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吴琴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吴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吴琴(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姓 名: 吴琴 学 号: 20102157 班 级: 10会电(6)班 系 别:经济管理系 指导教师:丁佳佳 目录 1 会计计量的有关概念--------------------------------------------3 页 2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必然性--------------------------------------3 页 3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原则--------------------------
2、----------4 页 3.1 多种会计计量基础运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 页 3.2 多重会计计量基础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原则--------------------4 页 4 财务会计信息从信息论角度出发----------------------------------4 页 5 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的局限性分析----------------------------5页 5.1 关于资产的确认标准------------------------------------------5 页 5.2 关于收益的确认标准-------
3、-----------------------------------5 页 5.3 传统计量模式与环境不适应----------------------------------6 页 5.4 财务报表确认(或计量)内容与应披露内容的界定不规范------------6 页 6 化解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局限性的对策建议--------------------6 页 6.1 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应顺应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变通------------6 页 6.2 构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7 页 6.3 结合财务报告改革,完善现有的确认、
4、计量程序和方法-------------7 页 6.4 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国际会计模式靠拢------------7 页 7 结论----------------------------------------------------------7 页 参考文献--------------------------------------------------------8 页 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吴琴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9) 【摘 要】:会计信息的基础是确认和计量,而无论是会计事
5、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还是再量都要基于对一定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信息的作用日趋明显。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政策选择。财务会计是一个对外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会计信息对于治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决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信息必须相关、可靠。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尤为严重,已经对证券市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些会计信息失真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关 【关键词】:
6、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原则 1、 会计计量的有关概念 会计行为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其中确认和计量是核心。所谓会计计量,就是指对会计对象内在的数量关系进行衡量、计算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计量的对象是价值运动,而价值运动又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就存在按历史价值还是按现在价值计量会计要素的选择,由于价值往往由交换价格代表,那么就存在按现实交易价格还是按潜在交易价格计量会计要素的选择。作为会计计量的组成要素,计量基础是会计计量对象的数量化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对会计计量基础一般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和流向
7、(流入、流出)两个方面考虑。计量基础的不同选择,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 2、会计计量基础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传统的财务会计强调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这种计量基础在提供具有充分观性、可验证性的会计信息,正确反映物权、所有权转移,合理配比收入与费用,均衡各期损益,公允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这种单一的计量基础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本质属性和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1)重会计计量基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历史成本是经济资源取得时的原始
8、交易价格,其实质是业务发生时的公允价值。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当公允价值被记录下来,就成为账面上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能更好的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可见,公允价值计量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2)济环境的变化需要多重会计计量基础。当处于静态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基础就有必要由
9、历史成本转向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相关性缺陷越来越突出,而价值计量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则成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因此,现代会计计量逐渐以价值取代传统会计所强调的成本。由此可见,会计的多重计量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会计计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多重会计计量基础也是为了满足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逐渐将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引入金融工具的计量实务,并且逐步扩展到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 3、会计计量基础的运用
10、原则 3.1会计计量基础运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同质性。即会计计量结果应与会计对象、会计报表项目以及会计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保持一致。第二,相关性。即会计计量结果尽量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的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等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第三,可靠性。会计计量结果应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且能如实反映其应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所依据,并能被其他人员所验证。 第四,合法性。会计计量过程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不能违规操作。第五,可比性。即会计计量方法前后期应尽量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则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11、。 3.2会计计量基础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原则 (1)价值计量基础已引入到会计基本准则和大部分具体准则,涉及面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以独立的计量基础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加以规定之后,自然应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但确定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运用是很困难的。一般说来,小范围运用,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验性相对提高,但信息的相关性会相应降低;而大范围运用,虽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能会降低信息的可验证性。事实上,我们运用这些价值计量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若是小范围运用,不仅会使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提高,还可能使信息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是因为,
12、企业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虽然是分项目披露的,但总体而言,更是一种汇总的会计信息,这种汇总的信息需要建立在可靠和可比的分项目信息基础之上。如果只是在个别会计准则项目中运用这些价值计量基础,就会导致因各个分项目所运用的计量基础不同而引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进而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相关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些价值计量基础的较大范围运用,就成为理性的选择。 (2)新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运用谨慎,即非主导性和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了这些价值计量基础,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
13、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在我国会计计量中占主导地位,即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在具体准则中,几乎有用到价值计量基础的地方都一般规定要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可以用价值计量基础进行计量。另一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活跃的
14、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再如,《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则规定,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其中,商业实质是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换人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4、财务会计信息从信息论角度出发 财务会计是一个对外提供通用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系统,而该系统主要的信息载体是财务报表,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会计确认与计量
15、无一不以会计政策选择为前提,会计事项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再次确认和计量都基于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和运用。企业假如不能审慎地从法规答应的若干备选方案中进行适当的选择,就无法正确进行会 计处理和客观的揭示。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务信息的作用日趋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直 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和健康发展。但与此相对的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尤为严重。均从多个侧面折射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这些会计信息问题从 某种程度上和治理当局利用可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纵有关,正因为如此,会
16、计政策选 择问题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较多的话题。 5、 会计确认、计量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认基础存在缺陷长期以来,各国会计普遍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报表的确认基础。根据其定义,权责发生制应该完全按照权利是否形成、义务或责任是否产生为标准确认。但是, 2)传统财务会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只对交易与事项的结果进行确认,凡不存在明确交易与事项的,则不予确认。因此,现实会计工作中所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而且,早期的权责发生制也仅仅涉及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近年来才开始尝试用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就现实经济生活而言,权责发生制至少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对一些已
17、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而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二是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新兴经济活动与事项,权责发生制仍无能为力,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我们突破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的局限性,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改,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境的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相关需求。确认标准不够规范确认标准是进行会计要素确认的规范性要求。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现行确认标准一般有四个,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式下,由于会计要素在定义上的失之偏颇和狭隘,已经导致许多事项因不符合要素定义,无法确认而被挡在会计的门槛之外,使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与企业的实际
18、严重脱节。而这些事项对使用者来说往往是极为重要的会计信息,例如人力资源、智力资产及商誉等这些越来越成为现代公司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鉴于确认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资产和收益的确认,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5.1资产的确认标准 关于资产的定义,颇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个,即成本观、财产权利观和未来经济利益观,其中未来经济利益观是当前的官方定义。但是,这个定义除了有点抽象外,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暴露出会计确认的一个灰色地带。根据现行规定,会计要素的确认基于过发生的交易,而且在未来期间又必定要有经济利益的流出或流入。衍生金融工具虽然由投资者所控制,但其实质不在于过去发生的
19、交易,而在于未来合约履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其收益和付出具有很强的或有性。正是合约履行的不确定性,使其无法满足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标准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加以确认。考虑到衍生金融工具的真正交易不在合约签订日,而是未来的某时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就应摒弃传统的过去发生原则,将资产或负债的范围扩大,将收益的确认建立在未来可能实现的公允价值基础之上 5.2利润表的确认标准 从利润表的构成可以看到,通过收人与费用的配比产生收益。这就是传统的收人费用观点然而,收益也可以由净资产(不包括业主权益的变动)的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变化来确定,这被称为资产负债观现行会计实务倾向于采用这种观点,
20、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的贯彻。基于期间交易已实现的收入与相关费用的配比,以及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使得会计账面收益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全部收益,其相关性与可靠性就大打折扣。比如,甲、乙公司期初各投入1万元购买同种等量股票,期末股价为20万元,甲公司将此股票全部售出,不考虑其他因素,其会计收益确认为10万元,而乙公司看好股市行情而继续持有,则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账面资产依然是10万元,而不确认任何收益,这明显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及本期收益。对于这种持有收益及类似的如资产评估增值、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尚未实现的价值变动,目前的做法通常是绕过利润表而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上对权益进行篡改(我国会计实务
21、上多表现为资本公积这种暗箱操作显然破坏了收益确认和计量的一贯性与可比性基础,也不便于对财务业的全面衡量。因此,建议取消诸如此类确认和计量的做法,以全面收益报告除与投资者交易之外的权益变化 5.3会计计量模式与环境不适应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计量模式曾因较强的客观性、可核实性及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传统会计的基准计量模式,这在决策有用的价值取向下,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与环境不适应。于是,作为对历史成本的修正,现时成本、重置成本、可实现价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诸多计量属性纷纷出现,在整个报表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种大杂烩式的计量模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它削弱了资产计价的可比性。
22、会计早已习贯于接受资产计量的可靠性,这是历史成本不甘沉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决策有用的价值取向,则使大家更关心计量的相关性,于是公允价值脱颖而出。然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诸多客观瓶颈约束以及稳健观念和成本效益原则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于是,我们只能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5.4财务报表确认(或计量)内容与应披露内容的界定不规范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理应成为信息披露的精髓,附注等表外信息是对主表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应从属于主表,可是在当前的财务报告中,附注信息明显占据了比财务主表更大的篇幅,加之信息使用者对附注信息的倚重,表里表外已事实上已分不
23、清主次,如此本末倒置颇具讽刺意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行会计运行机制的缺憾。除了受报表的格式、项目的约束外,相当一部分信息是因现行会计确认、计量规则的局限,而只好旁落于主表之外。我们似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即对于会计上尚不能找到更好解决办法的问题,就采取所谓表外披露的形式。当前对信息披露的强调,使得会计即便采取了不一贯或不适当的会计政策,也可以因为在附注中作了披露而显得心安理得,这意味着将进一步牺牲主表的质量,加大信息利用的迷惑性和难度。我们可以看到,附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确认、计量问题紧密联系并交织在一起的,只有解决会计确认、计量问题,才会使现有大量附注信息向主表归拢,从而使整个报表体系
24、变得更简洁和更有效率 6、 了解现行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局限性的对策建议 6.1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应顺应环境变化适时、适当地变通 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已经开始冲击财务会计原有的概念和原则,适时、适当变通传统会计模式显然是各国会计政策的明智之举。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在信息技术时代必将受到排挤,但现阶段要彻底改变它是不切实际的,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针对我国实际,对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资产、负债仍按历史成本属性予以计量,而其他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等要素应尽可能按公允价值计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应尽量避免多重计量属性混合带来的大杂烩,有必要
25、针对不同确认、计量标准的实现程度,采用类似彩色报告的模式,将它们予以区别。 6.2构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 构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和计量作为会计的核心,自然应当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FASB的第5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以及IASC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的第7部分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第8部分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都对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我国,确认、量词语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时常被引用,但至今都还没有对它们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关确认、计量的标准问题也仅仅散见于各个具体准则和制度条
26、文当中,缺乏对确认和计量的系统完整的表述。至于准则和制度之间,以及各自的内部,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也存在许多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因此,当务之急是顺应国际会计改革的思路,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确认和计量予以明确规范 6.3结合财务报告改革,完善现有的确认、计量程序和方法 决策有用观的目标导向,已经促使当代财务会计的重心从确认计量转向报告和披露,披露的内容也从单纯的财务报表转化为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并存。我们可以根据美国SEC委员先生提出的彩色报告模式,以及AICPA和FASB在1994年和2001年提出的改进财务报告的建议,作如下设想:第一,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可把它列为财务
27、报告的第一层次,表中项目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四项标准,并努力创造条件,完成重要信息向报表的归拢。第二,凡不符合四个确认中一个或几个标准的,可以按满足标准的程度分层次在财务报告中列示,即在确认方面,运用彩色报告模式,把原财务报表的内容加以扩大。第三,配合彩色报告体系的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彩色账户体系,使报告的内容在会计系统上有迹可寻、有据可查,也便于将来在时机成熟时顺利完成向基本账户的过渡。第四,根据彩色报告设计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会计的计量程序和方法。如果采取类似彩色确认的方式,可以尽量缩小确认和披露之间的差距,提高和强化会计系统的过程理性 6.4顺应国际潮流顺应国际潮流
28、,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国际会计模式靠拢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向国际会计模式靠拢的时期,公允价值是一种理想的会计计量模式,只不过现时环境束缚了它的使用,这也成了国际会计致力改革的方向。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以及以高新技术和金融创新为特征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步形成,我们应该大力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建立动态报价系统、大力培植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公允价值的利用提供条件,推动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相信在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及。 7、结论 确认、计
29、量和披露都是财务报告表述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手段。虽然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鼓励涉及企业经营前景、经营战略和经营规划、在竞争中的机遇和风险以及有关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知识基础和商誉等)等方面的自愿披露,因为这些披露对于投资人的长期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的确认和计量(主要指货币计量)仍然能提供最可靠和最相关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乔石震.乔阳.漫画环境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3.李军.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研究[J].商业会计:上半月刊.2009年3月 4.葛家澍.吴水澎.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索[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1年12月 5.汤滨.环境会计的计量方法概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6月 6.延莉.湖泊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年6月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