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2947370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学史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二、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史应坚持的原则 (一)以心理实质为主线原则 (二)古今参照、古为今用原则 (三)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德谟克利特 二、柏拉图 三、亚里士多德 四、希波克拉底 五、 盖伦(Galen,公元 130—200) 一、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公元前 460—370,出身于工商业奴隶主家庭 (一)原子说 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物 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2、 二、 柏拉图( Plato)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物质原子,而是一种叫做“理念”的 精神性的东西。 (二)学习理论 “灵魂回忆”说:人未出生以前,他的灵魂早就存在于某个地方 出生以后,灵魂与物相结合,因而玷污了灵魂,所以生不如死。 (三)灵魂的等级说 他也把灵魂分为三等:即理性、激情、欲望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三分法 三、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一)四因论 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材料。 形式因:事物应有的形式。 动力因:影响质料、使之转变为形式的因素。 目的因: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目的或功能,从而使自然界和谐有序 (二)灵魂论 3、 关

3、于灵魂的分类 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 4、 关于灵魂的功能 ① 认识功能(知) ② 动求功能(意) 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心理过程二分法的表述 四、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体液说 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盖伦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 中世纪的官能心理学 (一)奥古斯丁 灵魂的官能 灵魂的主要官能是记忆、理智(理解)和意志 (二)阿奎那 把灵魂分为:植物性、感性和理性的灵魂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一) 达.芬奇(

4、 Da.Vinci, 1452— 1512) 1、 视知觉方面 (1)线条透视:(2)项目透视(隐形透视)(3)空气透视: ( 4)移动透视( 5)双眼视差: (二) 斐微斯( Vices, 1492— 1540) 心理学思想: 1 、主张世界有两个实体,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2、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上 主张用经验法,因此有人称斐微斯为“经验心理学之父”。 3、 对病理心理的研究 第三节 近代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 一、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 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 (一)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 — 1626) 经验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2、反对宗

5、教神学,崇尚感觉经验:知识就是力量,强调知识来源 于感觉经验 (二) 洛克(Locke, 1632—1704) 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 心理学主要思想: 1、 白板说:人的知识观念通过后天经验获得 2、 观念说 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于两类经验,一种是外部经验,它直接来源 于感觉;另一种是内部经验,它来源于反省 4、 观念的联合说 自然得联合:指事物(或观念)之间天然的联系; 习得的联合:自身本来毫无关系的观念之间的联系 (三) 休漠(H ume, 1711 — 1776) 近代英国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 主要心理学思想: 1、知觉理论 ( 1)以强度和生动性 印象:是当前刺激

6、心灵的最强烈、最生动的知觉。 观念:是知觉对象未在眼前时心灵中的经验,是较不生动的知觉, 是印象的微弱的拷贝。 二、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一)哈特莱(二)布朗(三)詹姆士.穆勒(四)约翰.穆勒(五) 培因 (一) 哈特莱(Hartley, 1705 — 1757) 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 2、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 ( 3)对联想律的总结 把传统的三大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 (二) 布朗(Brown, 1778 — 1820) 1、联想学说 ( 1 )用“提示”代替“联想”的概念 简单提示:指由于感觉经验的作用使一个观念紧跟着另一个观念 出现。 关系联想(提示):指在知

7、觉两个对象时能够;立即觉察到它们之 间的相互联系。 2、心理化合说是对心理元素的结合的观点,认为由于提示引起复 杂心理状态,不是集合而是结合 3、空间知觉学说 对皮肤感觉和肌肉感觉进行划分 ( 1 )认为在知觉过程中除皮肤感觉外,皮下的肌肉感觉也起重要 作用。 ( 2)用肌肉感来解释空间知觉的形成和技能动作的执行 (三) 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 1773 — 1836) 机械论联想主义的典型代表,主要著作:《人的心理现象分析》 心理力学说:复杂观念不是化学结合而是机械的结合 (五)培因(Bain, 1818 — 1903) 主要著作:《心理与道德科学》,本书被视为心理

8、学历史上第一本 教科书 2、身心平行论:关于身心的观点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身 体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物质系统,身心互相平行而不是互为因果, 按照能 量守恒的原则自行运动着。 6、培因的意志学说 把人的动作分为 自发的动作:即使没有来自感观的刺激,人也能自发地作出某些 动作 有意志的动作:即由意识、情绪引发的动作 三、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 (一)笛卡尔 (二)拉.美特利(三)孔狄亚克 (四)狄德罗(五) 爱尔维修 (六)霍尔巴赫 (一)笛卡尔( Descartes, 1596— 1650) 主要心理学观点: 1 、天赋观念说 天赋观念:与生俱来的 外物的观念:为感官经验而来的观

9、念。又分为习得观念、构想观 念 2、心身交感论: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 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二)拉.美特利(La Mettrie, 1709 — 1751) 主要著作:《人是机器》:是在笛卡尔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上的,《动 物是机器》 (四)狄德罗(Diderot, 1713—1784) 1 、感知和意识起源于物质 把感受性分为;:活跃的感受性和迟钝的感受性 2、坚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第四节 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 一、莱布尼兹 二、康德 三、赫尔巴特 一、 莱布尼兹(Leibniz, 1646 1716) 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

10、人类理智新论》(对 洛克《人类理智论》)、《神正论》、《单子论》 主要观点: 1 、单子论 是其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基础 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由于单子是一 个封闭的自为世界,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活动着,不能接受外界 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单子只能像镜子一样具有照射周围事物的特 性。 2、微觉和统觉的划分 微觉:即意识水平以下的知觉 统觉:即意识水平以上的知觉 二、 康德(Kaut, 1724 1804) 主要思想观点: 1 、知、情、意三分法 近代心理学三分法的继承者 2、统觉: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 三、 赫尔巴特(Herbart, 1776

11、—1841) 1、意识阈: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 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些界限就是意识阈。 2、统觉团:统觉过程就是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造成 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便成为统觉团。 第五节 19 世纪西方的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 一、神经系统生理学的成就 (一) 贝尔一一马戎第定律:认为脊髓后根(背部的)只有感觉 神经纤维,脊髓前根(腹部的)只有运动神经纤维。 (二) 神经传导速率的测定 赫尔姆霍兹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人: 50—100米;蛙:小于50米) (三) 关于大脑机能的研究 1、加尔的颅相学 (四

12、) 神经特殊能量说:约翰内斯-缪勒提出的,一个人的感觉神 经共分为五种,每种感觉神经都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或能力,不能 互相代替,而且反应的不是外部的性质,而是感觉神经自身的性 质或状态。 二、感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一)视觉的“三色说”与“四色说” “三色说”的提出者是赫尔姆霍兹 ,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海林(Hering)提出了“四色说” 第三章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第一节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心理学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 冯特把他的实验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

13、 三、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二)身心关系的理论--身心平行论 人的心里不是人脑活动过 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后者相互平行的独立过程。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 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两种基本类型的心理元素,即感觉和情感 每一种心理元素都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 2、心理元素的结合 ( 1 )联想 ① 融合:若干心理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② 同化:指当前感觉联想到先前的印象。 ③ 合并:不同种类的感觉或情感共同组成一个复合体。 ④ 相继联想:即记忆的联想,它把过去的感觉、情感回忆起来并 与现

14、在的心理元素相结合。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 2 )统觉 通过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并 理解这一内容和意义 3、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 1)创造性综合原理(又称心理生成物原理) 由各种不同心理元素组成的心理复合体并非原有元素的简单相 加,在实质上元素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性质 ( 2)心理关系原理(制约关系原理) ( 3)心理对比原理(强度对比原理) (五) 情绪与意志理论 1、 情感和情绪理论 ( 1)情感 1896,《心理学大纲》,情感三度说 ( 2)情绪 2、 意志理论 冯特把意志与情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意志是情感作用的结 果

15、外部行为是意志的主要特征,也是意志区别于其它心理过程的最 大标志 意志仍可以分析为情感和感觉 (六)民族心理学 1、 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 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 民族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民族心理学的对象 语言、神话、风俗是民族心理学的基本要素 (2)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果分析 (3) 民族心理学的任务 (4) 民族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2、 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 1)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原始人阶段、图腾崇拜阶段、英雄与神的阶段和人性发展的阶段 ( 2 )关于语言的研究 语言是理解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窗口,离开了语言就无法 了解人类心理的发

16、展 四、 冯特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一) 感知觉的研究 1、视觉 2、听觉 3、触觉 4 、时间知觉 (二) 反应时的研究 简单反应时 复杂反应时 ( 1)知觉阶段( 2)统觉阶段( 3)意志阶段 (三) 注意的研究 (四) 情感的研究 (五) 言词联想研究 内在型言词联想 外在型言词联想 五、 对冯特的评述 冯特医生的历史功绩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 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一) 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 1、 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他最大的贡献 2、 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家,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17、3、 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 的见解 (二) 冯特心理学的局限 早年受宗教影响,以后长期搞哲学,抱 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 1、 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犯了主观 唯心主义错误。 2、 在实验中无法摆脱内省法 3、 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第二节 德国其它心理学家对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贡献 一、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 Ebbinghaus, 1850-1909) ( 1 )研究方法和手段 ① 无意义音节 ②节省法 (二)吉.伊.缪勒(, 1850—1934) 2、 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 记忆鼓 二、意动心理学家

18、 (一) 布伦塔诺(Brentano, 1838 — 1917) 意动心理学体系 ( 1 )关于心理学的对象——意动 ( 2 )关于心理学的方法——反省法、观察法 反省: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考察(内部知觉) 内省(内部观察):对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下正在进行意识经验的内 部考察 ( 3 )认为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内在客观性 (二) 斯顿夫(Stumpf, 1848 — 1936) 在乐音心理学方面贡献大 三、二重心理学 1 、无意象思维:思维的产生并不需要意象(形象)或感觉内容的 帮助 2、什么是二重心理学 3、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为内容,二为机能 第四章 构造主义与机

19、能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体系 (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验: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和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冯特: 直接经验 (二)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心身平行论 (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四)意识元素的分析——冯特:感觉、情感;属性有:性质和 强度 基本元素:感觉、情感、意象 意识元素的属性 性质:一个元素区别于另一元素的特性。 强度:是指性质从低到高的序列。 持续性:指意识元素的时间特性。 外延性:指意识元素的空间特性。 清晰性:指意识元素在注意中的地位。 三、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 、铁钦

20、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 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铁钦纳正式打出了构造主义旗帜与机能主义进行论战,推动了 心理学的发展。 3、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 批评的靶子。 4、 在具体研究成果方面,铁钦纳在感觉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很大。 三、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二)局限 1 、在对象上,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和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功 能。 2、在意识经验的分析上更加极端,忽视了整体性。 3、 在实验方法上,其内省法的限制更极端。 4、 在身心关系上,坚持心身平行论。 第二节 詹姆斯

21、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二、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简编》中说心理学的定义最好界说为“关于意识状态的 描述和解释”。 (二)意识流 意识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意识的五个特点 ( 1 )意识是属于私人的 ( 2 )意识是常变的 ( 3)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 4)意识具有选择性 ( 5 )意识是有用的 (三)心理学的方法 内省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四)习惯与本能 1 、习惯 习惯的产生机制是神经系统的机能 习惯对人的实用效果有 ① 减少完成动作操作时所需的随意注意 ② 习惯使达到特定结果的活动更简化、更精确,减少疲劳 2、本能 本能受习惯的制约

22、 本能的表现具有暂时性或者说具有关键期 (五)情绪理论 人的各种情绪不外是对外界事物所引起得身体变化的一种知觉 第三节 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 杜威 二、安吉尔 三、卡尔 一、杜威 1896年,《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学派的正式 开始,波林称其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二、 安吉尔(Angell,1869 — 1949) (二)观点 1906 年做了《机能心理学的范围》的讲演。提出了关于机能心理 学三个主要观点: ( 1 )研究心理活动 ( 2 )是关于意识的基本功用的 ( 3)心与身不可分割 第四节 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卡特

23、尔 二、桑代克 三、吴伟士 二、 桑代克(Thorndike, 1874—1949) (一)关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关于学习的联结学说,动物学习室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两条主要定律: 1 、练习律 ( 1 )应用律( 2 )失用律 2、效果律 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一)机械唯物主义 (二)实证主义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 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三)新实在论 (四)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 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

24、最高目的 三、 自然科学背景 主要是生理学 四、心理学背景 首先,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难以适应当时美国社会对心理 学的需要 其次, 20 世纪前 10 年动物心理学的研究也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义的 产生 最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年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诞生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一)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 ——人和动物的行为 按照反应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是习惯的还是遗传的 把行为分为 ( 1 )内隐的习惯反应( 2)外显的习惯

25、反应( 3 )内隐的遗传反应 ( 4)外显的遗传反应 (三)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条件反射法 条件反射分为两种:(1)用以获得条件分泌反射的方法(2)用以 获得运动反射的方法 3、言语报告法 4、测验法 (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 1 、本能和动作流学说 早期不否认本能,晚期否认 2、情绪理论 三种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恐惧、愤怒和爱 3、思维理论 思维是语言的内化 4、人格理论 三、评价 (一)积极意义 1 、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二)消极方面 1 、把动物实验中

26、发现的活动规律扩大到人身上,没有考虑人类的 特殊性,犯了拟人论错误 2、否认意识和内省,竭力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其极端发展犯客 观主义错误,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对人行为的解释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哲学背景 1 、逻辑实证主义 2、 操作主义 布里奇曼( Bridgman) (二)心理学背景 1 、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 1 )全盘否认意识 ( 2 )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 3 )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1 、逻辑实证主义 奥

27、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维也纳小组” 含义:一切科学命题皆源于经验,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 取决于它是否为经验所证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命题直接与经 验相印证,如果二者相符则命题为真,是有意义的,反之则命题 为伪,是无意义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直接证实收到许多局 限,因而也可采取间接证实的办法,如将该命题以逻辑推理的方 式演绎为另一能直接证实的问题,通过对后一命题的证实或证伪 来间接证实前一命题的真与伪。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 、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和分子行为)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与实验变量(自变量) 和行为变量(因变量)想关联

28、,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难 以直接观察到, 需求变量 认知变量 3、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1 )期待 ① 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象有过经验而产生的期待。 ② 感知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③ 推理性期待: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 生的期待。 (3)潜伏学习:已经形成但未表现于外的学习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1、基本立场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心理学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1)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两个因素 操作及强化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 倡导者:惠特海默

29、、苛勒、考夫卡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与创立 一、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1、康德的先验论 2、胡塞尔的现象学 3、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 4、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 (三)心理学方面 (四)自然科学背景 场论:场是一种整体的存在,是一种新的力学结构的实体。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不涉及形状、距离、大小, 而以严格的非数量的方式来表述空间的内在关系。 向量学:是一种表述空间路线定位的几何学。 (一) 惠特海默(Wertheimer, 1880—1943) 似动现象(①现象):当物体并没有实际的物理运动时,却知觉到 了物体运动的现象。 1912,

30、《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标志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始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客观经验:可共证的经验 主观经验:不可共证的经验 (二) 行为 整体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 地理环境 行为环境 行为分为三类 真实的行为 外显的行为 现象的行为 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 2、临近原则 3、类似原则 4、 闭合原则 5、 共同原则 6、良好完形原则 四、同型论 大脑皮层上的神经活动形式与知觉过程的形式是相同的,同时, 知觉与大脑皮层的这种功能并不是学习获得的,而是先验的机能 这种观点就被称为“同型论” 五、 学习理

31、论 (一) 学习的顿悟说 顿悟:自发的对某种情境内的关系的豁然贯通。 1、 利用现成工具的实验 2、 制作工具的实验 (二) 顿悟与迁移 整体或格式塔的迁移 原理与关系的迁移 (三)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完形而发现新完形的过程。 1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1)把握问题的整体而不要纠缠问题的细节 ( 2 )要冲破形式逻辑的束缚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基本特征,知道怎样解决问 题和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 教学中首要是使学生建立于顿悟基础上的理解。 (四)记忆 1 、记忆痕迹 记忆过程之后依然保持在大脑中的那部分信息。

32、 2、个别痕迹与痕迹系统 个别痕迹:由小的、个别事物或经验所形成的记忆痕迹。 痕迹系统:是有关个别事物或各类物体的记忆的持久特征或基本 特征的联结。 3、 记忆内容的动力性变化 六、 评价 (一)贡献 1 、对冯特元素主义的批判具有进步意义 2、 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3、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4、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很大 5、 对美国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二)局限 1、 其理论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 2、 格式塔学派的实验不够严谨 第七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

33、社会病态现象所 需要的产物。 精神分析是弗洛伊的企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式性 道德压抑尔在城的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 二、文化思想背景 (一)达尔文和赫尔姆霍茨 (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 (三)莱布尼茨(微觉和统觉)和赫尔巴特(意识阈) (四)费希纳无意识思想的影响(冰山理论) 三、心理病理学原因 中世纪及以前 :迷信观 18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机体病因学 19 世纪 :心理病因观 1、两术(麦斯麦术和布雷德术) (1) 麦斯麦(Mesmerism) ( 2 )布雷德术( Braidism) 2、两派 ( 1 )南锡派 法国医师李厄(Li

34、ebault)创立 ( 2 )巴黎派 以沙可为领导者 共同点:都相信催眠,并用于治病 不同点: a、 对催眠的性质看法不同。 南锡派:催眠与神经症无关,它完全是暗示的结果 巴黎派:催眠状态是一种病症,多半与神经症无严格区别 b、 对催眠的机制看法不同 南锡派:侧重从心理学方面去研究催眠,不大注意其生理 变化。 巴黎派:把催眠视为神经系统的疾病,专门注意催眠状态的 生理变化。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一) 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 无意识,特别是潜意识 主张人的心理有三个层次: 潜意识: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前意识:指意识中可召

35、回的部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 即失的心理现象。 (二) 精神分析的方法 1 、自由联想法 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中涌现的任何思 想观点和感情经验。 2、梦的解析法(释梦) 即从显梦到隐梦的破译和探测的过程。 梦境有两种 ( 1)显性梦境(显梦) ( 2)潜性梦境(隐梦) 梦的工作方式 ( 1 )凝缩:指将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表现出来。 (2) 移置:指梦中的情节发生转移,用不重要的观念替换重 要的隐意。 ( 3 )象征化:指以具体的视象代替抽象的思想。 ( 4 )润饰:指在梦中或醒后陈述显梦时会有意无意

36、地将梦中 杂乱的材料加以修饰或条理化。 3、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错误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 1 )口误、笔误、读误和听误 ( 2 )遗忘(如遗忘名字) ( 3 )误放、误取和失落物件等 (三)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 两个时期 ( 1 )早期理论,指 1895 年―― 1913 年,即精神分析的萌芽、 奠基和形成时期 ( 2)晚期理论,指 1914 年――1939 年,对早期精神分析理 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1 、人格结构理论 ( 1 )早期 ①潜意识②前意识③意识 ( 2 )晚期 ① 伊底(本我)id: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 ②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

37、,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的影响 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③ 超我super-ego: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代表良心 和自我理想,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 超我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自我理想和良心 2、 本能论 (1)概念: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驱 力。 ( 2 )特点 ① 根源性 ②目的性 ③对象性 ④动力性 (3)本能的划分(种类) 早期 性本能(力比多):与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冲动。 自我本能:指有助于个体自我保存的原始性冲动。 晚期 生的本能:指以维持生命为目标的本能。 死本能:指以死亡为目标的本能。 3、 焦虑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1) 早期--

38、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里比多转变而来的,本 我是焦虑的根源 (2) 晚期--自我是焦虑的根源 焦虑的类型: 现实性焦虑:指处于该现实情境中,任何人都会自然而然地 产生地焦虑。 神经性焦虑:指某种状况所产生的一些未免过分的焦虑。 道德性焦虑:指因恐惧某些违反自我理想和道德标准的事将 会受到惩罚而产生的焦虑。 ( 3)自我防御机制 含义:是自我运用的策略,它通过歪曲引起焦虑事物的现实 特征,从而使之更容易被接受。 ①压抑:是指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 识中去。 ② 投射:指把自己内心中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 归咎于他人。 ③ 反向作用:指用相反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

39、欲望。 ④ 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 ⑤ 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 足而转移到其它对象上。 ⑥ 升华:指将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 ⑦ 认同(自居作用):指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模 拟他人的行为。 ⑧ 倒退:指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 应付现实,减轻焦虑。 4、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 口唇期(口腔期 0-1.5 岁):动欲区是唇和舌 (2) 肛门期(1.5-3 岁):动欲区是 (3) 性器期(3-5 岁):动欲区是性器官 恋母情节(伊谛普斯情节Oedipus complex):指儿子亲

40、母反 父的复合情节。 (4) 性潜伏期(6-12 岁) ( 5)生殖器期( 12-20) 5、 梦论 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一)贡献 1、 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 2、 开辟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领域 3、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二)局限 1、 “泛性论”倾向 2、 生物学化倾向 3、 理论上的主观色彩浓厚 4、 方法论上的局限 宣泄法: 第三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一、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一、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克服自卑,追求优越 1、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 总目标。 2、 自卑和补偿 自

41、卑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 3、 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 生活风格:是指一个人在早期的社会生活道路上所形成和固定 下来的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式。 创造性自我:是指个体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 生活风格。 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 个体潜意识 是指一个人当前意识不到的个人生活经验。 个体潜意识主要是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所构成。 2、 情结,是指一组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 观念群 3、 集体潜意识(种族潜意识) 是指潜意识心灵中反应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经验的部分。 4、 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原型:是指对某种特定经验作出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

42、第四节 新精神分析学派 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一)历史因素 (二) 社会因素:二次世界大战后,精神病发病率高 (三) 文化因素 (四)精神病治疗 第八章 日内瓦学派心理学 第二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3、关于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 1)反省抽象 抽象: 物理抽象:是从物理经验到客体的物理知识的抽象过程。 反省抽象:是指对先行阶段的动作结构或运算结构在高一 层次上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把它们整合到更高水平的新结构中。 (2)自我调节:指有机体能改变其自身的潜在能量。 三、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所运用的方法 临床法 特点: 采用参与和自然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是

43、少数人 设计丰富多彩的小实验 安排灵活合理的谈话 具有严密的分析工具,不采用标准式的测量来评量行为 不限制被试者的反应 四、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理论 (一) 智慧的本质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而适应则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 种功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二) 认识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 图式:指主体动作的认知结构,使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将外界的刺激有效的整合与已有的图式之中。 顺应: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 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四)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1、 对阶段理论划分的说明 (

44、1) 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 (2) 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 (3) 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而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4) 各阶段和特定的年龄相联系,但不是由年龄所决定 2、 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2) 前运算阶段(2-7 岁) 特点:①以表象思维为主②自我中心主义③中心片面性④不 可逆性⑤ 非交换性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以后) 五、对日内瓦学派的评价 (一)贡献 1、促进科学认识论的丰富与深化 填补了传统认识论在认识发生问题上的空白 促进了当代

45、哲学思潮向辩证思维的复归 2、促进儿童智慧心理学的重大发展 对儿童心理学的巨大贡献 对认知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开拓心理学新的学科的重大贡献 3、促进西方中小学教育改革运动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工作的重大影响 动作学习理论对教育工作的重大影响 (二)局限 1、存在生物学化的倾向 把生物学类比作为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论 重图式、轻反映,对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活动重视不够 2、存在逻辑中心主义的倾向 重视逻辑结构成分,忽视非逻辑结构的分析 重视评价结构中的认知成分,忽视道德、情感等动力因素 3、存在论证不足和流于思辩的问题 第九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人本主义

46、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 对象。 2、马斯洛强调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3、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认为,应该以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 的问题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能陷入无价值的方法 烦琐倾向,并进一步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 三、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 (一) 需要的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 1、基本需要,或缺失性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 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 2、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认知需 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7、 )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的含义是广泛的,既有个人安全的成分,如安全、 稳定、保护,也包括社会安全的内容,像人对秩序、法律、和平、 安定等方面的需求倾向,以利于机体状态的健康成长。 3、爱与归属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个人对感情、爱、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 组织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对于自尊、自重和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欲望。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追求,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欲望。 五、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的两种类型 1、普通型高峰体验:是指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满足需要、愿望 时产生的极端愉快的情绪。

48、 2、自我实现型的高峰体验:是指健康型或超越型自我实现 者拥有的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愉悦心境。 高峰体验的特点: 1、产生的突然性; 2、程度的强烈性; 3、感受的完美性; 4、保持的短暂性; 5、存在的普遍性。 第四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罗杰斯的人性观 是其心理学观点的基础 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 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 经验是一切正在发生于有机体的环境中并在任何特定的时刻 均可能意识到的东西,也可以称之为机体经验。 意识则是许多潜在的经验用符号表示时进入人的现象场中, 也就是现象经验。 三、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

49、论 (一)自我论 自我是自我经验的产物,经过引导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 向,这是心理治疗与咨询以及教育理论的基础。 自我概念:个人对自己和环境及其关系的知觉与评价;自我 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自我的两种类型: 真实的自我:即主体的自我; 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也就是客体的 自我。 (二)自我的特点: 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自己的特点的知 觉,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2、认为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比较稳定的结构,自我虽然对 经验具有开放性,新的经验成分会使得这种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是自我概念的“完形”性质则十

50、分稳定。 3、自我只能表征那些关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控制行为的主 体。 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这种整体模型主要是有 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能够被人所知觉。 四、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以人为中心疗法” 建立“来访者为中心” 的条件: 六、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贡献 1、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 2、发展了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重视健 康人格的培养,对西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局限 1、罗杰斯的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 的方法论之上,在

5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水平。 2、他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不具 有普适性。 3、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改革理想色彩过多,在实践上难以操作。 第十章 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两个阶段:信息加工和联结主义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1、实现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回归。 2、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新突破。 3、初步形成了认知研究中的整体观,强调了心理活动的动态 性。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面临着人机类比和模拟研究的局限 性。 2、它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3、依然未能把心理学统一到完整的理论体系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