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4235903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酒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2021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沙尘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一氧化碳有毒,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二氧化硫属于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

2、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应的知识,难度不大。 3.【分析】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与合金,可通过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报纸含有的成分是天然的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 C.玻璃瓶是由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

3、料,不合题意。 D.铝制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材料一般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四类,判断材料类别关键要抓住概念的实质。 4.【分析】A.根据黄曲霉毒素有毒来分析; B.根据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甲醛有毒来分析; D.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霉变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发生变质,不能再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选项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内的蛋白质结构,所以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

4、健康,选项说法正确; D.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但是摄入过度也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大量服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在做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题时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F

5、e3+”中的“2”表示两个铁离子,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e”中的“2”表示2个氦原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

6、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进入水分子间隔中去的缘故,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

7、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示操作正确; B、铁丝燃烧时的生成物可能会炸裂瓶底,所以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图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

8、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作用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基础知识问题,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稍加留心即可。 8.【分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可知,1g氢气与8g氧气反应生成9g水

9、,选项推理错误; 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选项推理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选项推理错误; 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与碳酸盐,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进行有关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比较

10、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15g=65g,故B错误; C、t3℃时,甲、乙、丙溶解度的大小是乙>甲>丙,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分别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故C错误;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乙析出晶体,成为t1℃的饱和溶液,

11、丙成为t1℃的不饱和溶液,由于t1℃时乙的溶解度度大于丙在t2℃的溶解度,丙在t2℃溶解度大于t1℃甲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

12、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会升高,所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可取样,分别溶解在水中,比较溶液温度,溶液温度升高的则是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温度降低的则是硝酸铵,方案正确; B.氯化钾与熟石灰不反应,而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案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方案错误; D.硫酸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

1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11.【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清洁的燃料。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4)氯化钠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 故答案为:(1)②; (2)⑥; (3)④; (4)

14、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故填:属于; (2)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4个,其中X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3)为区

15、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软水;煮沸; (4)由图示可知,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氢气;2H2O2H2↑+O2↑。 【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3.【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镁原子的质子数、镁离子的结构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结构

16、与分类、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由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填:24.31; (2)镁是12号元素,所以镁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镁离子,质子数不变,仍为12;镁离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镁离子符号为Mg2+;故填:12;Mg2+; (3)B处的碳酸镁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3:2;A所示物质是一种碱,其中镁元素显+2价,则该物质是Mg(OH)2,金属镁和水发生反应可以

17、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故填:盐;3:2;Mg+2H2O=Mg(OH)2+H2↑。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离子的形成过程、物质的种类以及元素的化合价等,难度适中。 14.【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是金属单质,所以C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A是铜,B就是氧化铜,B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然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

18、物质,D是浅绿色溶液,说明D含有+2价的亚铁离子,C是金属单质,所以C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A是铜,B就是氧化铜,B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X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由上边的推导可知E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化学式是H2;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 加入的硫酸过量,过量的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

19、气; (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 (2)CuO+H2SO4=CuSO4+H2O; (3)H2;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或反应②中稀硫酸过量); (4)潮湿的空气中(或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防止金属腐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

20、,共19分) 15.【分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主要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

21、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这3个过程的合理顺序应为c、a、b。 【解答】解:(1) 气体 制取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方法1:加热高锰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均可选择C装置(密度都比空气大) 方法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方法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 均可选择B装置(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 CO2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高锰酸钾;CaCO3+2HCl═CaCl2+H2O+CO2↑;B;C。 (2)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22、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该瓶气体是O2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故填:复燃;氢氧化钙;红。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主要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这3个过程的合理顺序应为c、a、b。 故填:c、a、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23、、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分析】【实验过程与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显色进行分析; (4)①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检验生成物中有碳酸钠即可。 【解答】解:【实验过程与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为蓝色;故填: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

24、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溶液变为红色,再滴入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NaOH+H2SO4=Na2SO4+2H2O; (4)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但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胀大说明反应发生;故填:气球胀大;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加入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

25、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大量气泡产生,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红;2NaOH+H2SO4=Na2SO4+2H2O; (4)①气球膨胀;②有气泡产生。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关性质的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装置的能力;考查了化合物的性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7.【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26、】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的质量为:6g+40g+26.2g=72.2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70g,则相差的质量就是生成气体的质量,即:72.2g﹣70g=2.2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2.2g ==, x=5.3g,y=5.85g, 答:样品中

27、碳酸钠的质量为5.3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样品中含有的,质量为:6g﹣5.3g=0.7g,一种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5.85g。则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5.85g+0.7g=6.55g,溶液的质量为70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4%,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4 19:16:31;用户:我不叫王海宁;邮箱:orFmNtygTZdeoRRXtaD47YJRzPg0@;学号:3996236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