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外二科 2017.3.15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掌握 并发症的识别 预防 处理前 言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 PICC)的技术自 1929年由德国医生 Forssman应用于病人后,已有近 80年的历史 ,但直到 20世纪 9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开始使用。近年来 ,很多医院已陆续应用于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病人,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 ,现 已被临床广泛使用。 开展 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
2、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国内大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有一些相应的书籍出版、相关的论文发表。 并发症出现的频次也有所增加。 须长期静脉输液 化疗 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 缺乏外周静脉通路 家庭病床的病人 早产儿PICC置管的适应症 有上腔静脉梗阻 携带感染源,在未查出原因之前 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淋巴结清扫) 已接受放射性治疗 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 对导管材料过敏PICC置管的禁忌症 外周静脉通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PICC误 区 与医师沟通,充分了解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
3、 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通路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早期运用 PICC,可有效保护外周血管,更好地提升护理品质建 议PICC并不是一项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护理技术操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它代表的是从作,它代表的是从置管到完成治疗的置管到完成治疗的整个过程,有较高整个过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理应的技术含量,理应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度重视!PICC常见并发症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穿刺后并发症一、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1.穿刺失败2.送管不到位3.送管移位4.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5.局部出血、血肿6.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一)送管不到位 原因:1.静脉痉挛2.静脉瓣
4、、静脉分叉多3.静脉有瘢痕、硬化预防:1.穿刺时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降低患者紧张程度2.尽量选择贵要静脉3.若有其他血管选择可重新穿刺置管4.若没有其他血管选择可做为中长导管留置(不做首选)(二)送管移位 原因:1.置管上臂未与身体保持 90度2.静脉畸形3.动作粗暴4.肺部病变预防:1.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导管2.提高穿刺技术3.提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因血管条件差可能穿刺失败的几率(三)导管末端进入右心房或心室导致心律失常原因:导管插入过长预防:1.正确测量导管长度2.及时询问病人,认真听取病人主诉3.操作结束后立即拍 X光片4.可根据病人主诉,及时调整导管长度(四)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原
5、因:1.技术不过关2.人体解剖不熟悉预防:1.提高穿刺技术,掌握穿刺技巧2.认真听取病人主诉3.误穿动脉拔针时延长按压时间4.如有神 经损伤可理疗恢复二、穿刺后常见并发症 1.静脉炎(常见)2.血栓形成(危害大)3.导管堵塞4.感染5.穿刺侧肢体肿胀6.导管脱出移位静脉炎的分级标准u 0级:无临床症状(体征);u 1级:输液部位红,伴或不伴有疼痛u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u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u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生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大于 2.5cm,有脓液流出(一)静脉炎u 红
6、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u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u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基层u 闭锁型:经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静脉炎的分型 发生率高达 15.15% 常发生 PICC置管后 1w内,以穿刺后 48-72h( 3-5d)多见 好发于穿刺点上方 8-10cm 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1、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当2、导管置入困难3、导管未达到预期的位置4、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处理1、热敷或 TDP治疗, 2-4次 /日 2、休息,抬高患肢,鼓励患者适度活动肢体
7、 3、避免激烈运动 4、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5、 硫酸镁、 金黄散外敷、喜辽妥软膏外涂 机械性静脉炎预防 正确评估置管部位 合理选择置管的时机,化疗前 2d 正确摆放置管体位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 B超引导下置管,根据声像图动态了解导管尖端 的位置,使置管更为顺利 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机械性静脉炎(二)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 血管壁受损或炎症 血流速度减慢 血液高凝状态原因1、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导 管外周形成血栓)2、穿刺时损伤血管的内膜3、封管的方法不规范,导致血栓形成4、 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使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处理
8、1、暂停输液,热敷2、尿激酶溶栓 3、成人导管 4F、儿童 3F ,定时测量臂围(若大于 2cm ) 4、拔管(二)血栓性静脉炎病变静脉区呈红肿索条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温升高。急性炎症消散后,索条状物硬度增加,皮肤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PICC置管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 3%-10% 。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 13% 。PICC导管感染的定义: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 2cm2内。出现局部感染症状或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升高,应高度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先做局部培养,再拔管。(三)导管感染u原因、与无菌技术操作有关、与不及时换药有关、与病员的身
9、体状况有关 4、 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 u处理1、口服抗生素 2、加强换药 3、做细菌培养,必要时拔管导管感染近来一些学者提出 “ 接头学说 ” 理论。50%以上导管感染发生前或同时导管接头培养阳性,附加连接装置可导致 0.4%的污染增加,附加装置增加,污染的发生率也增加。常规送导管前端行细菌培养导管感染 严格手卫生消毒;最大无菌屏障;洗必泰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的原则:消毒范围尽可能的大,大于透明敷料的大小,消毒时,尽可能使用机械摩擦力 ;穿刺部位的选择: PICC首选贵要静脉;每日判断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导管感染(四)导管堵塞非血凝堵塞导管失去功能中超过 40%由此引发血凝堵塞末端开口式导管堵塞中最常见的原因 症状 :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原因 封管方法不正确所致 不合理的输液速度和顺序导管堵塞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