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919426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议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剥削制度   剥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的共同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剥削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无论当今社会发生了何种变化,只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被消灭,这种不平等就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揭示不会过时。   平等,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体现出平等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最能够直接体现人与人之间是否具有同等地位和相同权利的是经济领域的收入分配上的平等问题。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谋得了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并且

2、通过控制国家政权使自己的既得利益得以固化;而作为财富的创造者的劳动人民却生活在相对贫困之中,无法享有与资本家同等的经济利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人与人的平等,是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剥削思想的科学内涵   《辞海》对“剥削”的解释是:一是压榨、侵夺;二是凭借私有财产无偿地攫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剥削是“指阶级社会所赖以存在的剩余劳动的榨取。”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并没有对“剥削”下过定义,但是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剥削形式

3、:奴隶主直接剥削奴隶的劳动成果,封建地主通过地租的形式剥削农民,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对雇佣工人进行剥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凡是社会上一部分人享有生产资料垄断权的地方,劳动者,无论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都必须在维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以外,追加超额的劳动时间来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生活资料”。[1]马克思把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叫作“剥削”,“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剥削是一个历史范畴,剥削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剥削也不是永

4、远存在的,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社会不等的。剥削也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部分人或集团对另一部分人或集团创造财富的无偿占有,体现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分配关系,也体现着人们在生产中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所决定的不同经济地位。必须指出的是,剥削不属于法律范畴,“依仗军事武力、行政权力、体制、政策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个体或集团等的经济利益进行无偿占有”也是剥削。[3]这种非法的、非经济因素的占有,应该称为侵占或者掠夺,不能纳入剥削的范畴。必须看到:剥削,在阶级社会里是合法的存在,是受法律制度所保护的。封建社会的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权而收取农民所交的地租,在封建社会那里是天经地义的。资本

5、主义宪法就公开宣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资本主义法律保护资本家通过剥削所获得的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不能用合法不合法来解读剥削的含义。剥削是造成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的根源,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反映了剥削的存在和后果,或者可以肯定地说,剥削的概念虽然是抽象的,但是却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就是贫富的两极分化。很多资本主义国家还将处在不平等问题的恶化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所隐藏的各种社会矛盾逐一被引爆,很多资本主义大国深陷经济危机之中,经济持续低迷。   马克思所讲的剥削也是一个政治学的范畴,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剥削的政治学意义就在于它揭示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问题。马克思创立的剥削理论是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服务的,是为了把工人运动又自发转变为自觉状态的需要,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关系的体现。 级博士生,吉林师范大学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