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



《(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微点)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高效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效作业(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3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9·莱芜高三期中)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 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解析 根据“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故A正确;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指的是打破贵族官
2、位世袭制度,实行依据才能的任免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无法体现“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排除C;战国时期,分封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 答案 A 2.(2019·淮北高三统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 )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解析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
3、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3.(2019·汕头高三联考)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主管皇室事务)”“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 A.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 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解析
4、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4.(2019·海口高三统测)秦代迁陵县学官类简记载:“直学佴,令教以甲子、算、马、大杂。”“学佴”即是学室的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这说明( ) A.迁陵县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B.考试成为选官的基本途径 C.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 D.秦朝重视官吏的基本素
5、养 解析 据材料中“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内容可知秦朝官吏必须要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因此秦朝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只有经过学习才可能成为秦朝官吏,并未体现秦朝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项错误,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时期考试并非选官的基本途径;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 答案 D 5.(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模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秦始皇的举措意在( ) A.恢复传统官制 B.减少决策失误 C.强化专制统治 D.完善中枢机构 解析 本
6、题考查秦代丞相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代设立丞相,左、右丞相相互牵制,分割相权,丞相不世袭,有任期,与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国家权力更加集中,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A项错误,恢复传统官制不是秦始皇此举的目的;B项错误,朝议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这也不是秦始皇此举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完善中枢机构不是秦始皇设置丞相制度的主要目的。 答案 C 6.(2019·衡阳高三调研)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
7、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结合所学可知,这样划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消除”表述有误,不能消除隐患,故A项错误;“犬牙交错”是元代行省制的区划原则,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包括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9·武汉高三联考)《全球通史》写到:“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
8、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 ) 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 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 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 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皇帝是指秦始皇,由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了一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服从于中央统治,是官僚政治的体现,不具有贵族政治色彩,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自主性受到削弱,排除C项;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
9、,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并非为秦始皇首创,排除D项。 答案 B 8.(2019·郑州高三评估)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乡、里、亭是秦朝最基层管理机构,地方推选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担任乡、里、亭的官吏,有利于让皇帝或政府的命令直达百姓,故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反映乡、里、亭的官吏由地方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不能体现其
10、他官员也是这种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秦朝通过设置乡、里、亭官吏,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继承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 9.(2019·西安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
11、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两千年前的秦王朝,我们对他的了解
12、只能凭借前人记述: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那个王朝暴戾无道……两千年前的秦汉法律,史料所见更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是法制落后、人重法轻?还是历史长河漫漫,史料湮灭不全?两千年后的我们难以一窥真相。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三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
13、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秦朝法律简要评价。(12分)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1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
14、》《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评价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政治环境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以及思想文化不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过于随意;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思考回答。 答案 (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 评价 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 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 (2)不同:(中国部分若写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特征不给分) 政治环境不同: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秦朝重视法治;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 经济基础不同:秦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过于随意;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 - 5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