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
![(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https://file7.zhuangpeitu.com/fileroot7/2024-4/11/a5db6504-8cbd-46c8-aa6a-09f04c81aec6/a5db6504-8cbd-46c8-aa6a-09f04c81aec61.gif)
![(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images/s.gif)
![(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images/s.gif)
《(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 (时间:20分钟 分值:48分) 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2020·汕头高三月考)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
2、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若适度捕捞大鱼,则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C [因为此自然湖泊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所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错误。] 2.(2020·贵阳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退耕还林、退塘还
3、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A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 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错误。] 3.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
4、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 D.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 C [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应为样方法,A错误;钉螺以藻类为食,而血吸虫与钉螺、人之间均为寄生关系,且血吸虫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并没有通过钉螺,B错误;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导致钉螺大量繁殖,进而促进了血吸虫的大量繁殖,C
5、正确,D错误。] 4.(2020·龙岩高三质检)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灰松鼠的引入增加了当地物种多样性 C.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其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 D.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 D [两地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因基因突变,以及物种的引入或迁出,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灰松鼠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本土某种松鼠的绝灭,降低了当地物种多样性,B错误;灰松鼠被引入英国后,在英国
6、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其空间分布不可能呈均匀分布,C错误;地理隔离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正确。 ] 5.(2019·海南高考)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B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20%传给了狼,B错误
7、。] 6.(2020·临汾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 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 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生态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C正确;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
8、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7.(2020·顺义高三一模)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Ⅰ、Ⅱ、Ⅲ、Ⅳ、Ⅴ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Ⅰ、Ⅱ、Ⅲ、Ⅳ、Ⅴ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Ⅰ→Ⅱ→Ⅲ→Ⅳ C.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碳元素在Ⅰ、Ⅱ、Ⅲ、Ⅳ、Ⅴ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 [图中Ⅰ是生产者,Ⅱ、Ⅲ、Ⅳ是消费者,Ⅴ是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该生态系统构成的捕食关系是Ⅰ→Ⅱ→Ⅲ→Ⅳ,B正确;能量是单向流
9、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8.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和庄子都提出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期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发展。比如我国施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已使许多农田演替发展为森林,使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部分野生动植物的K值可能减小 B.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群落有更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森林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定会造成前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森林阶段与农田阶段相比,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明显提高 C [适应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野生动植物,不一定适应森林阶段,所以与农田阶段相比,在森林阶段部分野生动植物的K值可能减小,A正确;在森林阶段,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地面的草本使植物分层明显,从而为动物提供分层明显的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森林阶段的优势物种的兴起,可能使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数量减少,但不一定会消亡,C错误;森林阶段与农田阶段相比,丰富度更高,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明显提高,D正确。]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合同示范文本.docx
- 2025年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区域产品销售代理合同.docx
- 2025年经销商授权合同样本.docx
- 2025年员工住房资金借贷合同.docx
- 2025年轻钢建筑施工合同示例.docx
- 2025年网络推广托管合同.docx
- 2025年简明个人借款正式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房产按揭贷款合同范例.docx
- 2025年技术合同争议调解.docx
- 2025年电子版城市住宅租赁合同范本.docx
- 2025年简易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docx
- 2025年投资顾问服务合同实例.docx
- 2025年经销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工业项目设计合同样本.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