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_第1页](https://file5.zhuangpeitu.com/fileroot5/2022-9/1/55b529d1-5560-4602-ba06-a8f806099890/55b529d1-5560-4602-ba06-a8f8060998901.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_第2页](/images/s.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_第3页](/images/s.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9 鱼我所欲也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2.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 理解本文论证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2、 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 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 2课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这是董卿在《朗读者》第三期《选择》中的开场白。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1.解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2.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礼崩乐坏,辩士奔走,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生了九流十家
4、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说,是孔子之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大师。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言障碍。 2.点名朗读并点评。 要求:教师应注意朗读指导要循序渐进。 注意节奏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4.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1)字词注解补充。 得兼:同时得到。
5、 有甚于:比……更重要。 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苟得:苟且偷生。 患:祸患,灾难。 已:停止、放弃。 非独:不仅仅。 辟:同“避”,躲避。 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奉:侍奉。 穷乏:贫穷。 (2)通假字。 得:同“德”,感恩、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辟:同“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乡:同“向”,先前、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与:同“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一词多义。 ①为:
6、今为(为了,介词)宫室之美为(接受)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②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③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①之: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②而: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③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7、)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5)翻译重点句子。 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1.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启迪。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或: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这个论点是
8、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晰。 4.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很多人都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
9、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了吗? 文章最后总结,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
10、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5.“故患有所不辟”的“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1自然段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本心”指舍生取义。 7.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8.“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都接受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二年四月五日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1:45:47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纺织品原材料订购合同.docx
- 2025年商业大楼外墙粉刷工程承包合同.docx
- 2025年玻璃订购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户外广告位租赁合同转让协议.docx
- 2025年娱乐场所设备转让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著名品牌饮品代理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院墙新建工程施工合同.docx
- 2025年门面房屋租赁合同样本(律师推荐).docx
- 2025年常规商品销售合同文本.docx
- 应届生顶岗实训合同模板2025.docx
- 2025年绿化幼苗订购合同示范.docx
- 2025年专业木材购销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信用社信贷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自然人服务合同示范.docx
- 2025年二手房产交易居间合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