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 岳麓版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案 岳麓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与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十年对峙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2.中共“一大” (1)时间和地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内容: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
2、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3)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中共“二大” 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共一大只制定了中共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此可见,中共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1)领导机构: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
3、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 (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告结束。 (3)影响: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背景 ①共产党方面: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②国民党方面: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
4、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党内合作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不是两党合并,属于党内合作,要求共产党员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国民革命 (1)成果 ①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 ②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 ③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2)失败: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三、土地革命 1.工农武装割
5、据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②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召开: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 (4)创建井冈山道路 ①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②意义: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
6、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2.红军长征 (1)原因 ①客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②主观: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
7、反“围剿”失败。 右倾与“左”倾 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二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③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⑤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
8、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西安事变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国民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国民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
9、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 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根据史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注意史料一中“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新三民主义”“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现代民族国家”等信息,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国民革命的特点。 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
10、标。 史料二 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摘编自《第一次握手》 由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取得的成果。 史料二说明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具体实战,取得巨大成果。 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1)特点 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
11、帝反封建 群众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意义 ①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探究2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
12、、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史料二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史料三(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成仿吾《长征回忆》 结合以上三则史料,说一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
13、导下的革命道路及革命重心有何变化。 史料一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史料二反映民主革命的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等地区;史料三说明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重心:由城市→农村。 中心:由南方→北方。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力量),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14、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3)革命领导: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三大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胜利完成长征。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
15、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以家国情怀感悟红军长征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美]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
16、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红军长征的原因可知,“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事件是遵义会议;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分析即可。 答案:(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17、 (2)事件:遵义会议。 原因: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红军长征的启示 (1)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3)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是否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政党,能够及时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不断探索。 (6)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党,是任何敌人和困
18、难都压不倒、摧不垮、能勇担历史重任的伟大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山西百日冲刺考试)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A [工人、农民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主张联合一切革命党派和资产阶级民主
19、派,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力量所在,这是中国的实际,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路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2.(2019·洛阳、许昌二模)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
20、.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C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工农运动得以发展,故选C项;中共当时工作重心仍在城市,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排除D项。] 3.(2019·德阳二模)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D [由工农兵苏维埃到工农共和国再到人民共和国最后到中华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依据中国国情的变化提出不同的建国口号,反映了中共建国思想的成熟,故选D项;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独裁,不会接受共和政体,排除A项;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一直没有变,排除B项;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 4.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
22、等。这些口号( ) A.为国民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从这些口号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一些少数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以判断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些史实,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宣传口号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故D项错误。] 反侵略斗争的不朽丰碑和人心决定的国运之争——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23、利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全面抗战 1.日本的侵华 (1)全面侵华: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罪行 ①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②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731部队”。 [教材拓展] 局部侵华 (1)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袭击上海,蔡
24、廷锴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 (2)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 2.全民族的抗战 (1)国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史实 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 国民政府组织了
25、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持续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4.历史意义 (1)国内:是中国人民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世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6、 1.两种命运的较量 (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 (2)中共努力 ①参加重庆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②参加政协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3)国民党方面: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方针,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 解放区 “解放区”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人民解放战争 (1)战争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防御 ①经过8个月的作战,至1947年2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得不停止。 ②19
27、47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进攻:1947年夏,对国民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4)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战争胜利 ①国共和谈: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②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新民主主义
28、革命胜利的原因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史料二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百里论抗战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
29、抗战过程中坚持的斗争策略。 史料一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史料二预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进行广泛的民族战争,坚持持久抗战,拖垮敌人。 史料三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 史料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 主观原因:
30、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 抗日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 战略地位(双重性) 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全民性 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 复杂性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 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全局性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以弱胜强 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 ►探究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
31、因 史料一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史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史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
32、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体现“民族自觉性”的突出表现。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观点的不足之处。 史料一信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战,是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关键因素。史料二信息表明国共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史料三中两种观点均是片面的,抗战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 (1)1937年9月,以国共两党为核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史料三观点忽视了中国军民艰苦抗战的重大作用。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是外部条件,
33、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以家国情怀认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华社1月12日新媒体专电:从今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
34、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消息传来,中国抗战史学界深感欣慰。“终于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许多抗战历史研究者,为此已经呼吁了几十年。在王建学看来,中国教科书将抗战史从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值得点赞。“这意味着14年抗战的提法,已经从学术观点上升为全民共识。”王建学说,这样能让人们更清晰地知道,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都是从何而来。根据教育部的安排,这一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从此,14年抗战将是历史教学的权威表述。”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
35、秘书长李蓉研究员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侵华战犯的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我们认定对华战争自1931年以后是侵略战争。 ——摘编自《中国抗战史修订为14年意味着什么》 解读材料,就“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解析: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8年抗战”的说法一直在史学界占主导地位,认为抗战起点在七七事变,而随着对“全球视野下中国历史”的研究深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故“14年抗战”的说法日益成为史学界主流,认为抗战起点在九一八事变。 答案:示例一: 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
36、七七事变。 论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 示例二: 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九一八事变。 论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始,随着东北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
37、军即开始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后改为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战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成为最早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而非开始,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虽从此开始,但不能称之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
38、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 (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自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
39、不拔的必胜信念。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南通二模)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 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 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 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 B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国民政府加强敌后游击兵力的举措即是对这一时局的积极应对,故选B项;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于1940年下半年发
40、动的,排除C项;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进行了,排除D项。] 2.(2019·深圳一模)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D [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使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了敌后战场,故选D项;“1944年到延安等地采访”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报道无法打击国民党的实力,不会对两党
41、力量构成影响,排除B项;报道不会打破经济封锁,排除C项。] 3.(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 )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A [毛泽东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选A项;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根据来自西方的准确数据,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
42、合战争胜利必胜的条件,排除B、C两项; 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 4.(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49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 )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 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 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C [《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故A项错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这次战争并没有给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故B项错误;攻占延安使用了国民党大量的军队,占领后
43、的延安不过是一座空城,这样势必会牵制国民党大量的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模考·8)影响下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党员总数(万人) 工人党员比例(%) 农民党员比例(%) 1927年 5.8 50.8 18.7 1928年6月 13.0 10.9 76.6 1949年底 448.8 2.5 59.6 1956年 1250.
44、4 8.8 52.4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 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明立意: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表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时间观念:“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解答要求:“共同因素”。 理思路:1927年到1928年工人比例下降,农民比例上升,是因为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1949年至1956年工人比例上升,农民比例下降,是因为我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项正确。 练点1:国民革命 (2015·山东卷·18)1925年,苏
45、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A、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与题干所述事件关系不大,排除;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为了表明中国
46、革命的态度,苏联做出了题干所述举动,故选C项。] 练点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016·全国Ⅱ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A [1930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
47、项。]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9·全国Ⅲ卷·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明立意:本题从中国经济性质的角度入手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两大核心素养。 抓关键:“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等信息说明“他”的回答符合中国的国情。 理思路
48、: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一词,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随便拉住一个……人”又说明具有普遍性,加之题干材料中的“答复”符合中国的实际,由以上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练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19·海南卷·1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
49、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35年8月,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日;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并最终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故本题选C项;A项是在全面抗战时期,B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国共十年对峙前期,而到了1935年12月,由于日本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了抗日,故D项错误。] 练点
5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2016·海南卷·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A [由材料“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可以
51、看出广大民众自觉地接受了革命的要求,并四处传播,可见革命的要求与他们的利益相一致,故A项正确;“打倒土豪劣绅”是中共农村工作的口号,不是国民党的,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部分,仅一个口号无法表明其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由“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可以看出革命的性质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故D项错误。] 练点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调整(减租政策) (2016·海南卷·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
52、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B [由材料“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可以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项错误;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持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故B项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项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
53、线不符,故D项错误。] 练点6:解放战争(国民政府滥发法币引发通货膨胀) (2015·海南卷·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偿还大量外债 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 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45年”,“三年后”因此应为1948年,这一时期正是属于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是时,美国从经济上大力支持蒋介石,因此偿还大量外债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贪污腐化成风一直是国民党的弊端,并不会导致某一时间通货膨胀,故B项错误;
54、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后,国民政府为支付巨大的军费开支,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的发展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广州一模)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 ) 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 B.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 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 A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决心以武力推翻北洋军阀
55、的统治,“1925年……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一信息正说明国民政府的决定具备了一定的民意基础,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学生与民众对武力统一的态度,排除B、C两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D项。] 2.(2019·永州一模)1926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掌握了国民革命军
56、队的领导权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A [由题干材料可知中共中央认识到中共要随时准备武装暴动,参加武装斗争并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说明当时中共中央已经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A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逐步提出的,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6年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并未掌握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排除C项;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排除D项。] 3.(2019·揭阳一模)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前线出现大量的牺牲,而后方可补给人员越来越少,红军动员工作开展艰难。“上杭县才溪乡只有二千余人口,
57、在多次扩军突击后,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这当然不现实。”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 A.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工农红军 B.苏区人力资源的枯竭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 C.日伪军的扫荡导致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受限 D.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存在局限性 B [题干提及第五次反“围剿”时,前线牺牲大,后方补给不济,无法打破敌人的围剿,只能选择长征,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国共军队的战斗力的比较问题,且第五次反“围剿”之前的四次反“围剿”都取得胜利,说明红军战斗力顽强,排除A项;日伪军的扫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革命道路,排除D项。] 4.
58、(2019·凌源一模)1938年2月美国记者的纪实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发行,考虑到时局因素,而特意改名成《西行漫记》。据此推断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 B.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 C.中共陕甘宁边区采取开明政策 D.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影响 B [结合“1938年2月”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日本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中国实施文化专制政策,所以“改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日本的文化殖民政策,故选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采取的开明政策与改名无关,排除C项;在日占区上海出现发行图书
59、改名现象,不会受西方言论自由的影响,排除D项。] 5.(2019·汕尾高三质检)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地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60、减租后 13.5 17.5 42.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 [由材料中地主和富农户数、土地减少,中农和贫农户数、土地均有所增加的数据信息可知,减租减息政策削弱了封建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象,故选B项;大生产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减租减息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排除D项。] 6.(2019·海门一模)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 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 [由“跨陇海,越黄泛……刘邓常胜军”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21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