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子斫琴法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7379708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碧落子斫琴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碧落子斫琴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碧落子斫琴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碧落子斫琴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落子斫琴法(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碧落子斫琴法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123.7cm] 定材尺寸 为材之时 先定头厚4.4cm,尾厚3.4cm 于头量至肩得33.8cm横尽墨分定(此是123.7cm之尺度也 若加减长短随肩为之) 自墨已下收煞至尾就3.4cm 自墨以上。至头底面共4.4cm为朴素之分寸 (底1.2cm 琴身尺寸 头阔18.6cm ,肩阔20.3cm, 尾阔13.5cm ,头颈16.9cm 岳下至颈4.4cm ,岳与龈共厚2.4cm(岳1.4cm 龈1.0cm), 岳高1.4cm(张钺法1.5cm 盖自肩以下太薄 ,则岳虽高厚亦声浊) 弦眼自宫至武相距12.5cm, 中间五眼

2、均于宫物之间共七眼 颈窝至肩21.3cm,(肩不可以21.3cm为常 ,惟琴有长短加减随时 ,即须常在三徽下三分之一),颈中央阔13.5cm 上腰在八徽1.7cm ,下腰在十二徽上1.7cm ,上下勤入1.0cm ,斜蹉0.8cm(此伶官之一样耳 ,若作他样 ,当以此腰之中取之) 腹开深2.4cm ,以木作横格子 ,上安七分度以戛之取知其度深浅, 其格如斗 概如肩宽18.6cm即2.0cm ,尾深2.0cm亦以六分格之 ,如肩18.6cm ,1.7cm粘缝 池深1.4cm, 凤足在九十徽之间 ,近九徽三分之一 ,足眼开1.4cm ,共两侧各2.0cm , 底先定上分厚1.7

3、cm 渐渐收杀至尾取1.4cm , 轸池正对弦通阔2.4cm长13.5cm , 足面脑角各高3.7cm ,分脑心至底厚4.7cm ,煞朴1.4cm也 龙池长23.6cm(贴络了阔2.0cm),龙池上当四徽上4.0cm, 凤池长12.5cm, 阔1.7cm(上在十徽上1.4cm, 下在十二徽下1.4cm) 天柱圆2.0cm 正在三四徽间, 若不能求徽定之 ,则自龙池上4.0cm, 地柱方1.7cm(在龙池下5.0cm), 肩处底面相合 ,了共得6.0cm . 由是计之 底厚2.0cm, 中央2.4cm, 尾端相合 ,了共得4.7cm, 由是计之, 底厚1.4c

4、m, 面厚,1.4cm, 中央,2.0cm, 有两侧各厚2.4cm, 尾端两侧各厚2.2cm, 焦尾承弦横阔2.4cm, 焦尾横阔3.4cm, 焦尾两角各长8.5cm, 龙龈阔1.0cm 削面法 已上尺寸既定,粘缝已毕, 随面中绳两边慢慢若下, 就两侧七分[2.366cm]弱, 所以弱者, 偿灰漆之分也, 若削面时, 不得动四绳俱镑两下其势自然成,便加镑洗亦无声病. 调声法 凡面厚底薄木浊泛清大弦顽钝小弦焦咽 面底俱厚木泛俱实韵短声焦 面薄底厚木虚泛清利于小弦不利大弦 面底皆薄木泛俱虚其声疾出音韵飘扬 是故为琴之法 必须底面相当 虚实相称 弦木声和 然后为得

5、桐性轻脆, 上必取2.0cm(面肉厚也)。梓性和实 ,下必1.7cm(底之厚也), 此良材之分寸也 , 或良材必须加减 , 或桐刚而梓良(刚光和之中也故退其身), 面五底五(面肉1.7cm, 底厚1.7cm) , 或桐良而梓刚 ,面2.0cm底1.4cm, 或两俱刚 ,面1.7cm底1.4cm, 或两具虚, 面2.4cm底1.9cm, 此不常之材也, 乃6.0cm之常规(常以厚6.0cm为规而加减之, 木弱则加, 木刚则减, 取其中也), 不可越也 用之在人, 测之在心, 但以声消为善, 若灰漆已毕, 施弦调之, 若声浊更宜削木, 此调声之法也。今有古琴分寸厚者削而

6、再灰其声乃清, 此削灰漆之明验也 ====== 较古琴大小法 余琴通厚6.0cm(长123.7cm), 越琴通厚7.8cm(长与上同) 余肩阔20.3cm ,越阔21.3cm 余尾阔13.5cm, 越尾阔14.2cm 余中空2.4cm, 越中空2.0cm 余面肉厚2.0cm, 越面肉厚4.4cm 余侧厚2.4cm, 越侧厚3.7cm 按张越进雷震造琴尺寸厚薄法度, 唯只定底面分寸, 不言调声之法, 不管清浊 不问虚实, 但规规于尺寸而已, 其言岳下两边底面共厚3.7cm, 中空相去2.0cm, 至尾1.7cm, 不说底面厚薄分寸, 尝诜琴与古琴底多薄

7、厚者不过1.4cm及1.4cm以下, 今越琴中空2.0cm, 较之则兼底1.4cm共3.4cm. 又以侧3.4cm, 较之则琴面两旁落下就3.4cm, 势帯穹窿, 则两侧3.7cm, 底,1.4cm,中虚2.0cm共3.4cm, 外有0.3cm得中空,之上实0.3cm, 0.3cm之上须落4.0cm分始得穹窿之势, 以就3.4cm之侧,以4.0cm合侧3.4cm共7.8cm, 是琴通底面之厚也, 除底1.4cm得为朴之时6.4cm, 与越7.8cm较之, 以6.0cm减越之7.8cm余1.6cm, 是越之面厚,过今法之1.7cm, 木肉既多只增重浊, 安有清快,如大弦则重增顽钝, 施细弦则

8、徒益声焦, 是昔人之不务调声, 为求端巧之为过矣。亦不问木肉之厚薄桐梓之坚柔, 物于分寸局于体样, 但得虚顽之韵, 难求中和之声, 闻之者神昏, 弹之者心□, 欲望动天地感鬼神其难矣乎, 夫琴之为度, 肩阔则面平, 侧面厚大体之穹窿常过底之1.4cm, 若越之琴面须圆肥, 侧又太厚则面平, 恶其面平, 又如圆肥则木肉之势不得不厚矣, 尝得古今之琴其底面则知其清浊矣, 面之厚者削之, 底之薄者换之, 无不清响, 是不可托古为妙规□今□为未至此修琴厚之明验也, 余习期学积有年矣, 得斯精妙皆出天性实不敢隐故集为说 琴色样法 古者先之情性稽之制度, 则礼义合生气之和, 遵五常之行使阳不散

9、而阴不窒, 刚而不恕, 柔而不慑, 世本曰伏羲制琴长123.7cm, 象棋之数也, 近代所效古制微短, 其音促而声细, 面厚肚窄其声低而窒塞, 面薄肚宽其声高而虚鸣, 然琴本无声之乐, 务存细紧, 近代之人不稽于古加其长阔, 矫欲高鸣失其琴音 昔者制琴用黄桐木者有五色也, 其黄色属中宫, 于山石之间回生尤鸣, 可以黄锺之月斩其木取其阳面光以日干然后火煨, 周官仲冬各斩阳木其义是也, 古者琴徽皆以玉为之, 取其珥确洁白则点无所染, 今之并用金石螺蚌之类也(一取闰中 二取四 三取五 四取一 五取三六 此是徽法也) 古人肩20.3cm象六合也 琴尾广13.5cm者以四时对 斫琴秘

10、诀目录 凡二十条 选材 神仙秘奥真灵琴 槽容手而不虚 弦贴面而不筅 有韵无韵 前虚后实 前实后虚 七弦秦筝声 徽弦轻重不均 徽弦不相应 泛声与指下不同 纯阳实复 论尺 岳高不拒指 雷氏无筅法 出众 论虚实 修筅 四不识 选材第一 论曰, 夫琴之为器, 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 故非凡木之所能成也, 是以必记泽阳之孤桐, 蔡邕必取奂中之○材, 由是观之材之不可不择也久矣, 去古既远, ○山之桐世人有所不能致, 故高人上士持还奂中奇绝之材用之, 其种有五, 其品有三, 何谓五种, 一曰黄砂桐 ,二曰紫砂桐, 三曰

11、白砂桐, 四曰空心桐, 五曰厚皮桐(五种皮厚 不可用), 其声高明而振响者黄, 亦属阳之材也, 其声温柔而敦厚者紫白, 属阴之材也 ,何谓三品 ,一曰绝灵(为色边黄边白 ,半紫半赤 ,得造化三真之色, 柳细而有条理 ,柔而重 ,坚而不刚), 二曰最良(色或纯黄纯白, 纹柳细而不乱, 虽硬不顽 ,轻而不虚),三曰中庸(俱取纹柳条理坚而不刚, 柔而甲难入皮, 薄而骨多), 柳性不均则声韵或美或恶(为纹柳或紧或慢也), 软坚无定则徽弦边实边虚(有软硬处),甲难入者不宜灰漆, 似坚而软者不宜白弹, 纹紧则初弄快人良久俗恶, 纹慢则入乎无绪良久温润, 故雷氏曰, 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倘遇木

12、而斫不问材之美恶, 亦何异琢燕石而求为玉哉. 神仙秘造真灵琴第二 论曰 ,夫真灵之琴, 世人少识, 须选黄色桐边白边黄半紫半赤, 击之如铜锺者, 以其禀造化之妙 ,或至虚中别有温润含和, 非世俗易得之声, 令人可爱 故曰真灵 槽容手而不虚第三 论曰, 天地得其真故太虚而莫测 ,丝桐得其决故中虚而含妙, 惟太虚莫测故能成无疆之化, 中虚而含妙故能发远大之声, 是以古琴之音 ,或如雷震 ,或如水激, 或如敲金戛玉, 或如撞钟击罄, 或含和温润或高明敦厚, 皆容手之槽所致也, 虽然今之实腹尚虚, 况容手乎, 故古之得其指者有清流过浅滩, 清声远云端之言也(凡水过深弹则无声水过沙石浅处

13、则有声, 譬如弦高则声虚 弦覆面则声激而清实也) 诀曰:山岳移归洞府藏(大抵岳高则虚 槽室亦虚 而欲中见则岳宜低岳前攒水流而处1.2cm岳高1.7cm, 至人得法以岳分数移归槽中而放宽) ,自然含妙隐灵光(含蓄也) ,山前一境知端的(即流水处也, 去1.2cm岳高1.7cm则自然不虚), 此道分明独冠常 弦贴面而不筅第四 论曰, 夫琴中之操弄出妙音者 ,皆于一二徽三四徽跪指吟猱绰注掐撮, 倘非覆面有如秦筝者, 焉能造指法之妙哉 诀曰:谁识清流过浅滩, 弦声贴面最为难, 横弓朱尺将安用,(世人不识法度 多以弓弦平尺试筅 非徒无异又且坏林), 无筅须凭造化关(取面子以胶缝处墨为准)

14、 有韵无韵第五 论曰, 水之有源故其流也长, 木之有根故其生也久, 琴之有韵池亦由水木之有根源也, 惟韵池不开亦欲求其音难矣, 是欲木之茂水之流而有绝其根源也 诀曰:谁识欹山路(乃岳流处1.7cm也), 江深海亦深(江乃槽也 ,海乃池也 槽深3.4cm 海深4.0cm), 洞中多曲岸(须四围有峻处则声益旋), 此处直千金 前虚后实第六 论曰, 1.7cm材可开1.7cm之腹, 九徽而下止可1.4cm ,2.4cm材可开2.4cm之腹, 九徽而下止可1.2cm, 世人不量材之分寸而开槽腹则虚实无定矣 诀曰:山根深处太无端(此开槽腹不识深浅 开运池不开尾池也), 辀更弦高下

15、指难, 徽外相应无别韵(徽外或太厚或厌漆 厚则不发声而成闭) 横文犹怕岳池边(材临岳处有横纹亦然) 前实后虚第七 论曰, 发声处近故五徽易实 发声处远故九徽易虚 诀曰:槽腹宜匀不可偏, 十分须取九分连, 池深独不论深浅(前者开3.4cm槽,九徽而下2.4cm), 更怕斯材或不然(材自有虚实不同), 七弦琴筝声第八 论曰, 夫材之有皮肉为难辨也久矣, 肉则清实皮及半肉者皆琴筝之声 诀曰:莫使边弦声不圆,(有白砂桐紫砂桐有厚皮文鹿似实而性虚, 非桐肉也 最为此般所误),更兼鹿柳亦齐肩,(更有鹿柳材不问皮肉皆同边弦之法),槽池犹自无深浅(槽深亦有浅亦有 故法号为扳声),尽是秦

16、筝徧七弦 徽弦轻重不均第九 论曰, 夫五徽七徽十徽十二徽外取声,必欲相应使轻重不均何以致此. 诀曰:莫讶徽弦声不均(为声不均不相应也),尽是中间面不中(或有硬处筅处皆面不平也), 搭尺张弓安可用 ,方圆前后乃良能(琴胶丁须定方取面平了,次以中墨并两边3.4cm去取圆为面,欲成前三后二之法亦易磨灰及不用试筅). 徽弦不相应第十 诀曰:发声流处不为多(头尾池临岳处及龙吟处留不可太多),五节分明数莫过(岳高1.7cm则二池岸处亦留1.7cm), 更若山高并曲面(更有岳高及龙吟高并面曲向下而两分高向上者) 定须弦应不偏颇. 徽弦相生法第十一 论曰, 夫律折之则清,

17、倍之则浊, 皆本律之声也 ,三分而损益之, 乃十二律上下相生之法也, 故琴定晖之法, 两之为七,四之为四晖十晖,八之为一晖十三晖 ,又以别草自七至四三分去二以为五晖九晖 ,自四至五五分去一以为六晖八晖, 又以此草半之为十二晖二晖 ,自七至八半之为三晖十一晖. 泛声与指下不同第十二 论曰, 泛声属阳故虚而在上, 木声属阴故实而在下, 岳太高则阳盛而泛声(此后一句字迹模糊看不清楚) 诀曰:泛属阳声木属阴, 岳高阳盛发浮音, 若还地厚阴强盛(大抵相偏为最病) ,秘文宜把例搜寻 纯阳实腹第十三 论曰, 有湖湘异人号山川清越子者, 进此法于京师曰纯阳琴 诀曰:有客自仙乡(此乃神仙

18、及山林得道人之物 ,人家不可久蓄, 宜悬水亭寺观中), 来注一妙方, 实槽何不闭,(只用桐皮开龙池凤沼而不闭者, 为流水处1.5cm岳高一指有余), 无萃号纯阳. 论尺第十四 论曰, 黄锺之律30.42cm, 琴长123.7cm则四倍黄锺之律也, 然材有长短, 不可一一, 此但取唐尺周尺晋尺, 大小尺皆于尺数内取三尺六寸以象三百六十日也. 岳高不拒指第十五 诀曰:岳高不拒指如何, 流水无偏亦不颇(水流处1.5cm,为唯不可多也), 更若一徽分渐次(凡面目一徽渐渐去处), 自然品调弄词多. 雷氏无筅法第十六 诀曰:谁知此法有神功. 一墨居西一墨东.(乃西边也 于肩并尾缝不

19、去腰弹一墨欲面厚薄准此之), 后二前三须覆面(面上取中墨 了次弹两边3.38cm,墨取三高脊了此平三空处), 想无无筅定无踪. 出众第十七 诀曰:百琴堂内听琴声, 选出一张分外清, 众里独高名寡和, 本因制度异常经(面厚0.7cm,腹容手余0.8cm, 底1.2cm 墙上下共2.2cm, 运池4.0cm, 流水1.5cm, 岳2.2cm) 论虚实第十八 论曰: 世人但知虚为琴之病, 殊不知太实之病也尤大, 何则夫琴以发声为上, 为材顽则无声, 槽闭二池不识深浅皆无声, 反以为实, 不亦惑也 ,故虚宜整墙柱(墙乃弦边开去之令窄, 柱乃天地柱也宜添之),实宜修半(木为实相半也, 如

20、木五分则腹亦五分). 修筅第十九 无声筅与有声筅四分,(有声筅小半分无声筅号搭弦小半分宜石磨), 后于山外先以木灰灰二遍 ,次用角灰灰其工即无. 四不识第二十 论曰: 虽知有含和瓮盎而不知有温柔敦厚, 虽有撞钟击磬而不知有监金戛玉 诀曰:不识闭为实 ,不识虚为响, 不识温润为不透, 不识筅在中而滞龙冷高. 徽位 琴弦外侧镶嵌了十三个用贝壳或者金、银、玉石、珍珠做成点,称作“徽”,表明泛音位置,提示按弦。徽位排列要正,否则会影响按音的准确和泛音的发音。琴徽计算公式是:一徽    有效弦距(岳山到龙龈的距离)*1/8 ,二徽    有效弦距*1/6 ,三徽    有效弦距*1/5 ,四徽    有效弦距*1/4 ,五徽有效弦距*1/3,六徽    有效弦距*2/5 ,七徽    有效弦距*1/2 ,八徽    有效弦距*3/5 ,九徽    有效弦距*2/3,十徽    有效弦距*3/4 ,十一徽    有效弦距*4/5 ,十二徽    有效弦距*5/6,十三徽    有效弦距*7/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