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40588596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他构筑物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快速评定,所试验的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00mm,温度应不低于10℃。 1.2 回弹法试验可作为试块强度的参考,不得用于代替混凝土的强度评定,不适于作为仲裁试验或工程验收的最终依据。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和材料: ⑴混凝土回弹仪: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也可采用数字显示式或自记录式的回弹仪。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 ①水平弹击时,在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为2.207J。 ②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处

2、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点应位于刻度尺的零点处。 ③在洛氏硬度为HRC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⑵酚酞酒精溶液:浓度1%。 ⑶手提式砂轮。 ⑷钢砧:洛氏硬度HRC60±2。 ⑸其他:卷尺、游标卡尺、凿子、锤、吸耳球等。 3 回弹仪检定与保养 3.1 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送检定单位校验。检验合格的回弹仪应具有检定合格证,其有效期为半年。 ⑴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 ⑵弹击拉簧座、弹击杆、缓冲压簧、中心导杆、导向法兰、弹击锤、指针轴、指针片、指针块、挂钩及凋零螺丝等主要零件之一经更换后; ⑶弹击拉簧前段不在拉簧座原孔位或调零螺丝松动; ⑷遭受严

3、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3.2 回弹仪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钢砧上进行率定试验: ⑴进行构件测试前后,如连续数天测试,可在每天测试完毕后率定一次; ⑵测定过程中对回弹值有怀疑时。 如率定试验结果不在规定的80±2范围内,应对回弹仪进行常规保养后再行率定;如再次率定仍不合格,应送检定单位检验。 3.3 回弹仪率定步骤 回弹仪率定试验,宜在室温为20℃±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地坪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弹击杆应分4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弹击3~5次,取其中最后连续3次且读数稳定的回弹值进行平均作为率定值。 4 测试步骤 4.1 侧区和测点布置 ⑴

4、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将一块混凝土板作为一个试样,试样的选择按附录A的方法进行。每个试样的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相邻两侧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测区宜在试样的可测表面上均匀分布,并宜避开板边板角。 ⑵对其他混凝土构造物,测区应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测区宜在试样的两相对表面上有两个基本对称的测试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一个测区允许只有一个侧面。 ⑶测区表面应清洁、干燥、平整,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等,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表面的杂物和不平整处,磨光的表面不应有残留粉尘或碎屑。 ⑷一个测区的面积宜不小于200mm×200mm,每一测区宜测定16个测点

5、,相邻两测点的间距宜不小于3mm,测点距路面边缘或接缝的距离应不小于5cm。 ⑸对龄期超过3个月的硬化混凝土,应测定混凝土表层的碳化深度进行回弹值修正,也可用砂轮将碳化层打磨掉以后进行测定,但经打磨的与未经打磨的回弹值不得混在一起计算或与试块强度比较(未打磨)。 4.2 回弹值测定 在测定过程中,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具体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混凝土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徐徐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锤。 ⑵手持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到达一定位置,指针刻度线在刻度尺上的示

6、值即为该点的回弹值。 ⑶使用上述方法在混凝土表面依次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移至他处读数,准确至1个单位。 ⑷使用完毕后应将弹击杆压入仪器内,经弹击后按下按钮锁锁住机芯,待下一次使用。 4.3 碳化深度测定 ⑴对龄期超过3个月的混凝土,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可在每个测区上选择一处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当相邻测区的混凝土生产工艺条件相同,龄期基本相同时,则该测区测得的碳化深度值也可代表相邻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⑵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用吸耳球吹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

7、不得用液体冲洗),并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未碳化部分变成紫红色),用游标卡尺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交界面至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1~2次,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测读精确至0.5mm。 5 计算 5.1 对一个测区的16个测点的回弹值,去掉3个最大值及3个最小值,将其余10个回弹值按式(T 0951-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 NS = ΣNi (T 0951-1) 10 式中:NS——测区平均回弹值,准确至0.1; N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5.2 当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测试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根据回弹仪轴线与水平方

8、向的角度将测得的数据按公式(T0954-2)进行修正,计算非水平方向测定的回弹修正值,当测定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向下垂直方向时,测试角度为–90°。回弹值修正值ΔN见表T0954-1。 N = NS + ΔN (T0954-2) 式中:N——经非水平测定修正的测区平均回弹值; NS——回弹仪实测的测区平均回弹值; ΔN——非水平测量的回弹值修正值,由表T0954-1或内插法求得,准确至0.1。 5.3 平均碳化深度按式(T 0954-3)计算。 (T0954-3) 式中:——平均碳化深度(mm); ——第i测点碳化深

9、度(mm); n——测点数。 表T 0954-1 非水平方向测定的修正回弹值 ΔN 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 NS +90° +60° +45° +30° -30° -45° -60° -90° 20 -6.0 -5.0 -4.0 -3.0 +2.5 +3.0 +3.5 +4.0 30 -5.0 -4.0 -3.5 -2.5 +2.0 +2.5 +3.0 +3.5 40 -4.0 -3.5 -3.0 -2.0 +1.5 +2.0 +2.5 +3.0 50 -3.0

10、 -3.0 -2.5 -1.5 +1.0 +1.5 +2.0 +2.5 注:表中未列入的NS,可用内插法求得。 如平均碳化深度值L小于或等于0.4mm时,按无碳化处理(即平均碳化深度为0);如等于或大于6.0mm时,取6.0mm。对新浇混凝土龄期不超过3个月者,可视为无碳化。 5.4 混凝土强度推算 ⑴当需要将回弹值换算为混凝土强度时,宜采用下列方法: ①有试验条件时,宜通过试验建立实际的测强曲线,但测强曲线仅适用于材料质量、成型、养护和龄期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混凝土标准试块尺寸为15cm×15cm×15cm,采用1.5、1.75、2.0、2.25、2.50五个灰水比

11、,以便得到不少于30对数据。试件与被测对象有相同的养护条件,到达龄期后,将试块用压力机加压至30~50kN稳住,用回弹仪在两侧面分别测定8个测点,按式(T0954-1)计算平均回弹值,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二者相关关系的推定式。推定式可为直线式或其他适当的形式,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0。然后根据测区平均回弹值利用测强曲线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 ②当无足够的试验数据或相关关系的推定式不够满意时,可按式(T0954-4)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 R = 0.025N2 (T 0954-4) 式中: R——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N——测区

12、混凝土平均回弹值。 ⑵在没有条件通过试验建立实际的测强曲线时,每个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Ri可按平均回弹值N及平均碳化深度值L根据表T0954-2查出。 ⑶按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测定对象全部测区的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表 T 0954-2 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值换算表 平均回弹值 N 测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值Ri(MPa) 平均碳化深度值L(mm) 0 0.5 1.0 1.5 2.0 2.5 3.0 3.5

13、4.0 4.5 5.0 5.5 6.0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10.3 11.4 12.5 13.7 14.9 16.2 17.5 18.9 20.3 21.8 23.3 24.9 26.5 28.2 30.0 31.8 33.6 35.5 37.5 39.5 41.6 43.7

14、 45.9 48.1 9.9 10.0 12.0 13.1 14.3 15.5 16.8 18.1 19.5 20.9 22.4 23.9 25.5 27.1 28.8 30.5 32.3 34.136.0 37.9 39.9 41.9 44.0 46.1 48.3 10.5 11.5 12.6 13.7 14.9 16.1 17.4 18.7 20.1 21.5 22.9 24.4 26.0 27.6 29.8 31.0 32.7 34.5 36.4 38.3 40.2 42.2 44.3

15、46.4 48.5 10.1 11.0 12.1 13.2 14.3 15.4 16.7 17.9 19.2 20.6 22.0 23.5 25.0 26.5 28.1 29.7 31.4 33.1 34.9 36.7 38.6 40.5 42.5 44.5 46.6 48.7 10.6 11.6 12.6 13.7 14.8 16.0 17.2 18.5 19.8 21.1 22.5 23.9 25.4 27.0 28.5 30.1 31.8 33.5 35.3 37.0 38.9

16、40.8 42.7 44.7 46.7 48.8 10.2 11.1 12.1 13.1 14.2 15.8 16.5 17.7 19.0 20.3 21.6 23.0 24.4 25.9 27.4 28.9 30.0 32.2 33.8 35.6 37.8 39.1 41.1 42.9 44.8 46.8 48.8 9.8 10.7 11.6 12.6 13.7 14.7 15.8 17.0 18.2 19.4 20.7 22.0 23.4 24.9 26.3 27.8 29.3

17、 30.9 32.5 34.1 35.8 37.5 39.5 41.1 43.0 44.9 46.8 48.8 10.2 11.2 12.1 13.1 14.1 15.2 16.3 17.5 18.7 19.9 21.2 22.5 23.8 25.226.6 28.1 29.6 31.2 32.7 34.4 36.0 37.9 39.5 41.3 43.1 44.9 46.9 48.8 9.8 10.7 11.6 12.6 13.6 14.6 15.7 16.8 17.9 19

18、.1 20.3 21.6 22.9 24.2 25.6 27.0 28.4 29.9 31.4 33.0 34.6 36.4 37.9 39.6 41.3 43.1 45.0 46.8 48.7 10.3 11.1 12.1 13.0 14.0 15.0 16.1 17.2 18.3 19.5 20.7 21.9 23.2 24.5 25.9 27.8 28.7 30.1 31.6 33.2 34.9 36.4 38.0 39.7 41.4 43.1 44.9 46.8 48.6

19、 9.8 10.7 11.6 12.5 13.4 14.4 15.4 16.5 17.6 18.7 19.9 21.0 22.3 23.5 24.8 26.2 27.5 28.9 30.4 31.8 33.3 34.9 36.5 38.1 39.7 41.4 43.1 44.9 46.7 48.5 10.3 11.1 12.0 12.9 13.8 14.8 15.8 16.9 17.9 19.1 20.2 21.4 22.6 23.8 25.1 26.4 27.8 2

20、9.1 30.6 32.0 33.5 35.0 36.5 38.1 39.7 41.4 43.1 44.8 46.5 48.3 9.9 10.7 11.5 12.4 13.3 14.2 15.2 16.2 17.2 18.3 19.4 20.5 21.7 22.9 24.1 25.4 26.6 28.0 29.3 30.7 32.1 33.6 35.1 36.6 38.1 39.7 41.8 43.0 44.6 46.4 48.1 注:表中未列入的N,可用内插法求得。 6 报告 ⑴测区混凝土平均回弹值; ⑵测强曲线、回弹值与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式、相关系数; ⑶各测区的抗压强度推定结果; ⑷推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