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943408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307 大小:20.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07页
(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07页
(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07页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全一册学案 中图版必修1(30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章 细胞概述第一节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1.识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重点) 2.概述生物的分界,举例说明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难点) 细 胞 的 发 现 和 细 胞 学 说 的 创 立 1.细胞的发现 詹森:发明显微镜→观察到小昆虫的整体形态 ↓ 罗伯特·胡克:观察木栓结构→发现并命名细胞 ↓ 列文虎克:观察到原生生物、细菌、红细胞、精子 2.细胞学说 (1)创立者:徳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2)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2、(3)意义:在细胞这个结构基础上统一了复杂的生物界。 探讨:我们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有何领悟? 提示:(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探讨: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内容是否阐明了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提示:不是,它阐明的是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单位。 探讨: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提示: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1.詹森发明了显微镜,但并没有观察到

3、细胞,却为细胞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小空洞”并不是真正的细胞,而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列文虎克观察到的是真正的细胞。 4.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生物之间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 (2)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5.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 (2)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繁殖、对刺激作出反应等。 (3)多细胞生物: 多细

4、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其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最后发育成成熟个体;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1.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观点的是(  ) 【导学号:60150000】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C.细胞有其自己的生命 D.细胞对于生物整体的生命不起作用 【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答案】 D 2.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告诉人们

5、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解析】 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记忆、深刻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分析和推论。如A项中的“所有的生物”不等同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不等同于“动植物细胞一样”;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基础,根据这一共性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断,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答案】 B 细 胞 和 有 机 体 1.生物的五界 注:病毒属于特殊的一类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2.细胞是有机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6、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现象都以细胞为基础。 3.认识细胞和有机体的关系(连线) ①单细胞生物  a.藓类、鸟类、蘑菇 ②多细胞生物  b.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 ③非细胞生物  c.细菌、绿眼虫、衣藻、酵母菌 【提示】 ①—c ②—a ③—b 探讨:病毒能独立生活吗? 提示:不能。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只有在寄主内才具有生命活动。 探讨:病毒属于原核生物界还是原生生物界? 提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生生物。病毒不属于五界中的任一界,可单独归为病毒界。 探讨:名称含“菌”或“藻”字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 提示:名称含“菌”或“藻”字

7、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属于真菌;衣藻属于原生生物。 探讨:我们日常所吃的蘑菇和木耳属于植物吗? 提示:不属于。它们属于真菌。 生物的五界及代表生物 1.病毒和朊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它们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这说明(  ) 【导学号:60150001】 A.病毒和朊病毒不是生物 B.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没有细胞结构就没有生命 D.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 【解析】 病毒和朊病毒都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但二者都不具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答案】 B 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

8、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酵母菌 ③蓝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 蓝藻、大肠杆菌、乳酸杆菌都没有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都有真正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 C 1.下列关于细胞发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詹森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但与细胞的发现无直接关系 B.第一个发现活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C.罗伯特·胡克制造的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细胞的所有细微结构 D.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细胞的所有细微结构 【解析】 细胞的发现与显微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

9、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他用自己制作的放大倍数达3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池塘中的原生动物、蛙肠内的动物、人和哺乳动物的精子,后又在鲑鱼的血液中看到了红细胞,在牙垢中看到了细菌,但是并没有看到细胞内的所有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亚显微结构。 【答案】 A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是

10、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原核细胞是在细胞学说创立之后才发现的。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50003】 ①细胞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③新细胞的产生只能是来自原来存在的细胞 ④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细

11、胞学说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但是并非是指所有生物;新细胞的产生是原来细胞分裂的结果,不会自然发生。 【答案】 D 4.引起下列疾病的生物中,在结构上与其他三种有明显差异的是(  ) A.艾滋病 B.乙型肝炎 C.非典 D.肺结核 【解析】 引发题中疾病的生物依次为: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结核杆菌。可以看出前三者都是病毒,只有结核杆菌是细菌。 【答案】 D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 1.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12、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3.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4.细胞是有机体(除病毒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导学号:60150004】 A.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罗伯特·胡克制造的显微镜比詹森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要高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观察到的人和动物的精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细胞 D.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清楚地观察到了细胞的内部结构 【解析】 受显微镜放

13、大倍数的制约,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并未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答案】 D 2.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 D.人类认识细胞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答案】 B 3.下列各项中,都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导学号:60150005】 A.细菌和SARS病毒 B.SARS病毒和AIDS病毒 C.发育三周的人胚胎和草履虫 D.乌龟和烟草花叶病毒 【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 C 4.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

14、.蓝藻和酵母菌 D.衣藻和变形虫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常见种类的区别。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噬菌体)。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主要类群有细菌和蓝藻等。原生生物是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黏菌。衣藻、酵母菌、根霉、草履虫、变形虫都是原生生物。A项中的噬菌体为病毒类,B项中的细菌和C项中的蓝藻为原核生物,可排除。 【答案】 D 5.蘑菇、草履虫、艾滋病病毒、大肠杆菌依次属于(  ) 【导学号:60150006】 A.植物、动物、病毒、原生生物 B.植物、原生生物、真菌、原核生物 C.真菌、原生动物、病毒、原核生物 D.真菌、原

15、核生物、病毒、原生生物 【解析】 蘑菇属于真菌,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 C 6.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完全相同 【解析】 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不完全相同。 【答案】 D 7.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60150007】 A.草履虫的生命

16、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解析】 草履虫这类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细胞中的分子属于构成细胞的物质,没有生命。 【答案】 B 8.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解析】 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类型。变形虫和草履虫都为单细胞动物

17、,其细胞结构相似;香菇、酵母菌、灵芝都为真菌;水绵属于低等植物;大肠杆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小麦、番茄、大豆、烟草及豌豆均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最相似。 【答案】 C 9.显微镜的发明和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了微观领域,从而开启了研究生命本质的大门。1604年,荷兰人詹森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放大10~30倍的显微镜,用来观察一些小昆虫;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制造出了放大40~140倍的显微镜,并首次观察到了木栓薄片中的细胞结构;1674年,列文虎克制造出了放大3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生物、细菌、红细胞及精子等。 【导学号:60150008】

18、 (1)詹森首先制成了显微镜,但没有发现细胞结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他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伯特·胡克尽管首次发现了细胞,但他发现的“细胞”都是________细胞,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____________。 (3)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由于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因而他所发现的细胞种类和数量多,而且这些细胞都属于______细胞。 (4)随着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植物学家______和动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创立了______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詹森发明了显微镜,但由于只放大10~30倍,因此没能观察到细胞结构。后来,罗伯特·胡克用较大倍数的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列文虎克用更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生物、细菌等活细胞。随

20、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提出了细胞学说,提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 (1)放大倍数太低,不能观察到细胞 开辟了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细微结构的新道路 (2)死 细胞的概念 (3)放大倍数高 活 (4)施莱登 施旺 细胞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能力提升] 10.(2016·济南高一检测)王华同学对生物体的组成很感兴趣,上网查询生物体是怎样组成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的基本结构也相同,这说明(  )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②生物

21、界具有统一性 ③各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绝大多数生物具有细胞这一共同结构,说明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而联系,说明生物之间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 B 11.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7N9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50009】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通

22、过细胞分裂进行繁衍后代 【解析】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可在寄主细胞内繁殖,属于生物,所以A错误;病毒必须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等活动。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B正确;病毒专门营寄生生活,只有利用活细胞才可培养,所以C错误;病毒通过增殖来繁衍后代,而不是细胞分裂,所以D错误。 【答案】 B 12.恩格斯曾经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

23、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细胞学说归纳说明了动植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没有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 B 13.(2016·济宁高一检测)H5N1型禽流感是一种在家禽与家禽之间传播的严重传染病。从发现到现在已有十几个国家发现了禽流感病毒。为了阻止禽流感的继续蔓延,已经捕杀了几十亿只家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能够传染人,严重时会使人死亡。所以人们现在正致力于禽流感疫苗的研制,但收获甚微。试分析: 【导学号:60150010】 (1)禽流感病毒结构非常简单,它

24、们仅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禽流感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如何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病毒仅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它营活细胞内的寄生生活。 【

25、答案】 (1)核酸 蛋白质外壳 (2)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活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 (3)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病毒等极少数生物无细胞结构,但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所以对生物体而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自身所需要的一切生命活动。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作出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________作出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________ 有害刺激。 (3)实验观察:准备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3支滴管,镊子,4片载玻片,清水,肉汁,小

26、盐粒。实验设计如下表: 载玻片 1号 续表 载玻片 2号 3号 4号 ①把每个载玻片中的两个液滴连起来,一段时间后,观察草履虫的变化,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镊子取少许小盐粒,放入3号载玻片左侧液滴中,发现草履虫向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③用滴管取肉汁滴入4号载玻片右侧液滴中,发现草履虫向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④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析】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由一个细胞来完成的。其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答案】 (2)能 趋向 躲避 (3)①均无明显变化 ②右侧液滴 ③右侧液滴 ④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比较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重点) 2.理解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细 胞 的 形 状 、 大 小 及 其 形 态 与 功 能 的 统 一 1.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①单细胞生物 ②多细胞生物 (2

28、)大小 ①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鸵鸟卵细胞,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 ②一般来说,动植物细胞的体积要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 大于体细胞。 2.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细胞的形态与其功能适应(连线) ①肌肉细胞   a.长突起    Ⅰ.有利于气体交换 ②红细胞 b圆盘状 Ⅱ.提高冲动传递效率 ③神经细胞 c.长条形或长梭形 Ⅲ.收缩功能 ④木纤维细胞 d.半月形 Ⅳ.支持作用 ⑤保卫细胞 e.梭形 Ⅵ.利于呼吸和蒸腾 【提示】 ①-c-Ⅲ ②-b-Ⅰ ③-a-Ⅱ

29、 ④-e-Ⅳ ⑤-d-Ⅵ 探讨:为什么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一般的体细胞? 提示:卵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利用的营养物质——卵黄,从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了许多倍。 探讨: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 提示:红细胞为圆盘状,有利于O2和CO2气体的交换,神经细胞伸出去的突起可达1 m以上,大大提高了冲动传递的效率。 1.多种多样的细胞 (1)对单细胞生物来说 ①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如草履虫呈鞋底状,蓝藻呈球形,衣藻呈卵形且带有长鞭毛。 ②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形态不同,如变形虫静止时近球形,运动时伸出伪足。 (2)对多细胞生物来说 ①不同

30、生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如植物细胞多呈长方形,团藻细胞呈球形。 ②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不同,如肌细胞呈长梭形,神经细胞多突起。 2.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尽管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每种细胞的形态总是与其本身的功能相统一。例如,在多细胞有机体中,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与功能相统一,是多细胞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分化程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50011】 A.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态、大小完全相同 B.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C.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态、大小有所差别 D.细胞大小、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 【

31、解析】 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大小、形态有一定差别,不会完全相同。 【答案】 A 2.下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形态的多样性是与其功能的多样性相适应的 B.不同形态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 C.b、c、d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a不具有 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各不相同的 【解析】 细胞的形态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a~d细胞的基本结构也相同。 【答案】 C  细 胞 的 观 察 工 具 —— 显 微 镜 1.分辨率 (1)人眼:100

32、 μm以上。 (2)光学显微镜:高达0.2 μm。 2.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及光源 (1)组成 (2)光源:可见光。 3.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探讨:下面是目镜和物镜模式图,说出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提示: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探讨: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

33、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探讨: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列表比较。 提示: 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低倍镜 大 亮 多 小 高倍镜 小 暗 少 大 探讨: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应怎样移动装片? 提示: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 (2)高倍镜:在低倍镜下找准目标

34、 ⇓ 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 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高倍镜的使用“四字诀”——“找”、“移”、“转”、“调”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 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举例: (2)视野中细胞呈充满排布: 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举例: 4.视野中异物位置

35、的判断 视野中异物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可能:载玻片的标本上、目镜上、物镜上。判断方法如下: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50012】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观察,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 【答案】 A 2.以下①、②、③、④、⑤是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某细胞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A到视野B操作

36、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 C.⑤→④→③→② D.③→④→①→② 【解析】 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C 1.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导学号:60150013】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B.精子具有鞘尾与其运动功能相适应 C.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 D.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 【解析】 细胞多样性表现在细胞种类不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性、细胞大小以及细

37、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上,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而D项中红细胞无细胞核是与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的。 【答案】 D 2.下列关于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有利于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B.人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增大了细胞膜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 C.神经细胞的突起呈纤维状,有利于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效率 D.动物细胞的卵细胞较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的交换 【答案】 D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导学号:60150014】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38、,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③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解析】 要求对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操作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为: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然后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接着眼睛从

39、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再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答案】 B 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试问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 【解析】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D图所示视野中的细胞最小,故其视野最亮。 【答案】 D 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

40、的操作顺序是(  ) 【导学号:60150015】 甲         乙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解析】 从图甲转为图乙,视野中几何图形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说明放大倍数增大,是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的结果。使用高倍镜前,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答案】 C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41、 核心回扣 1.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本身的功能相统一。 2.动植物细胞的体积大于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大于体细胞。 3.光学显微镜主要由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组成。 4.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亚显微结构。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B.构成动植物的细胞完全不相同 C.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着相似性 D.不同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解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答案】 B

42、 2.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下列体现此特征最突出的是(  ) 【导学号:60150016】 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神经干细胞 D.神经细胞 【答案】 D 3.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答案】 A 4.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

43、时应该进行的操作一般是(  ) 【导学号:60150017】 A.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 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视野 【解析】 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出现物像模糊,此时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度的;移动装片,只是看到不同范围内的物像;高倍镜镜头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小,所以一定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 B 5.用显微镜的1 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少(  

44、) A       B     C     D 【解析】 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装片的距离越近,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答案】 A 6.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这说明异物可能在(  ) 【导学号:60150018】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解析】 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也不在物镜上,反光镜上的异物可以降低光照强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答案】 A 7.(2016·大同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45、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物像,再转至高倍镜 B.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C.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D.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解析】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物像后再转动转换器调至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范围较小,放大倍数大;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高倍镜视野较暗,通常需要调亮视野。 【答案】 C 8.黎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看到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他可能进行的操作不包括(  ) 【导学号:60150019】 A.调大光圈 B.转动转换器 C.移动装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 由图可知黎明看到的细胞变大了,应该换用了高倍镜,那

46、么可能的操作应有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和调节光圈。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 D 9.(2016·曲阜一中测试)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序号所指的显微镜结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⑨________;⑩________。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现成玻片时,发现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则要把装片向________移动,直到物像在视野的正中央。 (3)在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

47、表皮的临时装片时,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________,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 【解析】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实验中最为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注意点都必须要求熟练掌握。由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在视野中物像偏哪边,载玻片就往哪边移;通常所说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 【答案】 (1)①目镜 ②镜筒 ③物镜 ④载物台 ⑤聚光器 ⑥反光镜 ⑦粗准焦螺旋 ⑧细准焦螺旋 ⑨镜臂 ⑩镜座 (2)左上方 (3)400倍 长度或宽度 [能力提升] 10.(2016·

48、九江高一检测)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 【导学号:60150020】 ①目镜10× ②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③④组合放大倍数最大。 【答案】 D 11.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解

49、析】 在观察落花生子叶切片时,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看得清楚,说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但另一部分细胞模糊,只可能是由于标本切片时厚薄不均造成的。 【答案】 B 12.下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是(  ) 【导学号:60150021】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 B

50、 13.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

51、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______(放大倍数)。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为三大步,即先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 (2)图1中蛙的上皮细胞放大为图2所示时,由图可知放大为原来的4倍,则更换的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4=40倍。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可判断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

52、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逆时针 14.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60150022】 (1)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________(填图中序号)组合。 (2)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________移动装片。 (3)若乙图是在①④组合(放大倍数为100倍)下观察到的气孔数目(假定气孔数目正好充满整个视野),若转换为②③组合(放大倍数

53、为200倍),观察到的气孔数目理论上讲是________个。 【解析】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像清晰时距装片距离越近。故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图中②③⑤组合。 (2)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实际上位于左下方,若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因假定气孔数目正好充满整个视野,故可按照看到的气孔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在显徽镜放大倍数为100倍时看到8个气孔,当放大倍数为200倍时看到的气孔数目为8÷()2=2(个)。 【答案】 (1)②③⑤ (2)右上方 (3)2

54、 第二章 细胞的构成 第一节 细胞的化学组成 1.简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重难点) 构 成 细 胞 的 化 学 元 素 和 化 合 物 1.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种类 主要有20多种。 (2)元素的分类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Mn、Zn、Cu、B、Mo、Ni等。 ③半微量元素:Fe。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都是无机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说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细胞

55、中化学元素的存在状态 (2)种类 化合物 (3)含量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4)碳架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含有由C、H、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的碳架结构。 (5)意义 细胞中的化合物构成了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探讨:为什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而组成细胞的元素含量与无机自然界又大不相同? 提示:组成细胞的元素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环境中吸收的。 探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微量元素是否可有可无?请举例说明。 提示:划分依据是其在生物细胞中含量的多少。微量元素不可缺少,否则机体就

56、会出现异常,如Fe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缺Fe会患缺铁性贫血。 探讨:为什么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而占干重最多的是C? 提示:在鲜重情况下,组成细胞最多的化合物是H2O,而干重情况下所含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 探讨:下图为细胞中的化合物及其含量图 图中无机物有哪些?有机物有哪些?区分依据是什么? 提示: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蛋白质、脂质、糖类、RNA、DNA等。无机物不具有碳架,有机物具有碳架结构。 1.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是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 (2)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是生物所必需的

57、元素,如Pb。 (3)主要元素占人体细胞鲜重比例是O>C>H>N>P>S,而占人体细胞干重比例是C>O>N>H>P>S。 2.元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2016·长沙高一检测)牛通过吃草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解析】 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较大。 【答案】 D 2.下列哪项实例能够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 【导学号:60150023】 A.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

58、.油菜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解析】 A、B、C、D都能证明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只有B项中B(硼元素)是微量元素,P、Mg、Ca是大量元素。 【答案】 B 3.右图表示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相对应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最少的是

59、糖类和核酸。 【答案】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1.实验原理 (1)+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性糖的检测和观察: 含还原性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浆→一层纱布过滤→取液) 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植物油(食用油) 植物油中含有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蛋白质悬液 蛋白质悬液中含有蛋白质 探讨:在检测还原性

60、糖时,在选材方面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提示:应选用白色或近于白色且还原性糖含量高的材料,如梨、苹果等。因为有颜色的材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探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CuSO4的用量一定要少,为什么? 提示:Cu2+呈蓝色,为避免因过量使用而遮盖实验结果的颜色。 探讨:双缩脲试剂先用试剂A,再滴加试剂B,请分析原因。 提示:检测蛋白质需要在碱性环境下反应,先滴加试剂A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Cu2+在碱性环境中与相邻的肽键发生反应。 探讨:蔗糖溶液中加入班氏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 提示: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不与班氏试剂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

61、)2的颜色]。 1.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 2.还原性糖的检测需要在沸水加热约1~2 min,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加热。 3.在检测蛋白质的实验中,若用鸡蛋清作实验材料,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不易洗刷。 1.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导学号:60150024】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葡萄糖 苏丹Ⅲ 砖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班氏试剂 砖红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62、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葡萄糖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班氏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性糖,鉴定淀粉可用碘液。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呈现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 D 2.有人通过实验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某器官中三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教材所介绍的检测方式,能得出上述结果吗?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___________。 (2)能否用班氏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检测成熟西红柿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蛋白质?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结果是从花生种子、小麦种子、大豆种子中检测得到的,最有可能为大豆种子的是________。 【答案】 (1)不能。因为教材所介绍的检测方法只是定性检测,不能定量检测 (2)不能。因为成熟西红柿一般都是红色的,该颜色会干扰砖红色沉淀和紫色反应,使实验结果无说服力 

64、(3)乙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的是(  ) 【导学号:60150025】 A.P、N、Mn、K B.N、S、Ca、P C.Fe、S、P、N D.Fe、Mn、B、Mo 【解析】 细胞中的元素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故B正确。 【答案】 B 2.原产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树形奇特,无刺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水 B.脂质 C.蛋白质 D.糖类 【解析】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由此判定C正确。 【答案】 C 3.

65、(2016·石家庄高一期中)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热(  ) 【导学号:60150026】 A.班氏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碘液鉴定淀粉 【解析】 班氏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必须加热,故A正确。苏丹Ⅲ鉴定脂肪不需要加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故B错误。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不需要水浴加热,故C错误。碘液鉴定淀粉也不需要加热,故D错误。 【答案】 A 4.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克含维生素A 5毫克、维生素C 9.3毫克、钙(Ca)45毫克、磷(P)50毫克、铁(Fe)8毫克,以及18种氨

66、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性糖?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性糖。 (2)实验原理:淀粉可用________来检测,可溶性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 mL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若步骤Ⅰ出现 _________, 步骤Ⅱ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