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766636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二(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广东专用):(十)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2、。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

3、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4、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 〔注〕 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 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 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示众 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

5、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3分)(  ) ①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②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③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④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⑤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 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 C.檀道济威名显

6、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 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儿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济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注〕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

10、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11、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 太师

12、,薛奎父亲的赠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闾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3分)(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

13、.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

14、,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

16、专练(广东专用):(九) 1.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法:效法。 2.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A.代词,他们/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并列;C.都是副词,才;D.介词,和、同/连词,和。 3.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④是打击地方不法势力的行为,⑥是改定史官的不当文字,皆非“论事”(讨论政务)。 4.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张起岩本就是“以新除留台”,他是为其他台臣抗争;最终被罢免还乡的是那些台臣,他是“迁中书右司员外郎”。 5.(1)台臣查办弹劾

17、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按劾”“论”“列”各1分) (2)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三”“报”各1分) (3)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确立,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立”“危疑”“亟”“杜”“虑”各1分)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他的祖上是章丘人,五代时避乱迁至山东禹城。高祖张迪以元帅右监军的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20岁时,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由于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佩服地说:“如果张教谕

18、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考中元延祐乙卯年进士第一名,授予登州同知(副职)。皇帝特别命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台臣(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命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惩治。丞相倒剌沙痛恨台臣轻慢侮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君罔上,想要严加惩处。张起岩凭借新任命的留台身份,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台臣查办弹劾百官,讨论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现在他们因为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出现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下达的命令都是

19、效法祖宗体制。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止,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论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触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经查证都不实。主管法司的官员说:“按照《唐律》,上告反叛的人不被治罪。”张起岩激动地对同僚说:“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确立,人心忧惧狐疑,如果不赶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心会妨碍大的计策。”催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十分恭敬整肃,大事

20、很快就确定了。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荐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高兴,起岩当即提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转任燕南廉访使。他打击豪强势力,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检举,被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评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人都称赞他。不久,担任御史中丞,他讨论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皇帝命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任总裁官。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为是,常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改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厚醇正典雅,道理表达得充分。史书编写成功,张起岩才六十五岁,就上书

21、请求退休,又过了四年逝世。谥号为“文穆”。 6.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率”应为“都”。 7.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A项,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8.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是睿亲王的行为,②是范文程的话,④是对李森先的处理结果。 9.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罢免他们官职应是睿亲王所为,“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原职,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法不当。 10.(1)各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为这罢

22、免官职呢?(“诚”“何为”“以”各1分) (2)淮安官吏张电臣贪污漕粮折合白银一百二十多两,按例应当限期办案。(“坐”“侵蚀”“有奇”“例”各1分) (3)让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皇上宽容直臣。(“使”“昭然”“宽宥”各1分) [参考译文] 李森先,字琳枝,是山东掖县人,曾经考中明朝崇祯年间进士。顺治二年,由国子监博士考选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上书睿亲王揭发大学士冯铨贪污和放纵儿子为非作歹的情况,大略说:“明二百多年的国运,毁坏在魏忠贤手里,而魏忠贤当年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的坏事,皆是由冯铨促成的。这是全国都知道的事情。请求立即彰显法令,在菜市口杀了他并暴尸示众。”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

23、、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写信弹劾冯铨。睿亲王在重华殿集合大学士及刑部、科道的大臣们,召唤冯铨当面质询,睿亲王认为没有事实证据,指责李森先上书请求将冯铨斩杀于市的说法过当,免去他的官职。顺治皇帝亲政以后,罢免了冯铨的官职。顺治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把弹劾冯铨的各种奏章上奏皇上,皇上阅完后,说:“各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为这罢免官职呢?”范文程说:“各大臣弹劾冯铨,无非是为君为国,皇上应当考虑爱惜他们。而且如果让大臣能够钳制言官,不是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过了几日,皇上给吏部下旨,因为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大臣都被起用,李森先官复原职。 顺治十三年,李森先以监

24、察御史之职巡视江南,弹劾罢免贪官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依照法令论罪。巡视苏州,对不守法令的和尚三遮、艺人王紫稼,用杖刑处死,一时间坏人受到震慑。淮安官吏张电臣贪污漕粮折合白银一百二十多两,按例应当限期办案,李森先为张电臣上疏请求缓免。皇上责怪李森先徇纵贪官,剥夺官职,逮捕至京城审问,案情大白,官复原职。 顺治十五年,李森先应诏上书,说:“皇上孜孜不倦谋求天下太平,多次下求言诏;但是大臣们犹豫观望的很多,都是因为从前上书言事的大臣,一旦受到惩处,就流放永不续用,互相都把进谏作为警戒呀。我认为想要广开言路,应该首先宽容对待进谏的大臣。像流徙的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裀、郝浴、张鸣骏

25、等,都与下诏恩准进谏因为公事受连累有关。倘使蒙受皇上顾念和怜悯,让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皇上宽容直臣,即使发配到偏远地方的直臣也不会被遗漏。凡是有进言责任的人,能不竭心竭虑地进言吗?”皇上责怪他买恩徇情,夺去官职,下放刑部议罪,流放尚阳堡,皇上仍宽恕他,官复原职。不久命李森先往河南查荒,采用左都御史魏裔介的建议,给他查荒御史的印信,事情还没完成而死在任上。 顺治十七年,皇上命吏部开列建言获罪的诸臣,那些流放的,列举了李呈祥、魏琯、李裀、季开生和彭长庚、许尔安一共六人。皇上命释放李呈祥,使魏琯、季开生归葬。其余的虽然是建言,情况和罪行不同,不可以宽容免罪。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广东专用

26、):(十) 1.A [解析] 吊:慰问。 2.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C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A项,后跟主谓短语,连词,因为;后面跟名词性短语,介词,因。B项,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大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D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3.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②是其他人的建议,⑤⑥均为侧面表现。 4.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 5.(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备”“奉”“

27、称”各1分) (2)檀道济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悉”“甲”“白服”“徐”各1分) (3)檀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累”“致”“任”各1分) [参考译文] 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业,道济与其兄檀道韶、檀道祗等跟随他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

28、,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提拔他任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场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

29、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撒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其斩首示众。 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归,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司空,镇守寻阳。 道济在前朝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 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

30、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政的权力,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鹩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鸣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

31、檀江州。” 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毁掉自己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着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 6.D [解析] 本题考查

3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夺,改变。课文《陈情表》中“舅夺母志”也为此意。 7.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A项,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连词,表并列,又;连词,表转折,却。C项,都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D项,副词,才;判断词,是。 8.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9.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10.(1)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

33、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狱”“活”各1分,大意1分) (2)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顾”“略”各1分,大意1分) (3)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疾”“引”“属”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

34、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中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名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就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县县令,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

35、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子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

36、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因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加的谥号叫“简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