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ppt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ppt(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感觉: 一切心理活动的起源 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初,冯特就把感觉 确立为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普通心理学讲义 2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一、感觉的意义 1.什么是感觉? 心理学层面: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传统概念) 生理学层面:感受器收集身体内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换能 - 生物电) 2.感觉的意义 A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B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 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讲义 3 感觉剥夺实验 普通心理学讲义 4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二、心理物理法
2、 工厂的或者报警器要多响,工人在喧闹的机器声中才能听到它?飞机 控制板上的警示灯要多亮才能看起来比其他灯亮两倍?咖啡中加多少 糖才会感觉到甜? 研究物理刺激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行为和体验的关系 心理物理学 的中心任务。 重要人物:费希纳(德国物理学家)提出心理物理学这个概念,并提 出测量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大小之间关系的方法。 (一)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感官能觉察到的最小、最弱的刺激能量是多少? 刺激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 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
3、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 两者关系:反比关系 (举例:) S=1/R S 阈限 R 感受性 阈值并非绝对不变,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可能不同。人 的活动的性质、刺激强度、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 会影响到阈限的大小。 普通心理学讲义 5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 ( 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简称: JND) 对这一最小差
4、异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1.韦伯定律 k= I/I I-差别感觉阈限, I-原刺激量, K-常数 感觉道不同, K值不同; K值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 I/I是恒定常数,表明差别感觉能力的稳定性; 普通心理学讲义 6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2.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 只适合 中等强度的刺激范围。 S=klgI S-感觉量, K-常数, I-刺激量 普通心理学讲义 7 第一节 感觉心理学的概述 3.史蒂文斯定律(幂定律) 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上升而上升,而是按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
5、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 P=kIn P-感觉大小, I-刺激的物理量, K-常数 n-由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这个指数因不同的感觉而异。 具体指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两种形式: A幂指数 n小于 1时,与对数定律相似 B幂指数 n大于 1时,与对数定律相反 普通心理学讲义 8 第二节 视觉系统 一、视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生理学层面定义是:感受器收集身体内外信息产生神经冲动。 心理视觉产生的基础就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一)眼球的构造 眼球形状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三层: a外层为巩
6、膜和角膜 b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等 虹膜之间有瞳孔随光线强弱调节大小 c内层为视网膜和部分视神经 中央窝、视神经乳头 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普通心理学讲义 9 第二节 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构造与感光机制 1.结构 A形态 B视锥细胞 -明视 视杆细胞 -暗视 C视锥细胞中心多两侧少 视杆细胞两侧多中心少 为什么中央视野清晰,周围视野模糊? D暗适应时间长,明适应时间短。 普通心理学讲义 10 第二节 视觉系统 E 光谱光效率曲线 浦肯野现象 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
7、不同的现象。在明适应时对红色和橙色看起 来较亮,而在暗适应时则对蓝色光看起来较 亮。 红色滤光镜 二战飞行员 普通心理学讲义 11 第二节 视觉系统 (三)视觉神经传导 主视觉加工系统( primary visual system) 路径:神经节 LNG(外侧膝状体) 视皮层 功能:负责物体辨认和细节分析,意识加工 次视觉加工系统( secondary visual system) 路径:神经节细胞 上丘 功能:负责物体方向和定位,无意识加工 证据:盲视现象 普通心理学讲义 12 第二节 视觉系统 二、颜色视觉 1.颜色属性及关系
8、 光波属性:波长 、 强度 、 纯度 ( 物理学 ) 颜色属性:色调 、 明度 、 饱和度 ( 心理学 ) 色环与色轴图 2.颜色混合 两法则 -加法与减法 色觉缺陷 全色盲 大脑皮层视觉联合皮层受损 局部色盲 色彩成对消失 红绿色盲 、 蓝黄色盲 普通心理学讲义 13 第二节 视觉系统 3.颜色视觉理论 三原色理论 ( trichromatic theory) Sir Thomas Young & H von Helmholtz(托马斯 .杨 赫尔姆霍茨 ) 人眼中的感受器有三类 , 它们分别对红 、 绿蓝三波长的光敏感 , 其他颜色的
9、光都是由这三种波长的光相加混合而成 。 证据:确实在视锥系统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椎体细胞分别对不同 波长的光波敏感 。 红 长波 绿 中波 蓝 短波 不足:不能解释色觉缺陷中颜色为何成对消失 不能解释负后像 普通心理学讲义 14 第二节 视觉系统 拮抗加工理论 ( opponent process theory) ( 四色说 ) Ewald Hering( 海林 ) 所有颜色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 , 每个系统包含两种 拮抗成分:红对绿 、 蓝对黄或者黑或白 是否与三色说相互冲突呢 ?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 双极细胞上 普通心理学讲义
10、15 第二节 视觉系统 三、视觉现象 1.边框效应 当一个刺激和背景交界的地方总存在一个很大的明暗差 别,叫做边框效应。或者说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 在亮的区域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暗的区域看到一条 更暗的线条。 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现象的产生 相邻细胞存在交互抑制 普通心理学讲义 16 第二节 视觉系统 普通心理学讲义 17 第二节 视觉系统 2.视觉适应 “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明适应:黑 亮 感受性:强 -弱 暗适应:亮 黑 感受性:弱 -强 普通心理学讲义 18 第二节 视觉系统 3.视觉对比 客体刺激没
11、有变化,但由于背景或刺激所引发的中枢神 经过程变化而发生的明度差异。 明暗对比 普通心理学讲义 19 第二节 视觉系统 普通心理学讲义 20 第二节 视觉系统 普通心理学讲义 21 第二节 视觉系统 4.视觉后像 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 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负后像 正后像 视觉后像: 注视 30秒 以上,然 后看白色 背景,会 看到一个 发亮的灯 泡。 普通心理学讲义 22 颜色后像: 普通心理学讲义 23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一、声音的物理属性与心理维度 频率、振幅、纯性 (物理学 ) 音高、响度、音色 (心理学
12、 ) 二、听觉的生理基础 普通心理学讲义 24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普通心理学讲义 25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手放到水中,投石入水,水波变 化手能感觉到,而在空气中,手却感觉不到光波,为什 么?(同样是波、是力现象) 1.声波在传导过程中经过逐级放大 普通心理学讲义 26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外耳道一端开口、一端终止于鼓膜, 根据物理学原理,声波在这样的管 腔中可产生共鸣作用,从而使声波 压力放大,经外耳道共鸣作用后可 放大 2倍 鼓膜: a、随声波振动而振动,其反应几乎完 全与刺激同始终。否则,如果刺激停止后鼓 膜能够继续振动,则无法正确的
13、传递声音。 b、 鼓膜形似斗笠,使其周围部分振动传至顶端 时,振幅减小而力量加强 听小骨系统中的锤鼓柄 比砧骨长突长 1.3倍。声 音放大 1.3倍 鼓膜振动时,实际发生振动的面 积约为 55mm2,而卵圆窗面积只 有 3.2mm2,如果听骨链传递的 总压力不变,则作用于卵圆窗上 的压强将增加 17倍左右。 总体算来,增压效应为 44倍! 普通心理学讲义 27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二 .耳蜗对声音起感受作用 内耳分为耳蜗和前庭器官,其中耳蜗负 责人的听觉感受。 耳蜗管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分界膜: A斜行的前庭膜 B横行的基底膜 三个腔:前庭阶、鼓阶、中阶 其
14、中前庭阶、鼓阶充满外淋巴、蜗管内 充满内淋巴 内淋巴基底膜上有位于基底膜的声音感 受器 柯蒂氏器 普通心理学讲义 28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三、音频分析理论 人的听觉范围是 16-20000Hz 人耳在适宜听觉条件下能区分的频率范围是 3Hz。 在耳蜗中可以达到如此精细的音频识别能力,这种识别是如何进行的呢? (一)频率理论(又叫电话理论) 1886 罗 费尔德 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 应。频率低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频率 提高,镫骨和基底膜也会发生较快的振动。 频率
15、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 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 动。 (二)共鸣理论(又叫位置理论) 赫尔姆霍茨 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 ,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 ,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 产生共鸣 .频高短鸣 ,频低长鸣 .人耳的基底膜约有 24000条横纤维,分别反应不同频 率的声音。 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 ,因而也就位置理论 . 不足:人耳能接受的频率范围是 16Hz-20000Hz,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比例为 1000: 1.而基地膜横纤维长短的比例仅为 10: 1,频率与横纤维长短并不对应。 仅能解释低于 500Hz.
16、 普通心理学讲义 29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三)行波理论 冯 贝克西 声波传递入耳,引起整个基底膜的震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 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 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 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 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 振幅接近窝低(即镫骨处) 不足:它只能正确描述 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运动, 当音频低于 500Hz时,它在基底膜各个部位引起了相同的运 动,并对毛细胞施加相同的影响。 有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 500Hz时,位置理论是正确
17、的,高 于 500Hz时,行波理论是正确的。 普通心理学讲义 30 第三节 听 觉系统 4.神经齐射理论 20世纪 40年代末 韦弗尔 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听神经兴奋后发放 的神经冲动频率不同。根据声音的频率, 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音 频率信息。 频率低于 400Hz时,听神经按声音的频率 发放冲动,即以冲动的周期来传递低频 音的频率信息 当 400-5000Hz时,神经纤维分为若干组, 每组纤维间隔若干声波周期发放一次冲 动,各组互相错开、依次进行。 普通心理学讲义 31 作业: 1.除视、听感觉外,其他感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 2.简述感觉的相互作用。 普通心理学讲义 32 思考题 1.什么是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与 差别感受性 2.简述三种心理物理函数 3.试评价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特征,简述光谱光效率 曲线与浦肯野现象 4.简述颜色视觉的基本理论 5.试介绍四种视觉现象 6.论述音频分析理论 普通心理学讲义 33 思考题 分析 在感觉中,人的生理心理工作方式是复杂的,多形式化 的,试图用单一简化的理论模式去说明这一切,是行不 通的,是否赞同?说明原因。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