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阶段综合试卷(第四-七章)(必修3)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阶段综合试卷(第四-七章)(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阶段综合试卷(第四-七章)(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阶段综合试卷(第四~七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浙江,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
2、.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答案 A 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而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项错误;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项错误;常用样方法调查蚯蚓等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3.(2016·宁波十校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 D.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答案 C 解
3、析 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项错误;害虫种群密度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B项错误;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C项正确;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如有些昆虫无生殖后期,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生态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公园里的全部细菌组成一个种群 B.一个山上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群落 C.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而细菌不是由单一物种组成的;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4、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组成的,通常由七大成分组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表层和水圈。 5.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c>a+b 答案 C 6.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右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指数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
5、持不变 答案 C 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指数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比率、b指的是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错误。 7.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300只 C.200只 D.大于300只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曲线
6、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20)∶20,N=200只,即=200只,所以K值为400只。 8.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
7、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化肥厂等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故④说法不正确。 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答案 C 解析 在自然情况下,种群都是按“S”形曲线增长的;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
8、增长的影响也较小;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环境条件改变会使环境容纳量改变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性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答案 B 解析 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环境条件改变会使K值改变,B项正确;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是恒定不变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一般来说,冬季气温较低,植被较少,植食性动物的
9、数量会较少,D项错误。 11.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 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 C.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答案 B 解析 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
10、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种群数量降低,B正确;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C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错误。 1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 A 1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一块弃
11、耕的农田,最后演变成了一片森林,因此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度会不断升高最后达到稳定,A正确;物种丰度增加,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不断增强,最终趋于稳定,B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加,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不断增加然后趋于稳定,C错误;随物种丰度的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也会不断增强,最终趋于稳定,D错误。 14.美国的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池塘经过一系列演替,最终演变为一个森林 B.最终该地分布较广的是落叶树 C.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减弱 D.在竞争中,植株的高度是战胜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答案 C 解析 随着演
12、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加强,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 1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 B.1.375倍 C.1.273倍 D.0.575倍 答案 B 解析 根据能量流动的传递过程及传递效率进行计算。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A∶B=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A∶B=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由于
13、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16.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温室效应将会使全球性温度升高,导致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或者造成南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水体富营养化、酸雨加剧、臭氧层破坏都是和温室效应一样属于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但三者的出现和温室效应联系不大。 17.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4、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据图分析,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 18.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
15、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低,乙的高,A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B点也会提前,B正确;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 19.(2018·浙江大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kg草,则这1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
16、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解析 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0.对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一级消费者只有昆虫,二级消费者只有鸟 ②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③
17、若绿色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④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为55A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该食物网中一级消费者包括昆虫和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21.(2018·稽阳高三模拟)森林的边缘到中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森林群落的( )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答案 B 解析 森林的边缘到中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属于群
18、落的水平结构。 22.关于下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 C.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已经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D.图中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输入能量为20810,输出能量为4600+11980+1890+316+13=18799,由于能量输入大于能量输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尚未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23.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
19、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
20、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24.某森林生态系统中5个物种的食物网如图所示(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数量增多的因子是( ) A.E增多、D增多、A减少 B.D减少、B减少、A减少 C.E减少、D减少、A减少 D.A减少、D增多、E减少 答案 D 解析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它们是,D为生产者,D增多使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A减少则导致最终流向C的能量增多;E减少,使流向C的能量损耗减少,从而使C数量增多。 25.上海世博会联手哥本哈根掀“低碳”浪潮
21、。下列叙述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 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答案 D 解析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12分)(2016·浙江4月学考,改编)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蛇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个营养级。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数
22、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若该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经若干年后此地又重新形成新的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3)图中“→”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 (4)若狐侵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保持相对稳定,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能力。 答案 (1)五 长 (2)时间 次生演替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自我调节 解析 (1)蛇所在的最长食物链是草
23、→食草昆虫→蜘蛛→蛙→蛇→鹰,蛇在该食物链中处在第五个营养级。图中只有恒温动物的食物链是草→兔→鹰和草→鼠→鹰,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只有3个,可见,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长。(2)动植物种类随季节更替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群落由于火灾被毁灭而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所以图中“→”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表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4)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7.(11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
24、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2)
25、水平结构 (3)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次生演替 解析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2)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3)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28.(15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
26、受到年龄结构、性比率、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一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迁出 (3)甲 丙 竞争、捕食 (4)食物的多少 (5)栖息地丧失 29.(1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的A属于____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3)由图可知,碳主要以_________
28、_的形式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反复利用。 (4)在一定时间内,各营养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总和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A→B→C (2)生物群落 (3)二氧化碳 (4)小于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的A属于生产者,B表示一级消费者,C表示二级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A→B→C。(2)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在生态学上称为生物群落。(3)由图可知, 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反复利用。(4)在一定时间内,各营养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