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ppt(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图 (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作用: ①反映地面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②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一,二,三,2.等高线的特征,一,二,三,,,,,,,,,,,一,二,三,二、地形图的判读,,,,,,,一,二,三,思考讨论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平原、山地、高原的等高线各有什么特征? 提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
2、,河谷转折呈“V”字形; 高原: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一,二,三,三、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判读技巧:判读时应重点注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 2.作用:直观显示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 3.绘制步骤 (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的点。 (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一,二,三,思考讨论 如何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
3、比例尺? 提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确定垂直比例尺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若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度差较小时,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大些;若高度差较大时,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小些。第二,考虑绘制图幅的范围,不要将图画到图幅以外区域。,,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 问题导引 地形图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线、CD线和F地,可能表示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提示:AB线表示山脊;CD线表示山谷;F处是山峰处的低洼部分,可能是火山口。 (2)E处属于哪种地貌
4、类型? 提示:陡崖。 (3)该图所示区域以哪种地形为主? 提示:该图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500米之间,且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属于丘陵。,,,,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首先要弄清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同一地形地貌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图上的特点,尤其是缓坡与陡坡、山脊与山谷、鞍部与陡崖的等高线特征。(如下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1)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如果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
5、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果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 若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公式如下:,探究一,探究二,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M≤H<(M+d),M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m-d) 6、00米≤H<500米;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为100米 7、 CD是山谷,EF是山脊 C. 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 H地比B地降水多 (2)图中,有一处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 第(1)题,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1 320-1 150=170米;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CD凸向低值区,为山脊,EF凸向高值区,为山谷;结合指向标判断,H在东南坡;图中显示H处在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而B处在背风坡,故H地的降水多于B地;B地晴天多,阳光更充足。 ↓ 第(2)题,图中G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该处有两条等高 8、线重叠,等高距为200米,则陡崖相对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600米,故选C项。,探究一,探究二,2.思路展示:(1)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甲、乙均为山峰,G处为陡崖,CD为山脊线,EF为山谷线,根据指向标的方向,海洋在陆地东侧,风向为东南风且从海洋吹向陆地,H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2)根据山峰的海拔,计算二者的相对高度。(3)根据公式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4)逐项分析,综合判断地形类型、方向、降水等信息。 3.技巧归纳:要抓住等高线的特征,尤其是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判断地形类型。 答案:(1)D (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问题导引 为了对某一地形区进行研究 9、,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两点表示什么含义? 提示:剖面图的转折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高差大(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1.第一步:定线。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PQ线。,探究一,探究二,2.第二步:描点。描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的所有交点,如图所示A点到M点。 3.第三步:建坐标,作水平辅助线。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根据纵坐标数值作出相应的水平线。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水平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PQ,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4.第四步:作垂线。从剖面线PQ上的各控制点向横坐标引出垂线,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点至M点。 5.第五步:连线。用平滑曲线从P点一直连到Q点,即得PQ线的地形剖面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