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754343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35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  )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 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 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的支持 2.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国营农庄吸引了

2、大量劳动力 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 3.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4.(2018江西上饶二模)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粮食税的全面推行 B.允许工农自由贸易 C.走

3、农业集体化道路 D.农民地位的提高 5.“(20世纪30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脱离现实未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引进资本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6.(2018江西南昌一模)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

4、明当时的苏联(  ) A.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 B.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非选择题 7.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摘编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材料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

5、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答案: 1.A 解析“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

6、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实行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故D项错误。 2.A 解析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故D项错误。 3.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

7、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信息表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苏维埃政权与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相结合,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且当时苏维埃政权仍坚持公有制,并未突破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D项。 4.A 解析由材料“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总产量的增长,与自由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以后,与材料时间“1925年”不符,故C项错误;农民的地位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

8、后就得到了提高,故D项错误。 5.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题的题眼是“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这说明苏联的“一五”计划注重工业发展,忽视民生,故D项正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没有引进资本主义,更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原则,故排除C项。 6.D 解析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苏联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故B项错误;1933—1937年,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故C项错误;国内轻重工业的调整表明苏联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故D项正确。 7.参考答案:(1)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原因: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2)影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