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秋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秋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现代散文阅读 2 故都的秋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 故都的秋 课时练(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饱尝(cháng) 赏玩(shǎng) 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 B.陪衬(chèn) 落蕊(ruǐ) 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 C.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ò) 潭柘寺(zhè) D.平仄(sè)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 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
2、仄”应读“zè”。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辞时一度因情绪 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 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 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她的儿子。 A.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C.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D.情不自禁 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
3、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俄罗斯政府对恐怖袭击始终采取“零容忍”的强力政策,即便IS及其他恐怖组织对俄本土发动报复式恐怖袭击,也很难颠覆俄罗斯将IS主体力量隔绝在叙利亚的决心。 B.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C.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4、,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 D.中国一直本着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颠覆”与“决心”不搭配,可将“颠覆”改为“动摇”;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留住……”;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而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5、 。后来此处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时的宴会之所。 ①又采用了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 ②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 ③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④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⑤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 A.⑤④③②① B.③①⑤④② C.⑤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⑤④ 解析:⑤④写现在,③②①写过去,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应先填入现在的情况,再回顾过去。 答案:A 二、
6、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槐花香漫故乡情 秋 楠 ①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我无意中想念起槐花的模样,于是就有了想去看她的冲动。大片的槐树当属于乡下那条河床了,河床两岸成排的老槐树,仍然苍劲挺拔。走近那条河,远远地就会望见槐花挂满枝头,那花朵在阳光的映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满树的花香铺满整个河床,惹得蜜蜂翩翩起舞,那满心的喜悦与畅快,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于是,我常常想起我与槐花成长的日子,一部分记忆已经模糊了,或是残缺了,但能让我想起孩提时,短暂的欢快。 ②故乡的槐花有着和他处别样的趣事,在故乡有一棵老槐树,她很奇特,开着五种颜色的花,
7、因此叫五花槐。在全国没有几棵这样的树,方圆百里远近闻名,这村庄也就叫五花槐村了。冬去春来,老槐树发出嫩芽,五颜六色的花照例绽放。虽几经风雨,她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宜人。每到夕阳西下孩子们放了学,都会在这里捉迷藏,围着她跑来跑去,孩子们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那情景印刻在我脑海里,不会丢去只有收藏了。 ③听老人家讲槐树村的故事最开心不过了。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时值三伏天,骑马路过五花槐村,人困马乏,他把马拴在庙前的槐树上,进庙安歇。庙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赵匡胤心烦意乱,长叹一声,说道:“宝蛙啊,宝蛙,你们别叫了,让我休息一会儿吧。要叫的话,你们就到村外叫去吧。”顿时,蛙声戛然而止。至现在
8、,每到夏天村里还不会出现蛙鸣,这也成了后来专家们怎么也解释不了的疑问。蛙声刚停,马儿又“咴咴”地大叫起来,赵匡胤急忙出来,见马又踢又跳,把树弄得伤痕累累,他赶快制住了马,惋惜地说:“老槐树啊,老槐树,是我连累了你,实在对不起,愿你伤口早日愈合,枝繁叶茂,花放五彩。”从那以后,这棵槐树的花就由黄色变成了五色。近来,再回去见到老槐树,她根部的马蹄印痕依然清晰可见。 ④遥望故乡的春天,已是百花谢了春红,而滨海小城的春天远远迟于故乡,我想故乡的脚步总是早于进入我的梦乡,或是因为我感受不到故乡槐花的味道,而晚于用这样的文字来怀想那时的美好。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这根思绪也许是扎得很深,才
9、引得我常常去想它。既然不会常常去看望,那就跟随风儿,一起走近自然,欣赏那一抹风景,也是一件最大的幸事。 ⑤又是一年槐花香,城市边缘的槐花与故乡的槐花有着不同的美,一个载着儿时的记忆,一个记录成长的足迹。无论哪种美都有着一种空灵的美。那么就让我做一棵槐树吧,被这绿色包围,整个躯体被绿笼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路走着与绿色奔向远方。让我们握紧槐花的平和,回味一路走来的欢歌笑语,以一种宽宏和宁静直面人生,感悟上苍赐给的缘分,珍惜一路阳光、一路风雨所带给我们的无怨无悔。 (有删改) 5.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多次提到了故乡的槐花香,前后照应,反复强调,
10、让读者能从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感情。 B.第一段中“你若不去走近田野,贴近自然,寻不来,也找不到”,作者告诉人们,只有走近田野,走近自然,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并从中收获快乐。 C.第④段中“身在闹市久了,总会让人留恋一些往事”,表达了作者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厌倦,渴望回归儿时的淳朴、宁静。 D.无论是城市边缘的槐花,还是故乡的槐花,它们都记录着人生的足迹,都表现出一种空灵的美,但作者更爱故乡的槐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E.“我”希望自己能做一棵槐树,能“被绿笼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是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解析:C项,“对喧闹的滨海小城深深
11、厌倦”于文无据。D项,“但作者更爱故乡的槐花,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文无据。E项,“因为当下的环境污染严重,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分析错误,作者想化身槐树,是表现对槐树、对故乡的爱。 答案:AB 6.文章第③段写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解析:这个传说解释了村名的由来,同时也使作品情趣盎然,从而打动读者。 参考答案:交代五花槐村得名的原因,表现五花槐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增加文章的文学情趣,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7.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槐花特别迷恋? 解析:抓住作者描写槐花的段落,再结合作者的感情筛选整合即可。第一段写槐花美,并引发“我”的思乡情;第二、三两段写
12、有关槐花的趣事和传说,“我”在五花槐村中成长的情况;最后一段写槐花的美及槐花带来了生机。 参考答案:①故乡的槐花挂满枝头,花香四溢,勾起“我”的思乡之情;②故乡的槐花有很多趣事,留下了美丽的传说,让人沉醉;③故乡的槐花见证了“我”的成长,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④故乡的槐花给故乡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 8.本文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内容及社会现实,就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 解析:故乡的山水风物、神话传说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结合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原文中的槐花形象与主题,由点
13、到面,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这些山水风物相关的、年代久远的神话传说是故乡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滋养了故乡的人,也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如今这些文化正面临着逐渐消逝的危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应以破坏故乡文化为代价,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句式整齐,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涵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涵养是一杯酒,温暖了陌生的人;涵养是一阵春风,① ;涵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一颗纯净的涵养之心
14、,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涵养之心,是一朵蓓蕾,② ;一颗缤纷的涵养之心,③ ,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 解析:第①空,在内容上,应从人生与春风相关的“吹”思考作答;第②空要结合“蓓蕾”的特点思考;第③空要结合后面的“彩霞满天”思考。 参考答案:①吹绿了人生的季节 ②它将吐露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春天 ③是一片云雾 10.导学号74760003下面是某校给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解析:这是一个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说明顺序。先是
15、“自学”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或“听课”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然后在“练习”中运用,进一步发现问题,巩固规律。 参考答案:学习的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课时练(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屋椽(chuán) 落蕊(ruǐ) B.细腻(nì) 平仄(zè) 椭圆(tuǒ) 歧韵(qí) C.文钞(chāo) 橄榄(lǎn) 嘶叫(sī) 普陀(tuó) D.鲈鱼(lú)
16、 鲑珍(ɡuì) 驯鸽(xùn) 譬如(pì) 解析:D项,“鲑”应读“xié”。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今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17、 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词义,C项符合语境。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郁达夫认为古都是一种象征,这时它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古都,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
18、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偷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可以改为“在郁达夫眼中,古都是一种象征……”。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等问题”。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答案:C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德国人酷爱阅读,70%的德国人喜欢读书,一半以上的
19、德国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几乎天天读书。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他们来说,书就像啤酒一样让人喜爱,因此图书也成了人们最喜欢的礼品。每个德国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 。德国人的读书兴趣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书籍。 A.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好像大家出门不带雨伞 B.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好像一个人出门必须开车 C.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D.一个人不喜欢读书,等于出门没穿鞋子 解析:文段中,“他们认为”的前面一句讲的是德国家庭的藏书,这说明德国家庭非常重视读书,从这个角度考
20、虑,可以把“家庭”作为陈述的主体,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从句子的合理性来考虑,A项中“没有书籍”和“不带雨伞”,二者没有相似性,所以不合适。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
21、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
22、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
23、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
24、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B.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人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 C.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冷不过一两日,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 D.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 E.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颜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 解析:C项,“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与文章内容
25、不符。D项,“实写雪景”说法错误,此处是虚写。E项,表达“相见恨晚”的情感说法牵强,作者是在表达对江南悠闲境界的喜爱。 答案:AB 6.在江南“不感到岁时的肃杀”,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解析:从第三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江南冬天不肃杀的原因是天气不冷、植物不凋。 参考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 7.作者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一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点是“这”字指代的内容,从文章第四段中不难看出“这”指的是上文中作者描述的江南冬天傍晚下着微雨时的悠闲境界。 参考答案:悠闲、无肃杀、含蓄有生气的乡村晚景。
26、 8.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江南的雪景时,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古诗句。这四处古诗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作者安排材料的顺序,结合诗句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意境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这四处按时间顺序(从傍晚到第二天早上)记述了江南冬日降雪的全过程,每一处都是单独的美好画面,合起来写到了声、色、味、酒、花、人,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语言运用 9.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示例: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解析:所给示例从句式上看是一个对偶句,从内容上看构成对比,每个分句又采用因果倒置的句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紧扣这些关键点。 答案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 10.下面是“中国网民文化节”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的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 答案示例:标志整体呈现为一个舞动奔腾的人,彰显“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标志主体像字母e,象征网络;又像汉字“文”,代表文明。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