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937789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B版,浙江选考专用)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2016江苏单科,21,3分)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5.答案 AD 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A项正确,B项错误。

2、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故C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D项正确。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

3、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4.(2015山东文综,12,4分)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4.答案 C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由表中信息可知,地层由C→D→S为两翼向中心分布,岩层年龄依次变老,应为背斜构造,结合图示可知,C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5.(2015福建文综,9,4分)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5.答

4、案 A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 7.(2016江苏单科,2,2分)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7.答案 C 画③描绘的是黄土高原景观,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下图示意在黄

5、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8.(2015课标Ⅰ,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7.答案 D 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河流携带泥沙以堆积作用为主,海浪冲击海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年至1979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越来越远,说明海底在淤积,即河流以堆积为主,流水作用强;1979年后,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呈缩小的趋势,因此海底以侵蚀为主,即海水侵蚀作用强,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