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4155004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20讲 生物的进化教学案 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0讲 生物的进化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 a 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b 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b 6.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a 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b 7.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 b 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b 8.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 a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物种和生殖隔离 ①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互相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②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

2、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物种相异性 ①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200万种以上的物种在结构、功能、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物种统一性 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一个物种演变为另一个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2)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必修2 P91图5-2改编)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

3、比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________动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________类。 (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相似的____________,在胚胎阶段都是由相同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 答案:(1)脊椎 哺乳 (2)不同 结构模式 组织 (3)统一性 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种群 物种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

4、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 判断 标准 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障碍,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两者的关系(如图) 2.生殖隔离的常见类型 生殖隔离 [题组冲关] 1.(2018·浙江11月选考)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其同祖先遗传     

5、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 答案:A 2.(2020·舟山模拟)下列有关种群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能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区分物种与种群的标志 D.物种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解析:选C。物种的本质是有生殖隔离,能交配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的同种生物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进化的前提条件 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可遗传的变异。 2.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选择的类型

6、①人工选择 选择对象 家养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变异个体 选择标准 人们自己的需要 选择手段 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连续数代的选择 选择结果 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②自然选择 a.概念:环境条件以某种方式选择用以繁殖后代的过程。 b.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 c.过程 d.结果:经过长期的选择积累,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产生出新的类型或物种。 ③选择的作用:自然条件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2)种群的变异性: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

7、化的前提。 (必修2 P96相关内容改编)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解析:选B。“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

8、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因此金鱼中的“奇品”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D错误。 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2.选择的理解 (1)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表现型的生物体,间接对象是基因型。 (2)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 (3)选择的种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 项目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选择因素 人 自然环境 选择对象 家养生物 自然界中的生物 选择目的 满足人们需要 适应当地环境 选择手段 人工干预 生存斗争 选择进度 较快 十分缓慢 结果 培育出人类需要的

9、新品种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4)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5)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判断依据:看是否对种群中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产生影响。 (6)选择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 环境变化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变化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而淘汰不利变异。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中存在的变

10、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 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解析:选C。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B、D正确;自然选择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C错误。 2.下列关于进化中“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可能发生改变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育种中通过人工选择使控制优

11、良性状的基因频率逐渐扩大,从而使生物进化 答案:D  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与变化 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叫基因库。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1)成立前提 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 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 (3)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应保持不变。 3.影响遗传

12、平衡的因素 能够打破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因素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必修2 P99~P102教材内容改编)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白花植株rr占20%,红花植株RR和Rr各占40%,各植株都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则子一代中白花植株占(  ) A.4%           B.16% C.24% D.36% 解析:选B。根据种群中白花植株rr占20%,红花植株RR和Rr各占40%,则R的基因频率为40%+40%×=60%,r的基因频率为1-60%=40%

13、。由于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且各植株都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则子一代中白花植株占40%×40%=16%。 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 ①某基因频率=×100%。 ②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100%。 ③X染色体上b基因频率=×100%。 (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 ①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②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 (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型频率 ①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

14、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 ②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题组冲关]

15、 1.(2018·浙江11月选考)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解析:选D。一个生物种群中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一对等位基因的总和只是其基因库的一部分,故A错误。在自然界中,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自然选择造成的,故B错误;在该公园中,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人为选择

16、的结果,故C错误。C基因频率=×100%=55%,Cc基因型频率=×100%=40%,故D正确。 2.(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 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为(  ) A.43% B.48% C.52% D.57% 解析:选C。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 000只果蝇中m的基因频率就是F1中m的基因频率,即≈52%。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与物种的形成 1.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1)适应 是生物特

17、有的一种现象,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助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2)实例 在工业区森林中,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灰色与黑色的桦尺蠖蛾存活概率出现差异,黑色蛾子逐渐取代了灰色蛾子。 (3)原因 (4)意义 适应性是一种进化,是由自然选择造成的。 (5)自然选择的作用 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 2.物种的形成 (1)异地的物种形成 ①起因:一个初始种群,因环境隔离因素而分隔成两个种群,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不同,两个种群的遗传组成出现差异。 ②经过:因两个种群彼此处

18、于隔离状态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间的遗传差异积累,最后达到种群间完全的生殖隔离。 ③结果:产生了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新物种。 ④过程图示 (2)同地的物种形成 ①原因 a.二倍体植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若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以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没有减半,从而形成了二倍体配子。 b.自然界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再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二倍体配子。 ②过程 a.二倍体植物在异常情况下形成的雌雄二倍体配子融合后形成四倍体合子能发育为成熟植株,并借助自花授粉来繁殖。 b.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的分生组织,形成多倍体。 ③结论:形成的新的四倍

19、体植物相对于二倍体亲本,是一个新的物种。 (1)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后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 (2)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出现3∶1的过程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3)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4)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5)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6)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7)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必修2 P105图5-7改编)下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

20、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障碍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t1、t2表示不同的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 B.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这一条件 C.t1时B、C两地区的种群遗传上的差异不可能是遗传漂变造成的 D.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乙、丙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新物种 解析:选D。某一地区的种群基因库将因种群内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而发生变化,A错误;两个新物种乙、丙的形成方式是异地的物种形成,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除了异地的物种形成,还有同地的物种形成,而同地的物种形成不需要

21、地理障碍这一条件,B错误;一个初始种群,因环境隔离因素分隔成两个种群时,可能会发生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的基因组成差异,C错误;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是异地物种形成,这种方式下形成的新物种是能适应各自环境的,D正确。 考法1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实例分析 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农药使害虫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在农药使用前,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农药杀死的是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抗药性变异经过遗传逐代积累,使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抗性基因频率升

22、高,敏感基因频率下降),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新类型,农药对其不起作用。 [题组冲关] 1.(2020·浙江1月选考)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答案:B 2.(2018·浙江4月选考)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3、 ) 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解析:选C。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自然选择才产生的,而是在自然选择之前就已经出现,所以不能说自然选择导致变异,故A错误;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故D错误;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故C正确。 考法2 物种的形成 (1)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异地的物种形成 同地的物种形成 所需 时间 经过漫长的时间和许多世代的逐渐演变 较短时间 物种形 成的常

24、见方式 一个分布区很广的物种通过地理障碍等先形成亚种,然后发展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或多个物种 通过个体的突变、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等方式,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物种 举例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26种陆栖鸟的形成 自然状态下多倍体植物的形成,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等 联系 物种的形成都以生殖隔离的形成为标志 (2)“图解法”把握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易错点 亚种与生殖隔离 [点拨] 不要误认为亚种之间具有生殖隔离。因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独立地进行自然选择,使形态、结构方面有所差异,形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但二者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可育后代,属于一个

25、物种。  [题组冲关] 3.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能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选D。图中P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马和驴属于两个物种,但它们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骡,D错误。 考法3 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

26、比较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 改变 变化后生 物与原生 物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新物种形成是质变; 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2)物种形成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 ①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②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

27、进化。 [题组冲关] 4.达尔文在克格伦岛上考察时发现,岛上的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却翅膀异常发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B.岛上的强风环境引起昆虫的多方向变异 C.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 D.翅膀发达的昆虫比不能飞的昆虫更能适应岛上环境 解析:选C。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但没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岛上的强风环境起到选择作用,B错误;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C正确;不能飞的昆虫比翅膀发达的昆虫更能适应岛上环境,D错误。 5.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

28、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选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错误。 1.(2016·浙江4月选考)地球上具有最丰富生物基因库的是(  ) A

29、.水稻田          B.草原 C.荒漠 D.热带雨林 解析:选D。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上已知种类的一半,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 2.(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解析:选C。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种群间的基因库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可能是不可遗

30、传的变异导致的,这样就不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3.(2016·浙江10月选考)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 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 解析:选A。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突变是不定向的。 4.(2020·浙江杭州一模)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2017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惊奇。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

31、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 解析:选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A、B错误;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捕食或竞争实现外,还有种间互助等,D错误。 5.(2020·杭州模拟)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

32、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解析:选B。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用棋盘法): 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故选B。 6.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 基因没有显隐性

33、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

34、是哪个种群?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2)出现的新基因一般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图中箭头表示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比种群2中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 答案:(1)

35、遗传 (2)基因突变 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种群1 选择 1.(2020·诸暨模拟)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 A.总是适应环境的     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解析:选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在生物界,雌雄个体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雌、雄蜂的不同以及鸟类雄鸟羽毛华丽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 A.遗传物质不同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利于物种的发展 D.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解析:选C。雌、雄性分化有遗传基础,雌、雄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物

36、种的发展,同时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3.(2020·义乌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B.地理障碍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生物的变异都有利个体的存活 D.动物和植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解析:选C。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A正确;地理障碍会导致同一种群不同个体朝着不同方向进化,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的物种,B正确;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往往是害大于利,C错误;动物和植物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D正确。 4.(2020·浙江宁波模拟)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

37、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选B。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正确。 5.(2020·浙江嘉兴模拟)下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38、 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 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 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 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A。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甲岛所有的鸟类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6.(2020·金华质检)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

39、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群F1F2 A.F1和F2基因频率不同 B.F1和F2基因型频率不相同 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 D.F1和F2纯合子比例不同 解析:选C。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自由交配也不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F1和F2基因频率相同;自由交配时,达到遗传平衡,继续自由交配,基因型频率不变,F1和F2基因型频率相同,F1和F2纯合子比例相同。 7.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如果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易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下列对此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40、A.害虫进化的实质就是害虫抗药性逐渐积累增强的过程 B.若不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改变 C.农药对害虫抗药性选择的前提是不同害虫个体间存在差异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也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选C。害虫进化的实质是害虫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若不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随自然选择会发生改变,B错误;农药对害虫抗药性选择的前提是不同害虫个体间存在差异,C正确;不能确定抗药性强的害虫是否为纯合子,故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错误。 8.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表: 基因型 A+A+

41、A+A A+a AA Aa aa 个体数 100 200 300 100 200 1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基因频率是35% B.A+、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A、a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解析:选D。由题表信息可知该小鼠种群共有1 000个个体,则该等位基因共有2 000个,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700÷2 000 ×100%=35%,A正确;新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

42、正确;小鼠种群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才能构成小鼠的基因库,D错误。 9.(2020·浙江绍兴期末)某岛上一种动物的肤色有A、B1、B2、C四种,不同肤色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肤色基因构成基因库 B.种群内的基因朝着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方向突变 C.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C。此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B错误;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不同肤色的个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10.(2020·浙江温

43、州期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选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错误;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

44、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11.(2020·浙江诸暨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选D。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A、B正确。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

45、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D错误。 12.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7月中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 C.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解析:选C。由图曲线变化发现,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由图可知,蜂鸟选择为红花传粉,而天蛾选择为

46、白花传粉,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但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变,只是花色的表现型改变;7月中旬蜂鸟将迁徙离开,天蛾不离开,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13.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

47、___和________。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授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

48、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析:(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种群,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2)A的基因频率=55%+(1/2)×40%=75%,a的基因频率=1-75%=25%。(3)自交1代后AA占55%+40%×(1/4)=65%,Aa占40%×1/2=20%,aa占5%+40%×(1/4)=15%;自交2代后AA占65%+20%×(1/4)=70%,Aa占20%×(1/2)=10%,aa占15%+20%×(1/4)=20%;自交3代后AA占70%+10%×(1

49、/4)=72.5%,Aa占10%×(1/2)=5%,aa占20%+10%×(1/4)=22.5%。自交3代后A的基因频率为72.5%+5%×(1/2)=75%,a的基因频率为22.5%+5%×(1/2)=25%,可知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4)花期不同不能正常授粉,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3)72.5% 5% 22.5% 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物种 生殖隔离已经形成 (5)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 14.(2020·宁波模拟)如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

50、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所示。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

51、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 ②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 ③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物种,地雀C与地雀A、B

52、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因此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和B,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地雀A、B与C。 (2)小岛上地雀C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9×2+8)/200=0.7。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 答案:(1)地雀A和B 地雀A、B与C (2)海洋环境的变化 基因频率 (3

53、)①基因库 ②0.7 ③80 15.(2020·浙江镇海中学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 (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体色差异很大的群体。 (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

55、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 数 A T1 E 果蝇 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

56、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体色差异很大的群体。(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第十代时,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答案:(1)种群 (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 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 (4)甲 E 45.5 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