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常见虚词课件



《考场常见虚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场常见虚词课件(1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口 诀 窍 经 史 子 集 何 其 多 , 常 见 虚 词 二 六 哉 。 之 乎 者 也 乃 焉 矣 , 因 为 所 以 与 然 而 。 若 尔 或 得 识 规 则 , 且 于 文 中 辨 差 别 。 盖 夫 故 己 当 日 进 , 天 道 酬 勤 诸 自 得 。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考场常见虚词 语嫣何其弱 因 为所 以则 而且 乃之乎者也 1、之 之 【 速记口诀 】 指代一三动 标志主谓音 代
2、词 第三人称 指示代词 助词 结构助词 衬音 助词 动词 Page 4 申之以孝悌 (t) 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有时灵 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 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此”“这”“这 些”。 Page 6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 赋 ) 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 于现
3、代汉语的“ 的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 桓晋文之事) 2结构助词,用于 主语和谓语 之间, 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 。 Page 8 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师说) 3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 间,作为 宾语提前 的标志。 4结构助词,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作为 定语后置 的标志。 人又谁能以身 之 察察,受物 之 汶汶 者乎(屈原列传) 填然鼓 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余扃牖而居,久 之 ,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5衬音助
4、词,用于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 词)后面,凑足音节, 没有实在意义 。 杳不知其所 之 也。(阿房宫赋) 吾欲 之 南海,何如?(为学) 动词。可译作“往”“至”“到 去”。 用作动词 2、其 其 【 速记口诀 】 指代一三动 标志主谓音 代词 人称代词、 (三、一) 指示代词 助词 选择 假设 副词 连词 婉商 揣测 反问 期望 爱 其 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其 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 “ 他的 ” , “ 它的 ” (包括复数)。 用作代词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
5、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 他 ”“ 它 ” (包括复数)。 其 闻到也固先乎吾。(师说) 3代第一人称,译为 “ 我 (自己) ”“ 我的 ” 秦爱纷奢,人亦念 其 家。(阿房宫赋) Page 13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 “ 那 ”“ 那 个 ”“ 那些 ”“ 那里 ” 。 既 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 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 这 ”“这 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 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其 址。(游褒禅山 记) 蜀之鄙有二僧, 其 一贫,其一富。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易整不武
6、。吾 其 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表示 婉商 语气,相当于 “ 恐怕 ”“ 还是 ” 。 用作副词 2表示 揣测 语气,相当于 “ 恐怕 ”“ 或许 ”“ 大 概 ”“ 可能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 皆出于此 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 子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 ( 愚公移山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乎?( 游褒禅山记 ) 3表示 反问 语气,相当于 “ 难道 ”“ 怎么 ” 。 4. 表示 期望 语气 ,可译为“可要”“可”。 如:尔 其 无忘乃
7、父之志。 呜呼! 其 信然邪? 其 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韩愈 祭十二郎文 ) 1表示 选择 关系,相当于 “ 是 还是 ” 。 2表示 假设 关系,相当于 “ 如果 ” 。 其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载?( 送东阳马生序 ) 用作连词 路曼曼 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离骚 ) 静女 其 姝。( 离骚 ) 助词,起 调节音节 的作用,可不译。可译为“ 的样子”。 用作助词 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 “ 其 ” 字的意义。 5、见 其 发矢十中八九 4、今存 其 本不忍废。 3、汝
8、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 其 孥 2、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秦王恐 其 破璧。 他 (们 ) 你 (们 )的 我,自己 他 这本(底稿) n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 其 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表商量 假设 如果 我 (们 )的 10、 其 若是,孰能御之? 9、 其 信然邪? 其 梦邪? 其 传之非其真邪? 8、品 其 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 其 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 译:我鲁肃投降凭实力凭名望最起码还有个小官做做 译:那是真的吗?那是做梦吗?还是传言的讹错呢?
9、 译:假如是这样的话,谁能阻挡得了他 /它 代词,那 副词,表假设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 相同,相同 B. 相同,不同 C. 相同,相同 D. 不同,相同 B 他的 其中的 那
10、 那 其中的 他,他们 我,自己 他,他们 大概 1、工欲善 其 事 ,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 其 土 ,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 其 地 5、童微伺 其 睡 6、洎 j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 其 用武 而不终也 7、独 其 为文 犹可识 8、余亦悔 其 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 其 利三世矣 10、以故 其后 名之曰“褒禅” 练习 他 的 , 他 们 的 他 们 , 它 我 从 那 以后 那些 , 指代上
11、文说的,抓了蛇后就 不要纳税的权利。 其中的 11、距 其 院东五里 12、问 其 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 其 一二扣之 14、 其 信然邪? 其 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15、 其 皆出于此 乎 ?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 其 能久 乎 ? 19、如吾之衰者, 其 能久存 乎 ? 20、 其 竟以此而陨其生 乎 ? 那,那些 其中的 表示推测:恐怕 表示祈使:应当 表反问:难道 是不是因为这个才陨丧他的生命呢? 前者表推测:是不是;后者代词:他的 连词,表选择 表推测 21、
12、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3、北方其凉,雨雪其 雱 png ( 大雪纷飞的样子 ) 24、何其 衰 也 25、彼苍天者,曷其有 极 26、既见君子,云其何 忧 2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9、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表示让步 “ 尚且 强调作用 凑足音节 表疑问 莫非他们说得对, 你该说些什么好? 30、 其 若是,孰能御之? 副词,表假设 3、而 而 连词 代词 助词 并列 递进 转折 因果 目的 第二人称 用作连词 Page 25 蟹六跪 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 学 ) 君子博学 而 日
13、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劝学 ) 锲 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 不舍,金石可镂。 ( 劝学 ) 人非生 而 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译。 Page 26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劝学 )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吾尝跂 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劝学 ) 诸君 而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 6表示修饰关
14、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 “地”,也可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Page 27 余亦悔其随之 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 禅山记 ) 表恶其能 而 不用也。( 赤壁之战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Page 28 妪每谓余曰:“某所, 而 母立于兹。”( 项 脊轩志 )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 促织 ) 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用作
15、代词 用作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 。( 师说 ) 臣鞠躬尽瘁,死 而后 已。( 出师表 ) 既而 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促 织 )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 石乎! ( 石钟山记 ) 【 而已 】 =“ 罢了 ” 。 【 而后 】 =才,方才。 【 既而 】 =不久,一会儿 【 而况 】 =即 “ 何况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 一层的意思。 汝父平生欲为之 而 弗得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 而 奏之 皆知大王贱人 而 贵马也 一丝 而 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
16、 而 已 而 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表转折 表承接 表并列 表修饰 语气词 代词 练一练 你父亲一生想努力去做这件事但不合心意 归来然后上奏 都会知道大王你认为人是下贱的而马是贵重的啊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 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 . 4、则 则 连词 副词 并列 承接 转折 假设 选择 判断句 Page 32 故木受绳 则 直,金就砺 则 利。( 劝学 )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 使”“如果”或表示假设
17、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 么”“就”。 入 则 无法家拂士,出 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则 将焉用彼相矣? 用作连词 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 则 足羞,官盛 则 近谀。( 师说 ) Page 33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惑矣。( 师说 )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 分句,译为“可是”“却”。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 译为“就是”“不是 就是”。 非死 则 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 说 ) 非其身之所种 则 不食(勾践灭吴) 用作副词 此
18、 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 “是”“就是”。 5、何 则 疑问代词 副词 谓语 宾语 定语 反问 程度 Page 36 何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与蔺相 如 ) 1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也”,可译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宾语, 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 么”。译时“何”要后置。 其间旦暮闻 何 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 行 ) 然则 何 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用作疑问代词 大王来 何 操?
19、( 鸿门宴 ) Page 3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 辞为?( 鸿 门宴 )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 为 什么 ”“ 怎么 ”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 怎 么 ”“ 多么 ”“ 怎么这样 ” 。 举言谓阿妹:“作计 何 不量!”( 孔雀东南 飞 ) 水 何 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 用作副词 今日之事 何如 ? 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 何以 待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何 【 何如 】 = “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 何以 】 “以何 =拿什么”“凭什么”等。
20、同 【 呵 】 喝问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 “ 何 ” 字。 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H通“呵” ,呵问。 G副词,怎么; F代词,什么原因,为什么; E副词,怎么;为什么; D代词,哪里 C代词,什么; B怎么样,把 怎么办;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何 ? G 何 不试之 ? F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 何 哉 ? E作计 何 不量 ? D豫州今欲 何 至 ? C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 何 以自托于赵 ? B如太行、王屋 何 ? A隐隐 何 甸甸,俱会大道口 6、以 以 介词 连词 助词 工具 凭借 处置 时
21、间 原因 依据 并列 承接 因果 目的 修饰 Page 4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用作介词 Page 42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
22、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 用作介词 Page 43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 “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 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 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戒奢以俭。谏太
23、宗十思疏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作连词 Page 4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 为 “ 因为 ” 。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 而 ” ,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1作语助,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 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用作 助词 Page 45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 “ 因 为 ”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 记)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 君窃
24、符救赵)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 而 ” , 或省去。 ( 三 ) 7、为 为 介词 助词 动词 工具 凭借 处置 时间 原因 依据 成为 以为 判断词 Page 47 不者,若属皆且 为 所虏。( 鸿门宴 ) 身死国灭, 为 天下笑,(过秦论) 1表被动,有时跟 “ 所 ” 结合,构成 “ 为所 ” 或 “ 为 所 ” ,译为 “ 被 ” 。 2表原因或目的, “ 为了 ”“ 因为 ” 。 慎勿 为 妇死,贵贱轻何薄( 孔雀东南飞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为 谁生。(扬州慢) 用作介词 Page 48
25、 请以赵十五城 为 秦王寿。( 廉颇与蔺相如 )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3表对象,“给”“替”。 4表对象,“对”“向”。 为 之奈何?( 鸿门宴 ) 如姬 为 公子泣。( 信陵君窃符救赵 ) 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作“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 门宴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 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Page 50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 廉颇与蔺相如 ) 冰,
26、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 传) 用作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Page 51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 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8、因 依照 凭借 趁着 经过 因为 顺接 因果 因 介词 连词 动词 Page 53 1依照,根据。 故 凡举事必循法以
27、动,变法者 因 时而化。 善 战者 因 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3趁着,趁此。 不如 因 而厚遇之。(鸿门宴) 因 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用作介词 Page 54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 传)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因 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恩所加则思无 因 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Page 55 1. 顺接上文, 于 是,就;因而 。 因 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 ) 相如 因 持璧却立 (
28、廉颇蔺相如 列传 ) 2.表示因果关系, 原 因,缘由,机缘 。 因 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 用作连词 Page 56 1沿袭,继续。 蒙故业, 因 遗策。(过秦论) 加之以师旅, 因 之以饥馑。 用作动词 9、所 助词 名词 所 动词 所 动词 所 名词 Page 58 ( 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 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 所 耶?(促织) 某 所 ,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 用作名词 用作助词 ( 二)助词 1放在 动词前 同动词组成“所
29、”字结构, 表示“ 的人”“ 的事物”“ 的 地方”“ 的情况”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 表 )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促织 ) Page 60 2 “ 所 ” 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 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 所 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 所 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举 所 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为 所) “ 为 ” 和 “ 所 ” 呼应,组成 “ 为 所 ” 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仆以口
30、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 ) Page 61 【 所以 】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 表原因。译为 “ 的原因”。 表凭借、手段、目的。译为“用来 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所谓 】 所说的。(三)复音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10、者 Page 63 ( 一)代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相当于“ 的”,“ 的(人、 东西、事情)”。 夺项王天下 者 必沛公也。(鸿门宴)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 者 ,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数
31、词后面,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译为“ 个方 面”“ 样东西”“ 件事情”。 此数 者 ,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于二 者 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的宾语,译为“ 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 者 (捕蛇者说)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 者 (黔之驴) 用作代词 Page 64 4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表示“ 的时 候”,也可不译。 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 曩者辱赐书。(报任安书) 5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 相如
32、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用作助词 ( 二)助词。 1放在主语后面,表示语音停顿,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与蔺相如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 2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3放在疑问句的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语气。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11、且 Page 67 ( 一)用作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 且
33、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且臣少仕朝,历职郎署。(陈情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 战 ) 用作连词 2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又”。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Page 69 (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 “ 不出,火且尽。 ”
34、 ( 游褒禅山 记 )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用作副词 练习: 将 尚且 暂且 一面 ---一面 并且 译: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 尚且 厌恶 ( 6) 且 行千里, 其 谁不知 (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且 在邦域之中 (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 且 战 ( 3)卿但暂还家,吾今 且 报府 ( 2)兽相食,人 且 恶之
35、 ( 1)不出火 且 尽 译: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 (连词,况且)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 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CEF 将近 暂且 将要 尚且 将要 将要 1、 且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9、存者 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 7、不出,火 且 尽 6、
36、古之圣人,犹 且 从师而问焉 4、河汉清 且 浅,相去复几许 3、又有若老人咳 且 笑于山谷中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且 已久疲 练习: 表递进:况且 表递进:而且 表并列 表并列 表让步 副词:将要 副词:姑且、暂且 12、乎 Page 74 (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 吗 ”“ 呢 ” 。 儿寒 乎 ?欲食 乎 ?( 项脊轩志 ) 欲安所归 乎 ?( 赤壁之战 )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 吗 ”“ 呢 ” 。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 ?( 鸿门宴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 ?(
37、 师说 )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 乎 ?( 赤壁之战 ) 用作助词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 吧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 乎 ?( 师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 ? ( 陈涉世家 )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 等 。 宜 乎 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 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 山水之间也。(乎:于) ( 岳阳楼记 ) 今虽死 乎 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 ( 捕蛇者说 ) 生 乎 吾前
38、,其闻道也固先 乎 吾。(前一个“乎”, 在;后一个“乎”,比)( 师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 己。(乎:对)( 劝学 ) 用作介词 (三)可作词尾,译为“ 的样 子”“ 地”。 浩浩 乎 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 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 赤壁赋 ) 找出 “ 乎 ” 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 “ 天乎!吾无罪! ” 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 欲安所归乎?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D为介词 其余为语气词 1.吾尝疑乎是。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醉翁之意不在
39、酒, 在乎 山水之间也。 译: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 4.以吾一日长乎尔。 5.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6.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7.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欲安所归乎? 练习: 解释下列 “ 乎 ” 字的意义。 对 在于 对 比 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感叹 “ 啊 ” 揣测 “ 吧 ” 反问 “ 吗 ” 疑问 “ 呢 ” 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 差不多 (治理好)了。 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13、乃 Page 81 (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40、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 为 “ 才 ”“ 这才 ”“ 就 ” 等。 设九宾于廷,臣 乃 敢上璧。( 廉颇与蔺相如 ) 度 我至军中,公 乃 入。( 鸿门宴 )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 却 ”“ 竟(然) ”“ 反而 ” 等。 问今是何世, 乃 不知不汉。( 桃花源记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师说 ) 用作副词 Page 82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 项羽本纪 )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41、 若事之不济,此 乃 天也。( 赤壁之战 ) 嬴 乃 夷门抱关者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 无伤也,是 乃 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齐桓 晋文之事 ) Page 83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 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示儿 )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 飞 ) 用作代词 (二)用作代词。 1.第二人称,相当于 “ 你 ”“ 你们 ” ,作定语 时则译为 “ 你的 ”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 宴
42、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 2表近指,相当于 “ 这 ”“ 这样 ”“ 如此 ”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齐桓晋文之事 ) 4.断其喉,尽其肉, 乃 去 5.乃 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于是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 乃 得过 时间副词,才 练习: 1.陈涉 乃 立为王,号为张楚 表顺承 于是 表逆转:却,竟,反而 2.今其志 乃 反不能及 6.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 表判断 是 就是 时间副词,才 14、若 Page 87 ( 一)用作动词。 1像,好像。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3、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 织)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 用作动词 用作代词 ( 二)用作代词。 1.第二人称,相当于 “ 你 ”“ 你们 ” ,作定语时则译为 “ 你的 ”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 2表近指,相当于 “ 这 ”“ 这样 ”“ 如此 ”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 之事 ) Page 89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 “ 如果 ”“ 假设 ” 等。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
44、复取。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表示揣测,似乎,好像。 言之,貌若甚戚者。 用作连词 复音词 “ 若夫 ”“ 至若 ” 。 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 引起论述的词,表示转换,再说,至于。 若夫乘天地之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5、焉 Page 92 ( 一)代词。 1相当于 “ 之 ” 。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 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 记)
45、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 用作代词 Page 93 (二)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 了 ”“ 啊 ”“ 呢 ”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 “ 也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 师说 ) 3作词尾,相当于 “ 然 ” ,译为 “ 的样子 ”“ 地 ”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 用作语气词 Page 94 (三)兼词。 1
46、相当于 “ 于之 ”“ 于此 ”“ 于彼 ”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 2相当于 “ 于何 ” ,译为 “ 在哪里 ”“ 从哪里 ” 等。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 文之事) 用作兼词 练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 解析 】 A前一个“
47、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 “焉”是代词,代“师”。 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 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怎么”。 C中的两个“而” 表示承接。 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 修饰,后一个“以”是表示目的连词。 16、也 Page 97 (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雷 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表示感叹的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过秦论)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公子畏死邪?
48、何泣也? 用作语气词 Page 98 (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 Page 99 动 词 1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 名 词。 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通 假 1通 “ 已 ”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 2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 ) Page 100
49、 复音词 【 以为 】 认为 ,把 当作或看作。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以是 】【 是以 】 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 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 钟山记 )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 符救赵 【 有以 】【 无以 】 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 ”“ 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劝 学 ) 练习 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 相同的二项是 ( ) 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50、。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A、 B (我 )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 ) 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发生啊 练习 7.公子畏死邪?何泣 也 ? 6.古之人不余欺 也 。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 4.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 。 3.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 。 2.死生,昼夜事 也 。 1.张良曰: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 ” 。 9.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 也 。 8.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51、,何以能鼓乐 也 ? 表判断 表判断 表陈述或解释 表肯定、感叹 表肯定、感叹 表肯定、感叹 表疑问或反诘 表疑问或反诘 表祈使 12.师道之不传 也 久矣。 16.是余之罪 也 夫!是余之罪 也 夫! ” 15.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 也 欤? 1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 哉! 1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 也 哉? 11.是说 也 ,人常疑之。 10.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 ! 表示感叹 表示语气停顿 表示语气停顿 表感叹或反诘 表感叹或反诘 表疑问 表肯定兼感叹 17、于 Page 105 乃设九宾礼于庭。( 廉颇与蔺相如 )
5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 从)(劝学) 传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 传 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或对象,相当于 “在”“从”“到”“在 方面”“从 中” 等。 2、介词,“在 面”“从 中”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用作介词 Page 106 3介原因,可译作“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进学 解 ) 4、介词,向,对,对于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 5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译作“被”。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内惑于郑
53、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6译作“与”“跟”“同”。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 战 )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 7表比较,译作“比”。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 (劝学) Page 108 【 于是 】 1相当于“于此”,可译作“在这时”“在这种情况 下”“对此”“从此”“因此”。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 是”相同。
54、 吴 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 【 见 于 】 表示被动。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 与 18、与 Page 110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 1译作“和”“跟”“同”。 2译作“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 3译作“比”“和 比较”。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 国论) 用作介词 Page 111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勾践灭吴) 1译作“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3译作“参加”
55、“参与”。 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 用作动词 Page 112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勾践灭吴)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鸿门宴 客亦知水与月乎。赤壁赋 用作连词 连词,译作“和”“跟”“同”。 Page 113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孰与 】【 与 孰 】 表示比较与选择,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 ”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通假字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简略复习 蟹六跪 而 二螯 假设:如果,假如 1.连词 并列:又
56、或不译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转折:但是,却 余方心动欲还 而 大声发于水上 诸君 而 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顺承:就,接着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递进:并且,而且 臣诚恐见 (被) 欺于王 (秦) 而 负赵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 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 已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与 “ 已 ” 组合,罢了 (你,你的 ) 2.第二人称代词 (不久) 【 而后 】 才,方才。 【 而况 】 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 进一层的意思。 【 既而 】 不久,
57、一会儿。 例: 臣鞠躬尽瘁,死 而后 已。 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 石乎! 例: 既而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4.固定结构 译:不久,他以苏州人民作乱造反的罪名报告给朝廷,按法律杀了这五个人 1.代词表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 也?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大王来 何 操 豫州今欲 何 至 然则 何 时而乐耶? 作谓语:为什么,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哪 徐公 何 能及君也 妇啼一 何 苦 开国 何 茫然 作宾语:什么 哪里 怎么(表反问) 这么 多么(表程度)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
58、下占襟, 何 其衰也 多么,怎么这样 4.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 表示“怎么样” 今日之事 何如 此为 何若 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 奈 之 何 3.通“呵” ,呵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何 ? 例: 沛公大惊,曰: “ 为之 奈何 ?” 固定搭配 【 何如 】 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 “ 怎么样 ” 或 “ 什么样 ” 。 例: 樊哙曰: “ 今日之事 何如 ? ” 【 何以 】 即 “ 以何 ” ,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 据 “ 以 ”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 “ 拿什么 ”“ 凭什么 ” 等。 例: 何以 战? 【
59、奈何 】【 若何 】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 怎么样 ”“ 怎么 办 ”“ 为什么 ” 。 2.助词 1.介词 ( 相当于“于”) 时地介词: “ 在 ”“ 从 ” 表示比较: “ 比 ” 对象介词:对、对于、给、向、跟 形容词词尾: “ 的样子 ” 句末语气词 生 乎 吾前,吾从而师之 相与枕藉 乎 舟中 吾又何怨 乎 今之人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 吾 浩浩 乎 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 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助词 句末语气词: A.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吗 呢 。 儿寒 乎 ?欲食 乎 ? B 表示反
60、问语气,相当于 吗 、 呢 。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 ? C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 吧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 D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 啊 呀 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乎 ? 危 乎 高哉? 2.判断动词 是 1.副词 (语气副词) 表承接:就、便、于是 等 表转折:竟、却、反而 时间副词:才 良 乃 入,具告沛公 乃 入见。 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 设九宾于廷,臣 乃 敢上璧。 问今是何世, 乃 不知不汉 。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 乃 天也。 3.代词: 你,你的
61、表限制 :只、仅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嬴 乃 夷门抱关者也。 家祭无忘告 乃 翁 固定搭配 【 无乃 】 表猜测:恐怕 无 乃 尔是过与。 【 乃尔 】 : 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 乃 尔立。 2.副词 1.代词 第一人称 指示代词 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 德义。 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今存 其 本不忍废。 其 皆出于此乎? 其 孰能讥之乎? 尔 其 无忘乃父之志! 第三人称 其中的 人称代词 这、这里 于乱石间择 其 一二扣之。 表揣测:大概,可能 表反问:难道 表祈使
62、(商量):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 其 还也。 汝来省吾,只一岁,请归取 其 孥 第二人称 既其出,则或咎 其 欲出者。 那、那里 夸夸 其 谈 路漫漫 其 修远兮 相当于“而” 4.助词 音节助词 3.连词: 是 还是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 2.连词 1.副词 暂且、姑且 3.固定搭配 将要 表让步:况且、尚且 表并列:又 又 表转折,然而,但是 表递进:而且 卿但暂还家 ,吾今 且 报府 以为 且 噬己也 ,甚恐 先生 且 喜 且 愕 不过十五六万 ,且 已久疲 臣死 且 不避 ,卮酒安足辞 穷 且
63、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例: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 且如 】 就像。 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且夫 】 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再说”。 译:就像今年的冬天,还没有放还关西的征夫。 1)表判断。 2)表陈述或解释 3)表肯定、感叹 4)表疑问或反诘 5)表祈使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 张良曰: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 ” 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 。 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 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 。 古之人不余欺 也 。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64、 谁得而族灭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 也 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 也 (一)句末语气词 【 也哉 】 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 感叹或反诘 之意。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 也 ,人常疑之。 其闻道 也 亦先乎吾。 【 之谓也 】 【 其 之谓也 】 意思是 “ 说的就是 啊 ” 【 其 之谓乎 】 (二)固定结构 诗云: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夫子 之谓 也 .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 也哉 ? 岂独伶人 也哉 ! (一)动词 1.像,好像。
65、 2.及,比得上。 天涯 若 比邻 形 若 土狗 徐公不 若 君之美也。 (二)代词。 第二人称译为 “ 你 ”“ 你的 ” 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你) 不者, 若 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 更 若 役,复若赋 (你的) (三)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天 若 有情天亦老 【 若夫 】 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 “要说那” “像那”的意思 若夫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若定 】 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 若定 。 【 若何 】 怎么
66、样。 以闲敝邑, 若何 ? 【 若干 】 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 若干 递送夫。 固定结构: (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 旁丛祠中。 某 所 ,而母立于兹。 (二)助词, 放在动词前,组成 “ 所 ” 字结构 名词性短语 表示 “ 所 的人(事物) ” 、 “ 所 的情况 ” 。 道之所存,师之 所 存也。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 所 希冀。 不如须臾之 所 学也。 【 所以 】 【 为 所 】 【 所谓 】 【 所在 】 (三)固定结构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 “ 用来 的方法 ” “是用来 的”等。 【所 以 】 2).表示原因。相当于 “ 的原因(缘故) ”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臣 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吾 所以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为 所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踏春寻趣 乐享时光——春季旅游踏春出游活动
- 清明假期至安全不缺席风起正清明安全需守护
-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 XX中小学公共卫生培训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您的肝脏健康如何预防肝炎
- 垃圾分类小课堂教育绿色小卫士分类大行动
- 中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从胜任到优秀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立责于心履责于行
- 教师数字化转型理解与感悟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与建议
- 团建小游戏团建破冰小游戏团队协作破冰游戏多人互动
- 教师使用deepseek使用攻略让备课效能提升
- 办公室会议纪要培训会议内容会议整理公文攥写
- 党员要注重培塑忠诚奋斗奉献的人格力量
- 橙色卡通风儿童春季趣味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