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47225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专版)2022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阶段测试04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 图ZJ4-1 2.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D.牛肉 3.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木材 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核能 B.天然气 C.可燃冰 D.风能 5.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病症是 (  )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6.下列做法不符合“

2、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 A.鼓励使用共享单车 B.鼓励使用一次性餐具 C.鼓励自带布袋购物 D.鼓励乘坐公交车 7.每个人都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乘坐地铁时,携带鞭炮 B.电器着火时,用水扑灭 C.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厨房里天然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

3、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ZJ4-2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0.(2分)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某品牌自热米饭的食品成分包括:米饭、鸡肉、胡萝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    。  11.(6分)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4、和天然气。  (2)我们的家用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选择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常见的新能源有      (写出一种即可)。  12.(2分)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 (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                  。  13.(4分)米、面、蔬菜、肉、植物油是烹饪食品时的主要原料。 (1)以上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

5、)调馅时使用铁强化酱油,人体“补铁”可以预防    (填序号)。  A.骨质疏松 B.缺铁性贫血 C.甲状腺肿大 D.营养不良 14.(4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其中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9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是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6、               。  (2)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图ZJ4-3 (3)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16.(4分)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图ZJ4-4所示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ZJ4-4 (1)与C相比,A、B发电的共同优点是               (写一条)。  (2)A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把     能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  17.(3分)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条状,

7、将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造成短路),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开始锡纸不燃烧,短路后能燃烧的原因是                  。  18.(6分)可以利用图ZJ4-5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在两支三脚架上分别放置两个铁丝网,在上面放置三团医用脱脂棉A、B、C。其中棉花B上方放置一支温度计,棉花C上罩一只小烧杯,并在A、C处铁丝网下各放置酒精灯。同时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棉花A燃烧,B没变化,C底部变黑但不燃烧。 图ZJ4-5 (1)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 。  (2)当把小烧杯拿下后,发现C能燃烧,说明燃烧所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  19.(9分)同

8、学们通过以下实验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图ZJ4-6 (1)实验①中酒精燃烧、实验②中水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③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灭火的实质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利用“隔离可燃物”防火的实例:                        。  20.(15分)用如图ZJ4-7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容积为250 mL),实验步骤如下: 图ZJ4-7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有

9、孔燃烧匙上放置一小块(足量)白磷,塞紧橡皮塞,关闭K; ③向烧杯中倒入足量80 ℃的热水; ④打开K,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到100 mL处; ⑤2分钟后,迅速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底部,并立即关闭K; ⑥……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步骤④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4) 步骤⑥的完整表达是              

10、      。  (5) 若⑥操作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B 7.C 8.A 9.B [解析] 实验Ⅰ中倒置的烧杯使蜡烛与空气隔绝,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与空气充分接触,继续燃烧,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Ⅰ、实验Ⅲ、实验Ⅳ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隔绝氧气导致的,不是因为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导致的;实验Ⅲ中,稀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将烧杯中的空气排出,使蜡烛因与空气隔绝而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11、 10.米饭 11.(1)石油 (2)CH4+2O2CO2+2H2O (3)太阳能(或潮汐能或风能或地热能等) 12.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13.(1)肉 (2)B 14.(1)CH4 (2)可再生 15.(1)煤 CH4+2O2CO2+2H2O (2)AC (3)2H2+O22H2O 16.(1)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 (2)风 17.短路使锡纸温度升高,达到其着火点 18.(1)A处棉花燃烧,B处棉花没变化 (2)与氧气充分接触 19.(1)可燃物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或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低) (3)楼道内禁止堆放可燃物(或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 20.(1)4P+5O22P2O5 (2)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3)步骤②中白磷不燃烧,而步骤⑤中白磷燃烧 (4)待烧杯里的水和集气瓶均冷却到室温,打开K (5)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子总体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