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

上传人:深秋****菊 文档编号:1791942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公司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21页)(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XXX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XXX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原则 1 1.2 编制依据 1 2 企业基本概况 2 2.1 企业基本信息 2 2.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5 3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14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14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15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5 (4)危险性 16 4 评估结论 19 1 总则 1.1 编制原

2、则 全面、准确辨识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及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客观界定事故风险等级,科学评估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2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29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45号

3、)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年6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1日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10)《广东X安全生产条例》(第94号) (11)广东X安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安监应急〔2017〕9号) (12)《深圳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 (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T296

4、39-2013)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1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19) (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20)《深圳X龙华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1)《深圳X龙华区福城街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 企业基本概况 2.1 企业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以下简

5、称“公司”) 公司地址 XXXXXXXX2号101,人民路221号楼房六101、楼房七101 成立时间 20XX年3月19日 企业行业 XXXX 法人代表 XXXX 注册资本 XXXX万美元 从业人数 XXXX人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X 建筑面积 XXXX平方米 传真 XXXXXXXXXXXX 企业内部情况 主要布局分区:XXXX厂区:生产/办公楼(1楼涂布、辊压、分条车间;2楼检测、注液、分容化成车间、老化房;XXXXXXXXXXXX、宿舍楼。 经营范围 XXXXXXXX。 重要目标场所 XXXXXXXXXXXX。 消防安全设施

6、 XXXXXXXX。 周边社区情况 XXXXXXXXXXXX。 相关信息 公司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局图见附件。 1)厂区平面布置 XXXXXXXXXXXX 2)主要设备设施 表2-1 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位置 设备现状 备注 1 搅拌机 14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2 打胶机 3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3 涂布机 6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4 对辊机 4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5 段切机 2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6 手动分条 4 1F涂布车间 正

7、常运行 7 自动分条 4 1F涂布车间 正常运行 8 自动制片 17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9 手动制片 6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0 CCD检测 6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1 刷粉机 12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2 手动卷绕 12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3 聚合物卷绕机 26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4 全自动卷绕 2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5 冲壳机 10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6 小型冷平压机 2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8、 17 转盘顶侧封 4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8 双工位顶侧封 11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19 角位预封机 2 5F制片车间 正常运行 20 烤箱 28 2/3/4测试中心 正常运行 21 注液机 8 2/3/4注液车间 正常运行 22 分容柜 81 2/3/4测试中心 正常运行 23 化成柜 41 2/3/4检测车间 正常运行 24 车床 1 机加房 正常运行 25 铣床 2 机加房 正常运行 26 磨床 1 机加房 正常运行 3)使用的危险

9、化学品 表2-2 危险化学品清单 序号 危险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日常使用量 最大存贮量 存放位置 备注 1 电解液 易燃液体 600KG 1200KG 电解液中间仓、电解液周转仓 2 N-甲基吡咯烷酮(NMP) 易燃液体 400KG 2000KG 甲基中间仓 3 氮气 加压气体 20L 80L 电解液周转仓 4 清洗剂 易燃液体 0.8L 30L 中间仓 5 喷码油墨 易燃液体 1L 2L 中间仓 6 钴酸锂 ----- 500KG 5000KG 正极材料仓 7 防锈油 易燃液

10、体 3.3L 7.2L 设备部 8 石墨 --- 200KG 4000KG 负极材料仓 9 SBR(丁苯橡胶) TRD104A-45%水溶液 50KG 300KG 负责材料仓 2.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2.2.1 事故风险分析 2.2.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析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中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公司潜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火灾、

11、其他爆炸、容器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灼烫、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等事故。 (1)火灾、其他爆炸事故 火灾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引起的燃烧,当失去控制时,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并波及周边企业。公司存在发生可燃、易燃物质火灾、电气设施火灾、化学品火灾等的潜在风险。 1)易燃液体火灾、爆炸事故 本公司贮存、使用到电解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清洗剂等易燃液体,在使用上述危险化学品进行作业活动时若未能及时将挥发在空气中的易燃液体蒸气排走或吸收,在其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气体,将作业场所变为火灾和爆炸

12、性危险环境,如果车间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电气不符合防爆要求、未设置防静电措施或不符合要求、违章动火、在作业场所吸烟等违规使用明火,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电解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清洗剂等危险化学品在分装、使用、搬运、储存过程中作业人员误操作、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化学品分装容器存在缺陷导致易燃液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靠近高温物体摆放或距明火过近导致起火引发火灾,浸过清洗剂等易燃液体的布碎随意丢弃遇火源起火引发火灾等。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使用或储存易燃液体的场所及相邻场所。 2)烤箱、隧道炉爆炸 本公司涂布车间使用到隧道炉,干燥房使用到

13、烤箱进行烘烤作业。如隧道炉、烤箱泄压、过压保护装置等发生故障或操作人员误操作,抽风措施未开启可能发生烤箱爆炸事故; 事故的影响范围:发生爆炸的场所及其相邻的生产和贮存场所。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 3)粉尘爆炸 本公司配料、涂布、制片、卷绕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石墨、钴酸锂、金属粉尘等,设置了除尘系统对粉尘进行回收处理,如除尘系统设置不符合要求、故障、遇静电放电等可能导致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的影响范围:发生爆炸的场所及其相邻的生产和贮存场所。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 4)电气火灾事故 生产场所使用到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如果电气设备、电气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或绝缘老化,或

14、未安装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因接点、触头接触不良、发热或因短路产生的电火花、电弧,均有可能引发带电火灾事故。 办公区使用到办公用电设备、电源插座、移动电源插座,均有可能引发带电火灾事故。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生产车间、办公区。 5)固体可燃物火灾事故 公司的生产原材料、包装材料、成品、办公用品等由于明火、电气设备过热、短路、开关箱及配电箱前堆放以上可燃物品,由于电气火花引燃可燃物,或违章动火作业等原因,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生产原材料和产品燃烧后产生的烟气毒性严重,在火灾事故产生大量的毒气可引发中毒和窒息等次生事故。 分容化成工序

15、中,如电池隔膜质量缺陷、工艺未设置过压充电保护、过流充电保护、欠压放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耐高压保护等安全保护措施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等会引发电池起火、爆炸;成品仓库的锂电池在静置、老化、转运、存贮过程中,因锂电池自身质量原因或外部重物挤压、物体撞击、尖锐物体刺穿、野蛮作业致使电芯倾倒,电池在受到外部暴力作用的过程中损坏了电池内部结构的完整性,引起内部短路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发生火灾、爆炸的车间、仓库及其相邻的场所。 6)动火作业火灾事故 在车间和仓库等禁火区内从事电焊、气焊、切割、打磨热加工等动火作业,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能

16、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事故。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发生火灾的场所及其相邻的场所。 (2)机械伤害事故 公司生产中使用对辊机、涂布机、分条机、卷绕机等生产设备,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安全隐患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发生。 1)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现场未张贴,对操作者缺乏基本功训练,操作者不按规程进行操作,没有佩戴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 2)机械设备在非最佳状态下运转,如危险设备异常运转,机械设备在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缺陷,机械设备组成部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退化或未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缺失、损坏等均可能导致伤害事故。 3)工作场所环境不好,如车

17、间工作场所照明不良,温度及湿度不适宜,噪声过高,设备布置不合理。 4)工艺规程和工装不符合安全要求,新工艺、新技术采用时无安全措施。 5)设备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当或防护装置的缺失,如对辊机、涂布机、分条机、卷绕机等防护不完全或无防护罩等。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使用相关设备的车间或场所。 (3)触电事故 触电主要是指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人体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以至死亡。电伤害主要是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渗透入皮肤等伤害,以及两类伤害可能同

18、时发生,不过绝大多数电气伤害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触电的原因主要是人体触碰带电体、触碰带电体绝缘损和老化处、触碰平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若该处漏电,造成外壳带电),超过规范容许的距离,接近高压带电体等,均有可能人员发生触电伤害。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电气设备、装置的运行、操作、巡视、维护、检修工作中,由于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安全保护措施失效,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电工未持证上岗、设备未安装漏电保护开关、未安装接地线、临时用电未经审批、员工私接乱拉电源、误入带电间隔、设备缺陷、设备不合格、维修不善、人员过失或其他偶然因素等,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碰带电体,引发设备事故或人身触电伤害事故。

19、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范围:事故相关的车间或场所。 (4)物体打击事故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 如生产车间安装和拆卸工件,车间的物品摆放不整齐,或摆放在设备、台或架的边缘,如员工不小心碰撞,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作业人员在装卸、搬运或维修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不遵守操作规程,会造成物体打击伤害;物品堆放过高易发生倒塌,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在维修过程中,如维修工具、零件等放置不当,也有可能引起物体坠落、跌落,都能引起物体打击伤害。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范围:事故相关的车间或场所。

20、 (5)高处坠落事故 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在电气设备设施维护检修过程中,若平台、梯子等设施设置有缺陷等,都有可能导致高处作业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的范围:从事与高处作业相关的场所或岗位。 (6)灼烫事故 公司生产车间使用到的烤箱、涂布机等高温设备、设施,若操作人员不注意或缺少安全警示、安全防护措施等,可能导致灼烫事故的发生。 公司还使用到电解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清洗剂等危险化学品,如贮存、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与人体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灼烫伤害。 事故的严重程度

21、:轻伤、重伤。事故影响的范围:接触到高温设备及危险化学品的岗位。 (7)中毒和窒息事故 毒性危害是指人体吸入或吸收了有毒物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能引起上述危害的物质就称为毒物。 1)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 公司电解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清洗剂等危险化学品时在生产使用、装卸、贮存过程中如生产和贮存场所通风不良,员工操作不当或个体防护不全,当发生泄漏时,有可能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损害,发生中毒事故;公司还使用到氮气,如发生泄漏,生产现场通风不良等,泄漏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导致人员窒息事故的发生。

22、2)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 公司配套设置有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化粪池、污水井等有限空间,这些有限空间需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作业,如作业前未办理有害空间作业许可手续,未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培训,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作业前、作业中未进行有毒气体、氧气测量,有可能造成缺氧窒息或有毒气体中毒窒息死亡事故。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的范围: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场所。 (8)容器爆炸事故 本公司使用到氮气瓶,瓶装的氮气气瓶受阳光、明火、热辐射作用,瓶中气体受热,压力急剧增加,直至超过气瓶材料极限,使气瓶产生永久变形,甚至爆炸;在使用、搬运、储存

23、过程中也可能因自身质量、压力异常或受意外撞击等原因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空气储气罐、真空罐等,如果设备未能按国家标准进行使用登记和检测、报废管理,缺乏国家的监管手段,造成压力容器的本体质量缺陷,安全阀和压力表缺乏定期检验而导致失效,极有可能发生压力容器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影响范围:压力容器设置或存放区域或相邻场所。 (9)车辆伤害事故 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料、包装材料、辅助材料、生产出的产品等都是经由汽车、叉车运输,如人员在装卸区、车辆行驶区交叉作业而无人监护,驾驶员未发现或误操作,或车况不好、制动不灵,

24、或管理不好,道路缺陷,安全标志缺陷、驾驶人员违章等,都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导致人员伤害、建筑物或设备损坏。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的范围:机动车辆作业区域。 (10)起重伤害事故 起重伤害是指起重作业(包括起重设备的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等。 公司设置有载货电梯。由于电梯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每天都在不停地运行,设备零部件的磨损、电气元件的老化、设备进入性能老化衰退期;持续发生电梯故障,未能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消除故障因素的;大面积突发停电等因素,电梯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如冲顶、蹲底、困人的风险有可能发生,如果操纵系统和电气系统

25、接触松脱或疏于保养、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安全装置失效等机构及零部件固定不牢、锈蚀变形;将会发生电梯事故。 事故的严重程度: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影响的范围:使用电梯的人员及场所。 (11)其它伤害事故 1)作业环境不良 地面高低不平,场地狭窄、杂乱,地面无防滑措施,采光强度不够或作业场所缺乏应急照明设施,极易造成扭伤、跌伤事故。 2)信号缺陷 有些设备、设施应设有作业状态信号而没有设,或者虽设但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引起操作和指挥失误。 3)标志缺陷 有的场所或设备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不当等易造成操作失误从而

26、导致生产事故或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4)职业危害 搅拌、涂布、对辊、注液等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等,如现场未采取良好的控制措施,员工又未按职业病防治要求佩戴相应防护用品,长期接触可能引发职业病危害。 2.2.1.2主要危险区域及重点保护区域的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危险有害因素较多、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为涂布车间、注液车间、电解液周转仓、老化房、分容化成车间、电池仓、产品研发车间、电解液中间仓、甲基中间仓、干燥房、除尘系统,这些场所均设为重点保护区域。 2.2.2 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27、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1)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生产单元、储存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的规定,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S=≥1 式中:S——辨识指标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

28、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规定,本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见下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表 序号 危险化学品名称 类别 实际储量(t) 临介量(t) 1 电解液 易燃液体 1.2 1000 2 N-甲基吡咯烷酮(NMP) 易燃液体 2 5000 3 油墨 易燃液体 0.002 1000 4 清洗剂 易燃液体 0.03 1000 5 防锈油 易燃液体 0.0072 1000 按公司贮存最大量计算结果:S=1.2÷1000+2÷5000+0.002÷1000+

29、0.03÷1000+0.0072÷1000=0.0016392<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分析,本公司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2.3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辨识 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电解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油墨、清洗剂、防锈油等危险化学品。依据《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完整版)进行辨识,本企业不涉及到需要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3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或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其表述式为

30、: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见附表1。 附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分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

31、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格雷厄姆和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附表2。 附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表(E) 分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分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

32、险环境 2 每月暴露一次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格雷厄姆和金尼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结果的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的分值规定为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如附表3。 附表3 事故或事件发生可能结果(C) 分值 可能结果 分值 可能结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害 40 灾难,数人死亡 3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33、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4)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见附表4 附表4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分值(D) 分值 危险程度 分值 危险程度 大于320 Ⅰ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0-70 Ⅳ级、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160-320 Ⅱ级、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小于20 Ⅴ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70-160 Ⅲ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由经验可知,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于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危险性分值在20-70时,

34、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在70-160时,则有明显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当危险性分值在160-320时,则属高度危险的作业条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危险性分值在320分以上时,则表示该作业条件极其危险,应该立即停止作业直到作业条件得到改善为止。 附表5 风险程度分析及整改控制措施 序号 事故类别 危险源 事故区域 L:可能性 E:暴露程度 C:后果 D:风险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整改及控制措施 1 火灾 电、物料、危险化学品、锂电池、高温设备 生产车间、仓库、危险化学品周转仓、中间仓、办公室、宿舍 0.5 6 40 120 3级 显著

35、危险 车间、仓库物料堆放、加工过程的设计、加工和维护应能防止火灾或爆燃蔓延到邻近区域;在明显并便于取用处设置消火栓,配备灭火器、消防砂、灭火毯;电池仓、老化房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电池仓限量、分隔存放,严格监控温、湿度;车间隔墙采用防火等级符合标准的材料。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外开,不得设门坎和台阶;使用和贮存危险化学品场所实行限量管理;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分库存放;在车间的进口处的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安全警示标志。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工作许可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

36、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于设备的高温部位应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防止热危险,并设有高温危险警告标志;设备的电气系统金属外壳应接地,电气设备(包括动力配电箱(柜)、电气开关盒等),其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 的要求;电气设备、电源插座回路、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电器应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2 其他爆炸 危险化学品、锂电池、烤箱、粉尘 生产车间、仓库、危险化学品周转仓、中间仓、干燥房、除尘系统 0.5 6 40 120 3级 显著危险 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设置排风措施;限量存放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使用、贮存场所应符合防爆要求;设置监

37、控系统及自动灭火、自动报警系统,锂电池分库存放,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烤箱设置超温、超压、抽风措施并定期检查、维保;除尘系统定期清扫,定期检查、维保。 3 中毒和窒息 危险化学品 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周转仓、中间仓、有限空间 0.5 6 15 45 4级 一般危险 使用危险化学品人员应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在有毒有害作业的工序应加强局部的机械通风;控制生产现场的危险化学存放量;作业前办理有害空间作业许可手续,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置培训,作业前、作业中未进行有毒气体、氧气测量。 4 容器爆炸 空气储气罐、真空罐、氮气罐 空压机房、电解

38、液周转仓 0.5 3 15 22.5 4级 一般危险 购买合格的产品,定期对压力容器罐体及其安全附件进行检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5 机械伤害 生产设备 生产车间 1 6 7 42 4级 一般危险 遵守各类设备、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前仔细检查工具、设备、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和工作区内有无异物,在确认完好和无异物后方可起动设备;作业时各类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设备检修和刀具调整、拆换、修复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在设备起动开关处悬挂安全警示牌;禁止在设备运转或已切断电源但仍在惯性运转时,清洁、维修设备;定期对车间的安全装置与设备安全设施进行检查与

39、维护;车间各区域(空间)和设备,凡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地方,应按有关规定,在醒目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备在运行时应禁止非操作人员或非维修人员接触。 6 触电 电 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宿舍 1 3 7 21 4级 一般危险 移动使用的配电箱(板)采用完整的、带保护线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或护套软线作电源线,用电系统装设漏电保护器;定期测试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发现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绝缘不良及线路绝缘老化,要及时更换电气设备、线路;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装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装置,并确保其灵敏、可靠;电气开关、电源插座应适应环境要求,使用区的电

40、气设备、设施及其电气线路应符合整体防爆安全要求;其电气设备、金属架、门、窗等均应接地良好、可靠;移动用电设备的电源线,必须完好无破损、无接头,为确保使用安全,应加保护套管和安装漏电保护器。 7 物体打击 物料、工具、机械设备 生产车间、仓库 0.5 6 7 21 4级 一般危险 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对使用设备的加工件及夹具加强检查;加强检修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工器具飞出;机械设备转动部位零部件的定期检查,物品按要求堆放; 8 高处坠落 梯台、高台、检维修用梯子等 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 0.5 6 7 21 4级 一般危险

41、 加强公司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高处作业、检修人员按要求佩带安全带等防护措施;检修等高处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梯台、平台设置防护栏杆等防护措施。 9 灼烫 高温设备、危险化学品 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周转仓、中间仓 1 6 7 42 4级 一般危险 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对设备高温部位增加安全防护装置;接触危化品的人员熟知危化品特性,佩戴好防护用品。 10 车辆伤害 机动车辆 装卸货区 1 3 15 45 4级 一般危险 机动车辆定期检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限速行驶,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11 起重伤害

42、 电梯 电梯 0.5 1 15 7.5 5级 稍有危险 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 12 其他伤害 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失、标志缺陷、职业危害 生产车间 0.5 1 7 3.5 5级 稍有危险 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 定期对各生产车间作业环境、设备、设备、场地信号、标志等进行检修、维护、保养;设置一定的安全警示标志;给作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作业人员职业危害监护; 4 评估结论 事故后果分析与评估:事故后果根据事故发

43、生过程的严重程度与采取的措施而不同,当事故在萌芽与始发阶段随即给予消灭,则事故控制在事发岗位,后果与影响极少,或不构成危害。当事故控制在发展或猛烈发展阶段,则后果与影响较大,事故范围将涉及到整个车间甚至全公司,会造成相应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当事故失去控制,需要依靠外部救援力量时,事故的后果及影响极大,除了本公司的经济与财产损失,甚至由于疏散与抢救不当造成人员伤亡,厂房倒塌与损毁,事故范围将涉及到公司周边社区,事故影响将延续。 从上述分析表可以看出,从上述分析表可以看出,本公司火灾、其他爆炸事故的风险级别为3级,属于显著危险。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灼烫、车辆伤害事故的风险级别4级属于一般危险。起重伤害、其他伤害事故的风险级别为5级属于稍有危险。公司通过整改完善后能降低隐患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企业基本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