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5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西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5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用)(新课标)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35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训练三十五 [语言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匙(chí) 窨井(yīn) 黝黑(yǒu) 恬不知耻(tin) B.撒娇(sā) 觍颜(tiǎn) 脂肪(zhǐ) 日渐月染(jiān) C.怏然(yng) 扺掌(zhǐ) 辎重(zī) 不着边际(zho) D.阆苑(lng) 挑唆(tiǎo) 狡黠(xi) 披露心迹(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缅怀 军需 编缉 礼尚往来 B.平添 箴默 官邸 委
2、曲求全 C.急躁 赝品 脉膊 出类拔萃 D.诬赖 效尤 晕眩 老羞成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B.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治国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临渊羡鱼、夸夸其谈的工作作风必须改变。 C.当乌坎村吸引了大批境外记者关注,山西的干部必然也能感同身受到国际国内问题互联的复杂,从而更加谨慎地对待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D.如今人们虽然不再击筑,筑声也在历史的深处缥缈难闻,但其精魂却在大地
3、上沉淀下来,一有合适的机缘,那正义的筑声又如阳春白雪般飘荡开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专项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B.有些地方的公款吃喝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官员们只是变得更加小心,将“阵地”从社会酒店转移到内部食堂、私人会所。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D.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
4、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新文化运动。________。 ①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②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 ③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④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 ⑤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⑥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 ⑦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又从内容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 A.③②④⑤⑦①⑥ B.②⑤④⑦①⑥③ C.③①⑥⑦⑤④② D.①⑥②④⑦⑤③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小说中借人物之口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不同于董卓、孙权、袁绍之流的小人之奸,他还有谋霸业、统天下的雄才大略;他很狭隘,也很宽容。他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三国演义》) B.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不料弗比斯在夜里被人刺伤,她也因此被当作女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候,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圣母
6、院的钟楼上,那里世俗法律无权管辖。(《巴黎圣母院》) C.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情感丰富的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子路)“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他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会“莞尔而笑”后再解释,他也会在别人误会他时急得指天发誓。(《论语》) D.《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正面劳动人民形象,如大卫的保姆、心地善良的佩葛蒂和佩葛蒂的弟弟——一位心地善良的渔民。 二、默写(8分) 7.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战国策·燕策三》) (2)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
8、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为民请命 莫 言 钱知县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疼痛。他的心,被自己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散布在清晨的空气里。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面前,跪着一大片高密东北乡的乡民,他们仰起的脸上,都挂着感恩戴德的表情。他们的嘴里咕哝着一些淳朴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语: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 他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见。接见的地点在知府大人的书房。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
9、潍县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知府眼圈发青,眼睑发红,满面倦容,连连地打着哈欠。知县详细地汇报了高密东北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德国人在高密东北乡制造的骇人惨案,话语中透露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知府听罢汇报,沉思良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高密县,刁民头子孙丙抓到了没有?” 知县嗯了一下,答道:“回大人,孙丙潜逃,尚未归案。” 知府盯着知县的脸,眼睛如锥子,扎得知县局促不安。知府干干地笑了几声,悄悄地问:“年兄,听说你跟孙丙的女儿……哈哈哈……,那女人到底有何妙处,能让你如此痴迷?” 知县张口结舌,冷汗涔涔而下。 “为什么不回话?”知府变颜呵斥。 “回大人,卑职与孙丙之女,并
10、无苟且之事……卑职不过是喜食她做的狗肉而已……” “钱年兄,”知府的脸上,又出现了亲切关怀的表情,他用一种类似于语重心长的腔调说,“你我同食朝廷俸禄,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应该尽心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那可就……” “卑职不敢……” “死几个顽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知府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德国人能就此消气,不再寻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县道,“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 “还要什么交代?”知府拍案道,“难道还指望德国人赔款偿命?” “总要有个是非,”知县道,“要不我这县令,无颜见高密百姓。” 知府冷笑道:
11、“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 “二十七条人命啊,大人!” “如果你尽心办事,早将那孙丙擒获,送交德国人,德国人就不会发兵,也就不会出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府拍拍案上的一摞公文,冷冷一笑,道,“钱年兄,有人弹劾你提前通风报信,才使孙丙逃逸,这话要是传到袁大人耳朵里,对年兄可是大大的不利啊!”知县汗如雨下。 “所以,对钱兄来说,当务之急不是为老百姓请命,而是速速地将那孙丙捉拿归案。”知府道,“抓住孙丙,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好交代,抓不住孙丙,对谁都不好交代!” “卑职明白……” (节选自《檀香刑》,有删改) 8.结合选
12、文内容,根据要求理解文章中的画线句子。(6分) (1)“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潍县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作者写知府大人的书房只写了墙上挂着的郑板桥的墨竹,联系后文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
13、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怎样的现实?(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中的钱知县是一位怎样的官员?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莫言写人常常是一面展现人物行为的“崇高”,一面却又在字里行间消解着这种“崇高”,使读者在感动、反思中发现人物的真面目。请结合钱知县的形象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描绘的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文本,简要概括这种社会现实。你认为改变这种现实的根本出路是什么?请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十五 1.D [解析] A.窨yìn;B.脂zhī;C.着zhuó。 2.D [解析] A.缉—辑;B.箴—缄;C.膊—搏。 3.B [解析] A.从善如流: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B.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C.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一般不带宾语。D.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7、 4.A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停止”和“现象”不搭配,应改为“消失”;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去掉“与否”;D项多重否定不当,删去“不”。 5.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根据逻辑顺序排列,特别注意④⑦⑤三句,这三个句子是对第②句的具体阐述,它们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说文字媒体的转换,再说内容的变化,最后才是品味的提升。 6.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人物和情节识记。A.“董卓、孙权、袁绍之流的小人之奸”错,应该为“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C.睡懒觉的是公冶长;D.佩葛蒂的哥哥——一位心地善良的渔民。 7.(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
18、2)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5)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8.(1)因为郑板桥所画的竹子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成为了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象征。(1分)知府挂郑板桥的画是标榜自己要做像竹一样的人。(1分)与后文知府的真实形象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分) (2)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从下到上,(1分)都惧怕洋人,置国民性命于不顾的现实。(1分) 9.表面高尚,(1分)实则卑劣(与女人苟且),(1分)为保全自己而屈从朝廷(决定抓捕孙丙),(1分)并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1分) 1
19、0.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写钱知县的“高尚”,如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以致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疼痛;又如他在向知府汇报时表现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训斥时仍不忘“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二十七条人命”(2分)。又在字里行间处处消解这种“高尚”,比如,是自己被自己所谓的“高尚”行为感动,“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并辩称是喜食她做的狗肉等,(2分)使读者先感动,又觉得不妥,在细思中发现人物的本质,使揭露更深刻(1分)。 11.社会现实:外敌侮民,人民被迫反抗,官僚惧敌压民。(2分)根本出路:言之成理即可。(出路2分,理由2分)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