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论文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737951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硬笔书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硬笔书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硬笔书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硬笔书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书法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硬笔书法的发展与变革 摘要:众所周知,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必须以汉字作为造型的依据来进行创作。而贯穿整个中国书法史始终的中国硬笔书法, 就是最古老的汉字造型样式。 关键词:硬笔书法 发展 变革 正文:所谓硬笔书法, 就是以汉字(泛指一切表形文字) 为表现对象, 以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硬笔是指笔尖坚硬的笔, 泛指一切坚硬的书写工具。除了我们常用的钢笔以外,铅笔、圆珠笔、粉笔、蜡笔、刻蜡纸的铁笔、刻字的刀子、以及用竹、木、骨、金属、塑料制成的一切书写工具, 都属于硬笔的范畴。 如果说, 西安半坡村原人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划纹符号(陶文), 视为汉字

2、的雏形, » 那么刻划这些符号的坚硬的陶片和石片, 应属原始硬笔, 这些符号应视为原始的中国硬笔书法。¼ 而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 是用铜刀和石刀刻在龟甲和骨上的, 早被甲骨文研究权威郭沫若先生称誉为“ 一代法书” 。甲骨文的刻书者自然便是殷代大书法家。从这个意义上讲, 甲 骨文时代应是中国硬笔书法的初次兴起时期。而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毛笔之前, 所有的文字都是以硬笔书写的。 自近代以来, 在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参与和推动下, 特是在白蕉、邓散木、黄若舟等大书法家的倡导下, 硬笔书法艺术才真正被肯定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尤其经过了近十几年磨砺后的大转机、大认识, 硬笔书法艺术再次

3、勃然兴起。这正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硬笔书法艺术的崛起, 也又一次把祖国传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可以肯定, 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方面是日益提高的文化水平和不断更新的生活环境, 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着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要求; 另一方面, 书法艺术的自身发展和近些年中西方文化广泛的交流与碰撞, 大大地激发着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的渴望; 而书写工具的改进, 也激发着人们要求使用简便的书写工具承袭传统书法的愿望。因此, 硬笔书法正处在有利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一门正待普及并将蓬勃兴起的文化艺术。 硬笔书法艺术从源起到勃兴几经磨难, 在探索中迈向更高次目标。硬笔书法家们在

4、原有熟练控制线条造型的基础上, 追求意境的表现, 强调作品内在的感染力, 着重于写心、写情、写意, 写自我个性, 在求索中根植干传统艺术, 创造新意和美感。大部分作品在沿用传统毛笔书法轨迹的同时, 呈现出新的风格: 一 ‘南帖北碑,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形成个人的某种面目, 呈示硬笔书法艺术特有的美感; 二、取法干上, 追求神韵, 注重书卷气和内涵, 格调高雅, 线条含蓄有致。 大凡艺术, 任何意义上的抱残守缺、泥古一不化都将前景黯淡。作为近十几年来重又方兴未艾的中国硬笔书法艺术, 尽管从审美标准到创作方向, 均已形成极其稳定的体系, 但随着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 随着艺术水平的不

5、断提高, 随着人们意识的更新和对更新的渴求, 继而不承,更而不新, 便会丧失其本身的生命力与价值。有些硬笔书法作品, 过于注重碑帖的摹仿, 而难于凸现个性化的美感与意感。从某种意义讲 . 欣赏者一般都会宽容作品的不成熟性( 包括不太可取的创新) , 从中去领悟作者的真实豆场、观点和思维方式, 但不会去欣赏那些缺乏自我的东西。所以, 继承传统而不拘囿于传统, 重视创新但不盲从创新, 是适应时代观念和意识的艺术道路。 诚然, 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 从审美标准到创作方向, 确已形成了一个极其稳定的体系。因此, 硬笔书法学习, 应该与广大硬笔书法家的创作一同严肃地关照硬笔书法艺术的发

6、展问题, 要在艺术突破与重新构建的浪潮中, 力求创新探索发展, 发掘不趋于潮流和流干表层的真正的艺术原型, 以尽快繁荣和普及硬笔书法。 二、硬笔书法的发展 硬笔是人类最早运用的书写工具, 早在两万年前, 恒河流域的人们便使用原始的“ 铅笔”( 以树叶和藤蔓裹住烧黑的木炭而成) 了。½我国古籍中也有“ 上古无笔墨, 以竹挺点漆书竹 上” ¾的记载。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从陶文和甲骨文的研究证实: 距今约六干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如下图: 图l 为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刻符; 图2 为临撞姜寨陶器刻符) , 明朗、 简练, 纯属抽象符号, 和陶器上的花纹迥然

7、不同。考古发现证实: 一, 刻划符号在早于仰韶文化时期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已出现, 到仰韶文化时期, 由干生产力的发展, 记事、信息传播范围已相当大, 陶文已不再只是“ 简单的刻划符号” , 而应成为文字了; 二, 仰韶文化下限到高文化与上限相差一千多年, 商代甲骨文已有了极为完备的文字体系, 其反映的社会内容已颇为广泛, 有政治、军事、文化、农业、商业、气象、物产、民族、宗教各方面, 且词汇丰富, 用法灵活多变, 现可识别的词汇已有三干多个, 有的叙事文已长达一百七十字, 没有上干年的发展是不可能如此高的; 三, 许多陶文符号与甲骨文相当相似。由此, 足可以说明陶文己是文字了, 正如郭沫若先生

8、所说, “ 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古字的起源, 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 Á 属于最早的原始中国硬笔书法; 而距今三干多年, 祖先向上夭卜算请示的“ 贞卜”—甲骨文( 如上图: 图3 为殷墟甲骨文) , 堪称中国硬笔书法初兴时期的佳作了。甲骨文是以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出来的( 有少数晚期的甲骨文是用毛笔所书再刻, 如《宰丰骨》等) , 线条瘦硬、刚健雄强, 笔画多为方折直线, 较少圆曲弯折, 颇具硬笔书法特有的直率、劲挺、明朗的艺术神。甲骨文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美学价值, 它也反映了早期中国书法艺术的风格。郭沫若先生曾屡赞其之秀美: “ 足知存世契文, 实一代法书, 而书

9、之契之者, 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 这是赋予原始的中国硬笔书法最美的赞歌。 史实也证明: 在殷以后直到近代‘硬笔始终存在, 硬笔书法作品也存在。其间, 硬笔主要有刀笔和著笔两类。“ 古简犊用竹木, 以刀代笔。” 周礼注疏》中也曾记载: “ 古者, 未有纸笔, 则以削刻字。虽汉有纸笔, 仍有书刀, 是古之遗法也。’, 著笔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 白居易曾讲到:“ 于闻⋯ ⋯ 以木为笔” 。匈牙利人史坦因工9 0 0 年在我国西北和闻附近尼雅古址发现了著笔的实体, 其大约存在于3 世纪以后(_即东汉末年以后) 。秦及秦以后的硬笔书法作品主要有: 《秦封宗邑瓦书》‘由刀直接刻在陶器上, 行款

10、错落流动、线条率意跌宕) 、《汉上林铜鉴》、《汉上林共府鼎铭》、《汉上林鼎铭》、炙新嘉量》等( 由刀直接刻在金属器具上, 字迹挺拔、峻险、爽利) , 及大量的砖瓦铭文。在敦煌发现的大批著类作品约为中唐到宋代的书简。 综上所述, 任何书写工具的最初出现, 都是以实用为主的。只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才慢慢地从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硬笔的 最初出现是以单线条的硬笔为主体, 后来工具的变化也仅仅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其方便性和可用性。因此, 硬笔书法在近代, 特别是1 9 3 9 年黄若舟先生《通书》(后改编为《汉字快写法)}) 的发行及解放以

11、后在白蕉、邓散木等的倡导下, 正以其便捷、流畅、富于装饰性和艺术性而异军突起, 且来势迅猛。这是硬笔书法在绵延历史中的第二次兴起, 即复兴热潮。 (三) 中国硬笔书法的现状 近十年来, 随着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 继1 9 8 4 年“ 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 的成豆, 全国各种硬笔书法艺术团体相继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 、“ 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等。妙这些团体, 一般均拥有会员数 一千之众。参与人数之多, 分布地域之广, 足以显示硬笔书法创作与研究上的雄厚实力, 确实令人又刘欢鼓舞。 1 9 8 5 年, 由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前身为中华青年钢

12、笔书法协会)主编的首家全国性钢笔书法专业杂志— 《中国钢笔书法》创刊, 它标志着巾国硬笔书法理论与行为整体上的真正确 立。和自然界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规律一样, 硬笔书法从群众到组织, 从实践到理论, 从内容到形式开始真正建立起一八淤新的、厂井生了的又一产全国书法艺火体系。 从时空形式来看中国硬笔书法的发展己开始走向世界, 1 9 8 2 年以来, 国际交流特别是与东邻日本的友好交流规模空前, 影响所及已成为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大社会文化现象。 (二)硬笔书法的发展途径 简单地说, 破旧方能立新。硬笔书法艺术只有突破传统, 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建构起完整而新型的理论体系。艺术的

13、发展需要以理论为依托, 硬笔书法的真正健康发展必须创新立说, 用理论来阐明规律、指示未来。 1 、借鉴继承传统发展硬笔书法是捷径 硬笔书法作为书法表现的又一形式, 决定了它与传统毛笔书法艺术间的密切关系。它们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影不离相得益彰。借鉴继承传统成为发展硬笔书法的必由之路。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异同, 主要表现在: 一、都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艺术; 二、书写工具的不同使线条有质的区别, 以至形成结构方式、书写格式、视觉功能(表现对象的功能)等的不同。硬笔书法是用硬笔来表现的, 而毛笔书法则是以软笔来表现的; 三、书写方式不同:传统竖写, 硬笔横写(现代竖写不是时代主流

14、) ; 四、, 表现功能不同: 毛笔书法以表现汉字结构、形态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抒发情感, 而硬笔书法以物象点画的线条视觉美折射情感轨迹。唯有全面综合地考察两者异同, 才能更好地继承精华, 摒弃糟粕。例如:楷书作品中字的结构和布局较少受竖式书写方式影响, 这类硬笔书法作品可以较多地借鉴传统碑帖;但行书, 特别是行草、草书作品, 因较楷书讲究气韵, 字的结构颇受书写方式影响, 突出表现在入笔、收笔和整体布局上。竖写时, 字的入笔和收笔求上下照映, 以气势连贯一致, 如九天瀑布一泻万里; 而现代横写, 只求字的入笔、收笔左右顾盼, 神气一致, 势若钱塘怒潮, 似峰峦层叠。竖式取竖势, 横式取横

15、势, 取势不同, 因此传统的行草书就不能一成不变地应用于横式硬笔 书写中了。 2。增强创新意识拓宽视野是渠道 、 硬笔书法的发展需要继承, 但更需要创新。创新,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包含着书法家高度的理论修养、思维活动、观察能力、审美观念; 创新是在认识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在继 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它也需要从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而书写内容的求新, 书写形式、风格的转型, 书写工具的变革, 都将推动硬笔书法艺术的大发展。简言之, “ 温故” 以“ 知 新” , 创作者应该从碑帖继承中提炼自我新形象。 3 、学有大成, 理论研讨是导向 书法

16、作为传统艺术, 贯穿于几干年民族历史文明之中, 其发展是较完善的。书家辈出, 且不乏书评家, 实践与理论, 相得益彰。硬笔书法作为再次兴起的艺术门类, 不象经过无数次实践考 验的辉煌的传统毛笔书法艺术, 它迫切需要完整而科学的理论。那么传统理论是否适应于硬笔书法? 又是否适应普遍的审美要求? 硬笔书法内在发展规律和方向理论, 不应仅是对前人的总 结, 而应是一种独立的引导人们按照正确轨道进行(指示未来) 的创新立说的理论体系。它从传统理论入手, 充分把握其来龙去脉; 从硬笔的特征入手, 结合传统理论澄清真伪; 从社会入手, 开展批评与争鸣; 从书法家自身入手, 总结成败得失, 达到理论与

17、实践的相对和谐统一。 (三) 硬笔书法书写工具的革新 要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硬笔书法作品, 有必要在线条上求创新、在空间意识上求变革。而线条通过工具来表现, 空间通过线条来分割, 因此有必要改进以完善其书写工具。“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良好的笔具, 能增添硬笔书法的艺术效果。沈鹏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表示:“ 硬笔书法, · ·⋯ 在工具方面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改革。’,当然, 笔具间题只是促使硬笔书法发展 的一个因素, 笔具改革只是谋求出路的一条途径。 硬笔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艺术, 应从新的文化视角、新的美学观念出发, 以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立足点, 从硬笔的书

18、写特点和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着手, 并借鉴传统美学, 就 实用性和艺术性作多角度、多方位的审视和思考。这是寻找硬笔书法发展途径所必需遵循的原则。 由此观之, 硬笔书法工具的探讨也就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索。特别是硬笔因“ 笔硬”等局限, 表面上造成了线条单一变化小, 表现力贫乏, 缺少艺术性等缺陷, 但实际上, “ 硬笔书法的短处正是它的长处” , “ 硬笔书法因其‘硬’ , 更能体现‘直如矢, 劲如铁’的‘瘦硬’ 神韵” , “ 更配‘ 铁划银钩’之誉” , “ 它同样能展现毛笔书法的结体与精神。’, 综上所述, 硬笔书法书写工具的革新创造不是盲目的, 目前它至少有以下三种规

19、定性: 1、材料选择的合理性, 要符合书写规律, 要考虑其出水是否流畅、有规律, 笔锋是否可作多角度使转等。 2、要充分发挥硬笔的规定性—弹性优势, 以线条富有力度、质感强为目标。 3、只能作为一种有余力的尝试, 以得到可资借鉴的经验。王正良先生认为: “ 为了追求风格, 也不妨对工具进行改造、选择, 甚至创新。但在目前还是以日常最常用最普通的钢笔作工具为好。” 笔具的革新只是硬笔书法发展的一个方面, 即使使用不同工具创作出不同有韵味的作品,也只是表面上的差异。我们立待需要在意蕴上作更深层次的探索。正如黄正明先生所言: “ 众 多的创作工具不值得炫耀, 其关键在于作者自身书艺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任平: 《汉字的魅力— “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之一》, 《中国钢笔书法艺术》第1 辑, 中国新闻出版 社, 第10 页; 第11 页。 2.郭沫若: 《为半坡博物馆的题辞》, “其为文字, 殆无疑矣。”意即陶文是最早的文字。 3 .庞中华: 《钢笔书法简论》, 长中国钢笔书法艺术》第1 辑, 中国新闻出版社, 第4 页; 第5 页; 第6 页。 4.元· 吾丘衍: 《考古编》。À 胡厚宣: 《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