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184564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5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和自责之情。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文本,圈画、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

2、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含的深 沉无私的母爱。 难点 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 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课题解读:由秋天的故事引发对母亲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

3、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 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 的人。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然后默读, 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去浏览,捕捉课文中有用的信息。 2.默读思考。 (1)试着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母亲强忍疼痛,激励安慰因双腿瘫痪而暴怒绝望的儿子。 第二部分(第 2~

4、5 自然段):秋日的一天,已重病缠身的母亲为宽慰儿子,和儿子约定去北海 看花,但未能实现,临终的母亲对子女无比牵挂。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在母亲去世后又一个秋日,作者与他的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表 达了对母亲的无比怀念。 (2)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母亲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 “我” 第一次 不,我不去 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 第二次 什么时候 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 第三次 看了菊花 活……

5、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可活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产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4)通过读课文,你怎么理解:“母亲爱花,更爱双腿瘫痪的儿子”?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眼边红红的……”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

6、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四、课文精读 1.朗读完课文,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 “我”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如何理解“母亲扑过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活……’”? 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 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着。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

7、 “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后“我”才知道。 3.品读课文,体会“挡、躲、扑、抓、忍”等字词的用意。 这几个动词,突出地表现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母亲 挡在窗前,是要挡住儿子看到落叶想要死的心。一个“躲”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母 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想要死的念头,她想抓住儿子,怕他轻生; 忍住儿子的抱怨,忍住儿子的病痛给自己的双重打击,更忍住病入膏肓的实情……所有这一切都 是告诉儿子要“好好儿活”。 4.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

8、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 叨。 “我”对于看花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而母亲却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 所措。母亲为“我”终于肯出去走走而高兴,为“我”肯面对生活而高兴,为未的希望而高兴, 体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5.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使“我”想起自身的残缺,影响心绪。 6.文中的四个省略号各自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母亲扑过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

9、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 表示重复语言的省略。 前边有了讲述,这里不再赘述。 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点哭腔为好。 第二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 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 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 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读出话说一 半突然停止的感觉。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

10、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女儿……” 表示话未说完。这既是母亲临终前的牵挂,更是母亲对邻居们的重托,从而更体现出了母爱 的伟大。要让学生读出母亲心事重重、临终托孤时请求的语气。 第四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表示语意未尽。既是“我”和妹妹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更表示出“我”和妹妹懂得了母亲话 语的深意,已经领会了人生的真谛。要读出作者坚定的态度。 7.“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朗读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质的 词语。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

11、漫。 “淡雅”、“高洁”是母亲的写照,“热烈而深沉”是伟大母爱的写照。 8.“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懂得了什么?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 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9.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珍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菊花的热烈深沉,是伟大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

12、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 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和我 们分享一下你上节课的收获? 二、巩固理解 1.文章写了哪四件事,表露出什么样的感情?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眼边红 红的,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在 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

13、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整宿整宿”、“翻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3)母亲央求“我”看花。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描写了母亲情感的变化,表现了母亲深沉而无 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 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 与无奈中的画面。 (4)母亲的临终嘱托。 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 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

14、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 却伟大的母亲形象。 2.找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1)常说的话。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总是”一词,表现母亲时时把带“我”出去当作一件重要的事,而根据“我”身体的实际, 除了看花,母亲没有办法想出第二种更让“我”觉得可以干的事情。 (2)双关的话。 母亲扑过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表面上写的是劝慰“我”,不使“我”失去生活的勇气, 但实际上母亲说的是“俩”,母亲已经知道了自己的

15、病,但为了让儿子好好活着,先自己好好活 着。对于母亲这些话外话的意思,“我”因为自己的原因,根本就没有想过,直到后“我”才知 道。 (3)多说的话。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 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 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答应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以下的很多话,都是 不知所措的表现,以至于说漏了嘴。“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16、这 一句,一方面表达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 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 (4)最后的话。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命的最终,“呼吸困难”、“昏迷”的时候, 她想到的只有“我”和妹妹,于是,一幅伟大母亲的图画就这样赫然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3.仔细阅读最后一段话,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 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 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教学反思: 课堂上,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 说。我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设计了几种说话的方式:自由说、补充说、选择说。让学生人 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 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地说的过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 的交流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