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潜山及古潜山界面的卡取
《古潜山及古潜山界面的卡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潜山及古潜山界面的卡取(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潜山及古潜山界面的卡取 一、 济阳坳陷的古潜山 在地质历史中,济阳地区前新生界地层由于断块活动和褶皱运动的抬升隆起形成若干古 山头,这些古山头后来又长期遭受风化溶蚀而成为若干高低起伏的残山。中生界末期工区整 体下沉,形成坳陷接受新生界沉积,这些残山被埋藏在地下深处,我们就称之为古潜山。 济阳坳陷的古潜山主要是以下古界碳酸盐岩为主的残山及前震旦系片麻岩残山,前者 如桩西、王号桩,后者如郑家等。此外,还零星分布有中生界喷出岩、碎屑岩的残山(垦利 中生界潜山)。这些残山是鲁西隆起向济阳坳陷的北延部分,呈北东东和北西西向弧形展布, 多为南断北斜的单面山。 济阳坳陷的古潜山按埋藏时间的早晚,又
2、分为高潜山和低潜山。高潜山为隆剥型的, 即潜山块体在盆地沉降的背景上活动不断加剧,潜山上升幅度超过盆地下降幅度,东营末期 潜山高部位仍露出水面未接受下第三系沉积,后期下沉后上第三系地层直接复盖在潜山顶 面。高潜山山头对油气聚集不利,但在其山坡或二台阶若有第三系盖层沉积,沙河街生油期 聚集的油气来散失,也可聚集高产油气。如陈家庄凸起顶部,缺泛下第三系盖层,油气散失, 至85年打了近10 口井,除郑29、陈18以外,均未见到油气显示。而郑29、陈18的油气 显示,初步认为是盆地在上第三系下沉后重新聚集的次生气。而位于二台阶的王庄油田由于 上复沙河街组盖层保存得好,油气没有散失,故获得了高产,共打出
3、了郑10等5 口千吨井。 另一类古潜山称做低潜山,为下第三系地层所覆盖。这类潜山属于沉降性的。即古潜 山在早第三纪孔店组或沙河街组生油岩堆积时期和盆地一起下降并被掩埋。在埋藏过程中, 古潜山虽然在块体扭动过程中不断上升抬起,但这种上升的幅度始终小于盆地总的沉降幅 度,因此,潜山带逐渐为下第三系生油岩体所掩埋,并与东营组末油、气聚集期配合得很好。 此外,晚第三系的构造活动微弱,使已在潜山中聚集的油、气不易散失,因此,往往整个潜 山含油。为桩西古潜山,古生代灰岩埋藏深度在3350〜4200米,上复有中生界、新生界的巨 厚盖层,侧面通过断层与沙河街组生油层相接。该潜山东营末期聚集的油气保存得很好,
4、85 年已来已打了 10多口探井,连续出现三口千吨以上的高产井,为桩古10井日产原油3635 吨,天然气36万方,创我探区高产井的最高纪录。 二、 古潜山储集体 按古潜山储集体的性质,可分为碳酸盐潜山储集体、火成岩潜山储集体和碎屑岩潜山 储集体,前二者在本区常见,现分述如下: ㈠碳酸盐岩古潜山储集体 1. 原生孔隙 A砂孔隙:由盆粉屑、砂屑或砾屑支撑组成的粒间孔隙,由鲕粒、球粒以及分选的骨骼 碎片作支撑构成的粒间孔隙。 当灰泥含量在5〜20%时,此种孔隙发育较好。灰泥过多则孔隙间减小,灰泥过少又使 亮晶胶结物得以充分沉淀。 B格架孔隙: 可分为坚实的或松散的格架孔隙。前者如珊瑚
5、、海绵等原地生长的生物格架。后者为 化石碎片、骨骼颗粒堆积产生的空隙。 C晶间孔隙: 由方解石、白云石晶体为格架形成的晶间空隙。一般细晶碳酸盐的孔隙发育,泥晶的 次之。 D白云岩化形成的孔隙: 沉积不久的碳酸盐岩沉积物,在高镁钙比率的盐水长期作用下,微细的方解石质点被 交代成个体较大的白云石菱面体。当白云岩化达到80%左右,白云石晶体可形成张开的网 格,经地下水溶蚀形成网格间的孔隙。 2. 构造裂隙 A成岩裂缝 成岩时,由于矿物演变及压实作用引起体积缩小而产生的不规则裂隙。多呈微裂隙、 有分枝现象、受层面所限制。 B构造裂隙 由于构造运动,岩石变形变位而产生的规则裂隙。构造
6、裂缝可分为张裂隙和剪裂隙。 前者由垂直于应力方向的张力引起,裂隙短而宽,壁面较粗糙。后者斜交于主应力方向,由 剪切力引起,裂隙延伸长、壁面光滑,经常以共轭裂隙的形式出现。 C风化裂隙 因岩体风化剥蚀负荷减轻、岩层膨胀而产生的大小裂隙。以上三种裂缝虽然都广泛存 在,但是由于后期的改造,成岩裂缝往往为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破坏而掩埋,而构造裂缝又 为风化裂缝所发展。 裂缝发育程度除了取决于应力的大小和方式以外,还取决于岩性和岩性的组合情况, 一般来说较纯的薄互层裂缝较发育,而含泥质多的、厚层的碳酸盐岩裂缝欠发育。 3. 溶蚀孔隙 地表水因溶有CO2 一般是微酸性的。地表水淋滤碳酸盐露头后生成
7、可溶性重碳酸钙 Ca(HCO3)2,带走了一部分Ca+2等,可形成若干溶蚀孔孔隙、洞穴。一般说来古气候湿润、 雨水充沛,碳酸盐岩较纯、厚度大、裂缝发育,溶蚀孔隙就发育。通常石灰岩比白云岩的溶 蚀孔隙发育。根据近代地表岩溶发展规律的研究,岩溶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可 作如下分期:脉状裂隙孔隙水流期一树枝状管道水流期一叶脉状管洞水流期一网格状孔洞水 流期。 ㈡火成岩古潜山储集体 火成岩古潜山储集体在工区内主要有喷发岩类的安山、玄武岩及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 前者储层主要为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大小不一的气孔及伴生的粒间、晶间孔隙。后者主要 为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前震旦系的片麻岩风化裂缝根据
8、风化程度又分为全风化层、半风化 层及未风化层。全风化层靠近地表、裂缝最发育、但因强烈风化,岩石格架遭受破坏,长石 高岭土化,岩石渗透性反而不好。而半风化层,虽孔隙发育程度不及全风化层,但充填物少, 孔隙连通性好渗透性比全风化层高。 以往的认识是火成岩储集体不如碳酸盐岩储集体以育,难于获得高产。1984年我局在 王庄油田前震旦系片麻岩潜山连续打出4 口千吨井,而且能够能较长期稳产,实践证明,在 特定的环境下,火山岩储集体可以比碳酸盐岩储集体高产。至于玄武岩、安山岩类的火山岩 储集体在我区分布的广,但至今还未突破高产关。 三、古潜山油藏的分类 古潜山油藏指位于第三系不整合面以下,油、气受古潜
9、山圈闭所控制的新生古储的油、 气藏(新生界油源、古潜山储油)。按油潴形状古潜山油藏可分块状、层状、不规则状及混合 类型。 1. 块状古潜山油藏 一般为岩性单一,缝洞发育的溶凸所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 一的水动力系统,统一的热力系统。 由于块状油藏是一个统一的连通体,缝洞又发 育,所以渗透性往往很高。一般来说块状油藏含油 高度也比较大,分布面积广,有大区域的水力联系, 其油层压力接近静水柱压力。为了保护油层、我们 钻探块状古潜山油藏时往往采取先期完成法,上复 地层用技术套管封住,然后换用优质轻泥浆打开古 潜山油藏。在我区郑家、平方王、桩西一5号桩多 为块状古
10、潜山油藏。 2. 层状古潜山油气藏 多受潜山内幕圈闭所控制,储集层有层状的碳酸盐岩和砂岩等,上、下有不渗透层相隔。 层状油藏在小幅度的潜山圈闭中也能形成。层状古潜山油藏与块状古潜山油藏的储油特征相 比有较大差别,其特征与层状砂岩油藏相似。 其实例有垦利中生界古潜山砂岩油藏、华北南马庄马2井潜山油藏。 3. 不规则古潜山油气藏 受潜山孤立溶缝、溶洞控制。储层连通性差,油、气、水分异不清,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和压力系统。区域水动力联系差,原始地层压力高,投产后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迅速。关 井压力恢复慢。其油藏特征与砂岩透镜体储层相似。 由于不规则古潜山油气与块状古潜山油气藏的油藏
11、特性不同,故钻探时也应采取不同的 方法,具体建议就是采用高比重泥浆钻井。重点是防喷而不是防漏。实例见港西古潜山油藏: 4,混合型古潜山油气藏 混合型古潜山油气藏见于有内部隔层的溶凸之中。其实例见冀中龙虎庄潜山油藏(块状 加层状)。 四、古潜山风化壳的卡取 我们所说的古潜山风化壳的卡取主要针对块状古潜山油藏而言,根据多年来我区各井队 卡风化壳的经验、现总结以下十条供参考: 1. 阅读Tg构造图及过井剖面,了解本山头的构造轮廓及本井所处的构造位置。 2. 熟悉区域地质资料及邻井实钻剖面(包括岩屑、岩心实物),对本山头上复地层层序及 古潜山出露层位做到心中有数。 3. 吃透设计,记
12、住各标准层的设计井深,界面的预计深度及可能产生的误差。 4. 钻遇紧邻古风化壳的上复地层的标志层后(如紧邻中奥陶顶面的太原组、本溪组灰岩 等)、应立即细致观察或磨片鉴定准确定名,并作近期预告。 5. 将要进入界面时,除小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严阵以待外,大班或技术员应亲自蹲井把 关。随时注意钻时变化、放空、漏失现象,并逐包观察岩样,注意槽面油气显示及泥浆变化。 6. 进入潜山后,一般不超过2〜3米,立即停钻观察,捞取砂样,进行鉴定和分析。若肉 眼鉴定(包括使用放大镜、双目镜)有困难,则立即送化验室鉴定。 7. 初步确认进入潜山后,即下钻取心。一般取心一筒,心长不少于1米,以判断是否为 砾石。(特别注意区分砾石和碎裂岩,前者不是原地的,后者是原地的) 8. 确认进入潜山后,即进行先期完井电测,井壁取心等,取完一切应取的资料,并确认 界面深度。 9. 决定技术套管下深,一般技术套管鞋下深至界面以下1—2米。 10. 三开后,采用优质轻泥浆钻进,泥浆比重一般不大于1.05。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