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703915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20版中考化学夺分复习 第04部分 第01单元 图标类试题分层递进练习(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图标类试题 (一)函数图像和图表类 A组 1. [2018·柳州]图4-1-8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a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图4-1-8 A. Fe B. FeO C. Fe2O3 D. Fe3O4 2. [2019·哈尔滨]分析图4-1-9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4-1-9 A. 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 B. 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C. 将t2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一定会析出(110-a) g晶体 D. t2 ℃时,

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 3. 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已知X、Y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4-1-10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4-1-10 A. 金属活动性:X>Y;相对原子质量:XY C. 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 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消耗盐酸的质量:X=Y 4. [2018·昆明]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4-1-11所示,则y表示 ( 

3、 ) 图4-1-11 A. 沉淀的质量 B. 氢氧化钡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溶质的质量 5. [2019·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 图4-1-12 A.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 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6. [2019·泰安]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  ) 图4-1-13 7. [2019·西宁]图4-1-14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4、 图4-1-14 (1)P点是a、c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  (2)t2 ℃时将a物质20 g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B组 1. [2019·娄底改编]下列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图4-1-15 2. [2019·呼和浩特]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图4-1-16 A.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5、 B. 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3. [2019·深圳]现有t2 ℃时的溶液Ⅰ、Ⅱ各100 g,溶液Ⅰ中含物质甲50 g,溶液Ⅱ是物质乙的饱和溶液。物质甲、乙(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4-1-1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1-17 A. t2 ℃时,溶液Ⅰ是甲的饱和溶液 B. t2 ℃时,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50% C. t2 ℃时,溶液Ⅱ中含乙37 g D. 从t2 ℃降温至t1 ℃时,乙不会从溶液Ⅱ中析出

6、 4. [2019·孝感]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4-1-18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1-18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 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 g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5. [2019·娄

7、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4-1-19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4-1-19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单质 C. 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 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6. [2019·攀枝花]某学习小组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图4-1-20所示图像,其中图Ⅰ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图Ⅱ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图像。 图4-1-20 (1)钠与水的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是(请补充完

8、整):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               ,实验中能表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             。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稀的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无色气体和一种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与反应前溶液相比,反应后溶液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 请在坐标图中,绘制出有关量的相应变化关系曲线。 (1)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 (2)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同种稀硫酸 (3)敞口放置的浓盐酸 (4)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

9、量的氧化铁 (5)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6)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7)向硝酸铜、硝酸银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8)等质量碳酸钙粉末A与块状B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组 1. [2015·柳州节选](多选)金属材料往往以合金的形式出现。有一块含镁的合金,为测定它的成分,将它碾成粉末,慢慢地加入100 g稀盐酸中,产生气体与合金的质量关系如图4-1-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1-21 A. 若是镁铝合金,则m>0. 2 g B. 若是镁铁合金,则m>0. 2 g C. 若是镁铜合金,则m=

10、0. 2 g D. 若是镁锌合金,则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小于7. 3% 2. [2019·绥化]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 2 g,向其中加入219. 6 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将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 溶液质量/g 40 40 40 40 40 产生沉淀 质量/g 1. 45 2. 9 m 5. 8 5. 8 试分析计算: (

11、1)m的值为    。  (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 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微观示意图类 A组 1.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 (  ) 图4-1-23 2. [2016·柳州]构建模型是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别表示氢、氯、氧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氧化物的是 (  ) 图4-1-24 3. [2019·广州]图4-1-25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

12、的是 (  ) 图4-1-25 A. 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 反应物有剩余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4. [2019·梧州]图4-1-26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图4-1-26 A. 生成物中有2种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5. [2019·天水]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1-27: 图4-1-27 (1)上述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13、  (2)构成最理想清洁燃料的微粒是    (填序号)。  6. [2019·齐齐哈尔]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4-1-28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图4-1-28 B组 1. [2019·陕西]“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 图4-1-29 A. 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 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 C. 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

14、生了改变 D. 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2. [2019·雅安]以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图4-1-30所示: 图4-1-30 (1)B的化学式是    。  (2)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其质量和    不变。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由CO2和H2反应生成A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5)如果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的重要意义是 

15、 。  3. [2019·广东]   11H、12H、13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2H、3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要用2H、3H。请据图4-1-31回答: 图4-1-31 (1)1H、2H、3H三种原子中,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数目不等。  (2)2H2与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3H2在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图中的小方框中,把3H2与O2恰好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C组 [20

16、19·潍坊]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HgS。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为: 图4-1-3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粒“”表示的物质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由初中学习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氯化镁溶液与氢氧

17、化钾溶液反应为例): Ⅰ. 写出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方程式可改写成:Mg2++2Cl-+2K++2OH-Mg(OH)2↓+2Cl-+2K+; Ⅲ.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即得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 请回答: 图4-1-33 ①如图4-1-33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写出一个与Fe+Cu2+Fe2++Cu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8、:               。  ③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填序号)。  A. K+、Fe2+、Cl-、SO42-        B. Na+、Ca2+、NO3-、OH- C. Na+、Ca2+、Cl-、CO32-        D. NH4+、Ba2+、Cl-、NO3- 【参考答案】 (一)函数图像和图表类 A组 1. B 2. 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得出: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由图可得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硝

19、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硝酸钾;将t2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不一定会析出(110-a) g晶体,因为没有给出饱和溶液的质量;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一定比含氯化钠的质量大。 3. D [解析]t3时,两种金属都完全反应,消耗的金属的质量相等,X生成的氢气多,Y生成的氢气少,所以X消耗盐酸的质量大于Y消耗盐酸的质量。 4. D [解析]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多

20、,当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排除A;随沉淀质量的增多,氢氧化钡的质量逐渐减少,当氢氧化钡减少到0后,再滴入稀硫酸,氢氧化钡的质量维持0状态,排除B;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初始时溶液的pH>7,随着稀硫酸的滴入,碱性减弱,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稀硫酸过量后,溶液的pH<7,最后无限接近于稀硫酸的pH,排除C;反应生成物中硫酸钡是沉淀,水是溶剂,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氢氧化钡)的质量逐渐减小,当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再继续滴入稀硫酸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逐渐增多,D正确。 5. C [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会下降,但是不

21、会小于或等于7;向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pH会增大,但不会大于或等于7;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一开始随着盐酸量的增加,生成气体逐渐增多,当锌粒反应完后,不再有气体生成,所以质量不会再增加;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开始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随着硝酸钾的加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6. A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包含化合物,不是并列关系,所以A错误;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2、含氧化合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所以B正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C正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二者是交叉关系,所以D正确。 7. (1)在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65 (3)b>a>c [解析](1)溶解度曲线中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23、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 a物质,则50 g 水中最多溶解15 g a物质,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 g。(3)t2 ℃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到t1 ℃,a和b均为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比a的大,故溶质质量分数b>a,c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t2 ℃时相等,其溶解度最小,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组 1. D [解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会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最后质量不会为零;等量的酸与过量的金属

24、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图像斜率应相等;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先反应,然后盐酸再和铁反应生成氢气。 2. C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正确;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盐酸不足时,消耗等质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锌的质量相等,所以图像斜率相等,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最终氧化锌生成氯化锌的质量大,B正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氯酸钾才开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C错误;氢氧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后立即产生沉淀,直到硫酸钾完全反应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D正确。 3. B [解析

25、]t2 ℃时,甲的溶解度是137 g,溶液Ⅰ含甲物质50 g,含水50 g,t2℃时50 g水中溶解68. 5 g 物质甲达到饱和,故不是甲的饱和溶液;t2 ℃时,溶液Ⅰ中甲的质量分数为50 g100 g×100%=50%;t2 ℃时,溶液 Ⅱ 中含乙的质量为100 g×137 g100 g+137 g×100%≈57. 8 g;从t2 ℃降温至t1 ℃时,乙的溶解度减小,乙会从饱和溶液Ⅱ中析出。 4. A [解析]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 g时,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氢;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 g

26、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的反应,即CuCl2+2NaOHCu(OH)2↓+2NaCl;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 g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 5. 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或者杂质,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多,为生成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则化学反应表达式为:甲+丁→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错误;甲可能是单质,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丙、丁的质量比为(36%-25%)∶(48%-40%)=11∶8,故C错误;乙可能

27、是杂质,故D错误。 6. (1)放热 (2)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3)2Na+2H2O2NaOH+H2↑ (4)Fe(OH)3 减小 [解析](1)由图Ⅰ可以看出,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若发出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3)由上述分析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4)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

28、立即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反应前为氯化铁溶液,反应后所得为氯化钠溶液,由两个反应方程式可列关系式: 6Na~3H2~2Fe(OH)3 138 6 214 即对反应前的溶液来说,每反应138份质量的钠(增加量),将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和214份质量的Fe(OH)3(减少量),由于增加量小于减少量,故溶液质量将减小。 7. (1) (2) (3) (4) (5) (6) (7) (8) C组 1. AD [解析]等质量的

29、Mg、Al、Fe、Zn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的关系是Al>Mg>Fe>Zn,Cu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一大一小”原则,A项正确;B项中m<0. 2 g;C项中m<0. 2 g;等质量的四种金属完全反应消耗酸的溶质质量关系是Al>Mg>Fe>Zn,若2. 4 g全是镁,消耗盐酸刚好是7. 3 g,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 3%,若镁中含有锌,则消耗的酸会减少,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 3%,D项正确。 2. (1)4. 35 (2)解:设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MgSO4+2NaOHMg(OH)2↓+Na2SO4 120

30、58 142 x 5. 8 g y 12058=x5. 8 g x=12. 0 g 58142=5. 8 gy y=14. 2 g 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12. 0 g26. 2 g×100%≈45. 8%。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 2 g+(26. 2 g-12. 0 g)26. 2 g+219. 6 g+160 g-5. 8 g×100%=7. 1%。 答:(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45. 8%;(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 1%。 (二)微观示意图类 A组 1. C 2.

31、B 3. D [解析]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反应物有剩余;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所以D错误。 4. C [解析]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图中生成物有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分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变;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图中反应物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 (1)置换 (2)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反应物是一种单质

32、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为置换反应;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构成氢气的基本微粒是氢分子。 6. O、Hg 分解反应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该变化中,氧原子与汞原子是最小粒子,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B组 1. D [解析]甲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乙、丙的变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图可知,甲、丙中的物质均为化合物,乙中有化合物和单质,故图示的所有物质不均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都含有水分子。 2. (1)C6H6 (2)化学性质 (

33、3)CO2+H2CO+H2O (4)4CO2+13H2C4H10+8H2O (5)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1个B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6个H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6H6。(2)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3)催化剂Ⅰ中的反应物为H2、CO2,生成物为H2O、CO,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H2CO+H2O。(4)由图可知,A的化学式为C4H10,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应有氧元素,说明有H2O生成,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2+13H2C4H10+8H2O。(5)该反应以温室气体CO2为原料进行反应,转化为具有工业

34、利用价值的有机物和无污染的水,此举可以减少温室气体,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1)中子 (2)23H2+O223H2O  [解析](1)由题意可知,1H、2H、3H三种原子都属于氢元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2)由题意可知,3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3H2O,化学方程式为23H2+O223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一个氧分子与两个3H2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图中要再画两个3H2。 C组   (1)HgS+O2Hg+SO2(或HgS+O2Hg+SO2) 单质 (2)Ⅰ. MgCl2+2KOHMg(OH)2↓+2KCl Ⅲ

35、. ①CO32-+2H+H2O+CO2↑ ②Fe+CuSO4Cu+FeSO4 ③D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硫化汞和氧气,生成物是汞和二氧化硫,由题意可知反应条件是点燃(或加热),所以化学方程式是HgS+O2Hg+SO2(或HgS+O2Hg+SO2);由图示可知该微粒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Ⅰ. 反应物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钾,生成物是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化学方程式是MgCl2+2KOHMg(OH)2↓+2KCl;Ⅲ. ①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性物质、气体、水写成化学式,再将两边的相同离子删掉即可,所以离子方程式是CO32-+2H+H2O+CO2↑;②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溶液,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③pH=3的溶液显酸性,说明含有隐藏离子氢离子,和氢离子不能共存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所以B错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所以C错误;A中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而该溶液呈无色,所以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