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2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A、氮气占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占21%,约占五分
2、之一,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SO2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
3、一种元素是氧元素,SO2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HCl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它没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Cu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N2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 【解答】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不合题意; B.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符
4、合题意; C.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不合题意。 D.图示是是禁止堆放易燃物品标志,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 4.【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5、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木材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大小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5.【分析】A、根据焚烧垃圾会排放二氧化碳分析; B、根据汽油燃烧排放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植树造林能促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工厂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A、焚烧垃圾会排放二氧化碳,故该方法不符合碳中和这一主题; B、汽油燃烧排放
6、二氧化碳,故该方法不符合碳中和这一主题; C、植树造林能促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该方法符合碳中和这一主题; D、根据工厂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分析,故该方法不符合碳中和这一主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循环问题,熟练掌握碳的吸收和释放和常见燃料燃烧是解决该类题的关键。 6.【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试管平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A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用外焰,试管这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试
7、管夹夹在中上部,手持长柄,B正确;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C正确; D、量筒要平视读数,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读数,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正确;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米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
8、、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需要服用补钙药品,其中“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 9.【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螺蛳粉厂区内能闻到特别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解答本
10、题。 【解答】解:A、水银的化学式为:Hg,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 B、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符; C、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 D、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解题的能力。 12.【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减少水污染,利于保护柳江河;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利于保护柳江河; C、保护水生动物,利于保护柳江河; D、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流,增大水
11、污染,不利于保护柳江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的相关知识,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灵活应用解答问题。 13.【分析】根据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CH3OH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O2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常归到无机物类,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12、;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来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来分析。 【解答】解:A、75%的酒精可以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所以新冠疫情期间,可用75%的酒精消毒,故A正确
13、; B、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经常用湿布擦拭铁制品会加快铁制品的锈蚀速率,故B错误; C、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有毒,能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失去生命活性而造成人的中毒,所以不能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故C错误; D、CO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分析】A、根据化学常识来分析; B、根据化学原理来分析; C、根据化学之最来分析; D、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A、(1)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
14、件下种植、养殖,经权威机构认定并食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与颜色是否是绿色无关,所以“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2)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A错误; B、(1)钻木取火是指利用摩擦生热,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改变着火点;(2)真金不怕火炼描述的是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误; C、(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C正确; D、(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以防气体不纯点燃发生爆炸;(2)在实验室中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因此鉴别化学药品不可以品尝,
15、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时,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选项中一处错误即可,这样可以提高答题速度。 16.【分析】根据天平往哪边偏转,哪边偏重解答。 【解答】解:称取一定量的药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添加过多,故只能将药品减少,直到天平平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方法的掌握,难度系数低。 17.【分析】A、根据反应中能量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B、考查催化剂性质; C、根据置换反应特点分析回答此题; D、考查元素种类的判定方法。 【解答】解:A、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热量,而一些化合反应也会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16、,放出热量,而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A错误; B、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不是只有质量不变就属于催化剂,选项B错误; C、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错误; D、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决定,所以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则都是同一种元素,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8.【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确定是否有化合计的改变,然后确定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
17、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改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是由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由+4价和0价变成+2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由+2价变成+4价,铜元素由+2价变成0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的化学反应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9.【分析】A
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根据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来分析; D、根据除杂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A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因为铁和铜都不如锌活泼,所以将铜丝、铁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只能证明锌最活泼,但无法判断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B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四种溶液均为无色溶液,且氯化钡与硫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钾、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均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19、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项C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时,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D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
20、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分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依据这些反应的实际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中铁、铜质量比为56:64。若加入铁粉后,铁只与硫酸铜反应,则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根据题干信息,反应前所加铁粉质量与最终所得固体质量相等,说明最初加入8g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稀硫酸有剩余,即Wg铁粉中一部分与硫酸反应了,另一部分与硫酸铜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中氧化铜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80:160。因此
21、8g氧化铜完全溶解,生成硫酸铜质量为16g。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中铁和硫酸铜质量比为56:160,因此16g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的质量为5.6g。若W是5.6生成铜的质量为6.4g,A说法不正确;若W大于5.6,则除5.6g与硫酸铜反应外,其余部分铁与剩余的稀硫酸反应,干燥后固体质量可能不变。所以B、C、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是计算型选择题,主要是利用反应物的量以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每空1分) 21.【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
22、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氧元素符号为O,故填:O; (2)H+表示氢离子,故填:氢离子; (3)镁原子的符号为Mg,故填:Mg; (4)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5)CO表示一氧化碳,故填:一氧化碳; (6)OH﹣表示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分析】根
23、据图标的含义、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见物质的构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第一幅图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第二幅图说明盐酸在水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 第三幅图花生油中富含油脂, 第四幅图是蒸发操作, 石墨是层状结构, 第六幅图表示氧化汞的分子结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图标的含义等,难度不大。 23.【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聚四氟乙烯,故填:H; (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故填:G;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填
24、:E; (4)属于合金的是青铜,故填:B;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填:D;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A; (7)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氢气,故填:C; (8)属于酸碱指示剂的是粉条,故填:F。 【点评】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分析】(1)根据10℃时NaCl的溶解度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据此判断20℃时将7.5g NaCl放入67.5g水中全部溶解,然后根据溶
25、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4)根据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其涵义是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减去原来溶液中的硝酸钾即可。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故答案为:35.8 (2)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故答案为:硝酸钾; (3)7.5g÷(7.5g+67.5g)×100%=10%,故答案为:10%;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其涵义是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还能加入45.8g﹣15.8g=30g,故答案为:30g。 【点评】主要考查了
26、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2)硫酸亚铁、氢氧化钠、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4FeSO4+8NaOH+O2+2H2O=4Na2SO4+4Fe(OH)3↓。 故答案为:(1)Fe+H2SO4=FeSO4+H2↑; (2)4FeSO4+
27、8NaOH+O2+2H2O=4Na2SO4+4Fe(OH)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2分,每空1分) 26.【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价类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的意义,可以知道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4,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4﹣8﹣18﹣6=2,故填:34;2; (2)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是将上述物质A溶于水得到的溶液;D物质是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酸,其化学式是HClO3;E是“84”消毒液的
28、主要成分,可由HClO与NaOH反应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O+NaOH=NaClO+H2O,故填:A;HClO3;HClO+NaOH=NaClO+H2O; (3)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数与杀菌消毒能力成正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转化为氯离子后的化合价都是﹣1价,二氧化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5,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等质量的二氧化氯和氯气的分子个数比为:71:67.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均不变,因此等质量的二氧化氯、氯气杀菌过程中转化为氯离子的数目比为71:(67.5×2)=71:135,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数之比为:(5×71):(1×135
29、)≈2.63;故填:2.6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价类图的知识,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解答此题。 27.【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加入稀硫酸之前须将合金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3)根据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在酸性条件下通入过量氧气代替H2O2,优点是:反应后不需要除杂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钠过多,会与硫酸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属材料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30、 (2)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加入稀硫酸之前须将合金粉碎,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4)在酸性条件下通入过量氧气代替H2O2,优点是:反应后不需要除杂; (5)氢氧化钠过多,会与硫酸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步骤②中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能太多,原因是:产物硫酸锌中混入较多的硫酸钠杂质或不能得到硫酸锌。 故答案为:(1)B;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3)Cu+H2O2+H2SO4=CuSO4
31、+2H2O; (4)反应后不需要除杂; (5)产物硫酸锌中混入较多的硫酸钠杂质或不能得到硫酸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28.【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及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32、(1)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②的名称导管。 (2)浓硫酸的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选E收集。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连接完好、不漏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有糊状 Ca(OH)2生成,发生装置选用C而不选用B的原因是:装置C可以控制滴加液体
33、速率和防止糊状Ca(OH)2堵塞长颈漏斗的下端;将乙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生成的水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恰好相等,设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分子分别为x、y,则有18x:28y=1:1,则x:y=28:18。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8C2H2+61O238CO2+28H2O+18CO。 故答案为:(1)酒精灯;导管; (2)D;E; (3)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2KClO32KCl+3O2↑; (4)装置C可以控制滴加液体速率和防止糊状Ca(OH)2堵塞长颈漏斗的下端;28C2H2+61O238CO2+28H2O+18CO。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需
34、要我们综合掌握物质的制取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29.【分析】酸的化学式中的最左边的元素符号是H。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应注意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液体下流腐蚀标签。 【解答】解:【猜想与假设】 小东同学认为从受损标签上还能读出的内容就可以确定猜想一错误,他的理由是酸的化学式中的最左边的元素符号是H。 故填:一;酸的化学式中的最左
35、边的元素符号是H。 【结论与反思】 (1)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兴趣小组同学综合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最终得出猜想三正确。 故填:三。 (2)实验Ⅱ中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根据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这瓶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碳酸氢钠,是因为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使溶质变成碳酸氢钙,再滴加待测液,如果产生白
36、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氢钠。 故填:碳酸钠;碳酸氢钠;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使溶质变成碳酸氢钙,再滴加待测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氢钠。 【探究启示】 实验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应注意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液体下流腐蚀标签。 故填:向着手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30.【分析】(1)根据碳酸钙化学式的含义,以及相对分子质量为
37、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以及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2)由图中信息,可知鸡蛋壳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即加入100g盐酸时,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132.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CO2的总质量为50.0g+100g﹣132.4g=17.6g; (3)设鸡蛋壳中碳
38、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17.6g x=40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故答案为:(1)钙、碳、氧三种;100;(2)132.4;17.6;(3)8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1 11:51:51;用户:我不叫王海宁;邮箱:orFmNtygTZdeoRRXtaD47YJRzPg0@;学号:39962365 第14页(共14页)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