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_第1页](https://file3.zhuangpeitu.com/fileroot3/2022-6/7/9cb61223-9d06-48b9-ba4f-744cd8172890/9cb61223-9d06-48b9-ba4f-744cd81728901.gif)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_第2页](/images/s.gif)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_第3页](/images/s.gif)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检测(十八)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69年,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的总理,他改变了前任总理阿登纳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在依靠美国的同时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德关系的恶化 B.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两极格局趋向瓦解 解析:选B 材料中勃兰特总理依然依靠美国,因而不会导致美德关系恶化,且这一论断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勃兰特总理改变向美国一边倒政策,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和解,这与美国冷战政策相左,反映当时西方阵营出现分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联邦德
2、国与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的和解,没有体现美苏关系的缓和,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趋向瓦解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高考)“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选C 题干材料“新解放的国家”“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与不结盟运动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
3、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并没有使国际力量失衡,也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B、D两项与史实不符。 3.下面信息是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拟定的邀请国家参与该组织的部分“标准”,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 ) 1.奉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政策或者倾向于这一政策 2.始终不渝地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3.未加入为大国冲突服务的多方军事同盟 A.协调了内部的矛盾和纠纷 B.成员国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C.力图避免大国集团的干扰 D.接受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C 据该组织的“标准”信息可以判断出该组织不愿意加
4、入大国之间的纷争,故C项正确。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说明(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C.“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D.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 解析:选A 20世纪5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联合,中国实力的增长,这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故A项正确;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故B项错误;现在的世界暂时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故C项错误;冷战期间有局部战争,日益
5、加剧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5.(2019·日照一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贸总协定相继通过一系列决议,主要内容有在关税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普惠制待遇,为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方便,允许发展中国家之间实行互惠关税而不给予发达国家等。这表明( ) A.全球化推动着世界市场体系走向公正合理 B.发展中国家掌握了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 C.亚非拉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有经济格局 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冲击着旧的经济秩序 解析:选D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普惠制待遇,而不是突出全球化的作用,故A项错误;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贸易政策的话语权,故B项错误;原有的经济格局仍
6、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冲击着原有的经济格局但未大大改变,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冲击着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秩序,故D项正确。 6.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 ) A.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解析:选C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超群,倡导自由贸易、建立关贸总协定符合其国家利益,但70年代后,美国
7、实力衰落,欧共体、日本崛起,对美国经济形成了挑战,这促使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发生改变,偏向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故C项正确。 7.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解析:选C 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8、 8.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 ) 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 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 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 解析:选B 材料中讲到美国《时代》周刊用几个“10”概括东欧五国的剧变,从波兰的10年到罗马尼亚的10个小时可以看出东欧剧变并非是短时间发生的,而是各国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故B项正确
9、。 9.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开放当天,有数十万东德人涌进西德,此后两天,又有100多万人跑到西德,许多人在西德滞留不归。有人说,德国的统一不是用手来表决,而是用脚来表决的。这反映了德国统一( ) A.符合当时德国历史发展趋势 B.肇始于两德之间的人员往来 C.由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决定 D.得益于美国的和平演变政策 解析:选A 题干中“数十万东德人涌进西德,此后两天,又有100多万人跑到西德,许多人在西德滞留不归”,推知东德渴望德国统一,故A项正确。 10.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全球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
10、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材料表明( ) A.文明冲突的社会不会有政治经济利益 B.东西文明的对抗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 C.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 D.冷战时期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解析:选C 据材料“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可知涉及国家政治利益,故A项错误;B项“决定”表述错误;据材料“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表明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冲突的领域而不是方式,故D项
11、错误。 11.20世纪90年代,美国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格德说:“亚洲国家日益认识到其取得的成就并为之骄傲,它们希望被平等对待,倾向于把美国看作‘一个国际保姆,如果还算不上恶霸的话’。结果是美国与亚洲的期望变得越来越不一致。在广泛的问题上,日本和其他亚洲领袖学会了对美国说‘不’,有时还会用彬彬有礼的亚洲方式说‘滚蛋’。”这表明( ) A.美国与亚洲的盟国关系破裂 B.雅尔塔体系崩溃 C.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D.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 解析:选D 材料中“日本和其他亚洲领袖学会了对美国说‘不’”,由此可见,国际关系逐渐出现民主平等的趋势,故D项正确;A项“破裂”说法错误;苏联解
12、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崩溃,故B项错误;C项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12.《全球通史》描述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称:“人们越来越确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爆发;这一点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强硬态度。”得出这一结论可能依据二战后初期( ) A.新式武器改变了战争和国际关系 B.军事僵局导致冷战的持续缓和 C.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组织尚未建立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地区变更频繁 解析:选A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催生了新式武器,再据材料中“这一点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也缓和了各敌对集团的强硬态度”可知新式武器改变了战争和国际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到美苏出现军事僵局,故B项错误;两
13、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与题干缓和之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冷战的重心地区的变化,故D项错误。 13.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从崛起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分成3个梯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 A.可以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 B.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 C.因发展不平衡而使世界动荡不安 D.将垄断世界贸易市场 解析:选A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能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故A项正确。 14.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
14、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该报告反映出( ) A.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 B.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D.美国的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 解析:选D 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不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故A、C两项错误;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这是美国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表现,故B项错误,D项正确。 15.“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
15、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C.国家间合作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解析:选C 题意涉及的是当今世界形势下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关系,体现的是对亚太地区和平建设的共同努力,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0分,共2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
16、的了。 ——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 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外交政策演讲:“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我相信,美国需要世界,
17、如同世界需要美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关系的发展趋势。(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6分) (3)材料三表明美国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1945~1970年这一时段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这一时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形式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第(2)问,由材料二所述的两个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由材料三“2009年”可知国际关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由材料三“
18、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得出美国应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答案:(1)原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主导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但不足以抗衡美国。 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 (2)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恐怖活动滋长,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 (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9、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0分)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得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中国或世界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改革开放、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的崛起、中美外交关系的改善、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70
21、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 论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 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 8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