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周测卷九城市专题含解析



《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周测卷九城市专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万卷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周测卷九城市专题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城市专题 考试时间:45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 1.城市首位度是一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示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01年 京津冀
2、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2题。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3.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3、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下表是我国三十多年来城市数量发展的变化情况表。回答下列2题。 4.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979年以前 B.1980~1983年间 C.1984~1991年间 D.1992~2008年间 年 份 1979 1983 1991 2008 年末建制城市数量(个) 193 289 479 655 5.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B.大城市不断涌现,小城市数目少 C
4、.城市占用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2题。 6.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晴天日平均值约为1.7℃,最大值约为3.7℃ B.阴天日平均值约为0.9℃,最大值约为2.4℃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7.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5、 8.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②增大车速 ③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 ④拓宽马路 ⑤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下图是首尔市结构与市域面积增长图。读图完成下列2题。 9.下列对20世纪60年代以前首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1913年开始形成多核心模式 B.城市区域扩张在空间上不均衡 C.市域面积增长最多的时期是1913—1936年 D.城市形态表现为条带状 10.首尔城市次中
6、心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城市中心交通拥挤.地价高 B.跨江交通条件的改善 C.逆城市化的来临 D.政府对城市结构的规划.调整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11.读图1(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图2(武汉部份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3)武汉的高校林
7、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2.读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中数码①至⑤分别代表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虚线圈表示城市群的范围。 (1)概括图示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 (2)三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校园游人如织。写出武汉大学所处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3)全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3分)
8、 2016衡水万卷周测九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表为切入 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从材料信息可知,城市首位度数值越大,首位城市集聚程度越 大;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2008年相比,2011年四大城市群的首位度下降 幅度最大,且数值较低的是珠三角城市群,故首位城市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广州。 2.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5年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略微增加,之后迅速减少
9、,故A项错误;受我国人口政策影响,在2001年之前,大量人口涌向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广州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故B项错误;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速度加快,故C项正确;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少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故D项错误。 3.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4. 【答案】C 【解析】根据计算,13年,4年间增加建制城市数量96个;11年,8年
10、间增加建制城市数量190个;18年,17年间增加建制城市数量176个。故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11年间。 5. 【答案】C 【解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个数不断增加,占用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的小城镇数目远多于大城市,目前我国的逆城市化现象并不明显。 6.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约为,晴天时比阴天时热岛强度大,热岛效应显著。云量少.风速小时多为晴天。 7. 【答案】B 【解析】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排放的废热多,形成热岛效应。图中晴天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为前后,正值上班高峰
11、期。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现实措施”分析即可。 9.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城市形态变化等知识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首尔主要发展的是汉江以北地区,汉江南岸发展缓慢,所以在空间上发展不均衡。 10.【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了多核心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多核心模式的完全形成主要是在郊区城市化阶段,即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而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二 、非选择题 11.【答案】(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2分)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
12、充足;(2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分)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2分)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12.【答案】(1)中心城市都为省会城市;(1分) 都为交通便利之地;(1分) 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都强;(1分) 都位于地势平坦地区。 (2)地处文教区(1分) 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集中;(1分)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3)让已经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等。 3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