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86984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__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_______和_______的典型风格,是东方______艺术的结晶。 答案:故宫 城市建筑 宫殿建筑 建筑 2.看图3-6,并填上该建筑物的东西起止点。 图3-6 东起A:___________________; 西至B: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图上显示长城的起止点,联系所学的知识做答。 答案:鸭绿江 嘉峪关 3.不属于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的是 A.交泰殿 B.太

2、和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 思路解析:交泰殿是帝后居住的宫殿,不是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A.防止建文帝复辟 B.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C.发展北方经济 D.增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思路解析: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是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也有利于加强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B 2.明清两朝的皇帝住在 A.京城 B.皇城 C.紫禁城 D.外城 思路解析: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 答案:C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我到过世界

3、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女王所说到的长城应当修建于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思路解析:现存长城主要是明长城。 答案:C 4.明朝修筑长城主要防范的骑兵南下侵扰少数民族是 A.蒙古族 B.匈奴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思路解析: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被推翻,但他的残余势力还一直盘踞在蒙古高原,对明朝的北部边境形成严重威胁,为防范蒙古族的骑兵南下侵扰,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答案:A 5.列举题 (1)列举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2)列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 思路解析: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主要是在水利、陵墓、

4、都城和防御工程方面;北京是四朝古都。 答案:(1)都江堰、郑国渠、长城、大运河、秦始皇陵、北京城等。 (2)金、元、明、清。 ●志鸿教育乐园 很努力地做事 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一天,老师要他们开始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了:“每天帮家里吃饭。” 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最早营建紫禁城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思路解析:只要能明确紫禁城在北京,是明清时期的皇宫,这样就

5、把定都南京的明太祖排除了,同时,根据时间顺序清朝的两位皇帝必然被排除,这样就只剩下明成祖一人了。明成祖登基后,为加强对北方蒙古贵族的防御,才决定迁都并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 答案:D 2.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思路解析: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了新的北京城。清入关后继续定都北京。 答案:D 3.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象征着 A.祖先和国土 B.国土和祖先 C.上帝和祖先 D.国土和皇帝 思路解析:太庙祭祀祖先,社稷坛祭祀国土和五谷。 答案:A 4.紫禁城是

6、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的有 A.20位 B.22位 C.23位 D.24位 思路解析:从明朝明成祖算起,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 答案:D 5.在明清历史故事片中,一般情况下大臣朝见皇上,向皇帝奏事是在 A.太庙 B.社稷坛 C.故宫三大殿 D.后三宫 思路解析:故宫三大殿是象征政权中心的地方。 答案:C 6.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9年 D.1992年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时间的记

7、忆能力。1987年北京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B 7.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查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 C.嘉峪关 D.玉门关遗址 思路解析:明长城最西端是位于甘肃省的嘉峪关,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关城、城墙等遗址。 答案:C 8.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 B.长城是中央王朝遏止游牧民族进攻的有效手段 C.长城是促进北方边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D.长城在客观上造成了塞外游牧民族与中原和中央的隔阂 思路解析:长城的修筑并没有阻碍中原人民和边疆民族

8、的经济、文化交流,史书上曾明确记载长城内外经贸频繁,边塞地区人民安乐,和中原已没有区别,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 9.回答下列问题: (1)明长城的修筑起了什么作用? (2)历史上各朝代不断修缮长城,但清朝康熙皇帝却说“修筑长城,实属无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长城的作用和对长城的有关评价。注意要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作用和评价。 答案:(1)有效地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促进了北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清朝前期国家实力强大,其疆域将长城以北许多地区包括在内,长

9、城失去了防御功效;康熙帝推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体现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向心凝聚力(或爱国精神)。 10.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简单的论证题,题干包括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长城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另一方面,长城又保证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正常的贸易往来。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稍加整理即可。 答案:长城防线不但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了中原地区的强大和统一,而且有效地保卫着屯田、交通。为边疆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游牧民族也只有在无法任意破关抢掠而又迫切需要获取农产品时,才有可能与中原地区发展马市贸易,从而出现较为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长城防线正是促成这种格局出现的重要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