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829414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专用)2022中考物理高分一轮 第13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课时训练 |对点训练| 【考点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A) 1.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    绕其运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   电荷的    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xx·白银]今年四月以来,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

2、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PM2.5→NO2分子→原子核→电子 B.NO2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NO2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NO2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考点2】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A) 1.[xx·柳州]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

3、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能说明 (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数量巨大 C.分子一直在膨胀中 D.分子间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 2.[xx·娄底]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     越高,      越剧烈。  3.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                 。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  4.[xx·宜昌]

4、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  5.[xx·临沂]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分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        。  6.如图K13-1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

5、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    。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均选填汽化的方式)  图K13-1 7.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通常情况下气态很容易被压缩,而固态、液态很难被压缩。试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6、9.[xx·衡阳]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打扫教室地面时,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考点3】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体积大致不变),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能结合具体热现象说明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物体内能的变化。(A) 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

7、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K13-2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K13-2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2.晶体熔化时吸热,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了物体的内能,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K13-3 3.[xx·宿迁]如图K13-3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选

8、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xx·昆明]原子核由质子和    组成;蛇是高度近视眼,对周围事物是看不清楚的,但它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猎物,这说明气体分子 。  2.[xx·淄博] “烧烤”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美食,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味,这是分子    的结果;食物烤熟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3.大气压强产生的实质微观上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导致气体分子对物体表面撞击而产生的。 ①根据大气压强

9、产生的实质,可推测:微观上同一时刻物体表面各处受到的大气压强是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理由是                       。  ②以下关于影响大气压强大小的因素推测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空气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B.物体表面与空气分子的接触面积 C.温度的高低 二、选择题 4.[xx·广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不变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5.[xx·聊城]关于

10、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6.关于如图K13-4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3-4 A.图甲,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主要是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 B.图乙,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表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内能 C.图丙,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做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D.图丁,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压缩冲程

11、 参考答案 【对点训练】 考点1 1.电子 正 质子 2.A 考点2 1.A [解析] 滴入红墨水后整杯水变红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选A。 2.温度 分子热运动 3.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加快 4.扩散 引力 5.比热容大 分子间有空隙 6.蒸发 沸腾 7.气态分子间距离大,作用力小;固态、液态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 8.C 9.A [解析] 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这是分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正确;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属于机械运动,B错误;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12、,C错误;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错误。 考点3 1.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与b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c与d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a与c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b与d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d烧杯中水的内能比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d烧杯中水的内能比b烧杯中水的内能大,c烧杯中水的内能比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b烧杯中水的内能比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故选D。 2.热传递 变大 3.增加 做功 热传递 【综合训练】 1.中子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蛇靠不断吐舌头(蛇信子)获取周围空气中的气味来确定猎物,这说明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热运动 热传递 3.①不相等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各处分子撞击的程度不一样 ②C 4.A [解析]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A正确;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在温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需要吸热,其内能增加,B错误;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D错误。 5.C 6.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