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7445895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卷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部分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雁门太守行》专项练习 1.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选出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既是写景,也是写

2、事,渲染了日落前的美景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B.“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之态淋漓尽致地凸现出来。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这里代指剑。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C.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

3、,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 D.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风光的秀美。 4.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了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凝结为紫色,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加剧了悲壮的气氛。 D.诗作的结尾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5.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

4、地自偏。意思是思想上抛弃了荣华富贵的念头,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陶渊明《饮酒》)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李贺《雁门太守行》)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境界。(李清照《渔家傲》)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在战争正激烈的三月份,诗人收到了一封家信,他觉得这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6.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如何写景的? 7.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展示了将士们怎样的精神面貌? 8.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

5、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分析本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9.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0.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你关注表现色彩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线诗句呈现的景色。 11.下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出情感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2.

6、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怎么渲染战争场面的?请对其进行赏析。 14.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场短兵相接、惊心动魄的战斗,请用诗中的句子为例简要说

7、明。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域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C.颈联写部队黄昏时突袭敌人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D.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17.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18.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_____的战争,赞颂了作战

8、将士________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19.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0.“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

9、”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21.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浓重地描绘雁门景象,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B.前两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写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的形势。 C.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D.李贺的诗歌往往具有想象丰富、奇谲求新、独树一帜的特点,该诗中就有鲜明的表现。 22.对诗中色彩的运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黑”字突出了敌人的猖獗以及军情的险恶;“金”字表现出了我军将士雄姿

10、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B.“燕脂”即“胭脂”,指将士所流血的颜色。仿佛看到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 C.诗中浓丽的色彩描绘,不仅突出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更重要的是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作者巧妙地把黑色、金鳞色、胭脂色、紫色以及秋色、黄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23.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4.请从炼字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 25.诗的开头以“_____________”这一动词表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的局面;“甲光”与“_

11、______________”相对,展现出守军将士的雄姿 26.请对“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做简要赏析。 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的守军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C.颔联上下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反映战地雄壮悲凉的气氛。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 惧,勇往直前。 28.尾联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将士怎样的情感? 29.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12、,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第六句中“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引用“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E.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3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31.下面对

13、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和“摧"两个动词,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场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表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D.《雁门太守行》是李贺创作的七言律诗,《使至塞上》是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这两首均为边塞题材的诗。 3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典故,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 33.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 A.诗的一、二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表现战争的紧张气氛。 B.诗的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味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也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将士的伤亡。 C.本诗第五句“临易水”还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金色、紫红色和黑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34.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

15、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5.下面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诗中“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悬殊,城池危在旦夕等情状,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 B.甲诗属于一首七言律诗,其中“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了战争的悲壮和惨烈。 C.乙诗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D.乙诗颈联写塞外风光,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6.(1)甲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乙诗

16、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称为千古绝句,可谓“诗中有画”,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雁门太守行 3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春望》首联写出了长安城被叛军占领后,荒芜破败的样子。 B.《春望》颈联用“烽火”借指战事;“连三月”说明战火已持续很久。 C.《雁门太守行》首联写敌军兵临坡下,要将城池摧毁,他们身上的铠甲也迎着太阳闪闪发光,气势慑人。 D.《雁门太守行》颔联中的“燕脂”是形容战场上胭脂一样深红的血迹。 38.下列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表现了诗人感叹春光早逝,鸟儿离去的伤

17、感之情。 B.《春望》尾联刻画了诗人华发稀疏的形象,诗人的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C.《雁门太守行》颈联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雁门太守行》尾联借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土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39.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_____) A.这首七言律诗采用白描手法虚写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首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

18、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局势表现了出来。 C.第五、六句中“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霜重鼓寒”营造出浓郁的被撞气氛,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D.最后两句诗运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2)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_______”。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颇享盛誉的_________主义诗人。 40.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____,____的英雄气概。 4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

19、“玉龙”指( ) A.人名 B.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 42.请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作者)。 (2)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

20、__。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赏析《雁门太守行》,完成各小题。 44.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角声

21、满天”从侧面表现战争的规模。 C.“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从正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预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46.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_______和______。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47.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

22、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48.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

23、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9.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50.古诗词赏析。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了“黑”“金”“燕脂”“紫”“红”等浓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B.诗歌第一二句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是写景,也是写事,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C

24、.“临易水”表达出将士们悲壮激烈的豪情;“霜重”点明天冷霜重,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战争形势的严峻。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51.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①“____”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②____;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③____的情感。 52.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品读李贺的

25、《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5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54.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

26、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5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56.李贺作

27、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彩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5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诗人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58.“黑云压城城欲摧

28、,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59.古诗阅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以此作题写当时战事,充分体现李贺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奇特的特点。 B.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精神颓废。 D.尾联化用典故,展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那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29、和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6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守城战士的雄姿英发,严阵以待的气势。 B.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6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人李贺有“__________”之称。 62.任选角

30、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6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64.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__(人名)。 6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中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

31、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66.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霜重鼓寒”指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7.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68.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

32、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D.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明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6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70.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33、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71.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72.“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4.对于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75.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76.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阅读《富贵不能淫》《周亚夫军细柳》《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35、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

36、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丈夫之冠 桂冠 怒发冲冠B.威武不屈

37、 委屈 宁死不屈 C.上至劳军 劳驾 任劳任怨D.群臣皆惊 惊慌 打草惊蛇 78.下列各项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诗文内容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B.《周亚夫军细柳》中写霸上及棘门军是为了与细柳营作对比,突出表现周亚夫“这才是真将军呀!” C.《周亚夫军细柳》文帝见到军纪严明的细柳营,面对周亚夫行的军礼,“被震动,容貌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很是生气。 D.《雁门太守行》“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夜色

38、下战士的鲜血凝成暗紫”,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暗示我军已经战败。 79.(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周亚夫、段志玄及(丙)文中的将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链接材料) 文德皇后之葬也,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曰:“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①。”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节选自《旧唐书·段志玄传》) 注:①手敕:手诏,皇帝亲笔写的命令。 80. 请你借用(乙)文中描写细柳军营将士严阵以待

39、抵御外敌的词句,发挥想象描绘(丙)文将士威武守城的画面。 81.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两句。(允许有一个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 1.C 【详解】 C.诗的前三句写的是白天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不是“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故选C。 2.C 【详解】 C.错误,应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0、”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战地的悲壮场面。故选C。 3.D 【详解】 D.赏析有误。诗中用各种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故选D。 4.B 【详解】 B.“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错误,改为“从侧面描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故选B。 5.D 【详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诗人并没有收到家信,而是期盼得到家人的来信,故D错误,选D。 6.①选典型景象,号角呜咽,秋色凝重,边塞激战的热血已凝成胭脂色,展现边塞特异的战

41、斗场景。②善于运用凝重的色彩,诗人将胭脂色(深红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用浓艳的色彩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再现壮士浴血奋战的形象,渲染出一种凝重悲壮的氛围。③炼字: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7.将士们黑夜艰苦急行军,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冒寒夜袭敌军,展示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 【分析】 6.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1)这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渲染悲壮的气氛。角声呜呜,

42、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这里从声来写;“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2)从色彩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色彩,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3)炼字方面,“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在万木摇落的深秋,在号角声的鼓舞下,唐军将士士气高昂

43、,奋力战斗,与敌人从白昼一直厮杀到黄昏。“凝”字写出了褐色的塞土上洒下了殷红的血迹,夜雾中紫红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重,衬托出战地的悲壮惨烈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7. 本题考查对诗句展现的精神面貌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和理解诗的主题分析。“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表现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向前的精神

44、面貌。 8.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9.诗人以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国朝廷的英雄气概,表达诗人立志报国的心志。 8.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特色的赏析。诗歌第一句中的“黑”——黑色,第二句中的“金鳞”——金色,第三句中的“秋色”,第四句中的“胭脂”和“夜紫”,第五句中的“红旗”,第八句中的“玉龙”——玉白色。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的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色调凝重,他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幅画面里,色彩斑斓,十分艳丽。 9.

45、此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黄金台”是典故。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曾经在易水东南筑一高台,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不惜以重金招揽人才。“玉龙”,指的是宝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10.示例:秋风萧瑟,呜呜的号角声在空气里回荡,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1.C 【分

46、析】 10. 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的能力。描述诗句呈现的景色先要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和想象,生动形象地描述。示例:时值深秋,秋风瑟瑟,万木摇落,响亮军号震天动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将士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1.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流露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和爱国忧国之情不同;故选C。 12.C 13.诗人巧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

47、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压”字描绘了敌军来势凶猛,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黑云、金鳞,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分析】 12. C.“是说塞上的泥土……边塞风光的秀美”错,“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故选C。 13. 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赏析。答题时,可以结合诗意,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再指出其作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来势凶猛,“欲摧”表现了大敌压境,危城欲摧之状。从修辞手法来看,诗人用黑云翻腾滚滚压来比喻敌军攻城之势,用“金鳞”之光比喻“甲光”,“城欲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两

48、句诗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14.示例:①战斗从白昼持续到夜晚:从“甲光向日”的白天到“塞上胭脂凝夜紫”的夜晚;②“塞上胭脂凝夜紫”,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答一处即可) 15.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分析】 14.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一场短兵相接、惊心动魄的战斗。答案只能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四句来分析解说。“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白天,“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晚上,表

49、明战斗持续的时间之长。“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这句话意思是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这种黯然凝重的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16.C 17.一个“压”字,

50、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分析】 16. 本小题考查古诗句的赏析。解答这种题,一定要结合上下句或本句的文眼来理解,找到诗句所用的手法,正确分析诗句表现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C.“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所以

51、C项错误。 故选C。 17. 本小题考查古诗句的赏析。解答这种题,一定要结合上下句或本句的文眼来理解,找到诗句所用的手法,正确分析诗句表现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暗示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并直接刻画了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危险情状。 18. 悲壮惨烈(惊心动魄等) 英勇无畏(誓死报国等) 19.第一问示例: 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白色、 红色等; 第二问示例一:读一二句时, 我仿佛看到大片黑色的乌云压城,战士们穿着铠甲,在阳光的

52、映照下, 闪现着金色的光芒(显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 第二问示例二:读三四句时,我仿佛看到在号角声中,将士们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里的雾气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浓烈的紫色(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 20.C 【分析】 1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第一空:本诗前四句写敌军大军圧境,来势汹汹,战争的号角在秋色里响起,战场已经被战士们的鲜血染成了紫色。由此可以看出战争的惊心动魄和悲壮惨烈。所以本空可填:悲壮惨烈(惊心动魄等)。第二空:“提携玉龙为君死”,我愿意拿着宝剑为国而死。这句诗表明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与誓死报国的决心。所以本空可填英勇无畏(誓死报国等)。 1

53、9.第一问: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黑云”可得:黑色。根据“金鳞开”可得:金色。根据“塞上燕脂凝夜紫”可得:胭脂色、紫红色。根据“红旗”可得:红色。根据“霜重”可得:白色。第二问: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任选一句包含了色彩的诗句,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如:读五六句时,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将红旗卷起,悄无声息地渡过易水,此时满地的白霜,仿佛连战鼓都冻住了,发不出声音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悲壮的氛围)。 2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峻。故选C。 21.A 22.D 【分析】 2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54、《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并非七言律诗,是古体诗,故A错误,选A。 2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首联有黑色、金鳞色,颔联有胭脂色、紫色,颈联有秋色、红色,并没有“黄金色”,故D错误,选D。 23.示例一:我选“黑”和“金”。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示例二:我选“燕脂”和“紫”。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意思对即可) 24.示例一:“报”字突出了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示例二:“死”字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

55、雄气概。(意思对即可) 【分析】 23.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这句诗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任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如,“黑色”和“金色”。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所呈现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

56、准备出击。 24.考查诗歌炼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报”字突出了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对自己的重视,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反映作者立志报效国家的壮志。“死”展现了将士们手操宝剑奋战沙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5. 压 黑云 26.示例:这一句从视觉角度写战场上鲜血遍

57、染、在暮色下呈现出暗紫色的场景,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分析】 2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首句中的“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从对偶的角度分析,“甲光”与“黑云”相对,展现出守军将士的雄姿。 26.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凝夜紫”喻指战场上的血迹在夜雾中呈现出一片紫色,暗示双方伤亡大。“燕脂凝夜紫”形容战场上的血迹,从视觉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 27.

58、C 28.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分析】 27.C. 颔联上下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反映战地雄壮悲凉的气氛和战斗的残酷,不是视觉和听觉,故选C。 2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本诗写了敌兵压境的境况,展示了守边将士奋勇抗敌忠君报国的精神,以及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尾联“黄金台”是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提携玉龙”是指提着宝剑的意思,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29.BC 30.①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

59、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描写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运用对偶,音韵和谐。②表达方式:写景又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③意境: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意境雄浑。④情感: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⑤炼字:“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 29.本题考查对诗内容的理解。《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

60、战争场面的诗歌,表达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B.“塞上燕脂凝夜紫”,是写战场之上的土地被鲜血浸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表现了画面的悲壮,战争的惨烈;C.第六句中“声不起”指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表现的是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斗志难振”理解不正确。故选BC。 3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这两句诗是名句,无论是从修辞还是炼字等方面看,都有值得赏析之处,因此可赏析的角度很多,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首先理解诗句意思: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然后观察诗句,确定赏析角度。赏析角度:1.修辞,“黑云”比喻“敌军”,“压”夸张,连在一起,即

61、言敌军之多;2.炼字“压”形象的写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3.表达方式,记叙敌军来袭的事实,描写危急的形势;4.诗句的意境,李贺这句诗有鲜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创设意境。5.情感:“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作答时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 31.D 32.《雁门太守行》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忘身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使至塞上》用“燕然勒功”的典故,写将军正在前线奋战,诗人的情绪高涨,似乎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情。 【分析】 31

6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雁门太守行》是古体诗,并不是七言律诗,故选D。 3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的爱国情怀。而在《使至塞上》中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使塞外,感到十分孤寂,但是个人的失意情绪被大漠雄浑的景象所净化。“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用“燕然勒功”的典故,写诗人听说将军正在前线奋战后,情绪高涨,表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情。 33.B 34.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意对即可) 【分析】 33.B.“从听觉和味觉”有误。《雁门太守行》中“角

63、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故选B。 34.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大意: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5.B 36.(1)甲诗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乙诗中“征

64、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表现诗人心中无限孤寂飘零之感。 (2)示例:大漠无边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绵长如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分析】 35.B.有误。“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没有听觉。故选B。 36.(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熟读甲诗,“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

65、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乙诗中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可据此对比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描绘

66、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在具体描写画面的时候要注意突出黄沙漫漫,草木枯绝,落日在夕阳的映照下圆润如金的画面。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37.C 38.A 【分析】 37.C. 《雁门太守行》首联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首句表达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故C项说敌军“他们身上的铠甲也迎着太阳闪闪发光”表述错误; 故选C。 38.A. 《春望》颔联的理解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