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054738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甘肃概况 【行政区划】甘肃省共设兰州、 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 阳、平凉、张掖、酒泉10个地级市, 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陇南、定西2 个地区;共有4个县级市、60个县、7 个民族自治县、16个市辖区。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 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 永登县。 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 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 自治县。 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 靖远县、景泰县。 嘉峪关市:嘉峪关区。 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 安西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

2、自治县。 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 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 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 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舟曲县、 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 曲县、玛曲县。 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 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 族自治县。 定西地区:定西县、通渭县、陇西 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地区:成县、两当县、徽县、 西和县、礼县、康县、武都县、文县、 宕昌县。 【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 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

3、,地域辽阔。介 于北纬 32° 11 '~42。57'、东经 92° 13' ~108°46 '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 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 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 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 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 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 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 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 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 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 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 深,植被丰厚,

4、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 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 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 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 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 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 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 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 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 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 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 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 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 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 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 盐锅峡、八盘

5、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 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 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一一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 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 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 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 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 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 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 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 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 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 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

6、西走廊以南,长达 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 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 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 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 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 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 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 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虽然稀 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塞外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 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 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 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 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

7、东南走向。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 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 的源头。 【气候情况】 甘肃深居西北内 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 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 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 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 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C 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 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 量在36.6 ~ 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 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 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 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 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 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

8、带一般在280 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土地资源】 土地: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 总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 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平方公里),居 全国第七位。据甘肃省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情况统计截至2002年10月31日, 我省耕地4.88万平方公里;园地0.19 万平方公里;林地4.8万平方公里;牧 草地14.18万平方公里。 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 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 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1)陇南山地南部 湿润北亚热带;(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 半湿润暖温带;(3)陇中黄土高原;(4) 甘南高原;(5)祁连山、阿尔金山;(6)

9、河西温带干旱荒漠;(7)河西暖温带极端 干旱荒漠。 土壤: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 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 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 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 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 山、灌耕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 潮土等。 【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 据第五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02.72万公顷,森 林覆盖率仅为9.9%,远低于全国森林 覆盖率12%的水平。主要树种有冷杉、 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 林区分布。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 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 康南、关山

10、、大夏河、西秦岭、马衔山 10大片。 森林蓄积量:全省活立木蓄积 1.99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 1.628亿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439.1万 立方米,疏林蓄积435.77万立方米, 散生木蓄积505.67万立方米,四旁树 蓄积1272.38万立方米。 草场(地)资源:甘肃草场有天然草 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其中: 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 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 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 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 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 枯草期长;年均降雨量多数地区大于 400毫米,唯祁连山西部渐减至 200-

11、300 毫米。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甘肃境内野生 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 7大类:①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 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 桃、油桐等。②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 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 莲、芨芨草等。③淀粉及酿造类植物20 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 米、土茯等。④野生化工原料及检皮类 有20多种,如检皮栎、五倍子、槐、 猫屎瓜等。⑤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 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 沙棘等。⑥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 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 天麻等。⑦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 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

12、 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 菇、鹿角等。 【中药材资源】甘肃是全国药材 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 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 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 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 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草等, 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 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据调查,全省 中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 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 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 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 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的 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并在甘肃的文县 建立了香獐自然保护区、在肃

13、南县办起 了养鹿场。 【动物资源】 主要畜种禽种:甘肃养殖的牲畜主 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 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 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 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 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 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 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 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 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 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 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 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 品种。 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 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 爬行动物5

14、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 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 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 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 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 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 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 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 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的24 种,二类保护24种,三类保护的4011 种。 【矿产资源】甘肃是矿产资源比 较丰富的省分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 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 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但种类繁 多、类型多样,而且组分复杂、规模各 异远景可观。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56 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

15、91%。甘肃省已 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1种,其中:能源 矿产8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 产37种。已知各类矿床、矿点、矿化 点约3500余处,其中,探明固体矿产 资源储量的矿产地606处,矿区数795 个。甘肃省在全国排序居第一位的矿产 有11种,前五位的有29种,前十位的 有53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6种。 【水利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 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 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 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 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 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 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 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河流

16、年总径 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 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 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 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 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 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 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 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 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 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 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 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 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 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 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 急,下游河

17、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 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 能资源。 【交通邮电通信】近年以来,甘 肃交通邮电通信条件不断改善。截至 2002年底,全省运输线路总长度达到 4.57万公里,客运量14750万人,货 运量23541万吨,旅客周转量232.72 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591.48亿吨公 里,民用汽车拥有量25.68万辆。2002 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达到60.37亿元, 邮路总长度17.47万公里;全省平均每 百人拥有电话机20.41部,已通电话和 进入长话自动网的乡镇均达到 99.48%。 【民族】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 民族聚居的省份。2002年底,总人口 为2592.58万

18、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 口普查统计 少数民族人口 219.9万人。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 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 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民族,此外 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 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 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 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 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 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 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 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 87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 21个县、市外,其余66个县、市、区

19、 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宗教】 甘肃现有5种宗教:伊 斯兰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 其中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 较多。信仰伊斯兰教的的民族主要是回 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萨克 族;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 族、土族、裕固族。天主教、基督教、 道教在各民族中都有信仰,但人数不 多。 国民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基本态势】2002年 以来,全省上下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 两个高于”的目标要求,积极营造”三个 环境”,适时调整,较好地适应了国际经 济环境和国内宏观形势发展中出现的 各种新变化,全年经济继续保持上年 9.4%的较高增速。 (一)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结构调

20、 整取得成效 2002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161.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4.45亿元,增长5.8% ;第二产业增 加值530.36亿元,增长10.8% ;第三 产业增加值416.62亿元,增长9.6%。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493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我省第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由上年的19.3:44.9:35.8调整 为 2002 年的 18.4:45.7:35.9,第一产 业所占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8和0.1个 百分点。经测算,2002年在我省经济 增长中,由

21、于投资(指资本形成总额, 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合 计。)拉动经济增长5.45个百分点,由 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39个百分点, 净出口(甘肃省与国内、国外产品和服 务进出的差额。)拉动经济-0.44个百分 点。三者相加正好为2002年经济增长 速度:9.4%。 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增强。 从经济发展动力看,第二产业对国内生 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1.8%,比上年提高 3.3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 点,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拉动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3.7个百分点 建筑业拉动1.8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

22、总值的 贡献率为11.9%,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中除渔业略 有下降外,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均有所 增长。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率为36.3%,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4个百分点,从内部构成看,交通运 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拉动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1.0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餐 饮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 (二)从生产看,工农业生产形势 较好 1.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业经济结 构继续调整优化 全省粮食继续增加,造林面积和退 耕还林还草面积大幅度增加,牲畜存栏 稳定,畜禽出栏继续提高,肉蛋奶毛产 量和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农业经济结 构继续调整优化。

23、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82.68万吨, 比上年增长3.91%。完成造林面积 557.81万亩,比上年增长76.34%。退 耕造林面积178.17万亩,退耕种草面 积65.64万亩,分别增长2.57倍和1.23 倍。肉类、禽蛋、牛奶和绵羊毛产量均 比上年有所增长。水产品产量达1.48 万吨,增长0.43%。 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有所调整,农 业比重明显下降。农、林、牧、渔业产 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71.57 : 3.86 : 24.29:0.28。农业、渔业比重分别下降 2.13和0.04个百分点,林业、牧业比 重分别上升1.35和0.82个百分点。 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受市场需求影 响,主要经济作

24、物呈“二增三减”的态势, 即油料和药材增产,棉花、甜菜和烤烟 减产。油料总产41.93万吨,比上年增 长9.14% ;药材产量达30.58万吨,增 长24.41%。棉花总产达6.96万吨,下 降29.70% ;烤烟总产1.40万吨,下降 39.13% ;甜菜总产28.85万吨,下降 36.06%。 2.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运行质量有 所提高 2002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 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40.6亿 元,比上年增长10.55%。其中:轻工 业完成增加值62.62亿元,增长 14.5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77.99亿 元,比上年增长9.22%。 产销衔接较好。全省规模以上工

25、业 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07.10亿元,比上 年增长12.26%。产销率为97.25%,比 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产销率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的主要行业是:煤炭采选 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行业。 (三)从需求看,投资、消费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主体,出口拉动作用有所 加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2002年,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575.83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 285.79亿元,增长12.92% ;更新改造 投资完成154.81亿元,增长18.78% ;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7.71亿元,增长 20.21% ;其他投

26、资97.52亿元,增长 7.60%。 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加,投资规模不 断扩大。2002年全省投资新开工项目 3728个,比去年增加406个;平均每 个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由去年的 811.16万元提高到937.22万元。 2.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完成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54亿元,比上 年增长9.64%。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 281.16亿元,增长9.88%,县及县以下 零售额152.38亿元,增长9.19%。分 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8.66 亿元,增长11.45% ;餐饮业零售额 58.44亿元,增长12.66% ;其他行业零 售额86.44亿元,

27、增长2.23%。 3. 出口需求回升 全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7亿 美元,比上年增长12.65%。其中:出 口总额为5.49亿美元,增长15.25% ; 进口总额为3.28亿美元,增长8.56%。 对美国出口额为0.34亿美元,对日本 出口额为0.93亿美元,分别下降7.8% 和 13.6% (四)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1.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 一是获利能力有所增强。2002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 润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4%。 二是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提高。全省 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97.68%,比 上年提高13.45个百分点。 2. 财税收入增长

28、较快,金融运行平 稳 财税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省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76.24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5%,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个人 所得税和农业税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 12.69%、20.91%、5.50%和 44.20%。 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基本保证了各项重 点支出的需要。全省一般预算支出 274.01亿元,增长16.37%,其中抚恤 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分别增长 50.65%、86.27%。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继续增加。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806.32亿元,比年初增加190.33亿 元;贷款余额1469.83亿元,比年初增 加192.51亿兀。存款中

29、,企业存款余 额582.45亿元,增加48.66亿元;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2.22亿元,增 加121.36亿元。贷款中,消费贷款余 额61.53亿元,增加16.64亿元。 (五)消费价格持平,商品零售价 格下降 —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 持平。自3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不 断下降,3月份价格指数为99.7,6月 份仍为99.7,9月份为99.1,全年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为100。商品零售价格持 续走低,但降势有所减缓,3月份价格 指数为98.5,6月份仍为98.5,9月份 为99.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98.9。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所回升, 但全年仍呈下降趋势。全省工业品出

30、厂 价格指数在下降18个月以后,9月份 首次突破100。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 数为97.9。 (六)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200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为6151.42元,比上年增长 14.28%,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年份。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 素:一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带动国有 经济单位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国 家相继出台的有关增资政策;三是全省 各地加大了社会保障工作力度。 200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1590.3元,增长5.41%。家庭经营性收 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 要因素。 【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严峻。从人口年龄 结构看,

31、目前我省已进入就业高峰期, 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结构性失业问 题更加突出,还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带来的就业压力。目前所能提供的就 业岗位远远低于劳动力的供给,在相当 长的一个时期内,我省的就业现状很难 有大的改变。从1990年到2000年的 十年间,劳动适龄人口由1394.15万人 增加到1524.7万人,增长9.36%,而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每年提供 的就业岗位在逐步减少,由1991年的 16.46万人减少2001年的12.48万人, 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的供需矛盾。 (二)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有效需 求不足。2002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 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食品类和消费品 价格不

32、断下降,服务项目价格涨幅不断 回落。商品零售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工 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虽有所回升,但全年 仍未突破100。物价的持续性下降与有 效需求不足紧密相连,对当前的经济增 长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但影响民间 投资的跟进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会 使企业效益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农 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消费严重不 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是制约消费的 重要因素。 (三)部分小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 困难。2002年末,全省仍有小型国有 企业417户,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16.42亿元,比上年下降2.75% ;亏损 面为28.9%,比上年上升2.29个百分 点。 (董平)

33、 I I I I I I I I 基本经济概念与常用统计术语:: ■ ■■■■■■■■■■■■■■■■■■■■■■■■■■■■■■■■■■■■■■■ 国民经济核算 是以整个国民经 济或社会再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宏观核 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 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的方法,对一国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及 其结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计算和测 定,系统的描述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国民经济运行 中的地位、作用、相互联系和结果的全 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通常是指对 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在生活上全 过程进行计算、测定和描述的

34、宏观经济 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国民经济 核算和分析的方法。具体来讲有两种涵 义: 一种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 制定的标准和规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 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 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核算循 环的核算指标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及 相应的表现形式,对国民经济提供标准 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不仅是国民 经济核算的客观性、完整性的保证,也 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并进行国际比较所必需的。由于各国社 会制度不同,遵循的经济理论不同,管 理国家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国民经济核 算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同。或者说国民经 济核算的体系不相同。当前世界上有两 个影响较大的核算体系,都是联合国推 荐的。一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使用 的“国民帐户体系”(SNA);另一个是 原苏联和东欧等国家曾经使用过的“物 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大体系 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为了便于国际 比较,两大核算体系都作了重要的修订 和补充,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另一种涵义 是指核算资料,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的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 行全面核算的结果。它通过具有内在联 系的总量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 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这一经济 循环全貌,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 数据和依据,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 是国家科学决策系统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