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2.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知识点一 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 1.“三冗”问题 (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的弊端。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局面 (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
2、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图解历史]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危机加深 知识点二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理财 (1)内容 ①青苗法: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作用
3、: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兵 (1)内容 (2)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科举官制 (1)内容 (2)作用:保证了变法的顺利进行。 [深化认识]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知识点三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1.变法的局限性
4、(1)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 (2)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便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新法的变质 “元祐更化”后,新法淡出历史舞台,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起用变法派,但是新旧两派的斗争导致党争纷起,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精神被完全改变。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
5、(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史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充役,亦遣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祐(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史料三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在于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
6、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有感王安石变法》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2)史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的措施有哪些?试从阶级局限性角度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不合实际”。 答案 (1)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 (2)差役法:上户和下户感觉便利,中户不满。 雇役法(免役法):上户和下户不满,中户感觉便利。 (3
7、)市易法、均输法。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史论归纳】 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领域 目的 主要措施 作用 经济 富国以改 积贫局面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军事 强兵以改 积弱局面 以“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进行“省兵”;以“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强兵 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
8、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 政治 选用保证 变法人才 改革科举制度,惟才用人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教训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史料二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甚赞王安石的改革精神。他在书中这样写道:“王安石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与政治家,那个纸糊的宋王朝,如果不是他的整顿恐怕早就亡国了——早亡给西夏了,还用不着金国动刀动枪。” 思
9、考 (1)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结合上述下划线上的语句,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及其变法进步性的认识。 答案 (1)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2)①精神: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其变法精神值得肯定。 ②认识:宋朝中期积贫积弱,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成为朝野共识。其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史论归纳】 1.王安石变法的
10、积极作用 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3)宋神宗死后,司马
11、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4)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1.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答案 A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官薄其息”,联系所学,王安石大力推行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之前以低息贷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答案
12、A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寇乱息”可以判断,古代称起义农民为寇。 3.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 A.克服统治危机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改善人民生活 D.增加政府的收入 答案 A 解析 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D.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应结合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解决财政困难。 5.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
13、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 B.拥护变法的人 C.反对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答案 B 解析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其代表人物为司马光,故司马光所说的“谗佞”应指拥护变法的人。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
14、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答案 (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 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要把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按士、农、兵、商分类。第(2)问要从司马光和梁启超对变法的态度方面思考。 基础
15、巩固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 A.辽、西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荒废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匿田产逃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四个选项都是社会危机的问题,但其中最关键的应是经济问题。 2.中国古代政治家大都个性鲜明,其中以“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被称为“拗相公”的政治家是( ) A.商鞅 B.王安石 C.孝文帝 D.范仲淹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符合题意的只有王安石。 3.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
16、法 D.更戍法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以“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专掌训练,达到“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 4.司马光曾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 B.有些地方官借变法之机强行敛财 C.司马光公正地反映了小农的心声 D.王安石变法触犯了百姓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贷款,这反映了在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但也有夸大成分,并非“公正”。 5.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
17、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抓住材料的中心内容是粮食钱财充足,这说明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而不是改变积弱局面,故①可排除,④叙述言过其实,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6.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
18、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能力提升 7.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
19、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 8.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 ①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王安石变法因触动旧势力的利益而归于失败,其很多变法措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例如变法中虽然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
20、轻人民负担;同时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百姓利益的事情。但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仍然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上万言书,以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不是以交替价值为目的,这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的观点相同的。商业重在货物流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与别人交换的纽带,这也是跟他前辈人以及当时守旧派
21、的观点相同的。王安石与守旧派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如守旧派认为“谷重而农劝”,那是很消极的;王安石则主张兴修水利。守旧派对手工业一向忽视,对商贾力求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方式;王安石则主张调节日用器物的需要,官府直接参与并干预其商业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封建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放任政策,扶助商业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此北宋政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一和王安石所采取的措施,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特点。 (3)从材料二看,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是什么?据材料一、二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内容:
22、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2)打击大地主、大官僚,改变社会财富在政府和地主官僚之间的分配。 (3)倾向:增强政府组织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失败原因:触及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违背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解析 第(1)问,应在分析、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具体措施;第(2)问,应从措施解决的具体问题归纳:打击大地主、大官僚,增加政府收入;第(3)问,要在分析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失败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即可。 【课中思考】 1.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23、?(教材第37页) 提示 青苗法是针对豪强兼并之家利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放高利贷取利而制定的,其目的自然在于救农户之急,以达到抑制兼并的目的,这一制度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抑制了地主豪强的盘剥。 2.阅读材料,思考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教材第37页) 提示 保甲法的实行主要是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维持治安,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节省军费开支。 【阅读与思考】(教材第40页)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他们争论的焦点在哪里?他们的理财观念各有什么合理之处,各有什么不足?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王安石变法是否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提示 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财。司马光的合理
24、之处在于主张“节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乏问题。王安石主张“开源”,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忽视“节流”是不可取的。王安石变法企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在变法中,由于地方官员执行不善,造成了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因此,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难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解析与探究】(教材第40页)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精神。 提示 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世俗阻力,勇于改革的精神。(意志坚定、直率无讳、据理力争、百折不挠。) 2.当时的人和后人是从哪些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的
25、? 提示 当时的人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排挤忠臣,结交小人;后人对王安石变法有两种评价:一种观点极力诋毁王安石变法,如赵翼批评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靖康之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法的实施对革新北宋社会政治、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积极作用。 3.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 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改革收到了很大成效。由于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而失败。(比较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王朝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但这并非王安石的初衷和个人能力所能做到的,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面。) 【自我测评】(教材第41页) 1.结合所学知识
26、,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示 “三冗”是指“冗官”、“冗兵”、“冗费”。“冗官”是由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冗兵”是由于北宋极力扩充军队所致;“冗官”、“冗兵”和对辽、西夏支付的战费和赔款,造成了“冗费”。由此,形成了北宋的“积贫”局面。“积弱”则是北宋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由于过分的分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造成的。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提示 (1)主要内容: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之法,主要有省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此外还改革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 (2)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以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经过实施新法,政府收入增加,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国力有所增强,在实现富国强兵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 1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