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电气: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指导书



《变电电气: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电气: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指导书(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屏柜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 作 业 指 导 书 1 适用范围 本安装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内低压配电屏、保护屏、通信屏、控制屏及场地端子箱、检修电源箱安装及二次接线安装作业。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 写 依 据 序号 引用资料名称 1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 GB 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线回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 DL 408—1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4 DL 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5 Q/
2、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健环设施标准》 6 Q/CSG 1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7 Q/CSG 10017.2—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 8 Q/CSG 11105.2—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 9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十项重点反事故措施》 3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见图3-1。 图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表4-1 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及预控措施表 序号 安 全 风 险 预 控 措 施 检查结果 1
3、 施工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施工人员违规操作 岗前培训,现场悬挂操作规范,施工人员按章操作 3 特种人员未持证上岗 作业前检查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件 4 焊机触电 焊机外壳必须可靠接地。电焊机裸露的导电部位和转动部分必须装设防护罩。焊钳及电焊导线的绝缘必须良好;雨天焊接作业应有防雨措施。定期做好焊机维护检修,保持设备性能良好 5 绝缘测试触电伤害 绝缘测试前应告知全体工作人员,停止可能涉及的回路上的工作并做好监护。使用摇表前应熟悉使用规程,使用前应将设备接地端可靠接地。绝缘测试完成后应对测试的回路进行充分的放电,避免
4、触电伤害(注明负责人姓名) 6 火灾 作业现场严禁吸烟和明火,必须用明火时应办理动火手续,并在现场备足消防器材料,作业现场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品 7 屏柜搬运、安装过程中人员伤害及设备损坏 搬运过程中应听从指挥,专职监护人员应全程做好监护。屏柜搬运应配备足够的人员。搬运过程中不得戴手套。屏柜安装过程时搬运应做好防倾倒措施。就位后应马上固定以防止倾倒(注明负责人姓名) 8 二次接线时线芯损坏,接线错误 接线前熟悉接线图纸。接线时应严格按图接线,接线完毕后应再次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剥线钳等工具完好。开电缆,剥二次线芯时避免划伤线芯 请您认真检查并签名确认,您的签名意味
5、着将承担相应的安全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检查人: 日期: 日期: 注:对存在风险且控制措施完善填写“√”,存在风险而控制措施未完善填写“”,不存在风险则填写“—”,未检查项空白。 5 作业准备 5.1 人员配备 表5-1 作业人员配备表 工 序 名 称 建议工作人数 负责人数 监护人数 开箱检查 8 1 1 屏柜搬运 12 1 2 基础定位 4 1 0 屏柜、端子箱安装 6 1 1 二次盘柜接地 2 1 0 二次接线 8 3 0 注:作业人数根据具
6、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 表5-2 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编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手电钻 台 1 2 磨光机 台 2 3 电源线架 220V,30m 台 3 4 电缆剪 SH-250 台 2 5 手锤 6磅 把 3 6 绝缘梯 3m 把 1 7 撬杠 1~1.2m 根 4 8 电风筒 2000W 台 3 9 标签机 PT-9500PC 台 1 10 电烙铁 把 5 11
7、 电脑胶头打码机 LM-370 台 2 12 水平尺 5m 把 3 13 磁力线坠 个 4 14 电焊机 380V 台 1 15 摇表 2500V 台 1 16 二次工具箱 个 8 注:主要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根据具体工程量规模配备。 6 作业方法 6.1 开箱检查 6.1.1 屏柜开箱前应提早报请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同意后方可开箱。开箱时需有监理单位人员现场见证。 6.1.2 开箱时应首先检查设备包装的完好情况,是否有严重碰撞的痕迹及可能使箱内设备受损的现象;根据装箱清单,检查设备及其备品等是否齐全
8、;对照设计图纸,核对设备的规格、型号、回路布置等是否符合要求。厂家资料及备品备件应交专人负责保管并做好登记。 6.1.3 开箱时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如使用撬棍,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开箱时应小心仔细,避免有较大振动。 6.2 屏柜搬运 6.2.1 控制、保护屏柜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开箱并将其转运到主控室,不允许存放在室外。 6.2.2 屏柜搬运可采用吊车搬运和人工搬运两种方式。采用吊车搬运应有起重工专门指挥,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屏柜起吊绑扎时,不得用钢丝绳直接绑扎屏柜,防止刮伤屏架漆面。 6.2.3 在屏柜采用人工搬运,搬运时委派一名有经验的人员
9、做现场指挥,并设专职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同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6.2.4 屏柜搬运前应对参与本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做好人员分工并告知搬运过程中的路线。 6.2.5 屏柜搬运前可将易破损的玻璃门拆除,待屏柜搬运至主控室后再安装恢复。 6.2.6 屏柜搬运至主控室后,应按照平面布置图使屏柜靠近指定位置附近放置,以避免下一步屏柜安装时的往返搬迁。 6.3 基础定位 6.3.1 对于二次户内二次屏柜,按照设计图纸先将二次屏柜置于槽钢基础上,再用油性笔在二次屏柜底部的安装孔内描出孔样,然后将二次屏柜移开,再用电钻描出的孔洞中心钻孔定位。 6.3.2
10、 对于二次户外二次屏柜,需先加工底座,再根据二次屏柜底部的安装孔在加工好的底座上钻孔定位。然后再将底座与基础槽钢焊接。 6.4 屏柜、端子箱(检修箱)安装 6.4.1 检查预埋基础槽钢的水平度和不直度,按规范要求应少于1mm/m,全长不大于5mm。清除槽钢面上的灰砂,完成基础槽钢的接地工作。 6.4.2 盘柜就位时应小心谨慎,以防损坏屏(盘)面上的电气元件及漆层,进入主控室应根据安装位置逐一移到基础型钢上并作好临时固定,以防倾倒。 6.4.3 对屏柜必须进行精密的调整,为其找平、找正;调整工作可以首先按图纸布置位置由第一列从第一面屏柜调整好,再以第一块为标准调整以后各块;一般用增加铁垫
11、片的厚度进行调整,但铁垫片不能超过三块;两相邻屏间无明显的空隙,使该盘柜成一列,做到横平竖直,屏面整齐。 6.4.4 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中的规定。 表6-1 允 许 偏 差 值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m)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柜顶部 <2.0 成列柜顶部 <5.0 柜间偏差 相邻两柜边 <1.0 成列柜面 <5.0 柜 间 接 缝 <2.0 6.4.5 经反复调整使全部达标后,可进行屏柜的固定;控制屏、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12、固定方法如下: (1) 压板固定法。在基础型钢上点焊螺栓,用小压板及螺母把屏柜固定。 (2) 螺丝固定法。在平放的基础型钢上钻一个固定螺丝的直径孔,然后再攻丝,再拧入螺丝加以固定。 6.4.6 端子箱(检修箱)安装可先从场地的第一个间隔调整好,再以第一面端子箱(检修箱)为标准调整以后各面端子箱(检修箱)。整个场地端子箱(检修箱)应成一列,屏面整齐。 6.5 二次屏柜接地 6.5.1 箱体的接地: (1) 二次屏柜在进行安装时,已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基础槽钢连接,基础槽钢再通过接地扁钢与变电站的主地网连接。 (2) 有特殊要求时,可在屏柜设专用接地点,用铜导线与变电站的主地网
13、进行连接。 6.5.2 二次屏柜内接地铜排用于各类保护接地、电缆屏蔽层接地,并有两种不同形成:一种是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另外一种是与柜体不绝缘的接地铜排。无论是哪种形式,每根均须通过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铜导线与变电站主地网可靠连接。 6.6 屏顶小母线安装 6.6.1 屏顶小母线按设计要求,安装前我们应对到货的小母线用木锤进行校直,要求平直不能有死弯。然后在屏顶按施工图的位置装好小母线的固定端子。 6.6.2 实测小母线的长度,并剪切好小母线,注意要适量预留长度。在小母线与固定端子的接触面进行搪锡。 6.6.3 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
14、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安装完毕的小母线其两侧应标明小母线符号或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 6.6.4 屏内小母线强、弱电引下线应采用分开布置。 6.7 二次接线 6.7.1 电缆接线前应进行芯线整理,首先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然后根据每根电缆在断子排的接线位置进行并拢绑扎。 6.7.2 电缆接线时可根据已接入位置进行二次绑扎,芯线扎带绑扎要求间距一致。每根电缆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 6.7.3 接线应有组织、有计划逐个系统进行。电缆芯线两端编号必须核对正确,当电缆一端接好,再接另一端时要进行对线并确保线芯无
15、误。 6.7.4 接线前应考虑好整个屏柜(端子箱)内电缆的走向。端子排接线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如有疑问应及时向技术人员确认。芯线水平地从线芯后部引向端子排,并弯成一个半圆弧,大小要美观一致,接线应牢靠。 6.7.5 对于螺栓式端子,要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制线头的内径与紧固螺丝外径应相吻合,其弯曲的方向应与螺栓紧固的方向一致。 6.7.6 对于多股软铜芯线,要压接线鼻子才能接入端子,采用线鼻子应与芯线的规格、端子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相配。 6.7.7 对插入式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注意剥除芯线外护套长度要与接入端子的
16、深度一致。 6.7.8 电缆线芯不应有伤痕。导线与端子接触良好,端子螺丝紧固,每一端子一侧最多接两根线芯且导线截面应一致。 6.7.9 引入屏、端子箱内的电缆及线芯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接线时尽量使线芯弯度一致、平整、美观。 6.7.10 线管号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相配,线管号裁切长度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号的内容应包括回路编号和电缆编号。 6.7.11 每条电缆的备用芯要高出端子排最上端位置,预留长度剪成统一,每根电缆单独布置。备用芯端头宜包上自粘绝缘带。 6.7.12 每块屏、端子箱接线完毕,对照端子排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使用兆欧
17、表检查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规范,每一个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1MW,小母线绝缘电阻不小于10MW。 6.7.13 接完线后,应全面清扫干净线头杂物,屏柜及端子箱下部电缆孔洞均应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7.1 质量控制措施 7.1.1 盘、柜及盘、柜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继电保护盘和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 7.1.2 盘、柜单独或成列安装时,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的规定。 7.1.3 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并应完整,安装牢固。 表7-1 盘、柜安装的允许偏差
18、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垂直度(每m) <1.5 水平偏差 相邻两盘顶部 <2.0 成列盘顶部 <5.0 盘面偏差 相邻两盘边 <1.0 成列盘面 <5.0 盘 间 接 缝 <2.0 7.1.4 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7.1.5 盘、柜、台、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露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地连接。 7.1.6 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等应刷漆。 7.1.7 盘、柜上的电器安装要求。 电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器
19、元件质量良好,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2) 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他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3)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4) 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切换连接片应接触良好,相邻连接片间应有足够安全距离,切换时不应碰及相邻。 (6) 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他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7) 带有照明的封闭式盘、柜应保证照明完好。 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
20、良好。 (2) 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3)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4)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5)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他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6)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7.1.8 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应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7.1.9 盘、柜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牌等应标明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
21、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7.1.10 盘、柜上的小母线应按设计要求,小母线两侧应有标明其代号或名称的绝缘标志牌,字迹应清晰、工整,且不易脱色。 7.1.11 二次回路的最小允许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7-2中的要求。 7.1.12 盘、柜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最小允许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表7-2中的要求。 表7-2 最小允许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mm 额定电压U(V) 电 气 间 隙 爬 电 距 离 额定工作电流(A) 额定工作电流(A) ≤63 >63 ≤63 >63 ≤60 3.0 5.0 3.0 5.0 6
22、0<U≤300 5.0 6.0 6.0 8.0 300<U≤500 8.0 10.0 10.0 12.0 7.1.13 屏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 7.1.14 二次回路接线要求。 二次回路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 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3) 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4)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23、 (5) 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6)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7) 二次回路接线应设专用螺栓。 7.1.15 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 7.1.16 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引
24、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2) 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3) 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予接地。 (4) 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 (5) 强、弱电及交直流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7.2 质量控制表 表7-3 质 量 控 制 表 序号 控 制 点 控 制 方 式 W H S 1 基础检查及设备开箱检查 ● 2 屏柜、端子箱就位安装 ● 3 小母线、接地安装 ● 4 二次回路检查及接线 ● 注:H:停工待检点;W:见证点;S:旁站点。 7.3 质量检验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