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控制系统DCS检修工艺规范
《分散控制系统DCS检修工艺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散控制系统DCS检修工艺规范(2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散控制系统DCS检修工艺规范 1.1 分散控制系统(DCS)规范 系统介绍 HIACS-5000M系统采用μ∑NETWORK-100网络,完成操作员站和R600CH控制器及R600CH控制器之间的通讯,通讯速率可达100Mbps。 1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为2×660MW超临界直流炉机组,分别于2009年3月23日和2009年10月15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热控控制采用两机一控方式,炉、机、电均在单元控制室集中监控。DCS系统是HIACS-5000M型分散型控制系统,它包括以下系统及功能:闭环控制系统(MCS),炉膛安全管理系统(FSSS),汽机及锅炉侧顺序控制系统(SCS)
2、,数据采集处理监视系统(DAS),电气侧顺序控制系统(ECS)等。单台机组DCS共由五台操作员站、两台工程师站、一台历史站、54个控制机柜及4台打印机组成。54个控制机柜包括一个DCS总电源柜、一个DCS公用系统电源柜、若干个I/O模件、控制器柜。汽机保护系统(ETS)、汽机振动监测系统(TSI)、吹灰程控系统独立于DCS之外。 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 R600CH是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由具有网络功能的 CPU 与 HSC4000/HSC7000 系列 PI/O 安装于同一机箱构成。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R600CH 控制器结构 R600CH与 R700 控制器的软
3、件可互换使用,可更好地利用 R700 控制器的软件资源。连接的网络具有自律分散性。具有种类丰富的 PI/O 模板可广泛的适用于各种系统。 CPU 和 PI/O 可安装于同一机箱,形成紧凑、可靠的系统。可构成 CPU 双重化系统,PI/O 不能双重化。与 R700 控制器软件兼容。 CPU 可直接接入μΣNETWORK-100或以太网(10BASE-T 100BASE-TX)。 CPU(LPU611)功能介绍及器件规格 1.1.1.1 CPU主要功能键的动作情况和对应的用途 主要功能键的动作情况和对应的用途,见表1,控制器状态指示见表2,控制器状态指示LED2见表3, 控制LAN1、控制
4、LAN2状态LED显示见表4。 表1 CPU 开关名称 a 动作 用途 备注 RUN/STOP RUN/STOP变更时,复位后启动 STOP/RUN变更时迁移到STOP状态 CUP复位后启动 运行的CUP停止时 RUN中要进行初始化时进行 RUN-STOP=RUN操作 SREQ RUN中,按后CUP成为待机状态 RUN中,在双重化系统维护时用于主从切换 STOP中按开关CPU进行复位 ST1-ST2 设定控制网LAN的站地址 表2 控制器状态指示 LED名称 颜色 状态 RUN 绿 灯亮 灯灭 ERR 红 表示
5、COU的状态 STBY 绿 CPU ERR 红 表3 控制器状态指示LED2 b LED名称 c 颜色 d 状态 e 灯亮 f 灯灭 g ACTIVE h 绿 发送接收正常 发送异常或接受异常 i LINK j 绿 LINK正常 LINK异常(断线、电源断) 表4 控制LAN1、控制LAN2状态LED 连接器名称 功能 控制LAN1 控制LAN2 以太网连接器 连接以太网的连接器,用于控制LAN 不能连接普通的网 另外,也作为维护用的连接口 CPU双重化控制连接器 用于连
6、接DCM电缆,正确连接的DCM电缆实现CPU双重化控制和数据共存 电池连接器 连接用于电池用以断电时保持主存和RTC的内容,在电源ON状态更换电池。 向外部输出接待连接器 输出表示CPU当前状态的接点 连接名称:PCSOK MRUN SRUN PCSOK:控制器正常运行 MRUN:CPU作为主在运行 SRUN:CPU作为从在运行 带电插拔连接器 带电插拔时使用,使用方法参照第九章维护 1.1.1.2 CPU面板开关的设置和作用 RUN/STOP、SREQ和ROM PROT开关的所有可能的设置和作用说明见表5。 表5 RUN/STOP、SREQ和ROM PROT
7、开关的所有可能的设置和作用 RUN/TOP SREQ ROM PROT SWITCH 用途 STOP-RUN - - 复位-启动 RUN ON - 切换到热备份 RUN-STOP - - 使CPU切换到停止状态 STOP ON ON 复位-停止 STOP ON OFF 保存内存的内容到ROM板 1.1.1.3 CPU各部分的作用 如果希望复位-启动CPU,可顺序操作RUN/STOP开关:RUN→STOP→RUN。然而如果软件提出了远程的停止请求,开关设置在RUN位置CPU不运行,这种情况运行CPU在操作开关之前从软件上提出远程运行请求。
8、不要同时操作多个开关。忽视这个规则可能引起故障,具体作用见表6和表7。CPU画板上各指示灯定义见表8,环形网络连接状态及网络接口状态一览见表9和表10。 表6 ROM PROT OFF/ON开关作用 开关名称 动作 用途 备注 ROM PROT OFF/ON (Toggle Switch) 注意:有两个 Toggle Switch 在 这些类型的模 板的前面板和 背面。 ON 设定时,ROM PROT 有效状态。 OFF 设 定 时 , ROM PROT 无效状态。 通常使用 ON(保护)状 态 软件上报告是否 可向 ROM 板写程
9、 序的开关,通常是 可写的 ON 状态。 只有当 ROM 板上内部 设定的写保护开关被设 定为 PROT OFF 时这些 开关的设定是有效的。 如果写保护开关设定为 PROT ON,ROM 总是写 保护不管模板的面板上 的写保护设置。在操作 内部设置的写保护开关 之前要拔出模板。 表7 网络接口(NCP-F)作用 开关名称 动作 用途 备注 SW1~SW3 (Rotary) 站地址设定 在存贮信息所需 2 分钟时间内不应断 电。 FZ (Push Switch) 按后,错误信息存 在永久内存中,CPU 停止运行。 发生
10、故障,更换模板之前按该开关。 (LNC500) 表8 CPU画板上各指示灯定义 LED名称 颜色 k 灯亮 l 灯灭 R700 NCP-F相应功能 R.ST 红 可带电插拔 禁止带电插拔 NRUN 绿 NCP-F初始化结束,可以进行通讯。 NCP-F初始化未结束,通讯停止状态 与RUN相同 NERR 红 NCP-F内部发生错误 NCP-F正常 与ERR相同 NET ONLN 绿 NCP-F启动处理结束 NCP-F未启动或停止处理结束 相同 WRAPA 绿 表示环形网络的连接状态,参照下表 WRAPB 绿
11、BTO 红 NCP-F发生内部超时错误 未发生左记错误 MEME 红 NCP-F发生SRAM校验错误 未发生左记错误 WDTO 红 NCP-F发生WDT超时错误 未发生左记错误 表9 环形网络连接状态 WRAPA WRAPB 环形网络连接状态 m 内容 n 灯灭 o 灯灭 THRU 端口A/B都与相邻的节点连接状态 p 灯亮 q 灯灭 WRAPA 端口A侧是WRAP状态 r 灯灭 s 灯亮 WRAPB 端口B是WRAP状态 t 灯亮 u 灯亮 ISOLATE 端口A/B都
12、未与环状网络连接 表10 网络接口及状态一览表 开关名称 动作 用途 备注 光缆连接器 连接网络光缆 与 R700 NCP-F(LNC500)相同 注: 不进行模板更换时,不允许按冻结按钮,误操作会使网络接口异常。 1.1.1.4 器件规格 1.1.1.4.1 CPU各组成器件规格见表11,网络接口各部分规格见表12。 表11 CPU格器件规格 项目 规格 处理器 32bit RISC 处理器 SH4 (160MHz)×2 主存 32MB(最大 64MB)带 ECC 主存备用时间 电源断后,120 小时以上 电池备用时间
13、上电后 6 小时以下 外部接点输出 DO 3 点(PCSOK,MRUN,SRUN) 时钟 固定周期时钟;程序时钟;超时时钟 时钟 RTC内藏(精度+4 秒/日,25 度) 互换性 可与 R700 CPU(LPU50x)软件互换 最大实装个数 2个 带电插拔 可以 表12 网络接口 项目 规格 网络构成 双重化连接 传输速度 100MBPS 传输线路 光缆 传输距离 站间距离最大2千米 总距离最大100千米 最大连接站数 最大255台 访问方式 令牌传递 通讯功能 TCD 远程PCU控制 包通讯 周期通讯 转储周期1MS-
14、1000MS存储器容量256KB 网络管理功能 网络构成状态管理 故障信息管理 互换性 可与R700NCP-F软件互换 1.1.1.4.2 光缆连接示意见图3 图3 光缆 电池功能介绍及器件规格 型号为HSC6853,可充电,对CPU的主存储器和RTC进行备份。电池在初始上电时自动充电,隔一个月进行再充电,可使用期限记录在电池盒上,另外CPU记录充放电次数,达到300次时进行报警。电池规格如表13: 表13 电池规格 项目 规格 寿命 2年或循环充电300次 外形尺寸 84mm×25mm×25mm 电缆长度 300mm 主存备份时间 断
15、电后120小时 操作温度 0-55 DCM电缆功能介绍及型号 DCM电缆型号:HSC4940,用双重化CPU配置控制电缆(DCM)把两个CPU互相连接起来,可实现CPU之间数据一致化/主从控制。如果双重化配置的两个CPU同时上电(例如,在一个瞬间断电之后),DCM电缆被连接到A侧的CPU自动成为主,因此,通过贴上的“side-A”和“side-B”标签可容易识别A侧CPU,标签贴在机柜靠近单元的地方。然后把电缆A侧连接到A侧单元。从双重化配置的控制器单元拔插电缆时,不要对DCM电缆及覆盖物过分用力。 机箱端子分部介绍及机箱型号 CPU单元机箱型号:HSC4710,槽号见图4,背
16、板外部如图5所示,扩展单元机箱型号:HSC4010 扩展单元背板外部如图6所示。 图4 槽号 图5 CPU背板外部 图6 扩展单元背板外部 电源功能介绍及使用注意事项 1.1.1.5 概要 本电源可为机箱和接口提供所需的电压输出。主要功能: a) 输出机箱电源(+5V 20A、+15V 1A、-15V 1A、24V); a) 输出接口电源(24V 3A、24VF 3A、48VF 2A); b) 电源输入断电,过流,过压故障报警输出; c) 可实现带5V输出均流的双重化配置。 1.1.1.6 电源结构 图7是本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17、 图7 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1.1.1.7 电源注意事项 在电源多重化配置的情况下,从一个电源单元的电源开关切换到ON开始到其它电源单元的电源开关切换到OFF,应等待3秒以上的时间。不足3秒的时候,由于输出电压不稳及此刻输出的外部控制信号会引起系统误动作,电源模件型号:PS7050 1.1.1.8 电源连接及功能 本电源使用1个AMP 3芯连接器(型号:D-3100D,1-78293-2)连接电源输入,连接器线号定义如表14,所示。使用1个AMP 20芯连接器(型号:D-3100D,1-78308-2)连接电源输出,连接器线号定义如表15所示。 表14 PS7050电源输入连
18、接器线号定义 连接器线号 v 功能 w 1 x L y 2 z N aa 3 bb O 表15 PS7050电源输出连接器线号定义 连接器线号 功能 连接器线号 功能 1 P48F 11 P5,[1] 2 N48F 12 P5,[1] 3 P24F 13 COM,[1] 4 N24F 14 ANN,[2] 5 P24 15 C,[3] 6 P15 16 P24 7 N15 17 N24F 8 COM,[1] 18 P24F 9 COM,[1] 19
19、N48F 10 P5,[1] 20 P48F 注1: 连接器外部连接导线线径要求:线号8、9、10、11、12、13为1.5mm。 注2: 电源正常时,ANN输出高电平;输入断电、过流、过压时ANN输出低电平。 注3: 电源双重化时,将2台电源的C引脚连接,可实现5V输出均流。 UD模板的设定 1.1.1.9 UD简介 UD(LUD060A,LUD070A)通过DIP开关(DIPS1,DIPS2)和跳线开关(DS1,DS2)设定。PI/O CE-UD间电缆:型号:HDC4833,最长4m,UD模板见图8。 图8 UD模板 1.1.1.10 单元地址
20、设定 单元地址设定见表16。 表16 单元地址设定 单元地址 DIPS1 DIPS2 1 2 3 4 5 6 7 8 1 2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21、 7 ○ ○ ○ ○ ○ ○ × × × × 1.1.1.11 超时时间设定 通常设定为1.26μs~1.59μs。型号以LPF开头的模板(PCM、DCM)等,因访问时间长,设定为71.9μs~82.3μs。超时时间设定见表17。 表17 超时时间设定 1.1.1.12 单/双重化设定 R600C不支持PI/O模板的双重化,应设为单机系统,单双重化设定见表18。 表18 单双重化设定 1.1.1.13 跳线开关(Jumper Switch)的设定 通过跳线开关对PAVL信号的输入进行设定,参照图9。PAVL信号输入的选择,使用
22、插槽电源时,设定方式为PS.PAVL。使用机箱电源时,配线不同设定有区别,参照“设定方式,PI/O机箱与电源机箱间配线”,见图10.·PS.PAVL…从电源输入PAVL信号的场合,·C.PAVL…从上位的PI/O CE或UD输入PAVL信号的场合,见图11。 图9 PAVL设定 图10 设定方式1 图11 设定方式 实装 1.1.1.14 CPU的实装 CPU的实装见图12。 图12 CPU实装 1.1.1.15 控制器CPU双重化构成 控制器CPU双重化构成见图13。 图13 控制器COU双重化构成 1.1.1.
23、16 模板的实装 1.1.1.16.1 CPU单元:HSC4710,模板的实装见表19。 表19 模板的实装 1.1.1.16.2 PI/O单元:HSC4010A,PI/O单元实装模板见表20 表20 PI/O单元 设置及配线 1.1.1.17 机柜的接地方法 PCS (Process Control Station) 机柜的接地最适合于直接焊接到建筑物的钢架上,如果不能这样做,请将接地棒埋入地下进行接地,PCS 机箱中内置有R600C 控制器。用建筑物的钢架接地要具备以下条件:钢架之间是焊接在一起的大地和钢架之间符合第D 种(旧第三种)接地施工标准;
24、PCS 机柜接地点应与强电柜相距15m 以上以防上强电窜入。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PCS 机柜应采用把接地棒埋入地下的方法接地。(注意:螺丝应拧紧。否则会引起误动作、冒烟、着火等情况发生。)如图14. 图14 PCS机柜的接地 1.1.1.18 一组机柜的接地 对于一组机柜把各机柜的地线连接起来引出一根地线连到接地铁板上。对于一组机柜为了达到一点接地的目的,机柜必须与底杠绝缘。底杠的绝缘方法如图15所示: 图15 底杠的绝缘方法 单元设置方法 1.1.1.19 注意 机柜实装了CPU 单元,PI/O 单元时必须使用导电性能好的接地棒,否则易造成误动作。机
25、箱之间为了散热应保持100mm 以上的距离。为了不影响机箱通风,其上、下应确保有100mm 以上的空间。对于机柜周围温度(图中温度测定点A 的温度)和各机箱的吸气温度(图中温度测定点B~D 的温度)进行测定,如果不能满足以下条件,应采取措施,安装风扇、遮热板、导风板等,各温度测定点应选发热多的器件的上下位置。发热多的器件有多个时,应对多个位置进行测定。总的耗电量为对主电源的耗电量与 I/O 部分等对外部供电的耗电量之和。见图16。 图16 控制器的单元安装示意图 1.1.1.20 各温度测定点要求 由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中得到各温度点的设定值: a) 各机箱
26、的吸气温度(温度测定点 B~D)不超过 55℃; d) 温度测定点 B≤55℃; e) 温度测定点 C≤55℃; f) 温度测定点 D≤55℃; g) 各机箱的吸气温度(温度测定点 B~D)和机柜周围(温度测定点 A)的温差不超过 15℃; h) 温度测定点 B-温度测定点 A≤15℃; i) 温度测定点 C-温度测定点 A≤15℃; j) 温度测定点 D-温度测定点 A≤15℃。 操作 1.1.1.21 操作定义 CPU状态定义见表21。 表21 R600CH CPU状态定义 1.1.1.22 CPU状态迁移 注意:RUN/STOP 请求的发生有以下两
27、种类型通过操作 CPU 面板上的 RUN/STOP 开关。通过软件发出远程 RUN/STOP 请求,CPU的状态迁移见图17。 状态迁移到 RUN 的条件是:以上两种类型发出的都是 RUN 请求,而不是一个发出 RUN 请求另一个发出STOP 请求。因为如果发出远程 STOP 请求后,即使把 RUN/STOP 开关切换到 RUN,也不能迁移到 RUN状态。CPU 运行状态和 LED 指示、DO 输出CPU 面板上的指示灯反映了控制器的运行状态。下表说明了所有可能的运行状态和指示灯之间的关系。应该注意到,“ERR”指示灯通常指出出现系统错误,“CPU ERR”指示灯通常指出出现了 CPU 模板
28、故障,状态迁移的状态表见表22。 图17 CPU的状态迁移 表22 状态表 1.1.1.23 程序加载 1.1.1.23.1 直接加载 把开发PC 连接到CPU 的连接器ET1 和ET2,通过在 PC 上键入命令把程序加载到控制器。细节参照“HISEC 04/R600 实时程序开发系统(RPDP)概述与操作”和“R600 控制器使用的PADT”。 1.1.1.23.2 通过网络直接加载 通过POC 经过μΣNETWORK-100 或以太网可以把程序加载到控制器。 1.1.1.23.3 从 CPU 的内部 ROM 装载 CPU 中安装了可选的RO
29、M 板,当程序和数据下装后,拷贝到ROM 板,当由于失电控制器的内容丢失时,ROM 板的内容将自动装载到控制器。写入ROM 板的步骤:把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写入ROM 板之前,应确认CPU 的ROM 的写保护开关在OFF 位置,然后CPU 上电。确认系统已经启动,执行以下步骤。 a) 设置 RUN/STOP 开关在 STOP 位置; b) 设置 CPU 的 ROM 写保护开关在 OFF 位置; c) 按 SREQ 按钮; d) 开始写入 ROM,写入过程中,STBY LED 指示灯持续闪烁,写入完成后,STBY LED 灯亮; e) 写入完成后,设置 CPU 的 ROM 写保护开关在
30、ON 位置。 1.1.1.24 启动或停止 1.1.1.24.1 启动或停止的方法有以下 2 种 通过CPU 的开关启动或停止,通过远程控制启动或停止。目前主要是用开关启动或停止。 1.1.1.24.2 通过开关启动或停止 通过表23中所示CPU 开关来启动或停止CPU,CPU 复位起动:(开关 STOP→RUN),RUN 状态的CPU 停止:(开关 RUN →STOP),在运行状态时需初始化进行RUN→STOP→RUN 操作。如果通过软件运行一个远程的STOP 请求,把开关从STOP 切换到RUN 状态。这种情况,在操作开关之前通过软件发出一个远程RUN 请求。 表23
31、启动停止方法 名称 动作 RUN/STOP开关 STOP-RUN时,CPU复位后启动 RUN-STOP时,状态迁移到STOP 正常运行时,开关在RUN侧 开关在STOP侧上电后为stop状态 SREQ开关 STOP状态 按一下对CPU进行复位 RUN状态 对于上重化系统切换到从系 1.1.1.25 通过远程控制启动或停止 在与程序装载相同的网络终端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可以启动和停止控制器,步骤取决于提供的应用软件,通过键盘或触摸板输入命令。详细内容参照所使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手册。目前未用。 系统硬件维护 1.1.1.26 运行环境检查 为使系统达到最佳运行
32、状态和寿命,系统运行环境应达到如下要求。 1.1.1.26.1 空气质量 a) 空气中微粒浓度应达到表24标准: 表24 空气中微粒浓度标准 微粒尺寸 浓度(单位ug/m) >1mm 小于5000 100um-1000um 小于3000 1um-100um 小于200 <1um 小于200 b) 机柜滤网,GW的滤网,POC的滤网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c) 机柜内电缆洞应封堵; d) 机房应处于微正压(25.4Pa~50.8Pa),以减少粉尘进入; e) 每年对机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测试。 1.1.1.26.2 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a) 机房的环境
33、温度宜保持在18℃-24℃,温度变化率应<5℃/H; b) 相对湿度宜保持在45%-60%,最低值应以不产生静电为宜; c) 每天应对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控。 1.1.1.26.3 机房的振动 机房的振动应满足: a) 控制站的振动应<0.6mm; b) 监控站的振动应<0.25mm。 1.1.1.27 系统接地检查 1.1.1.27.1 系统接地要求 a) 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 b) 应保证系统一点接地的要求; c) 接地电缆截面积应大于38平方毫米; d) 接地电阻应<5欧姆; e) 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及备用芯要求单端在机柜侧接地;
34、f) 系统可不设置专用接地网而利用厂公用接地网,系统接地点应远离大型电力设备。 1.1.1.27.2 系统接地检查与测试 每年应对系统接地进行检查,宜在大修或小修中进行,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a) 测试机柜外壳应不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 b) 确认24V变送器电源,48VDI接口电源应对地浮空; c) 机柜地线连接应要求垫片,螺栓紧固,无独锈蚀; d) 机柜到电气地整个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5欧姆。 1.1.1.28 风扇的运行检查 冷却风扇是系统中的易损部件,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检查和更换不及时会造成局部高温影响部分部件的使用寿命。 1.1.1.28.1 机柜内的风
35、扇检查 机柜内的风扇检查包括: a) 每天应对机柜内的风扇进行检查,对运行中有异常的风扇应立即更换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b) 每年应将机柜内风扇拆下进行彻底检测并清除灰尘,对不合格的风扇进行更换; c) 每4年应对机柜内的风扇进行全部更换; d) 风扇的更换必须保证风扇的转动方向一致。 1.1.1.28.2 操作员站,GW的风扇检查 操作员站,GW的风扇检查包括: a) 每天应对操作员站及GW的风扇进行检查,对运行中有异常的风扇应立即更换或采取必; b) 每年应将操作员站及GW内风扇拆下进行彻底检测并清除灰尘,对不合格的风扇进行更; c) 每4年应对操作员站及GW的风扇进行
36、全部更换。 1.1.1.29 电源电压检查及调整 PD6000,PS6000,AVR电源输出电压的检查应一年检查一回,如果检测的电压超出额定范围,需进行调整,电压范围见表25。 表25 电压范围 名称 调整范围 5V ±2% +15V ±2% -15 ±2% 24V ±2% 24VF ±2% 48V ±2% 注: 系统的电源电压调整应带实际负载,从电源装置测试孔检查。 1.1.1.30 结构检查 结构的检查应一年检查一回,检查各部件的接头,螺丝,电缆是否有松动或损坏。如有有损坏则更换。 1.1.1.31 吹扫和清洗 d) 包括模板、机箱、
37、机柜、POC站、历史站、工程师站; e) 清扫工作必须在停电后进行; f) 模板、机箱、机柜、POC站、历史站、工程师站的清扫前应将被清扫设备的位置做好标记,记录下各种设置开关,跨接器的位置,以便吹扫后进行核对; g) 工作人员在清扫时必须带上防静电手套,并尽可能不触及电路部分; h) 模板吹扫注意事项: 1) 吹扫压力需控制在0.05Mpa; 2) 设备放在防静电垫上吹扫,防静电垫需接地; 3) 工作人员需佩戴防静电手套。 i) 模板的注意事项 1) 设备吹扫后,应对电路板插接器和吹扫后仍残留污物的部件进行清洗; 2) 清洗时工作人员必须带上防静电手套; 3) 必须使用
38、专用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j) 机箱机柜的清扫注意事项 1) 清扫时应将模板拔出; 2) 清理防尘滤网和机柜; 3) 清理模板槽位及插座; 4) 吹扫时,用吸尘器吸尘(可将PS6000短时断电,另:不可使除尘器伸入机箱内; 5) 吹扫后要对柜内的接线进行检查。 k) 设备回装注意事项 1) 回装时工作人员必须带防静电手套; 2) 回装前应仔细核对编号,设置开关; 3) 回装时应小心仔细,防止设备损坏; 4) 回装后,保证插接到位,连接可靠。 l) POC站、历史站、工程师站清扫的注意事项 1) 停电前应将应用软件备份; 2) 停电后清扫主机,建议用细软的毛刷除尘;
39、3) 检查冷却风扇; 4) 送电后应检查人机接口设备:如键盘、鼠标、软驱、光驱等; 5) 整理硬盘,如有坏道应更换; 6) 打印机也要注意防尘和除尘。 m) 每4年吹扫和清洗设备一次。 CPU电池的更换 1.1.1.32 更换周期 更换周期为2年,或者充放电次数不超过300次,环境温度为0-45℃条件下使用时电池2年更换一次,在停机时应对电池做检查。 1.1.1.33 关于电池使用的注意事项 k) 不要使用超过更换周期的电池,否则不能保证存储器的内容不丢失; l) 防止电池从50mm以上的高度掉下,不要用力拉正极,否则有液体漏出、发热着火; m) 不要使用超过7年寿命
40、的电池,否则不能保证存储器的内容不丢失; n) 不要在0℃~55℃范围以外的环境使用,否则电池寿命会缩短。 1.1.1.34 电池更换步骤 o) 从CPU电池连接器中取下旧电池; p) 等待5到10秒然后把新电池连接到CPU,这段时间用于软件识别电池更换的开始; q) 新电池换好10秒后对CPU前面的BAT EMP LED指示灯进行确认,如果不灭,需再次更换池。 1.1.1.35 电池更换注意事项 r) 更换电池应在CPU单元通电时或断电30秒内进行,因为断电更换时,存储器可保持30秒; s) 当更换电池时,确认控制器电源是开(ON),否则将不能备份,另外充放电的次数计数器
41、不会被初始化,使计数不对; t) 当更换电池时,从CPU上拔下电池之后,一定等待5到10秒,然后连接新电池到CPU,这段时间用于软件识别电池更换的开始; u) CPU运行过程中也可更换电池不影响使用。 备件的定期检验与储存 试验控制柜应该具备对各种模件、电缆、端子板及电源进行可靠性,功能性,稳定性检查的功能,也可委托日立公司进行检验。 1.1.1.36 备件每半年检查项目 v) 外观检查; w) 确认各种模拟量、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工作正常及精度确认; x) 冗余模件的切换试验; y) 检查后应记录并作合格标记; z) CPU软件装卸试验。 1.1.1.37 备件的储
42、存气候条件 aa) 储存温度:-20~+60℃; bb) 储存湿度:不结霜。 模板故障处理方法 1.1.1.38 CPU模板故障处理方法 1.1.1.38.1 CPU模板故障后处理及更换的前期准备 cc) 在工程师站检查故障CPU模件的控制器单元,确认电子间控制柜内与之对应的模件为故障状态并记录,确认电子间控制柜内与之对应的模件ERR状态灯红亮。 dd) 在工程师站进行错误信息收集,打开维护工具主菜单→选择故障的CPU控制器后→打开维护选项→双击错误信息收集→选择SAVE保存→另存至桌面→刻录光盘。 ee) 退出该模件下所有调节自动,该模件控制泵组及重要电动门打至“就地”控
43、制方式(机组运行期间,须考虑控制器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1.1.1.38.2 CPU模板故障后处理及更换步骤 ff) 确认模件ERR灯红亮后,在故障CPU模件上将RUN/STOP开关打至STOP位; gg) 在主工程师站进行CPU模件拔插准备,打开维护工具主菜单→打开维护选项→双击HSC4000,7000模件带电拔插选项→选择控制器单元+系号并确认→选择CPU选项点击Preparation按钮; hh) 带上防静电手环,使用大十字螺丝刀松开控制柜模件卡排,拔出故障CPU模件双重化电缆、电池电缆、网口光纤电缆,使用助拔器拔出故障的CPU模件,稍后重新插入该CPU模件,模件STBY灯闪亮
44、一下后,恢复拔出的所有电缆,模件STBY灯常亮后在工程师站模件初始化; ii) 主工程师站进行CPU模件初始化,打开维护工具主菜单→打开维护选项→双击HSC4000,7000模件带电拔插选项→确认控制器单元→选择CPU项→确认控制器号→点击Initial按钮; jj) 在CPU模件上将RUN/STOP开关打至RUN位; kk) 如需更换模件,检查新模件与原模件的跳线及地址设定是否一致,确认一致后,插入新模件,连接模件所有电缆,恢复模件固定卡排,进行初始化; ll) CPU模件冗余切换试验,在主CPU模件上用万用表笔点SREQ开关,模件切换正常后再反向切换一次。 1.1.1.39 电
45、源模板故障处理方法 1.1.1.39.1 电源模板故障后处理及更换的前期准备 mm) 在电子间控制柜内确认预更换的电源模件机柜号及名称; nn) 在更换前,用万用表在该机柜的电源分配板上先测试各等级电压是否正常,记录于表26以确认另外一路电源模块工作正常。 表26 机柜电源分配板电压对比 端子 标准电压(V) 实测电压(V) 1,2 0 3,4 0 5,6 5 7,地 15 8,地 -15 9,10 24 11,12 24 13,14 27 15,16 48 1.1.1.39
46、.2 电源模板故障后处理及更换步骤 oo) 另外一路供电正常时,开始更换。松开该电源模件固定螺丝,拔出该电源模件OUTPUT插头→断开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模件INPUT插头,拔出电源模件; pp) 插入新模件,插入该电源模件INPUT插头→闭合电源开关→插入电源模件OUTPUT插头,紧固模件固定螺丝。 H-5000M系统模件PI/O模板维护、检修及故障处理 1.1.1.40 功能介绍 LYA010A是一种连接16点电压输入为 0-5VDC 的模拟量输入模板,模拟量电压进入这个模板后由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被读取到计算器。配用端子板为TA010A,信号供电方式可由J0~JF跳线
47、方式选择。电源有两种,24VDC,24VDCF,具体可参照《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供电方式见图18。 8 1 现场供电 8 1 DCS供电 图18 两种供电方式 1.1.1.41 特征 a) 输入点数 16 点电压输入; b) 输入电压 0~5VDC; c) 输入隔离每点隔离; d) 绝缘电压 500VAC 1 分钟; e) 输出数据格式 12 位二进制无符号的十六进制数。 1.1.1.42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诊断及处理见表27 表27 故障诊断及处理 1.1.1.43 跳线及设置 LYA010A有一个跳线器JP
48、1如图19所示,表28为跳线引脚功能及设置。当增加或更换模板时使跳线器设置与应用系统指示一致。 图19 跳线器 表28 跳线器设置 1.1.1.44 模板插拔 插拔模板插拔模板时确保单元处于OFF状态,若必须带电插拔模板,之前须对电厂作最好的监护,此时系统提供的支持包括软件的是必不可少的,当插拔模板时请用前面板上的上下助拔器。当需要带电拔出模板时请停止访问该模板。从前面板上断开输入/输出电缆,如图所示按箭头的方向同时旋转上下助拔器,按箭头的方向同时旋转,握住上下助拔器将模板缓缓拔出,注意不要将其倾斜。当进行带电拔出时,操作要仔细,特别注意不要将其与相邻的模板接触。
49、 模拟量输出模板LYA100A 1.1.1.45 功能介绍 LYA100A是一种带隔离的模拟量输出模板,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电流信号有8 路输出。配用端子板为TA100A,由DCS供电。 1.1.1.46 特征 特征包括: a) 输出点数8 点/模板; b) 分别隔离输出绝缘度500VAC 1 分钟; c) 输出电流1~20mA; d) AO 输出码类型 二进制或二进制补码。 1.1.1.47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诊断及处理见表29。 表29 故障诊断及处理 1.1.1.48 跳线及设置 LYA100A跳线JP1 JP4 JP10进行功能设置。
50、当增加或换替模板时按照应用说明进行跳线设置系统。如果要用LYD100A做为HSC4000PI/O系列模板的替代品请按照图20所示设置跳线。下面跳线功能块JP2和JP3的两对跳线引脚(A和B)不同设置表示各个通道的增益修正值见表30。 图20 跳线设置 表30 跳线功能块的不同设置 隔离的数字输入模板(LYD000A/LYD005A) 1.1.1.49 功能介绍 LYD000A/LYD005A是一种隔离的数字输入模板带32路数字输入信号通过,总线接口与HSC7000总线相连。 配用端子板为2*TD000A,,由DCS电源板提供48VDCF。端子板上有自恢复元件,类
51、似保险,当信号中串入强电时,元件内部电路断开,过一段时间能自动恢复。 1.1.1.50 特征 输入点数为32点每一路输入都经过光电隔离,输入电压LYD000A为直流48V LYD005A为直流24V。 1.1.1.51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诊断及处理见表31。 表31 故障处理及诊断 1.1.1.52 设置 LYD000A/LYD005A有一个跳线JP1进行功能设置图21、图22说明了跳线功能及设置。当增加更或换模板时确定跳线JP1的设置与系统程序所要求的一致。 图21 功能设置 图22 功能设置 无压晶体管隔离数字输出模板(LYD105
52、A) 1.1.1.53 功能介绍 a) 本输出模板将集成电路的逻辑电平转换成无压晶体管输出共32路注意本模板只能在字状态下工作; b) 根据输出地址和控制信号在运算和控制单元选择一个16字节的字,相关的输出数据就送出,同时被闭锁回路记忆并进一步通过驱动器送至无压晶体管; c) 数字输出OFF功能通过外部接点实现。该功能可使过程侧所有数字输出信号处于OFF状态,数字输出OFF信号通常处于接点ON状态,数字输出信号变为OFF时,接点打开,将输出点置于OFF状态同时数字输出寄存器内容被保持; d) 注意可通过设置一个跳线器使该功能可用与否,具体参见跳线器设置及功能部分; e) 配用端子
53、板有三种: 1) TD105A:使用继电器RELECO C7-X10和LY27; 2) TD105B:使用继电器MY2J; 3) TD105C:用于带扩展继电器。 f) 不同继电器区别: 1) RELECO C7-X10:接点可带110VDC,对应通道1、3为常开,2、4为常闭; 2) LY27、MY27:接点用于带~220VDC,对应通道1、2常闭,3、4常开; 3) LY27、MY27的区别在于引脚的方向不同。 1.1.1.54 指示灯及跳线器设置 指示灯及跳线器的技术规格见图23和图24。 图23 指示灯技术规格 图24 跳线器设置 热电偶模
54、板(LYA210A) 1.1.1.55 功能介绍 LYA210A模板可设置15路热电偶(缩写为THC)输入端,1路冷端补偿用测温电阻(缩写为RTD)输入端。模拟信号THC输出电压和RTD阻值的变化,在模板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送入计算机。通过模板跳线器设置可以使测量范围与温度量程范围和THC类型一致。此外本模板有检出THC输入信号线断线的功能。配用端子板为TA210A,不用供电。 1.1.1.56 特征 输入点数15路THC输入+1路冷端补偿输入RTD输入。输入电压THC输入-10mV+10 mV,-20mV+20 mV,-50mV+50 mV,-100mV+100 mV可选。冷端补偿输
55、入电阻RTD-50mV+50 mV。 1.1.1.57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诊断及处理详情见表32。 表32 故障处理及诊断 1.1.1.58 热电偶模板示意图 热电偶模板示意见图25。 图25 设置 1.1.1.59 JP1设置: JP1设置见表33。 表33 JP1设置 1.1.1.60 JP1热电偶输入电压范围设定: JP1热电偶输入电压范围设定见表34。 表34 JP1输入电压范围设定 NO 跳线对设定(JP1) 输入电压范围(mv) K型对应检测温度范围(℃) 5-12 6-11 7-10 8-9
56、1 ON OFF OFF OFF ±10 <246 2 OFF ON OFF OFF ±20 <485 3 OFF OFF ON OFF ±50 <1233 4 OFF OFF OFF ON ±100 1.1.1.61 JP2热电偶断线检测设定: JP2热电偶断线检测设定见表35 表35 JP2热电偶断线检测设定 1.1.1.62 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a) 补偿热电偶的冷接点在常温下使用时,将热电阻连接至冷端补偿输入第15通道。它用来测量冷接点的周围环境温度,以做补偿它的电路构成说明见图26; 图
57、26 补偿方法 b) 冷接点的安装位置在控制盘内TB Terminal Block。测温电阻主要是测量端子盘内的温度,按以下公式校正热电偶的测量温度: 1) T=Tm+Ta; 2) T:实际温度; 3) Tm:测量温度从热电偶输入电压Vm计算; 4) Ta:盘内TB周围环境温度(从冷端补偿输入出来的温度); 5) 通过电桥路变换成得到冷端补偿输入电压Vo桥路一端接到热电阻,测电压Vo值根据下列转换式由热电阻阻值Rx得到Vo的输入范围是-50mV到+50 mV; 6) Vo=R1*(Rx-R0)*Es/(Rx+R1)(R0+R1)+r(2Rx+4R1+2R0+3r); 7) R
58、1 :3000; 8) R0: 0时的测温电阻的阻值(100); 9) Rx :T时的测温电阻的阻值(); 10) r :RTD接入的引线直流阻抗值; 11) Es:基准电压6.2V。 热电阻温度检测模板(LYA220A) 1.1.1.63 功能 LYA220A模板允许连接16路热电阻温度检测器缩写为RTDs,每一路与16,个数据点一一对应。在模板内部代表RTD阻值变化的模拟量信号,被转换为它们等量的数字量,然后数字量结果再被传入计算机。模板输入电压范围可根据温度量程通过跳线器选择。配用端子板为TA220A,不用供电。 1.1.1.64 特征 输入点数:16路RTD输入点
59、。输入电压:-50mV~+ 50 mV,-100mV ~+100 mV,-100mV ~250 mV,或-100mV ~+500 mV可选。 1.1.1.65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处理及诊断见表36。 表36 故障处理及诊断 1.1.1.66 设置 本模板带有双插针跳线器JP1用于功能设定。图27与表37及表38总结了这些跳线的功能与设定过程。当增加新模板或替换原模板时改变跳线设定应遵从应用系统说明。 图27 JP1设定 表37 方式 表38 JP1电压设定范围 NO 跳线对设定(JP1) 输入电压范围(mv) 检测温度 范围(
60、℃) 5-12 6-11 7-10 8-9 1 ON OFF OFF OFF ±50 <60 2 OFF ON OFF OFF ±100 <130 3 OFF OFF ON OFF -100~+250 <360 4 OFF OFF OFF ON -100~+500 32 路隔离型PI 模板(LPP100A) 1.1.1.67 功能 本模板用于H4000 总线,有32 路光电耦合隔离型PI 输入,带16 路(可由开关选择上16 路或下16 路)输出状态LED 指示,输入信号由2 根34 芯3.18mm 间距的双绞扁平电
61、缆与外部连接。本模板需要专用的控制器软件支持,只能在指定的同一控制器中使用。模板内带有CPU和脉冲计数器,CPU循环扫描32路输入,当其中有0到1的跳变时,脉冲计数器加1,控制器通过H4000总线定期读取脉冲计数器的值,并将其输出清0。读取的计数值通过网络送至CRT。配用端子板为TD250A,电源为48VDCF。 1.1.1.68 特征 32路隔离型P1模板特征见表39。 表39 特征 1.1.1.69 故障诊断及处理 读写诊断判定模板工作异常时,向ERR地址写入数据0xA0A0将点亮ERR指示灯,此外模板内部振荡器工作停止时也会自动点亮ERR指示灯。只有重新上电或短接
62、带电插拔插针才能复位ERR指示灯。 1.1.1.70 设置 本模板有3个跳线器J1 J2 J3其在模板中的位置及线号定义如图28所示。跳线器J1用于模板内部测试,跳线器J2用于总线访问时数据应答延时选择,跳线器J3用于决定是否对控制器的对时指令进行总线应答,J1 J2 J3均按图28所示的出厂方式设定,使用时不可改动。 图28 跳线器位置和设定 32路隔离型SOE模板(LPD250A) 1.1.1.71 功能 本模板用于H4000总线,有32路事件分辨率可达1ms的光电耦合隔离型SOE,输入,带16路(可由开关选择上16路或下16路)输入状态LED指示,输入信
63、号由2根34芯3.18mm间距的双绞扁平电缆与外部连接。可使用n块SOE模板构成n32点SOE事件记录系统。本模板需要专用的控制器软件支持只能在指定的同一控制器中使用。 1.1.1.72 特征 本模板内带有CPU硬件计时器和存储器,CPU每ms扫描所有32点SOE输入一次,判断是否有SOE事件发生(指输入状态出现0到1或1到0跳变),如果有SOE事件发生,则暂存本次扫描的计时器值(作为SOE事件发生时间)以及其他有关SOE事件记录,50ms后复检该事件的有效性。如果复检时输入状态恢复为事件发生前的状态,则认为事件由抖动引起,判断事件无效,丢弃与该SOE事件有关的记录。如果复检时输入状态与
64、SOE事件发生时一致,则认为事件有效,将该SOE事件记录存入板内对应的存储器单元,等待控制器读取。如果在SOE事件记录存入存储器单元到控制器读取记录的时间间隔内,同一通道再次发生有效的SOE事件,则将该SOE事件记录设置为坏点。当状态显示切换开关位于UPPER位置时,显示SOE 0~ F通道输入状态;位于LOWER位置时,显示SOE 10 1F通道输入状态。指示灯亮表示输入数据为1,否则为0。 1.1.1.73 故障诊断及处理 读写诊断判定模板工作异常时,向ERR地址写入数据0xA0A0将点亮ERR指示灯,此外模板内部振荡器工作停止时也会自动点亮ERR指示灯。只有重新上电或短接带电插拔插
65、针才能复位ERR指示灯。 1.1.1.74 设置 本模板有3个跳线器J1、 J2 、J3其在模板中的位置及线号定义图29所示,跳线器J1用于模板内部测试,跳线器J2用于总线访问时数据应答延时选择,跳线器J3用于决定是否对控制器的对时指令进行总线应答。J1 J2 J3均按下图,所示的出厂方式设定,使用时不可改动。 图29 跳线器 带隔离的数字脉冲输入模板PTI(LYT000A) 1.1.1.75 功能 LYT000A是一种带隔离的数字脉冲输入模板,输入的脉冲信号最多可达4路数据,通过HSC7000接口输出。 配用端子板为TT000A,DCS供电24VDC。 1.1.
66、1.76 特征 a) 4个输入点通过光耦合器单独隔离; b) 输入频率的上限值为15KHZ下限值随计数器的设置不同而变化。 1.1.1.77 故障诊断及处理 故障处理及诊断详见表40。 表40 故障处理及诊断 1.1.1.78 设置 LYA000A有两个跳线JP1和JP2进行功能设置,见表41和表42.当增加或替换模板时确定跳线的设置与系统程序所要求的一致。详细设置说明见表43。 表41 设置 表42 跳线 表43 详细设置 工程师站的启动和退出 1.1.1.79 工程师站的启动: a) 打开LANBOX 电源; b) 打开工程师站的电源; c) 用Ctrl+Alt+Del 键启动; d) 系统自动起DOS 窗口(PP); e) 双击桌面上的HIACS 图标等待后出现多用户选择画面; f) 选择TOOL 后按执行键出现主菜单画面则工程师站启动成功。 1.1.1.80 工程师站的退出 a) 在工程师站主菜单中选择[Exit(结束)]按钮; b) 在用户维护工具中选择[Windows NT Shut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