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23654427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 7 课 【根底稳固】 1.这一时期,“工商食官”的规定渐被打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商人阶级得以形成,其 地位也得到提高。这一局面消灭于( ) 3 A. 商代 C.春秋战国时期 B. 西周 D.秦汉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应选 C 项。 2. 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消灭。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进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2、( )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治理足以适应的经济形势 【答案】B 【解析】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更为开放”指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即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经营,应选 B 项。 3. 明代嘉靖年间的《河间府志》记载,乡镇一级的集市每月有二三个集日,州县每月或许有五六个集日,府城则每日一集。这反映出当时( ) A.市场的三级治理体制形成B.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开头消灭C.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答案

3、】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时,乡镇、州县以及府城的集市数量参差不齐,但是普遍存在,说明当时农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场治理,排解A 项;集市不等于专业化市镇,排解B 项;鸦片战斗后自然经济开头瓦解,排解D 项。 4. 《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行缺之所。”材料所述与以下哪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 ) A.四川地区消灭纸币交子B.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C.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D.海禁、闭关自守政策实行 【答案】B 【解析】材料“商贾捐资,建设会馆”反映

4、了明清时期会馆的消灭,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会馆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应选B 项。 5. 魏征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在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金币 、萨珊波斯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觉察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这一考古觉察( )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状况B.说明中欧之间的沟通始于南北朝 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东罗马金币、萨珊波斯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考古学者在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觉察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可知,这一考古觉察可以印

5、证此时中西之间的贸易沟通,应选D 项。 6. “该帝国的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王朝 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该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商船”“首都巴格达”可知,“该帝国”指的是阿拉伯帝国,应选B 项。 7.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渐渐地应运而生。交子的“交”,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依据材料可知,纸币的进展( )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6、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进展 C.满足了商品经济进展的要求D.留意其防伪功能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当时纸币是格外留意防伪的,应选D 项。 8. 公元前 2 世纪和公元前 1 世纪时,在罗马的公共场所卡斯托尔神庙四周每天都可以看到交易活动,成群的人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并且进展各种各样的现金交易或信用交易。据此可知,当时罗马( ) A. 建立了完备的金融体系B.商业贸易活动相当活泼C.是当时欧洲的信贷中心D.金融活动受法律的保护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罗马的金融活动多种多样,这从侧面反映出罗马的商贸活动活泼,应选B 项。

7、【力气提升】 9.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 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进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终止C.农业进展受限 D.对外贸易空前活泼 【答案】A 【解析】西汉时期“用贫求富”之道观念的消灭源于当时商品经济进展, 故 A 项正确。 10. 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萨卡拉墓彩色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物交换的场面。 到了王国时期,用铜、青铜、白银和黄金等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状况明显增多,其中用银( 按重量)作为价值尺度的状况也比较常见。这反映了古埃及( )

8、 A.商业水平的提高B.金属货币的消灭C.国内市场的形成D.商业规模的扩大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古王国时期,还是到了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商品交换都很频繁,尤其是王国时期消灭了很多金属货币,这表达了当时商业水平的 提高,故 A 项正确;金属货币的消灭是材料的表象,排解B 项;材料表达的是商品流通中货币的使用状况,未涉及国内市场的状况,排解 C 项;商业规模的扩大是商业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排解D 项。 11. 有学者争论指出,汉代关于骆驼的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格外稚拙或粗糙;唐代则消灭大量关于骆驼的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格外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说明( )

9、A.汉代时骆驼尚未进入中原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富强C.唐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 【答案】B 【解析】材料“唐代则消灭大量关于骆驼的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格外写实”说明唐代骆驼的运用广泛,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丝路贸易富强进展的结果,应选B 项。 12. 《宋史》中记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 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 A. 钱庄盛行 B. 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进展D.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B 【解析】材料“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 已非己有”说明当时借贷流行,农民的生

10、产活动很多是负债进展的,产品生产出来首先得还债,应选B 项。 13. “事实上,人们一旦学会书写并需要支配叮当响的金属货币的时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以下属于这类“代替”品的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B.清代恒隆钱庄发行的庄票 C.唐代怀集百姓所纳的庸调银饼 D.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买马契 【答案】B 【解析】庄票指的是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承受不记名的方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符合材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的说法,故B 项正确;自然海贝在中国石器时代晚期就被当作货币用于商品交换,不属于“文书、票据、承诺”,排

11、解 A 项;“唐代怀集百姓所纳的庸调银饼”属于金属货币,排解C 项;“买马契”属于买卖文书,排解D 项。 14.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可以说明当时( ) A.对外贸易格外兴盛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C.工商业市镇日益增多D.区域间长途贸易进展 【答案】D 【解析】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反映了明朝时不同区域之间商品贸易进展,应选D 项。 15. 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用“耐克逊”表示契约,“耐克逊”的本意是指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其形式要求格外严格。仪式进展时,有五个证人和一个司秤,司秤用衡器

12、权衡所贷的金属块后,交付借用人,借用人则在神前宣誓,读固定誓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罗马通过成文法维护私有财产B.罗马人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C.罗马人格外留意交易仪式 D.罗马法几乎涵盖各个领域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的“耐克逊”在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契约,只是用来表示契约的交易形式,反映了罗马人比较原始的契约意识,故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契约的原始性,而非维护私有财产、留意交易仪式,排解 A、C 两项;D 项在材料中无法表达,排解。 国别 代表 主见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展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

13、 荷兰 盖尤斯 格劳秀斯 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遵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 霍布斯 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 康德 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16. 下表反映了( ) A. 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进展不断拓展丰富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进展不断拓展丰富,故B 项正确;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解A 项; 材料无法表达契约精神自

14、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解C 项;D 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解。 17.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 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三大航线。……丝绸之路 不仅运输丝绸,而且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很多人便 乐观向海上进展。 ——摘编自李庆《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 从汉代开头,中国人就开

15、通了从广东到印度的航道。……宋代,随着中国南方 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从广州、泉州等地动身的海上航路日益兴盛,越走越远,宋代进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顶峰。 ——杨希义《中华人文自然百科· 历史卷》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突出特点。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宋代“海上航路日益兴盛”的缘由。 【答案】(1)突出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白费品为主(或进出口货物品种多)。 (2)缘由:海外贸易的传统,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南移,

16、南方经济渐渐超越北方,经济兴盛;政府鼓舞海外贸易,设置特地机构进展治理;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 18.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经受了实物货币时期、金属货币时期和纸币时期。纸币的消灭和进展是货币进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进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形制、 大小、轻重、颜色等都表达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中国古代货币进展对商业进展起了较大作用。 ——摘编自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论证所提观点。(要求:观点 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 【答案】[例如]观点: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进展相互推动。 论证:早期的商业进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到战国时期, 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消灭了金属货币,各地的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进展;唐代政治开明、商品 流通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消灭,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便利;宋代消灭的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富强。货币使用的进步可 推动经济沟通,商品经济的进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换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