除。成立诗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传统文化,与民族觉醒无必然关系,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反日,C项排除。 5.(2019年山东济南高三模拟)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12、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 【答案】B 【解析】从题目可知,不少留日学生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可见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已失去部分人士的支持,故B项正确。题目未涉及留学教育中的民主观念,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成就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是“排满反清”问题出现后,清政府才设立游学监督处来加强管理,但其管理效果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所以选B。 考点三:辛亥革命 1.(2019天津卷,7,4分)《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
13、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 2.(2
14、019年江省徐州高考考前模拟)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此次“会剿”是为了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抵抗八国联军侵华 C.平息“保路运动” D.扑灭辛亥革命之火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陆军大臣,乘车南下,海军统领这些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只可能出现在清末新政以后,所以它要扑灭的运动应该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D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平息“保路运动”的事件与材料无关,A、B、C排除。
15、3.(2019年甘肃张掖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女子参加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女性权利保护,A项错误。依据所学,在近代中国男女
16、平等的说法不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 4.(2020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起点联考)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个论断与辛亥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
17、;C项,三权分立原则的确是中华民国初期所实行的,但只是B项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确是辛亥革命是历史意义,但属于思想层面,而材料主要侧重政治体制层面,排除。 5.(2019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清政府此举意在 A.获得西方列强支持 B.维护专制统治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瓦解革命阵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中“1911年11月3日”可知,此时武昌
18、起义已经爆发,各省纷纷独立,材料中皇权受宪法规定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的规定,意在瓦解革命阵营,故D项正确。此时,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瓦解革命,并不是获得西方列强支持,更不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C排除;皇权受宪法规定限制、皇族不得岀任总理大臣,这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故B排除。 考点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 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 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19、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可知群众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B项符合题意。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改造存在多种认识,A项说法错误。反思个人主义弊端不符合当时的总体氛围,C项排除。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只有部分群体,D项排除。 2.(2019年甘肃天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考前练)1919年5月,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积极参与了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会,筹划并参与了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校全体师生还致函北京《晨报》:“天下兴亡,
20、匹夫有责,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材料反映了 A.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影响力空前提升 B.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D.社会思想界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蒙古族学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同时全校师生认为“吾蒙藏学生,亦国家之份子,爱国热忱彭湃不已”,可见当时民众对国家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C正确;中共尚未成立,A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练)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
21、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开启了近代的民主革命历程 D.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材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广泛深入的动员了人民群众,故D正确。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五四运动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错误。五四运动虽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它并没有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故B错误。五四运动之前的辛亥革命就已经开
22、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五四运动オ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故C错误。 4.(2019年江苏金陵高三第四次模拟)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余深信此……已数年之久”可知五四运动和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有历史根源和思想的积淀民族主义思潮
23、日益觉醒,故A正确;材料中提到是的“此种感情”是思想根源不是经济和政治根源,故B错误;根据材料“世人不察……致有此等行动”可知中国代表不是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故排除C;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原因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D。 5.(2019年辽宁沈阳高三第八次模拟)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A.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B.五四运动促成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D.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 【答案】D
24、 【解析】根据“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可知,国民党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积极维护国家利益,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故D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1921年共产党成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党组织涣散,排除C。 考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8,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 方
25、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0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项排除。 2.(2019天津卷,10
26、,4分)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或者即将被废除”可知,当时土地改革已开始但并未全部完成,由材料“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同古代近似的”可知,中国还未开始三大改造,综合上述判断可知该会议为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土地改革还未开始,排除A;第一届
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三大改造已开始,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于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D。 3.(2019浙江选考,11,2分)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同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D项符合题意。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
28、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项排除。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C项排除。 4.(2019年四川成都高三历史模拟)20世纪20年代末,中共早期领导人面对“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将“农民军''改造为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并通过组织和思想改造的方式推进。这一举措 A.有利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奠定了国民革命运动的群众基础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强调了中共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 【答案】A 【解析】材料“‘农民军’改造为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并通过组织和思想改造
29、的方式推进”反映了建立从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军队的主张,这有利于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故A正确;材料是20年代末期,而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已经失败了,故B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建立的,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强调无产阶级对军队的掌控,而不是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故D排除。 5.(2019年江苏如东中学高三三模考前模拟)“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毛泽东指导某次著名战役的台词,这场著名战役的重大战果是 A.解放了东
30、北全境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题中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符合平津战役的特点,平津战役的胜利促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C项正确;解放了东北全境是辽沈战役的意义,A项错误;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是淮海战役的意义,B错误;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是渡江战役的意义,D错误。 考点六: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1.(2019北京卷,17,4分)1
3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在这次会议指导下,1938年中共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正面战场是对国民党战场的称呼,A错误;据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辟的,且新四军的主力在南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北方,B错误;据所学可知,抗战时
32、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陕北的延安,C错误。 2.(2019天津卷,9,4分)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 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 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33、选C。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排除D。 3.(2019江苏卷,9,3分)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答案】B 【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B项;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
34、场,故排除A项;国共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不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D项。 4.(2019浙江选考,13,2分)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
35、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出是台儿庄战役,D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A项排除。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B项排除。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的枣阳和宜昌,C项排除。 5.(2019年广东东莞高三高考最后一卷)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D.打破了同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C 【解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的,A错误;国共力量的对比不可能因为报道而改变,B错误;美国人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C正确;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报道不可能打破经济封锁,D错误。 14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