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经过和严重后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的野心,增强爱国、爱党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背景:日本早就制定侵犯中国的国策,日本急于发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 爆发:____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____________
2、_______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攻占________城。 蒋介石的态度:____________ ; 结果:日军占领_____________ ,随后侵占________________。 中国东北军民局部抗战: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_____________领导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二、西安事变 背景:日军进犯华北,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爆发: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年12月12日,_______, _______扣押了 __________,
3、实行“兵谏”,提出 ________________ 的主张。 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主张和平解决。_________________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_______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合作探究】 1、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2、九一八事变以后,为什么蒋介石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 . 3、
4、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又称什么?这两个名称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4、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对此,你如何看待 5、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会有什么反映?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 决,释放蒋介石?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堂达标】 1、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达标检测北寻衅,我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
5、件直接有关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 根本原因是 A、南满铁路一段炸毁去啊 B、摆脱经济危机 C、实施灭亡中国的计划 D、关东大地震,需移民中国 3、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各派别之间矛盾的加剧 4、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5、抗日
6、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6.拓展: 我们人人会唱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的创作背景就是在九一八事变后, 日军进一步侵华,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义 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节选自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 前方守土之将士浴血奋战,后方之外交当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局仍力谋妥协, 学良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保其反省。 —— 张学良、杨虎城叩文(十二日) 问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出材料一的做法带来了什么后果?张学良、杨虎城发表该文在何时、何地? 3、通过上述材料概括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4、张学良、杨虎城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 5、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