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086525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材料美学 摘要:随着后工业时期的到来,工业建筑再利用成为多数发达国 家城市空间更新必经之路。在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材料美学作为景 观环境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影响工业建筑改造策略和方法并重构 新建工业建筑的设计手法。通过对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材料美学特 征、材料美学表现形式以及材料美学对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进行分解 剖析,力求通过对工业建筑改造中材料美学的归纳和总结来提升工业 建筑改造的空间设计品质。 关键词: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材料美学;设计品质 1 引言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时代迈入后工业时期, 伴随城市功能内容和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第三产业的

2、发展逐步代替 第二产业成为主导地位[1]。大量传统的工业建筑随着第二产业的衰落 而闲置,这些闲置的工业建筑必须进行有效的功能置换才能在城市更 新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因此新时期很多工业建筑被改造为产业园区、 居住区、商场、学校、事务所、美术馆等,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 成为 20世纪80 年代之后城市空间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2]。受西方工 业建筑更新思潮的影响,我国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开始有工业建 筑更新探索的项目案例,如北京牡丹园改造工程、上海面粉厂生产车 间的改造,有效的对建筑功能和形式进行置换,再后来就涌现出大量 的优秀项目如北京798、深圳华侨文创园、上海8 号桥等,这些项目 实践极

3、大地开拓和提升了工业建筑更新的内容和手段。 2 工业建筑改造材料美学特征 工业建筑改造是当代城市空间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产业的 发展和升级,旧工业建筑正面临淘汰和拆迁。欧洲早在20 世纪 80年 代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与再生,其主要改造的对 象多为工业革命时代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建筑及少量重工业厂房,通过 将近四十年的发展,主流改造材料美学特征也在不断变迁[3]。材料美 学不能机械地视为材料本身固定不变的审美价值,而是人在应用和加 工材料过程中的变化的、流动的审美价值。材料美学就是一门研究材 料审美特性和创造美的规律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的学科[4]。 建筑大师密斯•凡

4、•德•罗曾经说过:“所有的材料,不管是人工的或是 自然的,都有其本身的性格。我们在处理这些材料之前,必须知道其 性格”。这里的性格就是材料的美学特性与价值,是材料有可能的或 最佳的艺术表现力[5]。不同时代有不同材料美学的审美倾向, 20 世 纪 80 年代改造设计的材料美学特点主要是以当时普遍运用的钢结构 砖墙和混泥土为主,其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厚重坚实、粗旷沧桑,坚 硬冷挺的钢铁则带有机器介入的痕迹,混泥土造就出了大手笔的凹凸 粗旷的肌理,从而形成当时鲜明的材料美学特点,如苏黎世面粉厂和 鲁尔煤气罐改造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升 级,再加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让工业建筑

5、改造空间变得更加丰 富和多元,尤其是参数化技术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运用,促使原有单 一的空间形体变得更加有科技感,同时现代材料如耐候钢、玻璃砖、 U 型玻璃、穿孔铝板、钢板网、镀铝锌板、木材、竹材等的引入,全 面拓展和显化了工业建筑空间改造的形式和美学特征,从材料美学变 迁的角度为工业建筑改造更新了技术丰富了表现手法。 3 工业建筑改造材料美学表现形式 由于生产功能的单一性和建筑形体的冷漠感,一直以来工业建筑 几乎没有给人带来积极的空间审美评价。但是工业建筑作为特定的建 筑类型却是环境体验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组成,建筑对场地的感受性是 一个强大的一体化力量[6],因此当前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是城

6、市更新 中重要的方向,如何有效的对原有工业建筑进行保留和改造,使其既 具保留历史记忆感,又符合时代功能需求是解决闲置工业建筑的重要 途径。工业建筑具有庞大、粗狂、单一、冷漠等相似的基底形式和特 征,主要运用的材质以混泥土、砖、钢结构为主。在工业建筑改造过 程中,嵌入和穿插不同的材质和空间机理往往会有意强化或弱化空间 的美学特征。通过对这些美学特征进行总结,归纳为粗犷美、浑厚美、 轻盈美、朦胧美、异形美等美学表现形式,使其能为当前较为单一的 工业建筑改造方式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3.1 粗犷美——建筑材料的直观表征 粗矿之美不仅表达在人对物体的触觉感知上,也同样表现在视触 觉上,材料表面粗糙和

7、随机凹凸的机理,会让人心里直观产生美感。 粗狂之美是工业建筑原始美感的表达,工业建筑改造更新过程中较为 常见的是保留原有建筑的材质机理如砖墙、机械构筑物等,这些材质 让工业建筑改造材料表现出粗狂美感。建筑师张鹏举对内蒙古工业大 学建筑系馆的改造有效的利用工业建筑材质的粗狂之美,混泥土框架 建筑结构,主体建筑表皮采用红色砖墙材质,内部建筑空间保留原有 工业建筑的机械设备(图 1)。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今日美术馆(图 2), 同样保留原有红砖的机理材质,建筑立面对展区开窗进行封闭,入口 粗采用大型开口钢网架结构,完整地凸显了建筑材料的原始粗狂美。 在工业建筑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相呼应的机械构筑物也是

8、工业建筑 改造材料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德国埃姆舍公园在改造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空间内的材质机理 和构筑形态,原本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 现在被改造为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7]。在 园区内,大型机械设备贯穿整个园区,生锈半腐蚀的设备融合在厂区 厂房中,表达出强烈的原始粗狂美感。工业建筑的粗狂之美是其自身 美感的本能表现,在改造中我们既要对其加以保留,也要根据实际功 能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转换。可以说,在工业建筑该总重突出建筑 材料的直观表征是较为有效直接的手法,也容易被广泛接受。 3.2 浑厚美——建筑形体与材料的

9、双重强化 混凝土的材质运用,强化了工业建筑形体的厚重感,特别是大型 一体式的建筑形体如大筒仓的改在设计,其外表形体和材质的统一性 给人产生浑厚之美。首钢西十筒仓设计概念是保留工业建筑中壮观的 空间品质和工业建筑记忆之外,并且还能满足日常功能的需求。阵列 式的筒仓,根据空间采光需求在表皮进行开窗采光,用廊道将筒仓相 连,增加圆柱形呼应的垂直交通,建筑形体材质的浑厚美感不言而喻 (图3)。此外法国巴黎CimentsCalcia水泥厂、2013深港建筑双年展 价值工厂筒仓改造设计无不表现出相似的材质和形体美感。深圳蛇口 大成面粉厂简仓改造,通过对筒仓内部墙体进行开凿,用钢板进行道 路铺设,形成上

10、下起伏的路径,行走在其中,脚部踏在钢板上发出浑 厚的声响,在筒仓内回响,更衬托出建筑空间的浑厚之美。曾是屠宰 场的上海 1933 老坊场(图4),通过对原有空间进行修正和恢复,在 保留原有混泥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表皮灰色调统一,空间材质机 理一气呵成给人沉重和浑厚美感。耐候钢、钢板网、彩钢板在工业建 筑改在中的大量使用愈加使原有建筑变得厚重。如恩设计研究工作室 改造设计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上海水舍,在保留厂房基本结构的基础 上,加固建筑现有结构,在建筑三层上利用耐候钢做表皮,加盖一层 功能建筑,在老码头建筑群的映衬下该建筑显得尤为质朴厚实,开拓 了“非文物”建筑改造的新格局。与上海水舍改造相似

11、的是瑞士建筑公 司 Herzog&deMeuron 将发电厂改造的作品 CaixaForum 美术馆(图 5), 在传统砖墙建筑之上,另增建两层,并以镂空通花耐候钢板围绕,将 建筑从原地拔起,形成雄健浑厚建筑形体。大型混泥土构筑物和耐候 钢的运用,拓展了工业建筑改造材料的美学特征,其在结构和材料上 均强化了浑厚之美,这也是针对工业建筑原有功能的特有形态的有效 利用。 3.3 轻盈美——不同材质的对比经验 早期工业建筑形体特质是粗矿的,但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对材 质比列的不均匀分配,也会让建筑和材质本身产生反向的审美感知, 如改造中玻璃材质的运用,淄博齐长城美术馆的改造工程原是一片破 旧的工业

12、厂房(图6),始建于1943 年,是山东新华制药厂的机械车 间,改造中镀膜玻璃和灰色花纹钢板构成的透明玻璃游廊,让厚重的 建筑形体变得清澈和轻盈起来。位于波兰克拉科夫的克拉科夫当代艺 术博物馆,原建筑工业风格的屋顶线条成为整个项目的视觉元素设计 利用外立面玻璃长廊对建筑形体进行围合,通过纯净玻璃界面能看到 内部历经历史洗礼斑驳的墙体机理,历史的厚重感被玻璃界面消融而 变得轻盈。将白色融入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使建筑原有空间的棱角感变 得更加轻盈和纯净。竞园22 号楼改造是剖除厂房内部所有的粗糙建 筑形体,统一采用白色材质来表现空间,利用三维的情景交织立体空 间形式来丰富建筑空间材质的单一性,营造出有

13、别于常规厂房空间改 造的美学形式。悦•美术馆改造的空间材质与竞园22号楼改造非常相 似,统一采用白色材质,在原有的厂房结构框架下,重新植入了一个 全新白色的空间体,该空间体为了其自身的完整性,并没有和原有厂 房建筑的外壳发生不必要的关联,使其成为了老厂房的全新的内衬, 整个空间轻盈和漂浮,通过激发和唤醒感知者(体验者)故有的对不 同建筑材料的对比经验,为工业建筑空间改造材料美学探索指引出新 方向。 3.4 朦胧美——综合感知与联想 中国传统园林中,斑驳的影子投影在纸窗上形成细腻的朦胧美感, 而相似的美感也在当代工业建筑改造中利用不同的材质表现出来。近 年来在工业建筑改造中阳光板、磨砂玻璃、U

14、型玻璃等材质的引入给 厚重的工业建筑美学吹来清新之风。建筑师张永和改造设计的远洋艺 术中心是该材质美学的表现代表作之一(图 7),通过保留原有混泥 土框架,利用U型玻璃进行建筑立面设计,从外面隐约能看到建筑内 部结构和不断变化流动的人影,整体建筑给人若隐若现的距离感。伦 敦泰特美术馆是泰晤士河边的一个旧电力站改建,巨大的建筑空间被 改造成一系列的美术馆之后,临水建筑立面保留原建筑的浑厚感,但 从背面看,设计师大胆和创新性采用的大面积落地钢化磨砂玻璃,与 其他建筑材质美感形成巨大反差,形体的轻盈和朦胧感瞬间产生。集 合了磨砂玻璃、玻璃状、U型玻璃的上海沪青平公路1000号办公楼, 在建筑立面、内

15、部隔墙运用了不同清晰度的玻璃材质,全面展示了材 质在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塑造的朦胧美[8]。朦胧美是对工业建筑材料 美感的全面拓展,也是对建筑体验者综合感知和联想的互换,更是现 代空间审美变化下的产物,即能有效利用原始建筑空间又能满足使用 者空间的美学偏好。 3.5 异形美——材料形体的异化与强化 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材料运用的多元化大大丰富和拓展建筑空间 设计的维度,有别于常规建筑形体,每座工业建筑都会保留着时代设 计的烙印。在改造中设计师会大胆尝试色彩和材质来增加不同时代的 材料印记,同时也会利用时代特有的设计手法如夸张和异形的方式来 增加建筑的地标特点。英国肖雷汉姆街 192#建筑改造,

16、是一座维多 利亚时期的砖砌工业建筑,建筑师的思路就是在原有的建筑内嵌入餐 厅和酒吧设计,最上面的两层变成办公空间[9]。顶部两层空间利用黑 色的波纹铝板和不规则建筑形体来进行改造和设计,造型夸张和怪异 即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古典美,又体现了当下建筑设计异形之美 的审美特征。德国汉堡爱乐音乐厅更是工业建筑改造历史上的经典案 例(图 8),设计师在原有码头仓库的基础上进行大体量的建筑设计, 形体顶部采用浪花的不规则造型和轻盈的异性玻璃幕墙材质,上下部 分形成强烈的时代反差感,这种夸张的异形之美强化了建筑形体设计 的地标特点,为区域建筑形体提供新元素,也是通过建筑材料和形体 的异化(强化),来彰显

17、建筑更新的意义。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材质 的运用往往是综合的,并不是单一孤立存在,只是针对不同设计理念 会将某种材质运用的比例增加和削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建 筑改造和探索,随着新建筑材料的诞生和运用,对工业建筑材料美学 的拓展还在不断进行。 4 材料美学对工业建筑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工业建筑改造的材料美学案例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当前 我国对工业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美感表现仍然具备一定局限性。主要原 因是新材料的构造形式未能与工业建筑改造有机结合,阻碍了工业建 筑空间的品质提升,另外是设计师在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手法上过于 拘谨,缺少突破。特别是当前国内工业建筑改造,简单以某些优秀案 列作为参

18、照,或者是对商业目的的过分尊重,缺少对地域特色的归纳 和工业建筑本身历史的探索。归纳总结现有工业建筑在材料美学类型 可以概括为粗狂美、浑厚美、轻盈美、朦胧美和异形美,但仅限于这 些材料美学方向的探索仍是不够的。随着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工业建筑改造的有机融合,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和 新兴领域。此外,针对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 建筑改造项目,使其与地域文化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更新 案例,从而成为城市更新和环境改造的指标性项目。只有清晰认知工 业建筑材料美学的特征和内容,才能为工业建筑改造手法的创新提供 原创的动力和成效保障。 5 结语 工业建筑的空

19、间美学突出地表现为材料美学特征,其时代性、地 域性及创新性的导向体现了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基本趋势[10]。材料 美学是建筑设计永恒的话题,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建筑材料的产生,如 何将这些材料与工业建筑改在进行匹配和融合是工业建筑更新设计 手法重点探索的方向。西方国家在工业建筑改造和更新材料的探索具 有系统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应该在借鉴西方设计师改造设计运用手法 的基础上加强国内现有材料设计美学探究和输出,突破现有改造设计 的模仿瓶颈。现在看来,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设计的特征及其未来的 走向,与每个时代材料美学理论的发展相关,在继承和拓展材料美学 的同时,修正唯模仿论的单一思维,挖掘工业建筑材料中蕴藏的

20、美学 品质和多样化价值,实现审美文化的多元共生。 参考文献: [1]张艳锋,仝雷,陈伯超,徐帆,欧阳红玉,唐作剑.旧工业建筑 的改造一一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旧厂房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04):292-294+298. [2]冯婧萱•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皮更新[D]•天津大学,2007. [3]付瑶,刘文军,崔越.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对我国的启示 [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33-36. [4]李斌•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J].文艺争鸣,2010(10):135-138. ⑸刘敏•建筑空间环境的材料美卩]・工业建筑

21、,2009, (S1):7-10. [6]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陈盼译.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 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7] 李畅•历史文化资源的体验式环境营造研究[D]•中南大学,2013. ⑻洪沛竹•工业遗存建筑自然光环境适宜性改造研究[D]•东南大学, 2010. ⑼刘洁,戴秋思,张兴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一一以英国 谢菲尔德市城市文化复兴计划为例[J]・新建筑,2014,(02):82-85. [10]傅志前•环境美学视野下的工业建筑设计趋势[J]•工业建筑, 2016,(07):198-201+187. 作者:叶茂乐 林波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