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405459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本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第二单元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气性质实验中,对常见物质的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氧气参与、伴随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烧条件和认识灭火原理,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化学的有趣有用能增强同学们持续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 2.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

2、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教学对象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较大的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1.突破教材先教师演示认识燃烧条件,再学灭火原理的顺序格局,改为先探究灭火方法,让学生从熄灭蜡烛的经验中,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性质、用途)和提供的信息(

3、如着火点),有依据的猜想燃烧条件,再探究燃烧条件。这是源于PISA理论,PISA要求必须将教学活动设置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并将情境选择的重点放在个人和家庭活动最易接触的现实中,因此,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熄灭蜡烛)了解化学,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2. 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灭火的方法、燃烧的条件等实验。将以往的“验证”燃烧条件,变为较难的“探究”燃烧条件。而探究的的核心方法则是在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探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的控制变量法。虽然控制变量法学生在初中生物和初二物理中学过,也知道控制变量法,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当知识迁移

4、到不同学科或情景时,学生仍感觉陌生。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顺序,并不是想将问题变得深奥难懂,而是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设计中有意回避对可燃物的探究,因为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分析,若选择可燃物与不可燃物进行对比实验,控制都与氧气接触没有问题,但若要控制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却不恰当,因为不可燃的物质本身就不存在着火点。另外课本上用红、白磷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并没有在课堂上呈现,而是放在课后巩固的作业中练习的,因为只要课堂上能让学生学到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课本上的实验问题将引刃而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不

5、同的熄灭蜡烛的方法,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能猜想燃烧可能需要的条件; 2.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 3.通过活动参与获得灭火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燃烧条件,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合理的问题、设计优良的方案、现象分析的正确和结论归纳的简明。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用品】 ①教师用品: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带橡皮塞的大试管、装有热水保温杯、500mL

6、的烧杯、酒精灯,火柴,70%的酒精、坩埚钳、小纱布一块、镊子、分液漏斗的固液不加热装置一套。 ②学生用品:蜡烛4支,火柴,250mL烧杯1个,100mL烧杯3个, 100mL小烧杯2个(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有细沙),剪刀; 火柴,蜡烛两支,大烧杯一个,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镊子2个,乒乓球片(着火点约180℃),滤纸片(着火点约245℃)。 ③电脑、投影仪、PPT无线遥控播放器、相机。 【教学过程】 活动环节 师生活动过程 活动设计目的分析 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引入 燃烧给人类带来了文明,让生活充满了惊奇。比如: “不怕火烧的手帕”。(表演魔术) 普通

7、的手帕在烈火下,为什么没有燃烧?其中的奥秘待活动完成时,自然揭晓。 用带有神秘感的魔术引入,激起学习兴趣。 活动的展开与深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阅读学案活动元一1、2、3的内容,思考熄灭蜡烛的不同方法。 阅读学案 思考 活动元一:猜想燃烧的条件 1 每支蜡烛请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小组内做好记录,注意安全,开始。 好,实验结束。完成最快的小组,说说你们的方法。 其他小组还有什么方法? 熄灭蜡烛,并记录 交流 补充 以生活中熄灭蜡烛的经验为起点,结合化学用品,得出更多的方法

8、。 在对蜡烛熄灭原因的讨论中,归纳总结燃烧条件的猜想。 明确猜想 2 请分别讨论每种方法导致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由此猜想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哪个小组率先分享你们的猜想,并说明猜想理由? 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观点? 讨论,填写学案 交流,表达 3 小结:我们的猜想有:需要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归纳总结 活动元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1 物质要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性质? 显而易见,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还有两个猜想有待证明

9、,像这样一个问题有多个变量影响时,要用什么方法解决? 请阅读学案活动元二,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这两个猜想,组内讨论,做好记录。 讨论结束,这是某小组的方案,请大家从控制变量法角度,评价这两个方案的可行性。(实物展台展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阅读,讨论,记录 思考,评价,交流 提出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初步尝试设计方案 引导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评价实验方案。 在完善方案过程中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验证方案的

10、可行性,证明猜想。 在交流中,总结操作中的一些注意问题,如乒乓球片与滤纸片不能挨太近。并达成对猜想是否成立的统一意见。 适当质疑,让学生对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方案设计思路更多,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更深。 设计方案可以有多个,但思路是一样的,即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燃烧需要的条件有3个。 2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完善各自的方案。 请根据自己的方案,分别完成实验,侧面观察,注意安全。(用相机拍实验过程中的环节,重点抓拍滤纸片与乒乓球片对比,及两者挨太近,是否有用同种可燃物探究) 展示

11、拍到的照片。 分别汇报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实验后是否有疑惑? 追问:研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大家选用的是乒乓球片和滤纸片两种不同的可燃物,若选同种可燃物乒乓球片,这个方案该如何设计? 教师演示:同种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证明可燃物的条件之一为: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小结:经过大家的探究可知燃烧的条件是:(一起来总结) 1.2.3. 若缺少一个条件,燃烧还能发生吗?所以燃烧的3个条件缺一不可。 你能否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以下问题: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正确的修改 实验 交流 反思

12、 思考 观察 归纳总结 活动元三:学以致用 1 1.为什么魔术中的普通手帕没有燃烧? 自古水火不容,一定是这样吗?(演示实验) 2.“水火相容“魔术中,白磷为什么能在热水中燃烧?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观察,分析 观察,思考 交流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能运用燃烧的3个条件,较准确的解释实验、生活中关于燃烧的现象,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运用知识的乐趣。

13、 以生活中较常见的油锅灭火方法过渡,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灭火原理和正确的灭火方法。 2 在剪灭蜡烛的实验中,有同学说蜡烛熄灭是因为没有可燃物对吗?为什么? 2.蜡烛能被剪灭是因为没有可燃物吗?导致其熄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被剪下的灯芯最后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3 生活中万一遇到这样的情景:(播放视频油锅着火) 4.炒菜时油锅着火了,你会怎么做? 还有其他方法吗? 活动的总结 灭火方法,与燃烧条件密切相关。怎样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下节课再聊。 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下课! 板书设计: 控制变量法 1.熄灭蜡烛的方法: 2.猜想 3.方案,实验 4.应用 课题1 灭火和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