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102415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滚动练3 一、选择题 1.一定条件下,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测电压求算Ksp(AgCl)。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均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左池中的银电极作正极 C.总反应为Ag++Cl-===AgCl↓ D.盐桥中的K+向右池方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根据两电极质量均增大,知左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Cl-===AgCl,右池中的银电极发生反应:Ag++e-===Ag,则左池银电极为负极,右池银电极为正极,B错误;将两电极

2、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Ag++Cl-===AgCl↓,C正确;盐桥中的K+(阳离子)向正极(右池)方向移动,D正确。 2.NO2、O2和熔融K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石墨Ⅰ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Y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O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NO+O2+e-===NO C.该电池总反应式为:4NO2+O2===2N2O5 D.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2 mol N2O5 答案 C 解析 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石墨Ⅰ上通入NO2,石墨Ⅰ为负极,石墨Ⅱ上通入O2,石墨Ⅱ为

3、正极,放电时NO向负极(石墨Ⅰ)迁移,A错误;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2N2O5===4NO,B错误;电池总反应为NO2和O2的反应:4NO2+O2===2N2O5,C正确;根据负极反应式:4NO2-4e-+4NO===4N2O5可知,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负极上共产生4 mol N2O5,D错误。 3.向100 mL 0.4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放出5.12 kJ的热量。如果向100 mL 0.4 mol·L-1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2.2 kJ的热量,则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 A.Ba2+(aq)+SO(aq)===BaSO4(s) ΔH=-2.92 kJ·mol-1 B.Ba2+(aq)+SO(aq)===BaSO4(s) ΔH=-0.72 kJ·mol-1 C.Ba2+(aq)+SO(aq)===BaSO4(s) ΔH=-18 kJ·mol-1 D.Ba2+(aq)+SO(aq)===BaSO4(s) ΔH=-73 kJ·mol-1 答案 C 解析 第一个反应中Ba(OH)2和第二个反应中HCl的物质的量均为:0.4 mol·L-1×0.1 L=0.04 mol,则Ba(OH)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Ba2+(aq)+2OH

5、-(aq)+2H+(aq)+SO(aq)===BaSO4(s)+2H2O(l) ΔH1=-=-128 kJ·mol-1;盐酸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H+(aq)+OH-(aq)===H2O(l) ΔH2=-=-55 kJ·mol-1。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③Ba2+(aq)+SO(aq)===BaSO4(s),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③,则ΔH=ΔH1-2ΔH2=-128 kJ·mol-1-(-55 kJ·mol-1)×2=-18 kJ·mol-1,C正确。 4.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6、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Ⅰ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电解时H+由电极Ⅰ向电极Ⅱ迁移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 D.每处理1 mol NO,可同时得到32 g O2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电极Ⅰ中的电极反应式应该是2HSO+2e-+2H+===S2O+2H2O,A错误;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迁移,B错误;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2H2O===N2+4HSO,C正确;每处理1 mol NO,转移电子数为2 mol,可同时

7、得到16 g O2,D错误。 5.装置(Ⅰ)为铁镍(Fe-Ni)可充电的碱性电池:Fe+NiO2+2H2OFe(OH)2+Ni(OH)2;装置(Ⅱ)为电解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X、Y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K时,电极X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B.闭合K时,电极X的反应式为2Cl--2e-===Cl2↑ C.闭合K时,电子从电极A流向电极X D.闭合K时,A电极反应式为NiO2+2e-+2H+===Ni(OH)2 答案 B 解析 由电极Y附近溶液先变红,可知Y为阴极,则X为阳极,Cl-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Cl--2e-

8、===Cl2↑,A错误,B正确;B极为负极,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Y,由电极X流向电极A,C错误;A极为正极,NiO2得电子被还原,且该电池为碱性电池,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故正极反应式为NiO2+2H2O+2e-===Ni(OH)2+2OH-,D错误。 6.某反应由AB、BC两步反应构成,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该反应的ΔH的计算正确的是(  ) A.ΔH=(E1+E2)-(E4+E3) B.ΔH=(E4+E3)-(E1+E2) C.ΔH=(E1+E2+E3)-E4 D.ΔH=(E1+E3)-(E2+E4) 答案 D

9、解析 E1和E3均可看做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而E2和E4均可看做生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反应的ΔH=(E1+E3)-(E2+E4)。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生成的氢氧化钠在铁极区 B.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C.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D.反应一段时间后,丙装置中硫酸铜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 A 解析 甲装置中通入甲醚的电极为负极,则Fe电极

10、为阴极,Na+、H+向阴极移动,H+放电,OH-浓度增大,故铁极区生成NaOH,A正确;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阴极上Fe不参与反应,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4e-+2H2O===4OH-,C错误;丙装置中阳极粗铜上不仅Cu放电,杂质Fe、Zn等也放电,而阴极上始终是Cu2+放电,即进入溶液中的Cu2+比溶液中析出的Cu2+少,故CuSO4溶液浓度减小,D错误。 二、填空题 8.按要求计算下列反应的ΔH。 (1)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工业上用的捕碳剂NH3和(NH4)2CO3,它们与CO2发生

11、如下可逆反应: 2NH3(l)+H2O(l)+CO2(g)(NH4)2CO3(aq) ΔH1 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3 则ΔH3=______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H—H C===O C===S H—S C≡O E/(kJ·mol-1) 436 745 577 339 1072 H2还原COS发生的反应为H2(g)+COS(g)

12、===H2S(g)+CO(g),该反应的ΔH=________ kJ·mol-1(已知COS的电子式O··, ··C··S··, )。 (3)NH3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其有关性质反应的催化剂研究曾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催化剂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专一性。已知: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 kJ·mol-1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 化学键 H—O O===O N≡N N—H 键能/(kJ·mol-1) 463 496 942 391

13、ΔH2=____________。 (4)以甲醇为原料制备氢气的一种原理如下: 反应Ⅰ:CH3OH(g)CO(g)+2H2(g) ΔH1=+90 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 已知:断裂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分子 CH3OH(g) H2(g) H2O(g) CO2(g) 能量/(kJ·mol-1) 2038 436 925 x 表中x=________。 (5)利用CO2和CH4重整可制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已知重整过程中部分反应的

14、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C(s)+2H2(g) ΔH1=+75.0 kJ·mol-1 ②CO2(g)+H2(g)===CO(g)+H2O(g) ΔH2=+41.0 kJ·mol-1 ③CO(g)+H2(g)===C(s)+H2O(g) ΔH3=-131.0 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ΔH=________ kJ·mol-1。 答案 (1)2ΔH2-ΔH1 (2)+8 (3)-1260 kJ·mol-1 (4)1606 (5)+247.0 解析 (1)①2NH3(l)+H2O(l)+CO2(g)(NH4)2

15、CO3(aq) ΔH1 ②NH3(l)+H2O(l)+CO2(g)NH4HCO3(aq) ΔH2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可得:(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2ΔH2-ΔH1。 (2)ΔH=(436+745+577-2×339-1072) kJ·mol-1=+8 kJ·mol-1。 (3)4NH3(g)+3O2(g)2N2(g)+6H2O(g) ΔH2=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391+3×496-2×942-6×2×463) kJ·mol-1=-1260 kJ·mol-1。 (4)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可得:CH3OH(g)+H2O(g)CO2(g)+3H2(g) ΔH=+49 kJ·mol-1,因为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038+925-x-436×3) kJ·mol-1=49 kJ·mol-1,解得x=1606,所以表中x=1606。 (5)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反应:CO2(g)+CH4(g)===2CO(g)+2H2(g) ΔH=ΔH1+ΔH2-ΔH3=75.0 kJ·mol-1+41.0 kJ·mol-1-(-131.0 kJ·mol-1)=+247.0 kJ·mol-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