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
![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_第1页](https://file7.zhuangpeitu.com/fileroot7/2019-12/21/01c4e0e5-415f-4a02-b6fc-8a41e66e87d6/01c4e0e5-415f-4a02-b6fc-8a41e66e87d61.gif)
![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_第2页](/images/s.gif)
![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_第3页](/images/s.gif)
《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ppt(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陶瓷工艺发展史简介,中国:土、水、火 埏埴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天工开物陶埏“水火既济而土合” 希腊 英语中陶瓷(ceramic)来源古希腊语keramos,意思是“烧过的原料”或者是“陶器” 古希腊人陶器四要素:土、水、火、空气,古人认为的形成陶瓷的四元素,,,,土,陶瓷的材料学定义,材料学定义 广义的陶瓷是指一种多晶态无机材料,是粉末烧结体,其显微结构一般由结晶相、玻璃相和气相(气孔)交织构成。 烧结:陶瓷生坯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收缩,并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多晶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 体积变化(收缩),强度
2、变化(致密),硬度变化(坚硬),显微结构变化(新相的生成),陶瓷烧结过程示意图,瓷胎的显微结构构成,瓷釉的显微结构,二 陶瓷的广义分类,传统陶瓷,新型陶瓷,日用陶瓷的基本分类及特征(Pottery Analysis, P.5,2005),陶,瓷,陶器,粗陶(terra-cotta)烧成温度低,吸水率高。通常无釉,但是有些表面会有压印纹、刻划纹,有些会施有陶衣,有些则施彩。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器应都属于这类陶器。 精陶(earthenware)烧成温度较高,吸水率高。表面可以施釉,通常还会有压印纹、刻划纹,有些会施有陶衣、彩等装饰。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洗泥以及后期的各类细泥陶器、釉陶、三彩应都
3、属于这类陶器。,炻器,按照西方学者的分类,所谓炻器是指烧成温度在12001350,使得至少部分胎体熔融烧结。胎体的颗粒度较细,坚硬,致密,通常可以施釉可以不施。在我国,原始瓷器(proto porcelain)和印纹硬陶似乎可以归到炻器中。,瓷器,瓷器(china,porcelain)指烧成温度在11001400胎质细腻,烧结完全,瓷胎半透明,胎体杂质很少,硬度相当高,敲击有金属声。其瓷胎内玻璃相含量较高。,,以上为西方研究者对陶瓷的分类,这和我国学者的分类略有不同。我国学者,特别是研究古代陶瓷的学者,将古代陶瓷按照材料学角度分类如下。 根据中国古陶瓷研究者的分类,我国古代没有所谓的“炻器”。
4、,中国学者对古代陶瓷的分类标准,,,,,陶 器 普通陶器 釉陶 低温釉陶 原始瓷器,,,,古代陶瓷,瓷 器 胎体坚实致密,断面有玻璃光泽,气孔率和吸水率非常低。显微结构中玻璃相和莫来石。,三 陶瓷工艺的发展简史,中国陶瓷技术发展史简介,对比中西方陶瓷技术的发明史,可以发现,我国的陶瓷烧制技术从新石器早期开始一直持续发展,几乎陶瓷史料中所有的技术都领先西方。 陶器技术的绵延发展,以及瓷器技术的出现,同热工(高温)技术在中国古代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如冶金技术对陶瓷的影响。巩县黄冶、长沙铜官、铜川耀州窑。 西方发明了玻璃,以此替代陶瓷在生活中的作用,1 新石器早期陶器的出现,南方 湖南道县玉蟾岩:1
5、4810230,14490230,12320120 江西万年仙人洞:19780360,1505060,1243080 广西桂林甑皮岩:1200011000 北方(1100010000) 河北阳原于家沟 河北徐水南庄头 北京东胡林,早期陶器的基本特点,就地取土,不经淘洗,质地粗松。 烧成温度很低,通常低于700。 未发现窑炉遗迹,可能为露天堆烧。 泥条或者泥片捏塑成型。,2 新石器中晚期制陶技术的发展,原料选择的进步。陶土的选择以易于成型、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都较小、易熔粘土。 一定程度上对粘土进行淘洗,特别是新石器中期后,大量泥质陶的质地相当纯净。 当粘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中,添加羼和料,如沙粒、
6、炭化植物碎屑、煅烧后的贝壳等。,成型方法的进步,模制法的出现 慢轮修整技术的出现:仰韶文化中期。 快轮拉坯技术的出现: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龙山文化最为盛行。 快轮技术是后世陶瓷业辘轳车的雏形,提高成型质量和速度。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实现。,窑炉的出现,裴李岗遗址发现了目前最早的横穴窑。 新石器中晚期陶器的烧成温度已经普遍达到9001000。 从陶色判断,新石器晚期时先民们似乎已可以控制烧成气氛。,陶器品种增加,在以上工艺进步的基础上,可以烧制各种陶色的陶器,包括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等各种颜色各种质地的陶器。 白陶的出现为后世北方瓷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彩陶在大江南北的普遍出现。 根据陶器
7、的用途,选择添加不同的羼和料。,3 商周秦汉时期陶器烧制技术的进步,建筑用陶的出现:商代出现了陶质水管、西周时期筒瓦和板瓦等开始出现,并发展为后世的瓦当。 陶塑的发展:秦始皇陵兵马俑、汉景帝阳陵陶俑陪葬坑等大量陶塑的发现,为后世瓷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陶技术的成熟,高岭土(高铝粘土)的广泛使用,为后世北方制瓷技术奠定了基础 铅釉陶的出现:西汉武帝时期。,低温釉陶,可能和铅钡玻璃技术有关 和青铜冶炼技术的高度发达之间亦有关系 色釉的发端,对以后的唐三彩和高温色釉的技术有重要影响。 在西汉武帝时期突然出现。,4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出现,印纹硬陶 烧成所需原料改进,原料中Fe2O3含量降低 烧
8、成温度提高,超过1000,最高可以达到1200,已经接近瓷的烧成温度。 窑炉的改进,商代已经出现的小型龙窑,并以出现带烟囱的室形窑。提高火焰的升力,从而使得烧成温度大大提高。 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瓷 高温钙釉和瓷石制胎技术的发端,为后世青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基础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发展自印纹硬陶,曾发现二者同窑烧造。 胎中Fe2O3含量进一步降低,大多选用较为纯净的瓷石原料制胎。 最早出现,二里头四期。 原始瓷的起源。,5 东汉晚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浙江上虞小仙坛越窑 原料:瓷石,高硅低铝,Fe2O3含量低于2%。 烧成温度已达1300。致密度、吸水率、胎显微结构完全达到瓷器标准 早期
9、青瓷主要产地都在南方,原料产地引起的。瓷石的主要产地在南方。 窑炉技术都以龙窑为主。早于隋代在洪州窑等窑已经出现匣钵,有效的控制成瓷的质量和产量。 越窑秘色瓷的烧制。,6 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白釉瓷的出现:南北朝时期? 南青北白局面的出现。 邢窑、定窑、巩县窑 高铝低硅质胎,Fe2O3和TiO2含量都较低。北方盛产此类粘土。 钙碱釉或碱钙釉的出现。(配釉中加入长石) 烧成温度相当高,通常高于1300。 窑炉:小型馒头窑,大燃烧室、小窑室、双烟囱。 匣钵装烧,7 宋代的诸名窑,官、哥、汝、定、钧、耀州、磁州、吉州、建阳、龙泉、景德镇。窑系林立,推陈出新。 特点:单色釉为主,颜色品种丰富。青
10、、白、黑、钧、青白。 多种烧成工艺: 胎的二元配方工艺(南宋官窑) 钙碱釉的广泛使用(哥窑?) 窑变技术的发现(建阳兔毫),施釉技法的突破 铜红釉的出现 ,8 明清官窑-景德镇,从元代开始,景德镇窑集两宋各窑业技术之大成,逐渐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业中心。 釉下彩瓷的发明:元代青花、釉里红以及青花釉里红瓷的出现。明代后青花瓷成为景德镇最大宗也是最具特色的产品,最终发展成为“国瓷” 釉上彩瓷、粉彩、五彩等彩瓷的广泛流行。,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的总结,五个里程碑。(李家治,1998),,烧成工艺的提高 在原材料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烧成工艺亦随之不断提高。 根据不同的原材料,陶工们逐渐摸索着适合原
11、材料的烧成工艺。,原料的进步,陶瓷技术发展的基础 原料选择技术和淘洗技术的进步,是从陶向瓷转变的基础。,,窑炉技术的改进,,窑炉温度的提高引起陶瓷技术的进步 无窑到有窑:低于800,达到1000 以上,陶器的质量大大提高。 窑炉形制的变化,引起烧成气氛的变化:从只能烧氧化焰变为可以烧还原焰,增加了陶器的花色。 烟囱的出现:燃料的充分燃烧、窑炉内空气量的调节,火焰流动的速度,窑室温度的控制以及火焰的性质。 烧成温度超过1200 ,导致瓷器的出现。 炉内气氛大多为还原气氛,大大降低了成瓷温度。,,三大技术突破,四 中国传统玻璃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玻璃和陶瓷一样都属于硅酸盐材料。瓷釉实际上就是一种玻璃
12、。 玻璃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并很快传播至古埃及以及其它中东地区。 中国最早的类玻璃器-料器,西周时出现,多晶石英珠或“玻砂”,未熔融的石英晶体。 真正的玻璃可能是从西方传来的钠钙玻璃珠,“国产玻璃”发展的历史,古玻璃研究的问题,铅钡玻璃出现的原因:仿玉? 汉蓝汉紫的出现 铅釉陶和铅钡玻璃的关系:是否有承继关系。 铅釉陶和后世的铅基玻璃的关系:是否亦有承继关系。 钾玻璃的起源,五 中国陶瓷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瓷器-china,中国通过各种“丝绸之路”向西方世界输出的最主要产品之一。 海上陶瓷路,外销瓷(克拉克瓷?) 外国对中国瓷器的仿制。 埃及对宋瓷的仿制 高丽对青瓷的仿制(celadon) 日本和越南制作青花瓷 瓷器是世界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文明发展史的最大贡献。中国瓷器对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对世界制瓷技术的发展和推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六 国内古陶瓷科技研究主要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周仁、李家治、张福康、陈显求、郭演仪 周仁先生创立,李家治先生集大成者。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分析手段单一,中子活化技术,建立古陶瓷微量元素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科技考古与科技史系:原始瓷的起源,明青花钴料来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铁梅,刘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机电研究所:干福熹等。,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