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234579051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13.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资源描述:

《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蔬菜课件: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1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施肥土壤的基本特征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土壤培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其应用有机蔬菜的施肥技术一 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态条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田土壤管理中,应着眼于防止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使土壤生态系统不断地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转化,这也是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1土土壤壤:即即指指覆覆盖盖在在地地球球陆陆地地表表面面上上的的,能能够够生生长长绿绿色色植植物物的的疏疏松松表表层层。土土壤壤分分为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2土土壤壤肥肥力力:是是指指在在植植物物生生长长发发育育过过程程中中,土土

2、壤壤不不断断地地供供给给和和调调节节植植物物所所必必需需的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 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分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类。为沙土、壤土和黏土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养分含量低透气性好发小苗不发老苗1.沙土的生产特性沙土的生产特性 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土壤温度变

3、幅大,常称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 “热性土热性土”。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2.壤土壤土 壤土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发老苗“壮子送老壮子送老”。通气透水性

4、良好通气透水性良好壤土适于种植各种作物壤土适于种植各种作物3.3.黏土黏土 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 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 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 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 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冷性土”。黏粒含量较多黏粒含量较多适于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适于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发老苗不发小苗发老

5、苗不发小苗土壤性质土壤性质 种种 菜菜 评评 价价 优优良良中中差差劣劣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壤土砂壤土砂壤土沙土沙土粘土粘土熟土层熟土层(cm)3025252020地下水地下水(m)2.53.53.55.01.52.511.51.0有机质有机质()2.522.51.52.011.51.0全全N(%)0.150.120.150.10.120.080.10.08全全P(%)0.30.250.30.20.250.150.20.15速效速效N(mg/kg)15012015090120609060速效速效P(mg/kg)120901206090406040速效速效K(mg/kg)180150

6、180120150l00120100总孔隙度总孔隙度(%)55555055455045大孔隙度大孔隙度(%)15101510151010蚯蚓粪蚯蚓粪多多较多较多有有少少无无宜种蔬菜宜种蔬菜任何蔬菜任何蔬菜白菜类、茄果类、白菜类、茄果类、葱蒜类、瓜类、葱蒜类、瓜类、瓜类、薯芋类、瓜类、薯芋类、根菜类、豆类根菜类、豆类西瓜、甜瓜西瓜、甜瓜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真菌菌丝细菌放线菌(一)土壤生物(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土壤壤微微生生物物种种类类:细细菌菌、放放线线菌菌、真真菌菌、藻藻类

7、类及及病毒等。病毒等。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分解农药等对环境有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分解农药等对环境有 害的有机物质。害的有机物质。分解矿物质。分解矿物质。固定大气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固定大气氮素,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 进土壤磷、钾的释放。进土壤磷、钾的释放。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 动。动。(二)土壤有

8、机质(二)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元素组成:元素组成:C、O、H、N,分别占,分别占52%58%、34%39%、3.3%4.8%和和3.7%4.1%,其次是,其次是P和和S。物质组成:糖类(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物质组成:糖类(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 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10%15%。腐。腐 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转化过

9、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种植绿肥作物种植绿肥作物2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作用:作用: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加土壤保增加土壤保 水、保肥能力。水、保肥能力。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 谢。谢。其他作用。其他作用。管理:增施厩肥、堆肥,种植绿肥,水田放养绿管理:增施厩肥、堆肥,种植绿肥,水田放养绿 藻,秸秆还田等。同时结合耕作、排灌等措施,调藻,秸秆还田等。同时结合耕作、排灌等措施,调 节土壤水、气、

10、热等状况。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性 有机质的黏结力和黏着力都比沙粒强,而比黏粒弱。施用有机肥可以克服沙土过沙,黏土过黏的缺点;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使土壤松紧程度、孔隙状况吸收性能都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砂土下面有淤泥层(夹粘层),或粘土层下有砂土层(腰砂地)。4、引洪放淤,引洪漫砂 将洪水有控制的引入农田,使淤泥沉积于砂质土壤中。将洪水中粗砂粒引入粘质土中。边灌边排,做到留砂留泥不留水。5、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种植豆科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在粘质土中,利用其发达根系,

11、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6、因地制宜,加强管理三 土壤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乃至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化学工业出版社(二)污染物的来源1.病原体肥料、生活垃圾2.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农药3.放射性物质工业、科研、医疗 污染物对土地污染污染物对土地污染 在

12、在进进行行污污水水、污污泥泥土土地地利利用用、固固体体废废弃弃物物的的土土地地处理过程中,残留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污染。处理过程中,残留的污染物造成土壤污染。图图图图4.4 4.4 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闸门内充满了污水 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水灌溉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因。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水俣y病的罪魁祸首是汞,“骨痛病”的源头是镉日本熊本县水俣

13、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I),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

14、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这种“怪病”就是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你被大米“镉”到了吗?1 2009年深粮集团从湖南采购上万吨大米,经深圳质监部门质量标准检验,该批大米质量不合格,重金属含量超标。2 东莞道窖多家米粉厂证实,当年从深粮集团购买了数百吨大米,用来加工米粉。3 南方日报记者在广州市场随机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结果均显示镉超标,属于不合格产品。4 从金斯奇取得的米样和

15、排粉样送检结果显示,湘潭直属库生产的“蓉城”牌大米的镉含量是0.3mg/kg,超标50%;金斯奇排粉的的镉含量是0.2mg/kg,超标一倍。5 湖南省政协的一份议案显示,近年来,湖南省出口(外销)农产品(5.85,0.00,0.00%)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被拒的次数逐渐增多。6 大米中的镉污染主要跟农作物的种植地污染有关,长期食用超标镉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其实,早在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潘根兴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也就是说,“镉大米”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但除了媒体爆和网友爆,我们几乎没有听到政府监督部门自己检测出“

16、镉大米”并进行封存或销毁的新闻。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国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故得此名。广西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更为严峻的是贻害的时间跨度,当年的痛痛病从20世纪50年代的污染到70年代暴露在患者身上,前后历时20多年。治理是个面向未来的课题,而过去几年中已经潜藏下来的将于何时表现出来,又该如何去应对则是当前更紧迫的课题。农药 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

17、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农药污染途径 化肥农药:农药通常是通过饮食、皮肤接触和呼吸三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三、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首先,是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其次,

18、是具土壤污染有累积性和地域性。第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性。第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艰难性。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土壤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固定形成了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化学工业出版社(1)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土壤污染造成农业损失主要可分成3类:第一类是土壤污染物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下降,但不影响品质;第二类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而使收获部分品质下降,但不影响产量;第三类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也使收获部分品质下降。较为多见。(2)土壤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健康 主要是通过气水土植物食物链途径,土壤是污染物进入人体

19、的食物链的主要环节。所以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的粮食、蔬菜和畜牧产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必然引起食物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3)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4)土壤中农药的危害及环境效应 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中具有高毒、潜在毒性的占相当比例。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占施药量的20%70%。农药生产企业的“三废”不达标排放往往导致水质受污染、作物大面积绝收、危害人畜健康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难以修复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同时破坏生态平衡和降低生物多样性,所以具有长期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其治理 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一)土壤

20、沙化及其防治(一)土壤沙化及其防治1概念概念 土壤沙化是指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土壤沙化是指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 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失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失 水,土粒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水,土粒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 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 而使土壤沙化。而使土壤沙化。2危害危害 使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使土壤失去农、牧生产能力;使大气使大气 环境恶化;环境恶化;土壤沙化的发展,造成植被减少,加土壤沙化的发展,造成植被减少,加 快生物种类的灭绝,直接威胁人类

21、生存。快生物种类的灭绝,直接威胁人类生存。3防治途径防治途径 营造防沙林带;营造防沙林带;实施生态工程;实施生态工程;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建立生态复合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资源;合理开发水资源;完善法制,严格控制农垦和破坏草地、湿地。完善法制,严格控制农垦和破坏草地、湿地。(二)土壤流失及其防治(二)土壤流失及其防治 1危害危害 土壤薄层化;土壤薄层化;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导致植被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植被减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防治防治 植物措施:选择耐旱、耐瘠薄、适应植物措施:选择耐旱、耐瘠薄、适应 性强且生长快的树种,营造乔木林、灌木林、性强且生长快的树种,营造乔木林

22、、灌木林、乔灌混交林等;乔灌混交林等;土壤保持耕作法,如带状种土壤保持耕作法,如带状种 植,间隔造林;植,间隔造林;先保护后利用,如封山育林先保护后利用,如封山育林 育草。育草。(三)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三)土壤潜育化及其防治 1危害危害 土壤中还原性有害物质较多,土性冷,土壤中还原性有害物质较多,土性冷,养分转化慢,不利于水稻生长。养分转化慢,不利于水稻生长。2防治防治 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种植耐渍水稻品种。种植耐渍水稻品种。(四)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四)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 1来源来源 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

23、性,主要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 是工业是工业“三废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即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 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等。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等。2 2预防预防 应应“先防后治,防重于治先防后治,防重于治”,首先要严格,首先要严格 按照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土壤污染按照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土壤污染 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发展清洁生产工艺,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加强加强“三废三废”治理,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源头。3 3治理治理 (1 1)重金属污染:通过农田的水分调)重金属污染:通过农田的水分调

24、控,调节土壤控,调节土壤氧化还原氧化还原(EhEh),控制土壤重金属),控制土壤重金属 的毒性;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客土、的毒性;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客土、换土法;生物修复。(换土法;生物修复。(2 2)有机物(农药)污)有机物(农药)污 染: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染: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调控土壤调控土壤pHpH和和EhEh,加速农药降解。,加速农药降解。1.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3.施用化学改良剂4.改变耕作制度5.换土农田培肥农田培肥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动态模型一、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分析一、

25、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是是土土壤壤肥肥力力的的一一个个重重要要指指标标,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的的来来源源主主要要是是:作作物物残残体体、秸秸秆秆直直接接还田还田和和畜粪畜粪、厩肥还田厩肥还田等。等。我国目前土壤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以下我国目前土壤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以下4 4个方面个方面:大量有机物不能还田。大量有机物不能还田。绿肥播种面积不大,且单产较低,养绿肥播种面积不大,且单产较低,养 地的速度跟不上养分移出农田的速度。地的速度跟不上养分移出农田的速度。化学氮肥大量使用,使土壤碳氮比降化学氮肥大量使用,使土壤碳氮比降 低,从而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导致低,从而加

26、速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导致 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土壤的雨水淋溶掉大量营养元素。土壤的雨水淋溶掉大量营养元素。二、养分平衡二、养分平衡(一)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一)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1.1.农田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农田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 农农田田物物质质循循环环是是人人类类在在一一定定的的气气候候、地地质质、土土壤壤、植植被被等等自自然然因因素素的的背背景景下下来来干干预预和和控控制制的的,在在农农田田上上,除除了了养养分分的的自自然然补补给给和和减减少少外外,还还受受灌灌水水、施施肥肥、耕耕作作、根根系系和和残残茬茬的的归归还还等等人人类类各各种种措措施施所所左

27、左右右。因因此此,农农田田物物质质循循环环的的研研究究涉涉及及土土壤壤、肥肥料料、降降水水、作作物物等等许许多多因因素素,必须把作物、土壤条件与措施联系起来。必须把作物、土壤条件与措施联系起来。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降水;降水;土壤矿质分解;土壤矿质分解;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根系和残茬归还;根系和残茬归还;尘埃的沉降;尘埃的沉降;灌溉;灌溉;播种与幼苗移栽。播种与幼苗移栽。输入包括:输入包括:植物收获物对养分元素的移出;植物收获物对养分元素的移出;土壤的淋失;土壤的淋失;土壤的冲刷;土壤的冲刷;挥发;挥发;土壤固定等。土壤固定等。如如果果连连年年输输出出大大于于输输入入,就就

28、会会越越种种地地越越瘦瘦;若若能能通通过过各各种种途途径径将将收收获获物物带带走走的的归归还还给给土土壤壤,使使输输入入大大于于输输出出,那那么么地地就就越越种种越越肥肥;若输出等于输入,地力则呈相对稳定状态。若输出等于输入,地力则呈相对稳定状态。输出包括:输出包括:在在农农田田生生态态系系统统中中,每每种种元元素素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独独特特的的循循环环途途径径。因因此此,必必须须弄弄清清养养分分转转移移路路线线和和循循环环途途径径,通通过过各各种种途途径径促促进进和和扩扩大大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循循环环,才才能能保保证证土土壤壤肥肥力力的的提提高高和和稳稳产高产。产高产。关于关于碳、氮、磷、钾

29、的循环与平衡碳、氮、磷、钾的循环与平衡等等问题在农业生态学中已详细介绍。问题在农业生态学中已详细介绍。2.2.碳、氮、磷、钾的循环与平衡碳、氮、磷、钾的循环与平衡(二二)不同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制度下 农田物质平衡动向农田物质平衡动向 1.1.地力在自然植被下的变化地力在自然植被下的变化 自然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生物起着主导自然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生物起着主导作用。英国洛桑试验站在作用。英国洛桑试验站在BroodburkBroodburk从从18821882年年开始撂荒,到开始撂荒,到19641964年测定,土壤的碳和氮比年测定,土壤的碳和氮比18811881年增加年增加1 1倍多。倍多。土

30、层土层土层土层(cmcm)C C(%)N N(%)188118811964196418811881196419640 02323232346460.980.980.590.592.792.790.810.810.1070.1070.0780.0780.2600.2600.0980.098 2.2.荒地开垦后的养分动态荒地开垦后的养分动态 荒荒地地开开垦垦以以后后,一一般般规规律律是是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和和养养分分迅速下降。迅速下降。黑黑龙龙江江省省富富含含有有机机质质的的黑黑钙钙土土,在在开开垦垦后后的的头头l0l0年,有机质损失了年,有机质损失了35%35%。栽栽培培作作物物所所形形成成的

31、的有有机机质质中中,有有70%70%90%90%以以收收获获物物及及产产品品形形态态移移出出田田外外,而而以以残残茬茬、落落叶叶和和根根的的形形式式遗遗留留在在农农田田中中的的数数量量不不多多。种种植植中中耕耕作作物物土土壤壤有有机机物物损损失失最最多多,麦麦类类作作物物消消耗耗的的有有机质少,而栽培牧草则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机质少,而栽培牧草则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常耕地与新开荒地大不相同,有机质分解较慢,常耕地与新开荒地大不相同,有机质分解较慢,肥力状况决定于投入与移出的平衡状况。一般肥力状况决定于投入与移出的平衡状况。一般规律是:规律是:多出少入是耗地之因,而多入少出则为养多出少入是耗地之

32、因,而多入少出则为养 地之本。地之本。沉淀元素磷、钾一般是负平衡沉淀元素磷、钾一般是负平衡(不入时不入时);氮一般是负平衡,但种豆科作物时则有正有负;氮一般是负平衡,但种豆科作物时则有正有负;碳多数情况下是正,但完全不入时则以负碳多数情况下是正,但完全不入时则以负 平衡居多。平衡居多。3.3.常耕地有机质养分动态常耕地有机质养分动态多多熟熟种种植植产产量量增增加加,从从土土壤壤中中移移走走的的物物质质增增多,若耕种培肥措施不当,会导致肥力下降。多,若耕种培肥措施不当,会导致肥力下降。但但另另一一方方面面,多多熟熟高高产产本本身身留留给给土土壤壤的的作作物物根根茬茬以以及及可可能能直直接接间间接

33、接归归还还土土壤壤的的有有机机物物也也相相应应增增多多,同同时时多多熟熟制制往往往往有有较较充充足足的的水水分分养养分分补补给给和和良良好好的的耕耕作作管管理理,使使土土壤壤的的环环境境条条件件不不断断得得到到改改善善,水水、肥肥、气气、热热诸诸肥肥力力因素不断得到调节。因素不断得到调节。4.4.多熟制下的养分动态多熟制下的养分动态据据中中国国农农业业大大学学试试验验得得出出,多多熟熟制制下下氮氮、磷磷、钾钾消消耗耗多多,二二熟熟比比一一熟熟多多消消耗耗养养分分1 1倍倍:多多熟熟高高产产下下;有有机机质质源源大大大大增增加加,因因而而为为改改善善土土壤壤有有机质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机质状况提

34、供了有利条件。表表表表 一熟二熟养分与有机质平衡一熟二熟养分与有机质平衡一熟二熟养分与有机质平衡一熟二熟养分与有机质平衡熟制熟制熟制熟制处理处理处理处理投入养分投入养分投入养分投入养分(kg/kg/kg/kg/亩)亩)亩)亩)投入投入投入投入/移出移出移出移出有机有机有机有机质平质平质平质平衡衡衡衡N N N NP P P P2 2 2 2O O O O5 5 5 5K K K K2 2 2 2O O O ON N N NP P P P2 2 2 2O O O O5 5 5 5K K K K2 2 2 2O O O O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一熟一熟一熟一熟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春玉米春玉米春玉米春

35、玉米春大豆春大豆春大豆春大豆8.278.278.278.279.709.709.709.706.046.046.046.044.484.484.484.484.844.844.844.844.844.844.844.84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0.830.830.830.830.890.890.890.890.670.670.670.671.321.321.321.320.850.850.850.852.172.172.172.170.310.310.310.310.120.120.120.120.420.420.420.

36、422.972.972.972.974.034.034.034.031.951.951.951.95一年一年一年一年二熟二熟二熟二熟麦麦麦麦玉米玉米玉米玉米麦麦麦麦/玉米玉米玉米玉米麦麦麦麦大豆大豆大豆大豆13.513.513.513.512.612.612.612.611.011.011.011.04.844.844.844.844.844.844.844.844.844.844.844.84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1.400.760.760.760.760.680.680.680.680.750.750.750.750.630

37、.630.630.630.550.550.550.550.990.990.990.990.110.110.110.110.080.080.080.080.230.230.230.233.733.733.733.734.534.534.534.532.882.882.882.88 三、土壤培肥与建立三、土壤培肥与建立 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培培养养地地力力有有生生物物学学的的、物物理理学学的的和和化化学学的的多多种方法。种方法。(一)生物养地(一)生物养地生生物物养养地地,就就是是利利用用生生物物及及其其遗遗体体培培养养地地力力或或改良土壤。改良土壤。如如种种植植豆豆科科作作物物、

38、绿绿肥肥,实实行行轮轮作作,放放养养绿绿萍萍、蓝蓝藻藻,稻稻田田养养鱼鱼,利利用用土土壤壤中中的的蚯蚯蚓蚓、藻藻类类、菌菌根根和和自自生生固固氮氮菌菌,施施用用厩厩肥肥、堆堆肥肥,造造林林种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生物养地之列。草、保持水土等均属生物养地之列。固氮;固氮;增增加加土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质,为为土土壤壤中中的的生生 物提供能源;物提供能源;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保持水土;保持水土;松土耕地;松土耕地;生物排除盐碱等。生物排除盐碱等。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各种作物的自然归还率是不同的。各种作物的自然归还率是不同的。据据江江苏苏省省农农业业

39、科科学学院院的的分分析析,作作物物的的根根茎茎、落落花花、落落叶叶是是作作物物对对农农田田土土壤壤自自然然归归还还的的有有机机物物质质,一一般般占占总总生生物物量量的的18%18%左左右右,油油菜菜较较高高,达达30%30%,麦麦稻稻较较低低,约约15%15%,大大豆豆、绿绿肥肥(留种留种)为为20%20%左右。左右。作物作物作物作物N N N NP P P P2 2 2 2O O O O5 5 5 5K K K K2 2 2 2O O O O麦类麦类麦类麦类油菜油菜油菜油菜冬绿肥冬绿肥冬绿肥冬绿肥水稻水稻水稻水稻大豆大豆大豆大豆25%25%25%25%32%32%32%32%51%51%51

40、%51%100%100%100%100%39%39%39%39%63%63%63%63%24%24%24%24%23%23%23%23%24%24%24%24%65%65%65%65%100%100%100%100%32%32%32%32%52%52%52%52%25%25%25%25%73%73%73%73%79%79%79%79%83%83%83%83%100%100%100%100%83%83%83%83%85%85%85%85%27%27%27%27%根据各种作物各器官中的养分,还可以计算出根据各种作物各器官中的养分,还可以计算出氮、磷、钾营养元素的自然归还率氮、磷、钾营养元素的自然归

41、还率豆科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比值小,多年生豆科豆科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比值小,多年生豆科作物为作物为2 2:1 1,一年生豆科作物为,一年生豆科作物为7 78 8:1 1,收获,收获后留给土壤的较多后留给土壤的较多;植株各部分含氮量都很高,植株各部分含氮量都很高,一般为一般为1.45%1.45%2.70%2.70%,而禾本科作物全株含氮,而禾本科作物全株含氮量仅量仅0.5%0.5%。在正常生长时,豆科作物可固氮。在正常生长时,豆科作物可固氮3kg3kghmhm2 2。禾本科作物虽然耗氮,但却能固碳。它们生物禾本科作物虽然耗氮,但却能固碳。它们生物量大,根系强,秸秆多,因而可能返还土壤中量大,根系强

42、,秸秆多,因而可能返还土壤中的有机质也多,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近年的有机质也多,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近年来各地秸秆直接还田正在迅速发展。各种秸秆来各地秸秆直接还田正在迅速发展。各种秸秆(稻草、麦秸、玉米秆稻草、麦秸、玉米秆)中含有机质中含有机质80%80%左右,含左右,含氮素氮素0.4%0.4%0.6%0.6%,磷,磷0.13%0.13%0.27%0.27%,氧化钾,氧化钾1.0%1.0%2.0%2.0%。油油料料作作物物其其产产品品是是油油,成成分分来来源源于于空空气气和和水水。所所以以油油被被输输出出于于系系统统之之外外,而而主主要要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氮氮、磷磷、钾钾等等全全部部保保

43、留留在在当当地地农农业业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内内,通过家畜返还耕地。通过家畜返还耕地。棉棉花花是是中中耕耕作作物物,消消耗耗土土壤壤养养分分较较多多,如如果果将将棉棉籽籽饼饼用用来来喂喂牲牲畜畜,棉棉叶叶、铃铃壳壳、棉棉枝枝等等经经适适当当处处理理后后也也还还田田,则则可可使使氮氮、磷磷、钾钾等等营营养养元元素基本较少转移出农田生态系统。素基本较少转移出农田生态系统。通通过过合合理理的的作作物物布布局局和和轮轮作作倒倒茬茬,把把用用养养特特点点不不同同的的作作物物合合理理搭搭配配,如如禾禾本本科科与与豆豆科科结结合合,一一年年生生与与多多年年生生作作物物结结合合,做做到到用用中中有有养养,养养中中

44、有有用用,用用养养结结合合,有有利利于于调调节节地地力力和和扩扩大大农农田物质的循环。田物质的循环。三三 土壤培肥土壤培肥 1、有机肥料比重过低,特别是有机N大大低于无机N,土壤有机质将迅速亏损,土壤肥力难以保持。许多国农的试验表明,只有当有机N适当超过无机N时,土壤有机质才不致于损耗,如日本为1:1.14,美国为1:1.54,法国为1:1.13,而在预测中,我国只有1:0.38。2、由于有机肥不足,P素和K素供应不足(受矿产资源限制),NPK比例不仅得不到合理调整,反而更加严重失调,不能保证对粮棉油增产所需养分的全面供应,N肥的利用率也难以提高,3、生产2773万吨化肥,大约需要耗能2000

45、*1015J;这对我国紧缺的石油资源将是一个过重的负担。从基本国情考虑,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应该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以逐步形成有机为主的生态农业。土壤培肥就是通过科学耕作,合理施肥以及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并使之成为营养齐全、缓冲能力强、供水供肥持续稳定、高产稳产的肥沃土壤。生产有机蔬菜产品的土壤必须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的标准,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适耕性良好,土壤有机质35,碱解氮120毫克每千克、速效磷10毫克每千克、速效钾120毫克每千克,水肥气热协调,能够持续丰产稳产。凡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土壤都需要进行培肥。(一)有机蔬菜土壤的培肥途径 1

46、.扩大有机肥源,加大有机肥料的投入数量2.加强生物肥料的施用研究,提高生物肥料的施用技术3.利用蚯蚓培肥地力4.合理施用单质矿物性肥料小资料:小资料:1.古代中国是最早使用古代中国是最早使用天然肥料天然肥料的国家的国家2.李比希李比希对中国农业的评价:中国式的传统农对中国农业的评价:中国式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耕地长期使用地力却不会下业,精耕细作,耕地长期使用地力却不会下 降,是施用降,是施用有机肥有机肥的结果的结果3.生物废物生物废物 资源资源(肥料资源肥料资源)污染源污染源(脏、烂、臭脏、烂、臭)4.我国的施肥制度:我国的施肥制度: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利用

47、利用不利用不利用(二)有机蔬菜土壤的培肥技术1.根据有机肥的特性进行施肥经过堆沤处理,经过无害化处理。堆肥、沤肥、沼渣肥等含有大量的腐殖质,适合培肥土壤,做基肥,不宜做追肥施用。作物秸秆和山草是一类高纤维含量的有机肥料,来源十分广泛。草木灰含有510的氧化钾,呈碱性,不能同腐熟的人粪尿、厩肥混合施用或贮藏,以免降低肥效。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但其酸度大,含有较高的活性铁和活性铝,分解程度较低,一般不直接作肥料施用,常用作基肥或牲畜的垫圈材料。2.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生长规律进行施肥不同作物所需养分不同,在制定有机农业培肥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所用有机肥源中N、P、K和中微量元素的含

48、量情况,了解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以N定P、定K再定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配方施肥方法。适时追肥。作物对营养的最大利用期,是在作物生长最快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这时作物需肥量大,对肥料的利用率高,此时要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以保证作物对营养的需要。3.根据土壤性质施肥土壤性质即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土壤水分、温度、通气性、酸碱反应、土壤耕性、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砂性土施肥时要多施沼渣肥和土杂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粘重土壤施肥时要多施切断的秸秆、山草和厩肥类、泥炭类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的通透状况,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

49、提高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强酸性土壤可适当的施些石灰,强碱性土壤则可施些石膏粉或硫磺粉进行调节。4.合理轮作、间作,提高土壤自身的培肥能力5.进行灌水处理 兼有土壤消毒和除盐的作用。6.防止土壤污染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城市垃圾和有害物质超标的矿物质肥料,不用污染水灌溉。最好选择远离城市,土壤有害物质底值不超标的地带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并设立隔离区防止污染。五、土壤培肥优选物质五、土壤培肥优选物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定义:定义: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之统称。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

50、肥料之统称。人粪尿、厩肥、绿肥、堆沤肥、饼肥、土杂肥以及各人粪尿、厩肥、绿肥、堆沤肥、饼肥、土杂肥以及各种废弃物和腐植酸类肥料种废弃物和腐植酸类肥料我国各地使用的有机肥料就有我国各地使用的有机肥料就有14类,共类,共100多种,多种,每年各种有机肥料的总产量每年各种有机肥料的总产量 达达18 24 亿吨,亿吨,其中氮磷钾养分就有其中氮磷钾养分就有1678万吨,接近化肥养分总量。万吨,接近化肥养分总量。(一)有机肥料的优越性1.来源广、潜力大2.肥效长,养分全3.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4.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5.能够提高无机肥的肥效,改善农产品品质6.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51、7促进磷的有效性8.提高作物品质9.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特特 点点与化学肥料相比较,有机肥料具有如下特点:与化学肥料相比较,有机肥料具有如下特点:与化学肥料相比较,有机肥料具有如下特点:与化学肥料相比较,有机肥料具有如下特点:1、有机肥料属于完全肥料、有机肥料属于完全肥料2、富含有机质、富含有机质3、资源广泛,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可行、资源广泛,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可行4、肥效迟缓、肥效迟缓5、养分含量低,体积大,积制、运输、施用费时、费力、养分含量低,体积大,积制、运输、施用费时、费力6、富含微生物,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富含微生物,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7、常带有一些有害

52、成分的危害。如虫卵、病毒、细菌等、常带有一些有害成分的危害。如虫卵、病毒、细菌等有机肥施用中的问题有机肥施用中的问题 养养分分全全但但各各种种养养分分的的含含量量低低,养养分分供供应应持持久久但但肥肥效效缓慢。缓慢。有有机机肥肥使使用用过过量量同同样样会会引引起起农农产产品品中中硝硝酸酸盐盐和和重重金金属属超超标标,同同样样会会引引起起氮氮素素流流失失,使使地地下下水水中中硝硝酸酸盐盐超标。超标。没没有有处处理理好好的的有有机机肥肥中中含含有有大大量量的的病病菌菌和和虫虫卵卵,容容易污染蔬菜,影响人类健康。易污染蔬菜,影响人类健康。(四四)有机肥料的发展趋势有机肥料的发展趋势1.传统有机肥料的

53、使用呈萎缩的趋势传统有机肥料的使用呈萎缩的趋势!原因:原因:2.商品化,即将有机肥料加工转化为商品有机肥商品化,即将有机肥料加工转化为商品有机肥特点特点:价格相对于化肥(等效养分)便宜价格相对于化肥(等效养分)便宜 施用较为方便施用较为方便 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有优势有机肥在培肥土壤方面有优势3.绿肥沼气肥在未来农业生产中也是很有潜力,绿肥沼气肥在未来农业生产中也是很有潜力,值得进一步发展、推广的有机肥。值得进一步发展、推广的有机肥。养分含量低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肥效缓慢制作和使用有机肥料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等制作和使用有机肥料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等我国农田养分投入中有机肥结构的变化我国

54、农田养分投入中有机肥结构的变化年份年份 肥料投入总量肥料投入总量 有机肥所占比重有机肥所占比重(%)(万吨万吨)总量总量 N P2O5 K2O1949 444 99.9 99.6 100 1001957 726 94.9 88.9 96.2 100 1965 974 81.9 71.4 73.2 99.91975 1710 68.6 53.8 57.8 97.61980 2488 49.0 31.2 44.3 93.51985 3218 44.8 28.9 40.0 85.81990 4127 37.2 23.4 30.9 77.91995 5295 32.1 21.6 24.9 66.9 2

55、000 6028 30.3 20.9 23.7 57.4 中国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情况中国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情况中国有机肥占总用肥量的比例变化中国有机肥占总用肥量的比例变化二)、有机肥料的分类和来源二)、有机肥料的分类和来源粪尿肥类粪尿肥类:人粪尿、家畜粪尿与厩肥、禽粪人粪尿、家畜粪尿与厩肥、禽粪堆沤肥类堆沤肥类:堆肥、沤肥、秸秆还田、沼气肥:堆肥、沤肥、秸秆还田、沼气肥绿肥类绿肥类:栽培绿肥、野生绿肥栽培绿肥、野生绿肥饼肥类饼肥类泥炭类:泥炭类:泥炭、腐殖酸泥炭、腐殖酸城市废弃物类城市废弃物类:垃圾肥、城市污泥、污水等垃圾肥、城市污泥、污水等其它有机肥类:其它有机肥类:海肥、毛发等海肥、毛发等

56、1 分类分类根据腐熟过程中发热特点分为以下:根据腐熟过程中发热特点分为以下:1)热性肥料:有机肥在腐熟的过程中堆温可升高到)热性肥料:有机肥在腐熟的过程中堆温可升高到50以以上,包括马粪,羊粪和秸秆还田等。上,包括马粪,羊粪和秸秆还田等。2)冷性肥料:在腐熟过程中不产生高温,以土为垫圈材)冷性肥料:在腐熟过程中不产生高温,以土为垫圈材料的为冷性肥料,如牛粪。料的为冷性肥料,如牛粪。有机肥的商品要求有机肥的商品要求 外观:有机肥料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外观:有机肥料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无恶臭。无恶臭。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应

57、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30%30(以干基计),(以干基计),2)2)总养分(总养分(N+PN+P2 2O O5 5+K+K2 2O O)含量)含量%4.0%4.0(以干基计)(以干基计)3)3)水分(游离水)含量水分(游离水)含量%20%20,4)4)酸碱度酸碱度pH 5.5-8.0 pH 5.5-8.0 5)5)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应符合要求。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应符合要求。(二)有机肥料的分类与来源根据它的来源特性、积制方法分类,有机肥料可分为:粪尿类: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类、海鸟类、蚕沙等。堆沤肥类

58、:堆肥、沤肥、和秸杆直接还田利用等。饼肥类:包括各种饼肥和糟渣肥等。海肥类:动物性海肥、植物性海肥、矿物性海肥。绿肥类:冬、夏、水生、多年生、草炭类:草炭、褐煤、腐殖酸肥料。杂肥类:熏土、炕土、硝土、垃圾、烟筒灰、泥肥、草木灰、屠宰场废弃物等。根据有机肥料在堆制过程中能否产生高温来分类。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生高于50以上的高温,这一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如:马粪、羊粪、纯猪粪、蚕粪、禽粪、秸秆堆肥等。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产生高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如:土粪、各种泥

59、土粪、牛粪、人粪尿(或粪稀)等。所为“热性”与“冷性”也是相对而言,纯猪粪为热性,如大量加土成为土粪。就是冷性肥料。(三)来源(三)来源1.成分与性质成分与性质 人类是最好的土壤养分的富集者人类是最好的土壤养分的富集者。人粪尿的平均肥料成分含量人粪尿的平均肥料成分含量(%)种类种类 水分水分 有机质有机质 N P2O5 K2O人粪人粪 70以上以上 20左右左右 1.0 0.5 0.37人尿人尿 90以上以上 3左右左右 0.5 0.13 0.19 人粪尿人粪尿 80以上以上 5-10 0.5-0.8 0.2-0.4 0.2-0.3人粪尿人粪尿(1)保存养分保存养分,防止养分的损失防止养分的损

60、失粪坑底部防止尿液渗漏粪坑底部防止尿液渗漏,上部应遮阴加盖上部应遮阴加盖,另另外还可考虑加入少量过磷酸钙等保氮物质外还可考虑加入少量过磷酸钙等保氮物质.(2)消灭病菌消灭病菌,防止病原菌和虫卵等的危害防止病原菌和虫卵等的危害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是防止疾病传播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是防止疾病传播,保证农村卫生的重要措施保证农村卫生的重要措施.人粪尿的合理贮存是有效利用人粪尿的关键人粪尿的合理贮存是有效利用人粪尿的关键3.人粪尿的合理施用人粪尿的合理施用 1)人粪尿适宜施用于叶菜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和纤维人粪尿适宜施用于叶菜类作物、禾谷类作物和纤维类作物,不宜施用在对氯敏感的作物上类作物,不宜施用

61、在对氯敏感的作物上 2)适宜施用在各种土壤上,但由于含有高量的钠,故适宜施用在各种土壤上,但由于含有高量的钠,故要配合其它有机肥料施用要配合其它有机肥料施用 3)可作基肥和追肥,作追肥时应兑水稀释后施用可作基肥和追肥,作追肥时应兑水稀释后施用 4)人粪尿是一种富含人粪尿是一种富含N的速效有机肥特别是人尿,应配的速效有机肥特别是人尿,应配合合P、K肥的施用肥的施用家畜粪尿和厩肥家畜粪尿和厩肥家畜粪、尿的成分与性质家畜粪、尿的成分与性质家畜粪家畜粪:成分复杂,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成分复杂,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类、有机酸、酶和无机盐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类

62、、有机酸、酶和无机盐类类家畜尿家畜尿:成分简单,主要有尿素、尿酸、马尿酸及钾、:成分简单,主要有尿素、尿酸、马尿酸及钾、钠、钙、镁等无机盐类钠、钙、镁等无机盐类1、猪粪、猪粪 C/N比较低,含有大量氨化细菌,易腐熟,比较低,含有大量氨化细菌,易腐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大(大(468-495me/100g),劲柔而后劲,劲柔而后劲长,长苗、壮棵长,长苗、壮棵2、牛粪、牛粪 粪质细密,含水量较高,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粪质细密,含水量较高,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C/N比较大(比较大(21.5),冷性肥料,),冷性肥料,CEC=402-423me/100g3、马粪、马粪 纤维含

63、量高,疏松多孔,含水量小,含有大量的高温纤维含量高,疏松多孔,含水量小,含有大量的高温纤维分解菌,腐熟分解快发热大,属于热性肥料纤维分解菌,腐熟分解快发热大,属于热性肥料,CEC=380-394me/100g。马粪改良粘重土壤的效果好。马粪改良粘重土壤的效果好4、羊粪、羊粪 粪质细密干燥,肥分浓厚,养分含量高,热性肥料粪质细密干燥,肥分浓厚,养分含量高,热性肥料(不如马粪),发酵快,(不如马粪),发酵快,CEC=438-441me/100g鸡、鸭、鹅类家禽,由于其饲料组成远较牲畜、猪的养分为高,因此,其排泄物富含氮磷钾养分也就相应高些。凡是施用家禽粪的其农产品品质均好于一般有机肥区。二二)厩肥

64、厩肥:是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加入作物秸秆、:是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加入作物秸秆、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厩肥的成分因家畜的种类、饲料的优劣、垫圈材厩肥的成分因家畜的种类、饲料的优劣、垫圈材料及用量等条件而异。厩肥是我国农村有机肥料及用量等条件而异。厩肥是我国农村有机肥料的主体料的主体(63-72%)。垫圈法垫圈法-用秸杆、杂草、泥碳、干细土等为垫料用秸杆、杂草、泥碳、干细土等为垫料冲圈法冲圈法-用水冲洗(入沼气池)用水冲洗(入沼气池)厩肥的平均养分含量(厩肥的平均养分含量(%)厩肥施用应注意的问题:厩肥施用应注意的问题:C/N比大,微生物争肥

65、争水;嫌气比大,微生物争肥争水;嫌气反硝化;施用前的堆制腐熟;积制过程的矿质化与腐质化反硝化;施用前的堆制腐熟;积制过程的矿质化与腐质化种类水分有机质 NP2O5K2O 猪 72.4 25.00.45 0.19 0.60 牛 77.5 20.30.34 0.16 0.40 马 71.3 25.40.58 0.28 0.53 羊 64.6 31.80.83 0.23 0.67三三).家畜粪尿及厩肥的合理施用家畜粪尿及厩肥的合理施用猪粪和猪厩肥:中性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猪粪和猪厩肥:中性肥料,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牛粪和牛厩肥:牛粪和牛厩肥:冷性肥料冷性肥料,有利于改良有机质少的轻,有利于改良

66、有机质少的轻质土壤质土壤马粪和马厩肥:马粪和马厩肥:热性肥料热性肥料,,可用于改良质地粘重土可用于改良质地粘重土壤壤羊粪和羊厩肥:羊粪和羊厩肥:热性肥料热性肥料,是一种优质有机肥,适用,是一种优质有机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厩肥和家畜粪一般做基肥施用,全面撒施或集中施用厩肥和家畜粪一般做基肥施用,全面撒施或集中施用均可,用量约为均可,用量约为15000-22500 kg/ha,并注意与化肥配,并注意与化肥配合施用。合施用。堆堆 沤沤 肥肥堆肥化堆肥化 :利用秸杆、绿肥、泥炭和人畜粪尿等,经人:利用秸杆、绿肥、泥炭和人畜粪尿等,经人工控制下充分混合,在一定的水分、工控制下充分混合,在一定的水分、C/NC/N比和通风条件比和通风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通过矿质化和腐殖化作用下进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通过矿质化和腐殖化作用将有机物物料转变为有机肥料的过程。将有机物物料转变为有机肥料的过程。特点:重量上减少特点:重量上减少1/21/2左右,体积减少左右,体积减少1/21/2左右左右 二二 堆肥的方式与分类堆肥的方式与分类 一)方式一)方式1 北方地区以堆肥为主北方地区以堆肥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